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4201/T 713-2024 番茄绿色种植技术规程

DB4201/T 713-2024 番茄绿色种植技术规程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02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24 16:19:54



相关搜索: 规程 绿色 番茄 种植技术

内容简介

DB4201/T 713-2024 番茄绿色种植技术规程 ICS 65.020.20
CCS B 16 4201

汉 市 地 方 标 准
DB4201/T 713—2024
番茄绿色种植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tomato green cultivation
2024 - 11 - 12 发布
2024 - 12- 12 实施
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201/T 713—2024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产地环境条件 ........................................................................ 1
5 生产技术 ............................................................................ 1
5.1
品种选择 ........................................................................ 1
5.2
播种育苗 ........................................................................ 1
5.3
整地定植 ........................................................................ 2
5.4
田间管理 ........................................................................ 3
6 病虫草害防控 ........................................................................ 4
6.1
防控原则 ........................................................................ 4
6.2
主要病虫草害 .................................................................... 4
6.3
农业防治 ........................................................................ 4
6.4
物理防治 ........................................................................ 5
6.5
生物防治 ........................................................................ 5
6.6
化学防治 ........................................................................ 5
7 采收 ................................................................................ 6
8 生产记录档案 ........................................................................ 6
附 录 A (资料性) 番茄主要病虫害生物农药防治方法 .................................. 7
附 录 B (资料性) 番茄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 8
附 录 C (资料性) 番茄田杂草化学防治方法 ......................................... 10
I
DB4201/T 713—2024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芒、张凯、周国林、王攀、宁斌。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电话:027-65683192;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
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电话:027-8816321。
II
DB4201/T 713—2024
番茄绿色种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番茄绿色种植技术规程的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病虫草害防控、采收及生产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武汉市番茄绿色种植,湖北省其他地区可参考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
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6715.3 瓜菜作物种子 第3部分:茄果类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655 绿色食品 茄果类蔬菜
N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NY/T 2312 茄果类蔬菜穴盘育苗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产地环境条件
4.1 宜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无污染的地区,以土壤理
化性状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壤土为宜。
4.2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 NY/T 391 的规定。
5 生产技术
5.1
品种选择
宜选用优质、丰产、耐贮运、商品性好和抗逆性强的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16715.3 的规定。
5.2
播种育苗
5.2.1 种子处理
5.2.1.1 浸种
1
DB4201/T 713—2024
按下列步骤浸种:
a)
将种子放入55℃温水中浸种15 min~20 min;
b)
放入100 mg.kg
-1的寡糖溶液中浸种4 h~8 h;
c)
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min,处理后晾干。
5.2.1.2 拌种
5.2.1.2.1 番茄种子用 2.5%咯菌腈悬浮剂拌种(每 100 kg 种子用 100 mL~ 200 mL)或 0.1%高锰
酸钾溶液浸种 20 min,处理后用清水洗净。
5.2.1.2.2 药剂使用应符合 GB/T 8321 的规定,推荐使用包衣种子。
5.2.2 催芽
将处理后的种子置于25 ℃~30 ℃条件下保湿催芽,当70%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5.2.3 适期播种
根据气候、土壤墒情等实际情况及番茄品种的生育期,确定最适宜的播种期:
a)
春提早栽培模式,宜于10月中旬~11月播种;
b)
春季露地栽培模式,宜于1月下旬~2月下旬播种;
c)
秋延后栽培模式,宜于在6月上旬~7月中旬播种;
d)
冬春季栽培模式,宜于8月上旬~9月上旬播种。
5.2.4 育苗方式
采用穴盘育苗、营养杯育苗、营养块等育苗方式,推荐采用集约化育苗。
5.2.5 苗期管理
5.2.5.1 根据季节条件,育苗期间的温度调控和水肥管理等指标应符合 NY/T 2312 规定。
5.2.5.2 幼苗 2 叶 1 心时,提前预防苗期病害。幼苗生长期间,视苗情叶面追肥。
5.3
整地定植
5.3.1 整地施肥做畦
要求土块细碎,畦面平整,肥料的施用应符合NY/T 394的规定:
a)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翻耕;
b)
施足基肥,每667 m
2施用充分腐熟农家肥2000 kg~3000 kg或者商品有机肥200 kg~300 kg,
或氮磷钾复合肥(15-15-15)40 kg~50 kg;
c)
深翻土地25 cm~30 cm,整细耙平,做成畦面宽1.5 m~1.8 m的畦,沟宽20 cm,深18 cm~
20 cm。
5.3.2 壮苗选择
选用生长健壮、茎粗节短、叶片肥厚、叶色浓绿、根系发达、侧根数量多的苗株。春季8 片~
10 片真叶,夏秋6 片~8 片真叶,株高15 cm~20 cm进行定植。
5.3.3 定植
2
DB4201/T 713—2024
定植前10 d~15 d整地。每畦栽植2行,栽植密度根据品种、区域栽培技术设定,每667 m
2 定植1500
株~2500 株为宜。大棚春提早栽培宜选冷尾暖头晴天定植,秋延后栽培应选择阴天或傍晚定植。
5.4
田间管理
5.4.1 温度管理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温度管理:
a)
春提早栽培定植后,地温控制在20℃以上,气温保持在30 ℃~35 ℃;
b)
秋延后栽培定植后,气温控制在18℃以上,生长后期气温降低,宜及时采用保温措施。
5.4.2 水分管理
5.4.2.1 定植时期
定植时浇透定植水, 5 d~7 d后浇一次缓苗水,维持土壤相对含水量在65%左右,雨后应及时排水,
防止烂根。
5.4.2.2 结果期
结果期保持土壤湿润状态,田间持水量应在80%~90%,注意小水勤浇,低温季节6 d~7 d浇水一次,
高温季节3 d~4 d浇一次水,保证土壤水分的均衡供应。
5.4.3 施肥管理
追肥以冲施肥为主。
5.4.3.1 前期
轻施氮肥,缓苗后,每667 m
2 追施尿素10 kg~15 kg。
5.4.3.2 后期
增施磷钾肥:
a)
第一穗果开始膨大时,每667 m
2 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5-15-15)20 kg~25 kg;
b)
坐果后每隔10 d喷施叶面肥两至三次;
c)
拉秧前30 d停止追肥。
推荐水肥一体化技术追肥,肥料施用应符合NY/T 394的规定。
5.4.4 植株调整
5.4.4.1 搭架绑蔓
番茄株高25 cm~30 cm时,搭建人字架,绑蔓时先将植株引到架杆内侧绑一道蔓,再把植株蔓引到
外侧再绑一道,便于植株通风透光和茎叶的舒展,果穗应置于架内叶荫处。
5.4.4.2 整枝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整枝:
a)
单干整枝
适于密植,果穗大品种,每株只留一个主干,及时摘除所有侧枝。
b)
双干整枝
3
DB4201/T 713—2024
适于早熟品种,除了主枝外,保留第一花序下的一个侧枝,作为第二主干结果枝,其余侧枝全
部摘去。
5.4.4.3 打杈
番茄植株侧枝长至6 cm~7 cm时,选择晴天中午打杈,打杈时在侧枝保留1片~2片叶摘心。此
后整枝打杈应在侧枝长到1 cm~2 cm时进行。
5.4.5 辅助授粉
5.4.5.1 振荡器授粉
番茄花穗1/3开花时,选择晴天9时~11时或13时~15时用振荡器授粉,将振荡棒接触至穗柄处
振荡1 s~2 s完成授粉。
5.4.5.2 昆虫授粉
番茄开花初期,将授粉大棚的通风口密闭,每1000 m
2放一箱熊蜂(每箱100只),蜂箱高度为
80 cm~100 cm,并将上方完全遮阴,避免阳光直射到蜂箱。
5.4.6 保果疏果
及时摘除畸形花果和过多小果,推荐大果穗品种每穗选留3 个~4 个果,中果型品种每穗选留4
个~6 个果。为防止番茄落果,在一个花序上有3~4朵花开放时施药,可用1%对氯苯氧乙酸钠可溶
液剂400 倍~670 倍液,或5%萘乙酸水剂4000 倍~5000 倍液喷花,每朵花只喷药1次。
6 病虫草害防控
6.1
防控原则
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为出发点,根据番茄田病、虫、草害的发生危害规律,利用农
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措施,创造有利于天敌繁衍并抑制杂草发生与危害的生
态环境,保持农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将各类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
6.2
主要病虫草害
6.2.1 主要病害
灰霉病、青枯病、病毒病、叶霉病、晚疫病、早疫病等病害。
6.2.2 主要害虫
烟粉虱、白粉虱、叶螨、蚜虫类、蓟马类等虫害。
6.2.3 主要杂草
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反枝苋、鳢肠、空心莲子草等阔叶杂草,香附子等莎草
科杂草。
6.3
农业防治
6.3.1 选用抗病虫品种
4
DB4201/T 713—2024
以当地主要病虫控制对象,针对性的高抗多抗品种,品种定期轮换,保持品种抗性。
6.3.2 合理轮作
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肥及排水良好的地块。适当与非茄科作物或粮油作物之间进行
3 a~4 a轮作,推荐水旱轮作。
6.3.3 清洁田园
及时摘除病叶、病果,拔除病株,带出园区深埋或销毁,进行无害化处理,降低病虫基数。
6.4
物理防治
6.4.1 设施利用
盛夏利用棚室密闭高温消毒。在棚室内每667 m
2安装一台智能型臭氧发生机可有效控制灰霉病、叶
霉病、霜霉病、白粉病等病害和白粉虱、烟粉虱、叶螨等害虫。育苗或生长期,在棚室的顶风口和侧风
口安装30 目~40 目防虫网。可防治棚室外粉虱、斑潜蝇蚜虫等害虫。棚室内安装全自动除湿机,每667
m
2安装2台,将空气湿度控制在60 %~70 %,可有效减少病害发生。
6.4.2 黄板诱杀
在设施内安装黄板诱杀蚜虫、粉虱,蓝板诱杀蓟马等害虫。粘虫板一般每 667 m
2安装40块~50 块,
挂于行间,高1.3 m,并根据害虫发生情况适时增减,粘满黄板后应及时进行更换。
6.4.3 灯光诱杀
利用太阳能杀虫灯,每10000 m
2挂1盏杀虫灯,接虫口离地距离以100 cm~150 cm为宜。
6.4.4 物理除草
使用黑色地膜防草保墒。当发现有马唐、狗尾草、牛筋草、鳢肠、反枝苋等恶性杂草,应及时带出
园区集中处理,防止其扩散蔓延。在灌排水口放置滤网或打捞漂浮草籽,防止草籽随水流传播。在番茄
田覆盖稻草或谷壳等,降低杂草发生。
6.5
生物防治
6.5.1 保护和利用天敌
保护利用番茄田生态环境中的有益天敌,如食蚜蝇、蚜霉菌、草蛉、小花蝽、捕食螨、捕食性蜘蛛、
瓢虫和蚜茧蜂等,控制蚜虫等多种害虫,防止番茄发生虫害,增强植株竞争力。
6.5.2 生物制剂防治
使用生物制剂应为中国农业农村部正式登记产品,且符合NY/T 393的规定。番茄主要病虫害生物防
治方法推荐生物制剂农药参见附录A。
6.6
化学防治
6.6.1 有害生物监测及防治
在化学药剂防治前,必须对防治对象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的结果确定防治时间、用药种类、剂量、
施药方法等。
5
DB4201/T 713—2024
6.6.2 化学防治
化学农药应符合NY/T 393的规定,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和农药产品标签的规定。主要病虫
草害的化学防治用药方案参见附录B~C。
7 采收
7.1
宜在果实坚果期(3/4 果面变红)采收上市,如果销往外地,则应提前采收。
7.2
产品质量应符合 NY/T 655 相关规定,包装应符合 NY/T 658 的规定。
8 生产记录档案
8.1 生产者应建立生产档案,记录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收获、产品去向及销售记录等。
8.2 所有记录应真实、准确、规范并具有可追溯性,生产档案应由专人保管,至少保存 3a。
6
DB4201/T 713—2024
附 录 A
(资料性)
番茄主要病虫害生物农药防治方法
番茄主要病虫害生物农药防治方法参见表A.1。
表A.1 番茄主要病虫害生物农药防治方法
防治对象 农药名称及使用方法 安全间隔期 (d)
叶霉病 发病初期,可用 2%春雷霉素水剂 140 mL/667m 2~175 mL/667m 2喷雾;或 10%多抗霉素可
湿性粉剂 120 g/667m 2~140 g/667m 2喷雾;或 0.5%小檗碱可溶液剂 230 mL/667m 2~280
mL/667m 2喷雾,视病情间隔 7 d~10 d 喷施 2 次~3 次。
7~10
灰霉病 发病初期,可用 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 90 g/667m 2~120 g/667m 2喷雾;或 20%β-羽扇
豆球蛋白多肽可溶液剂 130 mL/667m 2~210 mL/667m 2喷雾;或 3 亿 CFU/g 哈茨木霉菌可
湿性粉剂 100 g/667m 2~167 g/667m 2喷雾;或 100 亿孢子/g 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100 g/667m 2~120 g/667m 2喷雾;或 2 亿个/g 木霉菌可湿性粉剂 125 g/667m 2~250
g/667m 2喷雾;或 1%苦参碱可溶液剂 100 mL/667m 2~120 mL/667m 2喷雾;或 0.5%小檗碱
水剂 200 mL/667m 2~250 mL/667m 2喷雾;或 80 亿芽孢/g 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 LW-6 可
湿性粉剂 80 g/667m 2~120 g/667m 2喷雾,视病情间隔 7 d~10 d 喷施 2 次~3 次。
7~10
晚疫病 发病初期,可用 3%氨基寡糖素水剂 140 mL/667m 2~180 mL/667m 2喷雾;或 3%多抗霉素
可湿性粉剂 356 g/667m 2~600 g/667m 2喷雾;或 2%几丁聚糖水剂 125 mL/667m 2~150
mL/667m 2喷雾,视病情间隔 7 d~10 d 喷施 2 次~3 次。
7~10
早疫病 发病初期,可用 0.3%多抗霉素水剂 600 g/667m 2~1000 g/667m 2喷雾,视病情喷施 2 次~ 3 次。 7~10
青枯病 发病初期开始浇根,可用 50 亿 CFU/g 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1000 倍~1500 倍液 泼浇或灌根;或 10 亿 CFU/g 海洋芽孢杆菌湿性粉剂 3000 倍液苗床泼浇;或 10 亿 CFU/g 解淀粉芽孢杆菌 QST713 悬浮剂 10 mL/ m 2苗床泼浇或 350 mL/667m 2~500 mL/667m 2灌
根;或 3000 亿个/g 荧光假单胞杆菌粉剂粉剂 437.5 g/667m 2~500 g/667m 2浸种+泼浇
+灌根;或 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600 倍~800 倍液灌根。视病情间隔 7 d~10 d 连 续用药 1 次~2 次。 7~10
根结线虫 播种前 15 天,可用 10 亿孢子/g 淡紫拟青霉颗粒剂 1500 g/667m 2~2500 g/667m 2沟施;
或 10 亿 CFU/mL 蜡质芽孢杆菌悬浮剂 4 L/667m 2~7 L/667m 2灌根 1 次。
-
病毒病 病害发生前,可用 2%氨基寡糖素水剂 213 mL/667m 2~267 mL/667m 2喷雾;或 2%几丁聚
糖水剂 80 mL/667m 2~133 mL/667m 2喷雾,视病情间隔 7 d~10 d 连续用药 2 次~3 次。
7~10
烟粉虱 可用 22.4%螺虫乙酯悬浮剂 25 mL/667m 2~30 mL/667m 2喷雾;或 400 亿个孢子/g 球孢白 僵菌可湿性粉剂 1500 倍-2500 倍液喷雾;或 50 亿孢子/mL 爪哇虫草菌 JS001 可分散 油悬浮剂 20 mL/667m 2~25 mL/667m 2喷雾(保护地);或 5% d-柠檬烯可溶液剂 100
mL/667m 2~125 mL/667m 2喷雾,若虫情偏重,间隔 7 d~8 d 再喷施 1 次~2 次。
7
白粉虱 可用 80 亿孢子/mL 金龟子绿僵菌 CQMa421 可分散油悬浮剂 60 mL/667m 2~90 mL/667m 2 2
喷雾;或 100 亿孢子/mL 球孢白僵菌 ZJU435 可分散油悬浮剂 60 mL/667m 2~80 mL/667m
喷雾(保护地),若虫情偏重,间隔 7 d~8 d 再喷施 1 次~2 次。 7
甜菜夜蛾 卵孵盛期至 2 龄幼虫期,可用 300 亿 PIB/g 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 2 g/667m 2~5 g/667m 2喷雾,视病情间隔 7 d~10 d 连续喷施 1 次~2 次。
7~10
美洲斑潜蝇 可用 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50 mL/667m 2~60 mL/667m 2 喷雾,视病情间隔 7 d~10 d 连续喷施 2 次~3 次。 7~10
蚜虫 可用 1.5%苦参碱可溶液剂 30 mL/667m 2~40 mL/667m 2喷雾,视病情间隔 7 d~10 d 连 续喷施 2 次~3 次。 7~10
7
DB4201/T 713—2024
附 录 B
(资料性)
番茄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
番茄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参见表B.1。
表B.1 番茄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表
防治对象 农药名称及使用方法 安全间隔期 (d)
叶霉病 可用 10%氟硅唑水乳剂 40 mL/667m2~50 mL/667m2 喷雾;或 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 剂 50 g/667m2~75 g/667m2 喷雾;或 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 125 g/667m2~188 g/667m2 喷雾;或 250g/L 嘧菌酯悬浮剂 60 mL/667m2~90 mL/667m2 喷雾。视病情间隔 7 d~10 d 用药。 10
灰霉病 可用 20%吡噻菌胺悬浮剂 35 mL/667m2~65 mL/667m2 喷雾;或 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 剂 30 g/667m2~50 g/667m2 喷雾;或 22.5%啶氧菌酯悬浮剂 26 mL/667m2~36 mL/667m2 喷雾;或 50%氟啶胺水分散粒剂 27 g/667m2~33 g/667m2 喷雾;或 30%咯菌腈悬浮剂 9 mL /667m2~12 mL/667m2 喷雾;或 40%嘧霉胺可湿性粉剂 62.5 g/667m2~94 g/667m2 喷雾;或 500g/L 异菌脲悬浮剂 75 mL/667m2~100 mL/667m2 喷雾;或 75%百菌清水分 散粒剂 100 g/667m2~ 125 g/667m2 喷雾;或 50%氟啶胺水分散粒剂 25 g/667m2~35 g/667m2 喷雾;或 100g/L 氰霜唑悬浮剂 53 mL/667m2~67 mL/667m2 喷雾。视病情间隔 7 d~10 d 用药。 10
晚疫病 可用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100 g/667m2~130 g/667m2 喷雾;或 250 g/L 嘧菌酯悬浮 剂 60 g/667m2~90 g/667m2 喷雾;或 500 g/L 氟啶胺悬浮剂 25 mL/667m2~33 mL/667m2 喷雾;或 100 g/L 氰霜唑悬浮剂 53 mL/667m2~67 mL/667m2 喷雾。视病情间隔 7 d~10 d 用药。 10
早疫病 可用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153.8 g/667m2~197.5 g/667m2 喷雾;或 65%代森锌可湿 性粉剂 260 g/667m2~370 g/667m2 喷雾;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147 g/667m2~267 g/667m2 喷雾;或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67 g/667m2~100 g/667m2 喷雾;或 50% 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50 g/667m2~100 g/667m2 喷雾;或 30%醚菌酯悬浮剂 40 g/667m2~ 60 g/667m2 喷雾。视病情间隔 7 d~10 d 用药。 10
青枯病 可用 30%噻森铜悬浮剂 300 倍~500 倍液灌根或茎基部喷雾。视病情间隔 7 d~10 d 用 药。 10
根结线虫 可用 10%噻唑膦颗粒剂 1.5 kg/667m2~2.0 kg/667m2 撒施;或 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 0.024 mL/株~0.030 mL/株灌根。 -
炭疽病 可用 25%苯醚甲环唑悬浮剂 30 mL/667m2~40 mL/667m2 喷雾。视病情间隔 7 d~10 d 用药。 10
病毒病 可用 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 234 g/667m2~468 g/667m2 喷雾;或 20%吗胍·乙酸 铜可湿性粉剂 150 g/667m2~250 g/667m2 喷雾。视病情间隔 7 d~10 d 用药。 10
烟粉虱 可用 22.4%螺虫乙酯悬浮剂 25 mL/667 m2~30 mL/667 m2 喷雾;或 19%溴氰虫酰胺悬浮 剂 4.1 mL/m2~5.0 mL/m2 苗床喷淋(苗期);或 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 33.3 mL/667m2-40 mL/667m2 喷雾;或 50%噻虫胺水分散粒剂 6 g/667m2~8 g/667m2 喷雾; 或 20%呋虫胺可溶粉剂 15 g/667m2~20 g/667m2 喷雾。视虫情间隔 7 d~10 d 用药。 15
白粉虱 可用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7 g/667m2~15 g/667m2 苗期(定植前 3 d~5 d)喷雾;或 10% 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 43 mL/667m2~57 mL/667m2 喷雾;或 20%吡虫啉可溶液剂 15 mL/667 m2~20 mL/667 m2 喷雾。视虫情间隔 7 d~10 d 用药。 15
甜菜夜蛾 可用 19%溴氰虫酰胺悬浮剂 2.4 mL/ m2~2.9 mL/ m2 苗床喷淋。视虫情间隔 7 d~10 d 用药。 15
叶螨 可用 20%丁氟螨酯悬浮剂 30 mL/667m2~37.5 mL/667m2 喷雾。视虫情间隔 7 d~10 d 用 药。 15
8
DB4201/T 713—2024
表B.1 番茄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表(续)
防治对象 农药名称及使用方法 安全间隔期 (d)
美洲斑潜蝇 可用 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 14 mL/667m2~18 mL/667m2 喷雾;或 2.5%高效氯 氰菊酯乳油 50 mL/667m2~60 mL/667m2 喷雾。视虫情间隔 7 d~10 d 用药。 15
蚜虫 可用 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 33.3 mL/667m2~40 mL/667m2 喷雾。视虫情间隔 7 d~10 d 用药。 15
蓟马 可用 19%溴氰虫酰胺悬浮剂 3.8 mL/667m2~4.7 mL/m2 喷雾(苗期);或 28%阿维·螺虫 酯悬浮剂 10 mL/667m2~20 mL/667m2 喷雾;或 25%噻虫嗪悬浮剂 10 mL/667m2~20 mL/667m2 喷雾。视虫情间隔 7 d~10 d 用药。 15
9
DB4201/T 713—2024
附 录 C
(资料性)
番茄田杂草化学防治方法
番茄田杂草化学防治方法参见表C.1。
表C.1 番茄田杂草化学防治表
作用对象 农药名称及使用方法 施药次数
番茄田杂草 播种前可用 18%草铵膦可溶液剂 150~250 mL /667 m2 茎叶喷雾。 1
番茄田一年 生禾本科杂 草及部分阔 叶杂草 播后苗前或移栽前可用 96g/L 精异丙甲草胺乳油 50~65 mL /667 m2 土壤喷雾,或播后 苗前用 48%仲丁灵乳油 150~250 mL /667 m2 土壤喷雾。 1
番茄田阔叶 杂草及莎草 科杂草 苗前可用 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 6~8 g/667 m2 土壤喷雾。 1
10
上一章:DB4203/T 246-2024 郧阳黄酒大曲生产技术规程 下一章:DB4114/T 268-2024 抗寒小麦品种生产技术规程

相关文章

DB4201/T 524-2017 设施春番茄熊蜂授粉技术规程 DB4201/T 523-2017 硬果型番茄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DB4201/T 720-2024 南瓜绿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DB4201/T 721-2024 再生稻绿色低碳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DB4201/T 597-2019 绿色食品 鲜食玉米春秋两熟生产技术规程 DB43/T 2497-2022 番茄绿色种植病害防控技术规程 T/GXAS 713-2024 石漠化地区嫁接桑栽培技术规程 DB41/T 1054-2015 绿色食品 番茄生产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