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21/T 4073-2024 凡纳滨对虾苗种中间培育技术规范

DB21/T 4073-2024 凡纳滨对虾苗种中间培育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97.14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22 16:51:06



相关搜索: 对虾 对虾 技术规范 中间 培育 苗种

内容简介

DB21/T 4073-2024 凡纳滨对虾苗种中间培育技术规范 ICS 65.150 21
CCS B 51

宁 省 地 方 标 准
DB21/T 4073—2024
凡纳滨对虾苗种中间培育技术规范
Technical sepcification for nursery production of pacific whiteleg shrimp
2024 - 12 - 20 发布
2025 - 01 - 20 实施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21/T 4073—2024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大连海洋大学、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东港利泓水产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辽宁
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姜玉声、黄姝、苏延明、李冰玉、任同军、左然涛、马野、赵晓弘、包鹏云、
刘胥、衣启麟、卢亚楠、刘宪杰、赵小然。
本文件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和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
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
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农业农村厅(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联系电话:024-23447862。
文件起草单位通讯地址:大连海洋大学(大连市沙河口区黑石礁街52号),联系电话:0411-84763146。
I
DB21/T 4073—2024
凡纳滨对虾苗种中间培育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苗种中间培育的环境与设施条件、放苗准备、放
苗、日常管理、虾苗出池、生产记录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凡纳滨对虾苗种中间培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GB/T 22919.5 水产配合饲料 第5部分: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
GB/T 25878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检测 PCR法
GB/T 28630
白斑综合征(WSD)诊断规程
GB/T 51424
农业温室结构设计标准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 536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SC/T 2002
对虾配合饲料
SC/T 7103
水产动物产地检疫
SC/T 7228 传染性肌坏死病诊断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环境条件
4.1 选址
选址环境应符合 GB/T 18407.4 和 NY 5362 的要求。养殖场周围无污染源、水资源充足、环境安静、
交通与供电等公共配套设施齐全。
4.2
水质
1
DB21/T 4073—2024
水源水质应符合 GB 11607 的规定,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 NY 5051、NY 5052 规定的要求。
5
设施条件
5.1
苗种培育模式与培育池
培育模式分为工厂化模式与小棚土池模式。
工厂化模式培育池可为砖混、保温模块混凝土浇筑或直接混凝土构筑并涂水产养殖专用漆,或采用
聚丙烯(PP)、玻璃钢、PVC 夹网布等材质的水池。面积宜为 30 m 2 ~ 60 m 2,形状为方形或圆形。
2 ~ 1000 小棚土池模式培育池为长方形,面积400 m m 2,泥沙底质,具有保水性,可以无纺布或
土工膜护坡。
两种模式的培育池深宜为 1.2 m ~ 1.5 m,池底由周边向集污口倾斜,坡度 3 % ~ 5 % 之间,
工厂化模式集污口设在池底中央或靠近培育池外的集苗池一侧。
5.2
苗种培育棚室
培育棚室设计与建造参照GB/T 51424,可为塑料薄膜棚、钢架温室、水泥浇筑框架温室、玻璃温室
及轻钢厂房等结构,满足保温、光照、通风、防敌害生物及生物安全等要求。
5.3
蓄水池
一级蓄水池为土池、覆膜土池或混凝土水池等类型,池底能排干,并配有增氧设施。二级蓄水池通
常为2个 ~ 3个可单独进排水的小池,分别对水体消毒,轮换使用。小池可搭建塑料薄膜棚。
5.4
尾水处理池
配备尾水收集净化池,满足地方养殖尾水处理标准。
5.5
增氧设施
采用罗茨鼓风机、充纯氧等方式进行增氧,保证水体溶解氧在5 mg/L 以上。
5.6
升温设施
采用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燃气、燃油锅炉或热泵等设施。
5.7
其他设施
配备相应的备用发电机组,常用水质检测设备。
6 放苗准备
6.1 蓄水与消毒
蓄水池及小棚土池塘先进行清塘、翻耕、晾晒,进水经过150 目的筛网过滤,之后使用 200 g/m 3 ~
300 g/m 3 生石灰或 30 g/m 3 ~ 80 g/m 3 漂白粉(含有效氯 25 % 以上)全池泼洒消毒,充分曝气3 d ~
5 d,对仔虾测试安全后使用。
室内工厂化培育池投苗前,清洗池壁,底部及排污管冲刷干净,使用浓度为50 g/m 3 漂白粉水溶液
对培育池、管道进行喷洒消毒。生产用具使用浓度为100 g/m
3漂白粉水溶液浸泡12 h以上,清水冲洗后
备用。
2
DB21/T 4073—2024
6.2
培水
培育池进水后,根据源水情况,使用 EDTA、维生素、有机酸等调水产品,以及符合相关标准的有
机肥料,促进有益菌、单细胞藻类、小型浮游动物的繁殖及菌胶团的形成。
7 放苗
7.1 苗种选择
苗种选择第 4 d 或第 5 d、体长≥0.4 cm的仔虾,其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体色正常。按照 GB/T 25878、
GB/T 28630 、SC/T 7228等标准检测特定病原。
7.2
放苗环境
培育池水位初期为60 cm左右,消毒、肥水后池水透明度 30 cm ± 5 cm。水温应在 25 ℃以上,
pH 7.8 ~ 8.6,初始盐度 15至正常海水盐度为宜。
7.3
放苗密度
虾苗放养密度根据生产计划、设施条件及管理水平而定,一般为 5000 尾/m
划培育大规格苗种则取低密度。
7.4
试水放苗
2 ~ 15000 尾/m
2,计
取准备好的培育池水,加入塑料水槽或水桶等容器中,一般10L水中放入仔虾30 尾 ~ 50尾,充气
模拟正式放苗,12 h后虾苗成活率大于95%,则可正常放苗。放苗前2小时可泼洒Vc 2 g/m 3 。虾苗袋入
池前用1000 g/m 3 碘液消毒,再放入养殖池中10 min ~ 30 min 缓苗,待苗袋内外温差小于1 ℃时,可
以放苗。放苗后注意观察,虾苗通常无聚集现象,能快速游开并下沉。
8 日常管理
8.1 换水和排污
培育前期每天加水 5 cm ~ 10 cm,3 d ~ 5 d 开始排污换水;后期需每天按时排污、换水,换水量在
5 % ~ 20 %。培育过程中使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及其它有益的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采用过滤、沉淀、曝气、消毒、微生物或藻类等措施处理养殖尾水,达到地方排放标准要求或循环
利用。
8.2
投喂管理
使用配合饲料,饲料质量和安全卫生应符合GB/T 22919.5、 NY 5072、SC/T 2002的规定。前期日投
喂量为虾体重的 50 % ~ 100 %,每日投饵 4 次 ~ 6 次,中、后期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 10 % ~ 30 %,每
日投喂 4 次,投喂后注意观察对虾摄食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投喂量。
8.3
水质与生物检测:
水质与生物指标定期检测:
a)
每日早、中、晚定时巡检,记录水温、溶解氧、pH等常规水质指标;
3
DB21/T 4073—2024
b)
根据需要定期检测源水和培育水体、氨氮、亚硝酸盐、总碱度、总碱度等水质指标,以及弧菌、
总菌等微生物与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变化;
c)
每2 d ~ 3 d 检测对虾数量及生长情况。
8.4
病害防控
病害防治遵循如下原则:
a)
随时观察对虾活动、分布、摄食情况,注意发现病虾及死虾,检查病因;
b)
不应纳入发病虾池排出的水;
c)
人员接触病死虾后要进行消毒处理,及时切断病原传播途径;
d)
药物使用应符合 NY 5071 及《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的要求;
e)
培育棚室、管道、用具等应定期进行熏蒸和消毒。
9
虾苗出池
9.1
出池规格与淡化
仔虾经过 10 d ~ 15 d 的中间培育后,规格大于1.2 cm的小苗可以进行出池销售,或继续培育为 2 cm
以上的大苗。
低盐度养殖时虾苗需经过淡化。通常根据水质情况和池塘盐度,每天缓慢加淡水10 % ~ 30 %。淡
化宜于白天进行,操作前添加2 g/m
天淡化降幅不超过2。
9.2
苗种质量
3 的维生素C。盐度大于8,每天淡化日降幅不超过4;盐度小于8,每
个体大小均匀,体色透明,体表干净,无损伤和畸形,肠胃饱满,活力强,无病症。不携带虾肝肠
胞虫和对虾虹彩病毒等病原,疫病检疫项按SC/T 7103的方法抽样。
9.3
出池方法
虾苗出池起捕前先停料。工厂化培育池可先采用虹吸法排水,然后开启排水阀门放水,集苗出池,
也可用手推网或地笼网捕捞。小棚模式出苗以地笼网捕捞为主,也可采用手推网或拉网的方式。培育池
水温与养成池水温相差小于 2 ℃,盐度保持一致。
10
生产记录
认真做好有效数据积累,包括但不限于做好养殖生产记录、用药记录、水质监测记录及苗种去向记
录。
4
上一章:DB21/T 4074-2024 欧洲舌齿鲈工厂化养殖技术规程 下一章:DB21/T 3502.5-2024 设施蔬菜主要害虫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第5部分:蚜虫

相关文章

DB37/T 4133-2020 凡纳滨对虾苗种淡化培育技术规范 DB37/T 450.3-2010 无公害食品 凡纳滨对虾养殖技术规范 第3部分:苗种培育及养成技术 DB12/T 742-2017 凡纳滨对虾苗种淡化技术规范 DB12/T 741-2017 凡纳滨对虾亲虾培育技术规范 DB37/T 450.2-2010 无公害食品 凡纳滨对虾养殖技术规范 第2部分:苗种 DB3716/T 46-2023 凡纳滨对虾“广泰1号”种虾培育技术规范 DB21/T 2775-2017 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技术规范 SC/T 2068-2015 凡纳滨对虾 亲虾和苗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