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20
CCS B 44 4414
梅
州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414/T 37—2024
肉牛家庭农场养殖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raising beef cattle on family farms
2024 - 10 - 22 发布
2024 - 12 - 01 实施
梅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4414/T 37—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梅州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梅州市农林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基因研究中心、
梅州市广顺海食品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凌欣华、刘兴隆、钟雄声、陈新伟、吴斯宇、罗艺、徐国宝、涂轲、陈倩倩、
钟秋怡、巫世扬、郭军浪、叶东、杨四海、刘云秋、赵嘉威。
I
DB 4414/T 37—2024
肉牛家庭农场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肉牛家庭农场养殖的术语和定义、农场选址和设施要求、饲养管理要点、饲料选择与
日粮组成、疫病防治、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病死牛处理、档案记录。
本文件适用于肉牛家庭农场的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NY/T 5030 无公害农产品兽药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家庭农场 farmyard
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
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3.2
犊牛 calf
一般指出生4个月~6个月的小牛。
3.3
能繁母牛 cow
是指具有繁殖能力的成年母牛,正常在14月龄以上、身体健康、生殖器官发育正常、能够正常受孕、
分娩和哺乳的母牛。
3.4
育肥牛 Fattening cattle
肉牛在上市前采用促长催肥的技术方法,达到快速增重的目的,这类牛统称为育肥牛,又称为商品
牛。
4 农场选址和设施要求
4.1
选址
4.1.1 养殖场的选址、建设应当符合国土空间规划,非禁养区,并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1
DB 4414/T 37—2024
4.1.2 场址要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电力稳定,场地宽阔、通风、排水良好、卫生防疫无污染。
4.2
设施
4.2.1 牛舍应具备防寒、防暑、通风和采光等基本条件。
4.2.2 牛舍设施需具备饲喂、饮水及清粪设施设备。
4.2.3 场区供水、供电设施设备齐全,满足生产需要,有与规模相适应的粪污储存和处理设施。
4.2.4 具备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防疫设施。
5 饲养管理要点
5.1
犊牛饲养管理
5.1.1 犊牛产后在脐带根部打结,然后距腹部 10 cm~12 cm 处用消毒剪刀剪断脐带并消毒,可用 5 %
碘酊充分消毒。
5.1.2 出生后 2 h 内喝到初乳。采用随母哺乳法,从哺喂初乳至断奶一直自然哺乳。
5.1.3 犊牛出生后 7 d~10 d,适当运动,并开始训练采食,从 15 d~20 d 训练采食犊牛开口料。6
月龄前不能饲喂青贮饲料,让犊牛自由饮用常温清洁水。
5.2
能繁母牛饲养管理
5.2.1 初配及产后母牛:注意适时配种,育成母牛 16 月龄~18 月龄、体膘良好时发情配种。经产母
牛产后 60 d~90 d 发情及时配种,防止漏配和失配。
5.2.2 妊娠期:妊娠前期饲养要保证饲料的质量,做好保胎工作,预防流产或早产。
5.2.3 围产期:产前 15 d,将母牛转入干净、干燥的待产区特别护理,饲喂营养丰富、品质优良、易
于消化的饲料,并准备接产工作。
5.2.4 哺乳期:母牛分娩后 2 周内自由采食优质青干草,分娩 3 天后补充少量混合精料,逐渐增至正
常,分娩 2 周后,日粮粗蛋白含量不能低于 10 %,同时供给充足的钙、磷、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5.3
育肥牛饲养管理
5.3.1 架子牛育肥:犊牛自然哺乳到断奶后,充分利用青粗饲料饲喂到 16 月龄~20 月龄,然后转入 4
个月~6 个月的强度育肥阶段,达到 20 月龄~26 月龄左右,达到商品牛标准出栏。
5.3.2 育肥阶段:以玉米、豆粕、麸皮等原料配制混合精料,喂量按体重的 2 %计算;以青贮玉米、
氨化或微贮秸秆、小麦秸秆等为粗饲料,粗饲料铡短 2 cm~4 cm 与精饲料混合拌匀为混合日粮饲喂。
6 饲料选择与日粮组成
6.1
青料
选择甜玉米秆、番薯苗等农作物和黑麦草、皇竹草、象草等优质牧草,收储的甜玉米秆、牧草等可
制成青贮饲料。
6.2
粗料
农作物包括麦秸、番薯苗、玉米秸、花生苗、稻草等,铡短至2 cm~4 cm以增加适口性和消化率,
促进营养吸收;收储的玉米秸秆、全株玉米等可制成青贮饲料。
2
DB 4414/T 37—2024
6.3
精料
精料主要组成为玉米、大麦、豆粕、麸皮、菜籽粕、葵花粕、棕榈粕等,充分开发和利用本地副产
品原料以降低精饲料成本,根据不同阶段牛群的营养需要制定不同的饲料营养方案。
7 疫病防治
7.1
卫生消毒
牛舍内外应保持干净整洁,料槽应每日清扫1次~2次,每周对牛舍、场地和用具消毒1次。牛舍可
使用5 %来苏水或2 %氢氧化钠消毒,做好杀虫、灭鼠和灭蚊、灭蝇等防疫工作,防止病菌、蚊虫滋生。
7.2
环境控制
牛舍内应保持地面清洁,舍内干燥、通风、安静、卫生、温度适宜等。舍内温度应保持在5 ℃~28 ℃ ,
粪便、污水应及时进行处理,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7.3
防疫
引种前应进行检疫,引种后隔离观察合格方可混群饲养,并按免疫程序接种口蹄疫、牛传染性鼻炎
等疫苗,定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
7.4
兽药使用
用药应符合NY/T 5030规定要求,推荐使用微生态制剂结合可饲用天然植物和中兽药制剂等进行防
治。
7.5
疫病扑灭
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或疑似重大疫病时,应立即向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并按国家或地方规定
进行处理。
8 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废弃物处理应符合GB 18596的要求。
9 病死牛处理
病死牛处理应符合《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的要求。
10 档案记录
应按要求建立生产养殖档案,保存期不少于2年。
3
DB 4414/T 37—2024
参 考 文 献
[1]农业部. 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2017年7月3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