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11.020 
CCS  	C 05 	 44 	
广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44/T 2578—2024 
岭南疏肝调神针灸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 of Lingnan Liver-soothing and Spirit-regulating acupuncture technique 
2024 - 12 - 10 发布 
2025 - 03 - 10 实施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4/T 2578—2024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操作步骤与要求 ..................................................................... 2 
5  注意事项 ........................................................................... 3 
6  禁忌 ............................................................................... 3 
附录 A(资料性)  临床适应证 ........................................................... 4 
附录 B(资料性)  抑郁相关病症处方随症加减 ............................................. 5 
参考文献 .............................................................................. 6 
I 
DB44/T 2578—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甄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东省中医药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广东省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3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中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符文彬、许伟明、吴倩、宁百乐、王舢泽、张光彩、梁超、梁粤、王聪、阎路
达、郑建宏、黎玉宣、胡嘉同、邱昌奇、李丹。 
II 
DB44/T 2578—2024 
引
言 
岭南疏肝调神针灸技术是岭南针灸名家符文彬教授在传承经典和名师经验的基础上,突出脑与肝
在抑郁障碍中的重要地位,提出“脑神失调,肝失疏泄”的病机认识,确立“疏肝调神”治疗“脑神失
调,肝失疏泄”相关情志病的针灸治法理论,经系列临床研究优化方案最终形成的针灸技术。大样本多
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该技术治疗抑郁障碍及抑郁共病整体有效率在65%以上。 
岭南疏肝调神针灸技术在整合针灸理念指导下具有多种针灸技术整合应用的示范作用,已在广东、
海南、广西、浙江、港澳等全国16省市100余家单位,以及美国、法国、瑞士、澳大利亚、越南、泰国、
马来西亚等24个国家及地区推广应用,故制定本技术规范性文件,以利于岭南特色针灸技术的规范,以
便该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III 
DB44/T 2578—2024 
岭南疏肝调神针灸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岭南疏肝调神针灸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与禁忌。 
本文件适用于岭南疏肝调神针灸技术的临床应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2346  经穴名称与定位 
GB/T 13734  耳穴名称与定位 
GB/T 21709.1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1部分 艾灸 
GB/T 21709.3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3部分:耳针 
GB/T 21709.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8部分:皮内针 
GB/T 21709.20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20部分:毫针基本刺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疏肝调神  Soothing the liver and Regulating spirit 
运用具有疏肝理气、调神定志(调心脑之神)等作用的相关疗法,以治疗肝失疏泄、脑神失调所致
病证的治法。 
岭南疏肝调神针灸技术  Lingnan Liver-soothing and spirit-regulating acupuncture technique 
起源于岭南地区,针对郁病“肝失疏泄、脑神失调”核心病机,以疏肝调神为治法,综合运用针刺
技术、精灸技术、皮内针技术、耳针技术、三棱针技术等多种针灸技术,治疗以抑郁相关病症为主的针
灸技术。 
精灸  precise moxibustion 
将以精细艾绒为材料制成底面直径2 mm、高3 mm艾柱,置于穴位或病变部位处点燃的一种直接灸技
术。 
精细艾绒  fine moxa-wool 
细软金黄、制备存放3年以上的艾绒,具有便于搓捻,燃烧时火力均匀、气味芬芳等特点。 
注: 推荐使用45:1以上的黄金艾绒,即至少每45 g艾叶经晒杵、筛拣等加工制成1 g的精细艾绒。 
1 
DB44/T 2578—2024 
4 操作步骤与要求 
施术前准备 
4.1.1 工具选择 
工具选择包括但不限于 
a) 针灸针: 
1) 选择Φ 0.25 mm~0.30 mm×25 mm~40 mm 一次性不锈钢针灸针,针身应光滑、无锈蚀,
针尖应锐利、无倒钩; 
2) 选择Φ 0.18 mm~0.25 mm×0.6 mm~1.5 mm 揿钉型皮内针。 
b) 选择合适的精细艾绒,检查艾绒有无霉变、潮湿。 
c) 其他工具: 
1) 准备好消毒工具; 
2) 药物:用于增加艾柱粘着性的液性药物,如万花油、活络油等; 
3) 辅助工具:线香、打火机等点火工具,治疗盘、弯盘、棉签、镊子等。 
4.1.2 穴位的选择与定位 
4.1.2.1 穴位选择要求 
a) 选择 4.1.2.2 基本处方的全部穴位; 
b) 宜根据 4.1.2.3 进行处方加减; 
c) 确定本次治疗处方。 
4.1.2.2 基本处方 
a) 针刺选穴:百会、印堂、头维、合谷、太冲、鸠尾、中脘、气海、三阴交; 
b) 精灸选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肺俞、膈俞、胆俞、涌泉; 
c) 皮内针选穴:心俞、肝俞,或神堂、魂门,两组穴位交替使用; 
d) 耳穴选穴:心、肝、皮质下,左右耳穴交替使用。 
4.1.2.3 处方加减 
a) 适应证参考附录 A。 
b) 抑郁相关病症的随症加减参考附录 B。 
4.1.2.4 穴位定位 
穴位定位应符合GB/T 12346、GB/T 13734的规定。 
4.1.3 体位的选择 
选择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治疗体位。 
4.1.4 环境的要求 
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室温适宜。 
4.1.5 消毒 
2 
DB44/T 2578—2024 
针刺技术、皮内针技术操作消毒应符合GB/T 21709.3、GB/T 21709.8、GB/T 21709.20的规定。 
施术方法 
4.2.1 针刺 
4.2.1.1 依次直刺双侧合谷、太冲、三阴交 15 mm~30 mm。 
4.2.1.2 针百会、双侧头维,针与头皮呈 15°~30°,进针约 15 mm。 
4.2.1.3 提捏进针法平刺印堂 15 mm~30 mm。 
4.2.1.4 针鸠尾、中脘、气海,鸠尾向下斜刺约 15 mm,中脘、气海直刺 30 mm~45 mm。 
4.2.1.5 以上穴位提插捻转至得气为度,留针 20 分钟~30 分钟。 
4.2.2 精灸 
4.2.2.1 以棉签沾取万花油涂在穴位或施术部位上。 
4.2.2.2 取适量精细艾绒,用手工或器具制成底面直径为 2 mm,高 3 mm 的圆锥形艾柱。 
4.2.2.3 依次在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肺俞、膈俞、胆俞、涌泉行放置艾炷并点燃。 
4.2.2.4 艾柱燃烧过半,皮肤潮红、灼痛时,术者用手指或镊子迅速移去艾柱;或术者用手在施灸穴
位的周围轻轻拍打或抓挠,以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施灸时的痛苦,直至艾柱燃毕。 
4.2.2.5 每穴施灸 1~2 壮。 
4.2.3 皮内针与耳针 
选取埋针法,一般留针3日左右。 
4.2.4 施术顺序 
依次施针刺技术、精灸技术、皮内针与耳针技术。 
施术后处理 
施术后处理应符合GB/T 21709.1、GB/T 21709.3、GB/T 21709.8、GB/T 21709.20的相关规定。如
发生晕针、晕灸现象,应按照GB/T 21709.1、GB/T 21709.20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5 注意事项 
针刺注意事项应参考 GB/T 21709.20。 
精灸时注意防火、防烫伤。 
应用埋针法时要严格消毒、避免感染,注意针刺方向,防止影响功能。 
6 禁忌 
局部皮肤感染溃烂、凝血障碍及出血倾向者。 
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以及合谷、三阴交等穴位。 
精神分裂症、癫痫、抽搐等不能配合者。 
3 
DB44/T 2578—2024 
附	A 	A  	A 	
录	
(资料性) 
临床适应证 
A.1 疏肝调神针灸技术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 
A.1.1 情志病 
阈下抑郁、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睡眠障碍、双相障碍、慢性疲劳综合征、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产
后抑郁、围绝经期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神经性厌食等。 
A.1.2 如下疾病出现情志相关症状时可参考本技术治疗: 
a) 疼痛相关病症:紧张性头痛、纤维肌痛综合征、癌性疼痛等; 
b) 脑病:颤症、中风等; 
c) 消化病症:呕吐、呃逆、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胃炎等; 
d) 其他:高血压、血糖不稳定、面瘫、面肌痉挛等。
4 
DB44/T 2578—2024 
附	B 	B  	B 	
录	
(资料性) 
抑郁相关病症处方随症加减 
B.1 伴失眠者,针刺加照海、申脉、廉泉;精灸加肾俞、命门;皮内针加志室或俞府。 
B.2 伴焦虑者,针刺加列缺、照海、廉泉;精灸加肾俞、命门;皮内针加志室或俞府。 
B.3 伴惊恐者:针刺加内关、阳陵泉;精灸加肾俞;加刺络心俞;皮内针加阳纲;耳针加胆、肾。 
B.4 伴躁狂者,针刺加人中、廉泉、丰隆;加刺络胃俞、中冲。 
B.5 伴梦魇者,针刺加大陵;精灸加鬼眼;加刺络上星、章门;皮内针加巨阙。 
B.6 伴疼痛者,针刺加人中、承浆;加刺络三焦俞。其中: 
a) 颈痛者,精灸加百劳、肩中俞,刺络取大椎,皮内针加肩井,耳穴加颈; 
b) 腰痛者,精灸加脾俞、膀胱俞,刺络加委中,皮内针加胆俞,耳穴加腰; 
c) 膝痛者,精灸加膝眼,刺络加委中,皮内针加胆俞,耳穴加膝。 
B.7 伴胃肠症状:针刺加足三里;精灸加大横;皮内针加意舍或胃仓。 
B.8 善哭者:针刺加孔最;精灸加中府;皮内针加魄户。 
B.9 嗜睡者:针刺加人中、承浆;精灸加风府至腰阳关,每椎一穴;耳针加胃、脑干。 
B.10 体重增加者:针刺加天枢、丰隆、曲池;耳针加饥点、三焦。 
5 
DB44/T 2578—2024 
参	考	文	献 	
[1] T/GDZJ 4001-2022 岭南特色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精灸技术. 
6 
DB44/T 2578—2024 
	
广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岭南疏肝调神针灸技术规范 	DB44/T 2578—2024 	* 	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印刷 	广州市海珠区南田路 563 号 1304 室 	邮政编码:510220 	电话:020-84250337 	7 	
DB44/T 2578—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