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40 
 CCS B 64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36/T 954—2024 
代替 DB36/T 954-2017 
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reconstruction of low-yield and low-function forest 
2024 - 11 - 08 发布 	2025 - 05 - 01 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6/T 954—2024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改造原则 ........................................................................... 2 
5 类型划分与评判标准 ................................................................. 2 
6 改造方式 ........................................................................... 3 
7 技术要求 ........................................................................... 5 
8 跟踪调查与档案管理 ................................................................. 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低产低效林改造重点引入和保留的针阔叶树种名录...................... 6 
附录 B(资料性附录)低产低效林小班现状调查评价表...................................... 8 
I 
DB36/T 954—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代替DB36/T 954-2017《低产低效针叶林改造技术规程》。与DB36/T 954-2017相比,主要变
化如下: 
a) 修订了范围(见第1章,2017版第1章); 
b) 增加和删减了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17版第2章); 
c) 修订了术语和定义,定义了“低产低效林”,并将低产低效林类型划分为“低产低效次生林”
和“低产低效人工林”,将“低产低效人工林”划分为“低产低效人工生态林”和“低产低效人工用材
林”。同时,对原文件里的“低产低效针叶林”“低效生态针叶林”“低效用材针叶林”“低产低效针
叶林改造”等术语和定义、以及相应的评判标准进行了替换(见第3章3.1~3.4节和第5章5.1~5.2节,2017
版第3章3.1~3.4节和第4章4.1~4.2节); 
d) 修订了改造原则(见第4章,2017版第5章); 
e) 将2017版里第6章“低效生态针叶林改造”和第7章“低产用材针叶林改造”的具体改造方法,
替换为第6章“改造方式”,并将改造方式分为“补植改造”、“封育改造”、“调整树种改造”、“抚
育间伐改造”、“更替改造”和“综合改造”,之后分别在以上改造方式下设立改造对象和具体改造方
法的下级标题,修订了对应技术条款(见第6章6.1~6.6节,2017版第6章6.1节、7章7.1节); 
f) 增加了技术要求的内容(见第7章); 
g) 修订了2017版第8章8.1~8.3节跟踪调查与档案管理内容(见第8章8.1~8.2节); 
h) 将2017版附录A(资料性附录)的名称“低产低效针叶林改造重点引入和抚育应当保留的目的
树种”变更为“低产低效林改造重点引入和保留的针阔叶树种名录”,并更新了表A.1 低产低效林改造
重点引入和保留的针阔叶树种名录(见附录A,2017版附录A); 
i) 增加了附录B(资料性附录)“低产低效林小班现状调查评价表”(见附录B)。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林业局提出。 
本文件由江西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JX/TC016)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林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林
业集团有限公司、上饶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伏生、林小凡、方向民、刘丽婷、王丽艳、杨桦、林洪、王辉民、赖国桢、
卜文圣、王方超、李敖彬、朱恒、徐福华。 
本文件首次发布为DB36/T 954-2017,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36/T 954—2024 
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低产低效林改造的原则、类型划分与评判标准、改造方式、技术要求、跟踪调查与档
案管理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范围内低产低效林改造的生产技术活动和经营管理。 
本文件所指的低产低效林在起源上包括次生林和人工林,林种上包括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林分类
型上包括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但不涉及经济林、竹林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GB/T 15163  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5781  森林抚育规程 
LY/T 1690  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 
LY/T 2842  林业常用药剂合理使用准则(一)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低产低效林 Low-yield and low-function forest 
受人为或自然因素影响,林分衰退,结构不佳,稳定性失衡,服务功能退化或丧失,导致林产品产
量或生物量不足同类立地条件下同类别林分平均水平的70%,森林生态功能和林分质量明显偏低的林分
总称。根据起源的不同,可分为低产低效次生林和低产低效人工林。 
3.2  
低产低效次生林 Low-yield and low-function secondary forest 
多代萌生或受人为干扰、自然干扰或生物灾害的影响,林相不良,生长衰退,功能退化,经济价值
及生态功能显著低下的次生林。 
3.3  
低产低效人工林 Low-yield and low-function plantation 
1 
DB36/T 954—2024 
受人为因素的直接作用或自然因素的影响,林分结构不合理,林木生长衰退,生态系统功能低下的
人工林。按其行使的主要功能可分为低产低效人工生态林和低产低效人工用材林。 
3.4  
低产低效林改造 Reconstruction of low-yield and low-function forest 
为优化林分结构和改善立地条件,提高林分生产力、稳定性和效益水平,提升林分质量,对低产低
效林采取的地力提升、结构调整、树种更替、补植、封育、抚育等营林措施的总称。 
4 改造原则 
改造应遵循以下原则: 
a) 自然修复与人工促进相结合; 
b) 资源培育与资源保护相结合; 
c) 多目标经营与长短效益相结合; 
d) 因地制宜与分林施策相结合; 
e) 适地适树与良种良法相结合; 
f) 乡土树种为主与引种树种为辅相结合; 
g) 技术合理与经济可行相结合。 
5 类型划分与评判标准 
5.1 低产低效次生林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次生林可判定为低产低效次生林: 
a) 多代萌生的林木株数占比大于90%,生长衰退,结构失调的林分; 
b) 郁闭度低于0.4的中龄林以上林分或植被覆盖度低于40%的灌木林; 
c) 林分蓄积生长量或生物量不足同类立地条件下平均水平的70%; 
d) 林分优良种质枯竭,具有自然繁育能力的优良林木个体数量小于40株/hm2的林分; 
e) 受病虫、火灾、风折、雪压等灾害严重影响,受害林木的数量超过林分总数的25%。 
5.2 低产低效人工林 
5.2.1 低产低效人工生态林 
以生态防护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的人工林,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判定为低产低效人工生态林: 
a) 组成单一、结构不良、林相残败导致生态防护功能差的林分; 
b) 林分郁闭度小于0.4,或林木生长衰退、地力衰退、稳定性差、整体林相衰败的中老龄林; 
c) 枯死木、濒死木株数比例达单位面积株数15%以上,或者林木枯梢长度超过树冠的1/3且个体数
量超过25%的林分; 
d) 林下植被盖度低于30%,或林地土壤侵蚀模数大于或等于中度(2500t/km2/a)的林分; 
e) 受病虫、干旱、火灾、风折、雪压等灾害,导致生长不良,无培育前途的林分。 
5.2.2 低产低效人工用材林 
以用材为主要经营目的的人工林,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判定为低产低效人工用材林: 
2 
DB36/T 954—2024 
a) 蓄积量较同类立地条件下林分平均水平不足70%; 
b) 林木生长缓慢,林分郁闭度低于0.4,无培育前途; 
c) 林相残败,目的树种的株数占比低于40%,预期商品材的出材率低于50%; 
d) 因未适地适树或多代连作而造成的低产低效林分; 
e) 受病虫、干旱、火灾、风折或雪压等灾害的影响,受害林木的总株数超过单位面积株数的40%。 
6 改造方式 
6.1 补植改造 
6.1.1 补植对象 
低产低效次生林和低产低效人工林。具体指郁闭度小于0.4的低产低效纯林、混交林、飞播马尾松
林,或林下无更新层的低产低效林分,或遭受病虫害、火灾、风折、雪压等灾害的林分或林带。 
6.1.2 补植树种 
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良种壮苗,通过补植形成混交林。林下补植树种在前期应具有较
强的耐阴性,具备从林下到主林层生长的环境适应性。立地条件较差时,应重点考虑耐瘠薄的树种(参
考附录A)。 
6.1.3 补植方法 
根据林地目的树种林木分布现状,结合培育目标,确定补植方法。主要有群团状补植(现有林木呈
群团状分布、林中空地和林窗较多的林地)、均匀补植(林木分布相对较均匀的林地)、林冠下补植(补
植耐阴树种)等。困难立地低产低效林,应高标准整地,施足基肥,并视情况适当客土。水土流失较严
重的林地,还应考虑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 
6.1.4 补植密度 
根据现有株数和该类林分所处年龄阶段合理密度而定,补植后密度应达到该类林分合理密度的85%
以上。林分合理密度参照GB/T 15776的规定执行。 
6.2 封育改造 
6.2.1 封育对象 
立地条件差或天然更新能力较强的低产低效次生林和低产低效人工生态林。 
6.2.2 封育方法 
采取封禁育林,辅以人工促进更新措施,诱导形成多树种混交林。 
6.2.3 封育措施 
按照GB/T 15163的规定执行。 
6.3 调整树种改造 
6.3.1 调整树种对象 
3 
DB36/T 954—2024 
低产低效次生林和低产低效人工林,特别是严重退化且无自然更新能力的成、过熟林分,或遭受病
虫害、干旱、火灾、风折、雪压等严重灾害的林分或林带,亦或是经营不当导致林木生长严重退化的幼、
中龄林分。 
6.3.2 调整树种方法 
对低产低效针叶纯林和阔叶纯林分别采取抽针补阔和栽针保阔方法,对针阔混交林采用间针育阔方
法,调整林分树种结构,选择和标记目标树进行培育,采伐干扰树,视林分情况补植树种(参考附录A)。 
6.3.3 调整树种强度 
间伐强度不超过林分断面积的35%,或株数不超过40%(幼龄林)。 
6.4 抚育间伐改造 
6.4.1 抚育间伐对象 
低产低效人工林,包括经营不当人工林,或郁闭度大于0.7、林木生长分化严重、生长量明显下降
的林分,或遭受病虫害、火灾、风折、雪压等灾害的林分。 
6.4.2 抚育间伐方法 
幼龄林以下层抚育为主,伐除枯立木、濒死木和其他非目标木;中龄林和因自然灾害形成的低产低
效林,宜采取透光伐,间密留稀,留优去劣;对郁闭度大于0.7的林分,宜采用生长伐或择伐;对病虫
危害林可通过彻底清除受害木和病源木,宜采取卫生伐或择伐。 
6.4.3 抚育间伐强度和要求 
按照GB/T 15781的规定执行。 
6.5 更替改造 
6.5.1 更替对象 
低产低效人工用材林,包括郁闭度0.3以下的中龄林及以上的低产低效针叶林;或林分蓄积量低于
45 m3/hm2的近、成、过熟林;或未及时更新的火烧迹地、采伐迹地;或严重遭受病虫害、干旱等灾害
的低产低效林。 
6.5.2 更替树种 
新造树种主要有杉木、湿地松、马尾松、木荷、枫香、樟科、壳斗科等(参考附录A)。 
6.5.3 更替方法 
视立地条件和林分状况,可采取全面改造、带状或块状改造。更替改造技术措施参照GB/T 15776
的规定执行。 
6.6 综合改造 
6.6.1 综合改造对象 
凡是通过本文件6.1~6.5节单项措施难以达到改造目标的低产低效林,应实施综合改造。 
6.6.2 综合改造方法 
4 
DB36/T 954—2024 
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原因形成的低产低效林,采取本文件6.1~6.5节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方法
进行改造。 
7 技术要求 
7.1 工作流程 
低产低效林改造流程包括调查评价(参考附录B)、作业设计、查验审批、施工及评价等,参照 
LY/T 1690的规定执行。 
7.2 应用技术 
7.2.1 树种选择和配置 
依据改造林分的地形、土壤、植被等立地因子,划分立地类型,进行立地质量评价,作为适地适树
的基础。优先选择乡土树种,实行多树种混交造林(参考附录A),根据低产低效林立地条件和林种选
择合理的树种及配置。根据改造目标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选择改造方式和方法,设计改造模式。 
低产低效针叶林优先选择的补植树种为木荷、枫香、鹅掌楸、无患子、檫木、黄檀、蓝果树、南酸
枣、木兰科、楠木类、青冈类、槠栲类等;低产低效阔叶林优先选择的补植树种为杉木、湿地松、枫香、
木荷、鹅掌楸、无患子、檫木、黄檀、蓝果树、南酸枣、木兰科、楠木类、青冈类、槠栲类等。 
7.2.2 地力维持和提升 
优先应用自肥树种、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保持措施等。 
7.2.3 有害生物防治 
按照LY/T 2842的规定执行。 
8 跟踪调查与档案管理 
8.1 跟踪调查 
由经营主体对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措施的林分进行跟踪调查,定期监测,掌握林分的动态变化。总
结不同改造方式、技术措施的成效与经验。 
8.2 档案管理 
按照LY/T 1690的规定执行。 
5 
DB36/T 954—2024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低产低效林改造重点引入和保留的针阔叶树种名录 
低产低效林改造重点引入和保留的针阔叶树种名录见表A.1。 
表A.1 低产低效林改造重点引入和保留的针阔叶树种名录 
序号 	树种名称 	科名 	喜光习	性 	是否耐瘠	薄 	适用林	分类型 	
1 	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 	安息香科 Styracaceae 	喜光 	否 	a, b 	
2 	越南安息香(Styrax tonkinensis) 	安息香科 Styracaceae 	喜光 	否 	a, b 	
3 	山乌桕(Sapium discolor)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喜光 	是 	a, b, c 	
4 	油桐(Vernicia fordii)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喜光 	否 	c 	
5 	冬青(Ilex chinensis) 	冬青科 Aquifoliaceae 	耐阴 	否 	a, b, c 	
6 	小果冬青(Ilex micrococca) 	冬青科 Aquifoliaceae 	耐阴 	否 	a, b, c 	
7 	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豆科 Fabaceae 	喜光 	是 	a, b, c 	
8 	花榈木(Ormosia henryi) 	豆科 Fabaceae 	耐阴 	否 	a, b, c 	
9 	黄檀(Dalbergia hupeana) 	豆科 Fabaceae 	喜光 	是 	a, b, c 	
10 	山合欢(Albizzia kalkora) 	豆科 Fabaceae 	喜光 	是 	a, b, c 	
11 	红豆树(Ormosia hosiei) 	豆科 Fabaceae 	喜光 	否 	a, b, c 	
12 	猴欢喜(Sloanea sinensis) 	杜英科 Elaeocarpaceae 	喜光 	否 	a, b 	
13 	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 	杜英科 Elaeocarpaceae 	耐阴 	否 	a, b 	
14 	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 	杜英科 Elaeocarpaceae 	耐阴 	否 	a, b 	
15 	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 	桦木科 Betulaceae 	喜光 	是 	a, b 	
16 	桤木(Alnus cremastogyne) 	桦木科 Betulaceae 	喜光 	否 	b, c 	
17 	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 	壳斗科 Fagaceae 	耐阴 	否 	b, c 	
18 	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 	壳斗科 Fagaceae 	喜光 	否 	a, c 	
19 	石栎(Lithocarpus glaber)* 	壳斗科 Fagaceae 	喜光 	否 	a, b 	
20 	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壳斗科 Fagaceae 	喜光 	是 	a, b, c 	
21 	黧蒴栲(Castanopsis fissa) 	壳斗科 Fagaceae 	喜光 	否 	a, c 	
22 	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壳斗科 Fagaceae 	喜光 	是 	a, b, c 	
23 	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 	壳斗科 Fagaceae 	耐阴 	是 	a, b, c 	
24 	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 	壳斗科 Fagaceae 	耐阴 	是 	a, b, c 	
25 	甜槠(Castanopsis eyrei)* 	壳斗科 Fagaceae 	耐阴 	否 	a, b, c 	
26 	东南栲(Castanopsis jucunda)* 	壳斗科 Fagaceae 	耐阴 	否 	a, b, c 	
27 	赤皮青冈(Quercus gilva) 	壳斗科 Fagaceae 	耐阴 	否 	a, b, c 	
28 	青冈栎(Quercus glauca) 	壳斗科 Fagaceae 	喜光 	是 	a, b 	
29 	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壳斗科 Fagaceae 	喜光 	是 	a, b 	
30 	蓝果树(Nyssa sinensis) 	蓝果树科 Nyssaceae 	喜光 	是 	b, c 	
31 	红椿(Toona ciliata) 	楝科 Meliaceae 	喜光 	是 	b, c 	
32 	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 	木兰科 Magnoliaceae 	喜光 	否 	a, b, c 	
33 	观光木(Michelia odora) 	木兰科 Magnoliaceae 	喜光 	否 	a, b 	
34 	金叶含笑(Michelia foveolata) 	木兰科 Magnoliaceae 	耐阴 	否 	a, b 	
35 	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 	木兰科 Magnoliaceae 	喜光 	否 	a, b, c 	
36 	木莲(Manglietia fordiana) 	木兰科 Magnoliaceae 	耐阴 	否 	a, b 	
37 	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 	木兰科 Magnoliaceae 	耐阴 	否 	a, b, c 	
38 	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 	泡桐科 Paulowniaceae 	喜光 	否 	b, c 	
39 	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漆树科 Anacardiaceae 	耐阴 	否 	a, b, c 	
40 	木荷(Schima superba) 	山茶科 Theaceae 	喜光 	否 	a, b, c 	
41 	无患子(Sapindus saponaria) 	无患子科 Sapindaceae 	喜光 	是 	b, c 	
42 	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金缕梅科 Hamamelidaceae 	喜光 	是 	a, b, c 	
43 	重阳木(Bischofia polycarpa) 	叶下珠科 Phyllanthaceae 	喜光 	是 	a, b 	
44 	榉树(Zelkova serrata) 	榆科 Ulmaceae 	喜光 	否 	a, b 	
6 
DB36/T 954—2024 
表A.1 低产低效林改造重点引入和保留的针阔叶树种名录(续) 
序号 	树种名称 	科名 	喜光习	性 	是否耐瘠	薄 	适用林	分类型 	
45 	檫木(Sassafras tzumu) 	樟科 Lauraceae 	喜光 	否 	a, b, c 	
46 	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 	樟科 Lauraceae 	耐阴 	否 	a, b, c 	
47 	闽楠(Phoebe bournei) 	樟科 Lauraceae 	耐阴 	否 	a, b, c 	
48 	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 	樟科 Lauraceae 	耐阴 	否 	a, b, c 	
49 	樟(Camphora officinarum) 	樟科 Lauraceae 	喜光 	否 	a, b, c 	
50 	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 	樟科 Lauraceae 	耐阴 	否 	a, b, c 	
51 	紫楠(Phoebe sheareri) 	樟科 Lauraceae 	耐阴 	否 	b, c 	
52 	黄樟(Camphora parthenoxylon) 	樟科 Lauraceae 	耐阴 	否 	c 	
53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柏科 Cupressaceae 	喜光 	否 	c 	
54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松科 Pinaceae 	喜光 	是 	b, c 	
55 	火炬松(Pinus taeda) 	松科 Pinaceae 	喜光 	是 	b, c 	
56 	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 	mairei) 	红豆杉科 Taxaceae 	耐阴 	否 	a, b, c 	
注:常绿阔叶乔木树种宜使用容器苗,带*树种需用二年生容器苗造林。适用林分类型:a,低产低效次生林;b,低产低	效人工生态林;c,低产低效人工用材林。 	
7 
DB36/T 954—2024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低产低效林小班现状调查评价表 
低产低效林小班现状调查评价表见表B.1。 
表B.1 低产低效林小班现状调查评价表 
乡、镇、场 		林班号(村) 		小班号 		
图幅号 		小班面积(hm2)	 	
林分现状 	起源 		林种 		林分类型 		
主要树种 		郁闭度 		林木分布状况 		
每公顷株数 		林下植被盖度 				
树种 	生长指标 	
平均树高(m) 	平均胸径(cm)	 	蓄积(m3/hm2) 	
				
				
				
主要病虫害 		受害株数 	(hm2) 		死亡濒死木株数	(hm2) 		
具有天然更新能力	的树种 		优良母树株数	(hm2) 		幼树(苗)株数	(hm2) 		
立地条件 	地貌类型 		海拔(m) 		坡位 		
坡度 		坡向 		土壤类型 		
土层厚度(cm) 		pH 值 		土壤质地 		
侵蚀类型 		侵蚀强度等级 				
低产低效成因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