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21/T 4070-2024 公共建筑能耗与环境监测系统技术规程

DB21/T 4070-2024 公共建筑能耗与环境监测系统技术规程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893.77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4-26 09:37:18



相关搜索:

内容简介

DB21/T 4070-2024 公共建筑能耗与环境监测系统技术规程 ICS 91.140.99 CCS P 30/39 DB21
辽 宁 省 地 方 标 准
DB21/T 4070-2024
公共建筑能耗与环境监测系统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s of Public Buildings
2024—12—20 发布 2025—01—20 实施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联合发布
辽 宁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辽 宁 省 地 方标 准
公共建筑能耗与环境监测系统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s of Public Buildings
DB21/T 4070-2024
主编单位:辽宁省建设事业指导服务中心(辽宁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群智科技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施行日期:2025 年 1 月 20 日
2025 沈 阳


本规程为科学、规范地指导辽宁省公共建筑能耗和环境监测系统建设,保证
能耗和环境监测系统工程质量,依据《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辽宁省绿色建筑
条例》及其他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编制了本规程。
本规程按照国家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的要求,经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
参考全国不同地区能耗和环境监测系统的实践经验,结合辽宁省机关办公建筑和
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和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实际,对建筑能耗分类、分项,建筑环境
分项,能耗和环境参数监测范围以及能耗和环境监测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调
试、检测、验收、运行维护的全过程做出规定,确保系统采集的能耗和环境数据
满足统一监管的要求。
本规程共分 9 章,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监测信息分类与分项、
系统设计、系统施工、系统调试与检测、系统验收、运行维护。请注意本文件的
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规程由辽宁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辽宁省建设事业指导服务中
心(辽宁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程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将有关意见
和建议反馈给辽宁省建设事业指导服务中心(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嫩江街
38 号;邮编:110031)。
本规程主编单位:辽宁省建设事业指导服务中心(辽宁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群智科技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沈阳建筑大学
大连海洋大学
辽宁省鑫源绿色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中能合纵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沈阳佳德联益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绥中泰德尔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大连经济开发区先超科技有限公司
大连公共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大连市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大连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锦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铁岭市城市发展服务中心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王 乐 马良栋 朱 凯 娄兰兰 柴光宇 马忠娇 邵妮娜
宋嘉林 张吉礼 刘 元 陈德龙 朱宝旭 周群光 刘
韩雪峰 刘冬梅 徐梅梅 于晓霞 苏娇健 李德倩 丛 阳
刘树伟 袁耀明 李 林 吕 行 刘 丹
王魁林 王 涛 韩昊书 吕 永 周 宏
朱翼虎 张 贺
周 莹 曲 艺
黄国庆 李
凯 钟 国 李晓东 彭 成 方世通 王岳华

主要审定人员: 吴成东 孙胜进 赵薇 赵立 于永彬 王立成 许金渤


1 总则...............................................................................................................................1
2 术 语.............................................................................................................................2
3 基本规定.......................................................................................................................4
4 监测信息分类及分项...................................................................................................5
4.1 一般规定............................................................................................................... 5
4.2 建筑基本信息....................................................................................................... 5
4.3 建筑能耗数据分类、分项................................................................................... 6
4.4 建筑环境监测数据............................................................................................... 9
4.5 建筑能耗和环境数据编码................................................................................. 10
5 系统设计.....................................................................................................................11
5.1 一般规定............................................................................................................. 11
5.2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11
5.3 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17
5.4 能耗和环境数据中心设计................................................................................. 18
5.5 建筑能耗和环境监控室设计............................................................................. 19
5.6 监测系统应用软件的设计................................................................................. 20
6 系统施工.....................................................................................................................26
6.1 一般规定............................................................................................................. 26
6.2 施工准备............................................................................................................. 26
6.3 管线施工及设备安装......................................................................................... 27
6.4 能耗计量装置、环境测量仪表与数据采集器的安装..................................... 28
6.5 能耗和环境数据中心施工................................................................................. 31
6.6 供电与接地......................................................................................................... 32
7 系统调试与检测.........................................................................................................33
7.1 一般规定.............................................................................................................. 33
7.2 系统调试.............................................................................................................. 33
7.3 系统检测.............................................................................................................. 35
8 系统验收.....................................................................................................................37
8.1 一般规定.............................................................................................................. 37
8.2 分项工程验收...................................................................................................... 37
8.3 竣工验收.............................................................................................................. 38
9 运行维护.....................................................................................................................40
附录 A 建筑基本信息...................................................................................................42
附录 B 数据编码规则....................................................................................................44
附录 C 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的当量折算值...............................................................52
附录 D 各类能源折算等效电值...................................................................................53
本规程用词说明.............................................................................................................54
引用标准名录.................................................................................................................55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2 Terms.............................................................................................................................2
3 Basic requirement........................................................................................................ 4
4 Sorts and items for monitoring information............................................................. 5
4.1 General requirement............................................................................................... 5
4.2 Basic information of buildinngs.............................................................................5
4.3 Sorts and items for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data..........................................6
4.4 Building environment monitoring data.................................................................. 9
4.5 Coding of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viromental data......................... 10
5 Design of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monitoring system..................................11
5.1 General requirement.............................................................................................11
5.2 Design of data acquisition system......................................................................111
5.3 Design of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17
5.4 Design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data center........................... 18
5.5 Design of building energy comsuption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room..... 19
5.6 Application software design of monitoring system..............................................20
6 Construction of monitoring system..........................................................................26
6.1 General requirement.............................................................................................26
6.2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26
6.3 Pipeline construction and equipment installation.................................................27
6.4 Installa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metering device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struments and data acquisition unit..................................................................28
6.5 Construction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data center................. 31
6.6 Power supply and grounding................................................................................32
7 System debugging and testing.................................................................................333
1
7.1 General requirement............................................................................................333
7.2 System debugging............................................................................................... 333
7.3 System testing........................................................................................................35
8 System acceptance......................................................................................................37
8.1 General requirement..............................................................................................37
8.2 Subdivisional work checkance.............................................................................. 37
8.3 Completion acceptance..........................................................................................38
9 System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40
Appendix A Building basic information................................................................... 422
Appendix B Data encoding rules................................................................................. 44
Appendix C Standard coal coefficient for energy resouces...................................... 52
Appendix D Equivalent electricity coefficient for energy resouces..........................53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 54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55
2
1 总则
1.0.1 为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方针政策,规范辽宁省公共建筑能耗和环境监测
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检测、验收和运维管理,推进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
建设,提升建筑能效,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辽宁省各类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建筑能耗和环境监测系统
的设计、施工、调试、检测、验收和运维管理。
1.0.3 公共建筑能耗和环境监测系统工程建设除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
业和辽宁省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
2 术 语
2.0.1
公共建筑
public buildings
民用建筑中,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
2.0.2
能 耗 和 环 境 监 测 系 统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通过对公共建筑(群)安装能耗计量装置和环境测量仪表,采用远程传输等
手段及时采集能耗数据和环境数据,实现建筑能耗及建筑室内外环境参数在线监
测和动态分析功能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统称。
2.0.3
分类能耗
energy consumption of different sorts
按照公共建筑消耗的各类能源种类划分进行采集和整理的能耗数据,如电、
水、燃气、燃油、集中供热(冷)、可再生能源等。
2.0.4
分项能耗
energy consumption of different items
按照公共建筑消耗的各类能源的主要用途划分进行采集和整理的能耗数据,
如电能可分为照明插座用电、供暖空调用电、动力用电和特殊用电等。
2.0.5
能耗计量装置
metering device of energy consumption
用来度量电、水、燃气、燃油、冷(热)量以及其他能源消耗的传感器(变
送器)、二次仪表及辅助设备的总称。
2.0.6
环境测量仪表
measuring instrument of building environment
用来度量建筑环境的温度、湿度、照度及空气质量等参数的设备。
2.0.7
电子式电能计量装置
electronic metering device of electric energy
利用电子电路实现用电计量的装置,包括数字电能表、多功能电能表、三相
电力分析仪表、电流互感器等。
2.0.8
数字水表
digital water meter
2
具有当前累积水流量计量功能,并具有计量数据输出和标准通信接口的用水
计量表具。
2.0.9
数字燃气表
digital gas meter
具有当前累积燃气流量计量功能,并具有计量数据输出和标准通信接口的燃
气计量表具。
2.0.10
数字热(冷)量表
digital meter of heat(cool) quantity
具有当前累积热(冷)量采集功能,并具有计量数据输出和标准通信接口的
热(冷)量计量表具。
2.0.11
能耗和环境数据中心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 data center
由计算机系统和与之配套的网络系统、存储系统、数据通信连接、环境控制
设备以及各种安全装置组成的一整套设施,具有采集、存储建筑能耗和环境数据,
并对能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显示和发布等功能。
2.0.12
建筑能耗和环境监控室
monitoring room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vironmental
用于建筑能耗和环境监测的业主端控制室。
2.0.13
数据采集器
data acquisition unit
通过信道对其管辖的各类能耗计量装置或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并与
能耗和环境数据中心(或建筑能耗和环境监控室)交换数据,具有实时采集、自
动存储、即时显示、即时反馈、自动处理、断点续传以及自动传输等功能的设备。
3
3 基本规定
3.0.1 建筑能耗和环境监测系统应由能耗和环境数据采集系统、能耗和环境数据
传输系统及建筑能耗和环境数据中心的软硬件设备及系统组成。
3.0.2 建筑能耗和环境监测系统数据采集方式包括自动实时采集和人工采集。人
工采集的数据包括建筑基本信息和其他不能通过自动实时方式采集的能耗数据。
3.0.3 建筑能耗和环境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除本地存储展示外,宜预留远程传输
给上一级能耗和环境数据中心的数据接口。
3.0.4 新建公共建筑的能耗和环境监测系统应与配电等各类用能系统同步规划、
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并同步验收。既有公共建筑的能耗和环境监测系统应以各用
能系统现状、变配电相关技术资料和现场条件为基础进行建设,并应充分利用建
筑本身已有的监测系统或设备。
3.0.5 建筑能耗和环境监测系统的能耗计量装置和环境测量仪表应为国家认可计
量核定单位检定合格的产品。
3.0.6 建筑能耗和环境监测系统应具有长期连续稳定运行的能力,系统数据保存
时间应不少于 5 年。
3.0.7 建筑能耗和环境监测装置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相关行
业制定的有关安全的施工标准、规范、规程,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4
4 监测信息分类与分项
4.1 一般规定
4.1.1 建筑能耗和环境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信息应全面、准确反映建筑运营过程
中各类能源消耗及建筑环境信息。采集的信息应便于对建筑能耗数据和环境数据
的归类、统计和分析。
4.1.2 建筑能耗和环境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应包括建筑基本信息、建筑能耗数据
和建筑环境数据。
4.2 建筑基本信息
4.2.1 建筑基本信息应按单体建筑填报。
4.2.2 建筑基本信息应根据建筑规模、功能、用能特点划分为基本项和附加项,具
体内容应符合本规程附录 A“建筑基本信息表”的规定。
4.2.3 基本项应包括:
1 建筑一般信息:建筑名称、建筑地址、竣工日期、建筑功能、建筑层数、
总建筑面积、空调面积、供暖面积、建筑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建筑执行节能
标准、建筑空调系统形式、建筑供暖系统形式、建筑供暖方式、建筑结构形式、
所属市县、所属街道。
2 建筑围护结构信息:建筑外墙形式、建筑外墙保温形式、建筑外窗类型、
建筑玻璃类型、窗框材料类型。
3 建筑其他信息:经济指标(电价、水价、气价、热价、冷价等)、能耗监
测工程验收日期、填表日期。
4.2.4 附加项为区分建筑用能特点的建筑基本情况数据,分别应包括:
1 办公建筑:办公人员人数;
2 商业建筑:日均客流量、运营时间;
3 宾馆饭店建筑:宾馆星级(饭店档次)、全年平均入住率、宾馆床位数;
4 文化教育建筑:影剧院建筑和展览馆的参观人数、学校学生人数等;
5 医疗卫生建筑:医院等级、就诊人数、床位数;
5
6 体育建筑:体育馆建筑客流量或上座率;
7 交通运输建筑:日均客流量;
8 综合建筑:综合建筑中区分不同功能区用能特点的基本数据;
9 其他建筑:其他建筑中区分建筑用能特点的建筑基本情况数据。
4.2.5 建筑基本信息发生变化时,应实时更新建筑能耗和环境监测系统的建筑基
本信息。
4.3 建筑能耗数据分类与分项
4.3.1 根据建筑用能类别,建筑能耗数据的分类应符合表 4.3.1 的规定。
表 4.3.1 建筑能耗分类
序号 名称 单位
1 电 kWh
2 水 t
3 燃气 天然气 m3
液化石油气 kg
人工煤气 m3
4 集中供热量 MJ
5 集中供冷量 MJ
6 煤 t
7 汽油 t
8 煤油 t
9 柴油 t
10 可再生 能源 太阳能光热 MJ
太阳能光伏 kWh
浅层地热能 MJ
中深层地热能 MJ
风能 kWh
生物质能 t
其他可再生能源 —
11 其他能源 —
6
4.3.2 能耗数据的分项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用电能耗应按用途不同分为 4 个分项,包括照明插座用电、供暖空调用电、
动力用电和特殊用电,各分项可根据建筑能耗系统的实际情况细分为一级子项和
二级子项,其设置应符合表 4.3.2-1 的规定。
表 4.3.2-1 建筑用电能耗分项(单位为 kWh)
分项电耗 一级子项 二级子项
照明插座用电 房间照明和插座 包括计算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和风机盘管、分体空 调等没有单独供电回路的空调设备
公共区域照明 走廊、大堂等公共区域的灯具照明和应急照明等
室外照明 建筑室外灯具照明、室外景观用电等
供暖空调用电 冷热源系统 冷源系统主要包括冷水机组、冷却泵和冷却塔
热源系统包括电锅炉、供暖循环泵(对于热网通过板 换供热的建筑,仅包括板换二次泵;对于采用自备锅 炉的,包括一、二次泵)、补水泵和定压泵等
空调水系统 包括一次冷冻泵和二次冷冻泵等
空调风系统 包括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变风量末端、热回收机组 和有单独供电回路的风机盘管等
分散式空调 包括分体式空调、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式分体空调机 组、电热膜设备等
动力用电 电梯 包括货梯、客梯、消防梯、扶梯及其附属设备,如专 用空调等
水泵 包括给水泵、生活热水泵、排污泵、中水泵等
通风机 包括地下室通风机、车库通风机,卫生间排风机等
特殊用电 信息机房 包括通信、网络和计算机设备和机房空调设备等
洗衣房 包括洗衣机、脱水机、烘干机和烫平机等
厨房餐厅 包括厨房专用设备(电炉、微波炉、冷柜、洗碗机、 消毒柜、电蒸锅等)、厨房专用空调和厨房送、排风 机等
游泳池 包括通风和水处理等设备
健身房 包括健身器械等
洁净室 包括净化空调、工艺设备等
充电桩 包括充电桩及其附属设备等
储能 包括储能设备、专用空调设备等
其他 包括开水器、电热水器、太阳能热水系统辅助电加热 设备等建筑中所需的其他设备
2 建筑用水分为 3 个分项,包括市政自来水、市政中水、非市政供水,各分
7
项可根据建筑用水系统的实际情况细分为一级子项和二级子项,其设置应符合表
4.3.2-2 的规定。
表 4.3.2-2 建筑用水分项(单位为 t)
分项水耗 一级子项 二级子项
市政自来水 生活用水量 生活饮用水、生活热水、厨房餐厅用水、 洗衣房用水、集中洗浴热水、太阳能热水 补水、盥洗及冲厕用水、其他生活用水
游泳池用水量
供暖空调系统用水量 冷冻水补水、蒸汽加湿用水量、冷却水补 水、锅炉房补水、换热站补水
景观水体用水量 洗车及道路用水、绿化用水

消防系统用水 消防用水、消防补水
市政中水 生活用水量 冲厕用水
供暖空调系统用水量
洗车及道路用水 洗车用水
道路冲洗用水
景观水体用水量 景观补水
绿化用水
非市政供水 自制中水 /
雨水 /
自然水源 /
其他水源 /
3 建筑燃气能耗的子项应符合表 4.3.2-3 的规定。
表 4.3.2-3 建筑燃气能耗子项
分类用途 单位 一级子项
燃气 天然气 m3 厨房餐厅
冷热源
生活热水
其他用途
液化石油气 kg 厨房餐厅
冷热源
生活热水
其他用途
人工煤气 m3 厨房餐厅
8
冷热源
生活热水
其他用途
4 建筑可再生能源的能耗子项应符合表 4.3.2-4 的规定。
表 4.3.2-4 建筑可再生能源能耗子项
分类用途 单位 一级子项
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光热 MJ 太阳能热水
太阳能供热供暖
太阳能供热制冷
其他太阳能光热利用
太阳能光伏 kWh
浅层地热能 MJ 浅层地热能供暖
浅层地热能制冷
其他浅层地热能利用
中深层地热能 MJ 中深层地热能供暖
中深层地热能制冷
其他中深层地热能利 用
风能 kWh
生物质能 t 生物质供暖系统
生物质餐厨利用
生物质其他技术
其他可再生能源
4.4 建筑环境监测数据
4.4.1 公共建筑室内环境品质监测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监测室内主要房间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PM2.5 浓度;人员密集
场所应监测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PM2.5 浓度、PM10 浓度、甲醛浓度、
TVOC 浓度;
2 应监测地下车库一氧化碳浓度;
3 宜监测主要房间室内照度。
9
4.4.2 公共建筑室外环境品质监测参数应包括室外温度、湿度、风速、二氧化碳
浓度和 PM2.5 浓度。
4.5 建筑能耗和环境数据编码
4.5.1 建筑能耗的分类、分项以及建筑环境参数在能耗监测数据中应以编码方式
统一定义。
4.5.2 数据编码规则应符合本规程附录 B 的规定。
10
5 系统设计
5.1 一般规定
5.1.1 建筑能耗和环境监测系统设计应结合建筑物功能特点、用能类别和用能设
备运行过程,满足建筑能耗监管体系的要求。
5.1.2 建筑能耗和环境监测系统设计应符合《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
本要求》GB/T 22239 的网络数据安全二级要求,不应处理涉及国家机密的相关信
息。
5.1.3 系统采用的各类能耗计量装置、环境测量仪表、数据采集器、能耗监测软件
应符合国家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5.1.4 建筑能耗和环境监测系统设计文件应包括:
1 系统设计说明及技术指标;
2 各类能耗和环境参数计量方式和数据采集方式说明;
3 建筑物内系统传输设备安装、布线和接线详图以及抗干扰、防雷接地说明;
4 能耗和环境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架构说明;
5 向上级数据中心和物业管理部门发送能耗和环境数据的信息传输方式和
传输协议说明;
6 本建筑物(群)用能类别和负荷情况,主要耗能设备设施类别及分布,分
类分项供能系统图;
7 能耗和环境监测数据采集点表及平面分布图,计量装置技术指标及安装详
图;
8 系统设备清单:计量系统所需的表具、表箱、信号传输设备及主要安装所
需材料;
9 能耗和环境数据中心设备布置平面图。
5.1.5 单体建筑或建筑群的能耗和环境监测系统一般可划分为监测层、传输层和
管理层,主要包括能耗计量装置或设备、数据采集器、建筑能耗和环境监控室等。
5.1.6 省级能耗和环境监测系统由省级数据中心、市级数据中心和单体建筑能耗
和环境监测系统共同构成。
5.2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5.2.1 建筑能耗和环境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应包含以下内容:
11
1 确定需要进行能耗和环境数据采集的系统、设备和环境;
2 选择计量装置和建筑环境测量仪表,确定安装位置;
3 选择数据采集器,确定安装位置;
4 设计采集系统的布线,包括能耗计量装置、环境测量仪表与数据采集器之
间的布线、数据采集器与网络接口间的布线。当数据采集器与网络接口间的布线
存在困难时,可采用无线网络传输方式。
5.2.2 建筑能耗和环境监测系统所采集各类数据应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和
完整性。
5.2.3 能耗和环境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文件应满足工程设计深度要求,并应至少
包括下列内容:
1 建筑的基本信息、用能系统状况、用能类别和用量的描述;
2 能耗计量装置、环境测量仪表、数据采集器及布线平面布置图;
3 能耗计量装置系统图,对于电能计量装置图中应含有出线开关额定容量、
互感器变比、供电回路名称、计量装置位置及编号内容;
4 环境测量仪表系统图;
5 能耗计量装置和环境测量仪表与数据采集器的接线原理图和安装详图;
6 能耗计量装置和环境测量仪表与数据采集器的通信传输接线图;
7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备与材料表,应包括系统所需的计量装置、表箱、数据
采集器和所有安装所需的材料及线缆。
5.2.4 电子式电能计量装置的选型与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 电子式电能计量装置准确度应不低于 1 级;
2 电子式电能计量装置安装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建筑物供电变压器出线侧或低压供电用户的进户处应安装电子式电能计
量装置,以获得建筑总用电量。宜选用带谐波分析功能的三相电力仪表,以获取
电压、电流、频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谐波状况等参数;
2)照明插座、供暖空调、动力和特殊用电等低压配电线路应安装电子式电
能计量装置,宜选用多功能电能表以得到各分项总用电量及二次子项主要设备用
电量;
3)末端有特殊需要的设备应单独安装电子式电能计量装置;
4)需要独立考核或收费的用电区域应单独安装电子式电能计量装置。
3 电流互感器准确度等级应不低于 0.5S 级;
12
4 电流互感器性能指标应符合《互感器第 2 部分:电流互感器的补充技术要
求》GB20840.2 规定的技术要求;
5 根据实际配电支路情况选择合理变比的互感器符合《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
理规程》DL/T 448,以确保电能表的正常运行;
6 电子式电能计量装置应具有数据远传功能,应具有 RS-485 标准串行接口,
采用 MODBUS 标准开放协议或符合《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DL/T645 中的有
关规定;
7 在既有建筑改造中,应充分利用现有配电设施和低压配电监测系统,合理
配置分项计量所需的计量装置、计量表箱。分项计量改造不应改动供电部门计量
表的二次接线,不应与计费电能表串接。
5.2.5 数字水表选型与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数字水表准确度等级应不低于 2 级;
2 数字水表性能参数应符合《饮用冷水水表与热水水表》GB/T778 的规定;
3 数字水表应具有累计流量和计量数据输出功能。当采用有线数据传输时应
优先选用具有 M-BUS 电气接口或 RS-485 标准串行接口的水表,当采用无线数据
传输时应优先选用具有 NB-IoT 或 GPRS/4G/5G 等通信方式的水表。当采用其他
接口的水表时,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4 数字水表及其接口管径应不影响原系统供水流量,同时满足《建筑给水排
水设计标准》GB50015 的相关要求;
5 数字水表配置安装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应根据不同使用性质及计费标准分类分别配置数字水表;
2)应在建筑物(或建筑群)市政给水管网引入总管处配置数字水表;
3)应在建筑物内部按经济核算单元及不同用途供水管配置数字水表;
4)宜在给水、热水、中水以及直饮水等总供水管处配置数字水表;
5)宜在厨房餐厅、洗衣房、游乐设施、公共浴池、绿化、机动车清洗、冷
却塔、游泳池、水景等供水管上配置数字水表;
6)宜在加压分区供水的贮水池、中水贮水池等的补水管上配置数字水表;
7)宜在高位水箱供水系统的水箱出水管上配置数字水表;
8)宜在满足水量平衡测试及合理用水分析要求的管段上配置数字水表;
9)宜在每栋单体建筑供水管上配置数字水表;
10)数字水表及其接口管径应不影响原系统供水流速。
13
5.2.6 数字燃气表的选型与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 数字燃气表准确度等级应不低于 1.5 级;
2 数字燃气表应根据使用燃气类别、安装条件、工作压力和用户要求等因素
上一章:DB21/T 4071-2024 沥青路面再生集料应用技术规程 下一章:SJG 186-2024 填筑工程连续压实监控技术标准

相关文章

DB61/T 5073-2023 公共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监测系统技术规程 DB22/T 1957-2013 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 DB62/T 3133-2017 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 DB22/T 5081-2013 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 JGJ/T 285-2014 公共建筑能耗远程监测系统技术规程 DBJ50/T-153-2012 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 DBJ51/T 076-2017 四川省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 DBJ41/T 135-2014 河南省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