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14/T 881-2024 燕麦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DB14/T 881-2024 燕麦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29.43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23 09:23:22



相关搜索: 规程 机械化 栽培技术 燕麦

内容简介

DB14/T 881-2024 燕麦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ICS 65.020.20
CCS B 05 14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14/T 881—2024
代替 DB14/T 881-2014和DB14/T 882-2014
燕麦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2024 - 11 - 15 发布
2025 - 02 - 15 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4/T 881—2024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产地环境 ........................................................................... 1
5 播前准备 ........................................................................... 2
6 播种 ............................................................................... 2
7 喷施叶面肥 ......................................................................... 3
8 病虫草害防治 ....................................................................... 3
9 收获 ............................................................................... 4
10 生产档案 .......................................................................... 4
附录 A(资料性) 燕麦机械化生产活动记录 ............................................... 5
I
DB14/T 881—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14/T 881—2014《燕麦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和DB14/T 882—2014《盐碱耕地燕麦栽
培技术规程》,与DB14/T 881—2014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 “范围”中的内容(见1,DB14/T 881—2014中的1);
——增加了 “术语与定义”的内容(见3);
——增加了 “产地环境”的内容(见4);
——更改了 “品种选择”的内容(见5.4,DB14/T 881—2014中的4.1);
——删除了 “机械配置”中的内容(见DB14/T 881—2014的5);
——更改了 “播种方法”中的内容(见6.3,将DB14/T 881—2014中的6.3);
——删除了 “中耕除草”的内容(见DB14/T 881—2014中的7);
——增加了 “草害”的内容(见8.3.4)。
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1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岢岚县高家会乡明天好小杂粮专业合作社。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名川、刘龙龙、张丽君、刘璋、张天明。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4年首次发布为DB14/T 881—2014 和DB14/T 882—2014;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14/T 881—2024
燕麦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燕麦机械化栽培的产地环境、播前准备、播种、喷施叶面肥、病虫草害防治、收获及
生产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燕麦全程机械化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404.4 粮食作物种子 第4部分:燕麦
GB/T 5667 农业机械 生产试验方法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 38400 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全程机械化
指燕麦从整地播种至田间收获期间,种植和管理方式均以机械化代替手工操作。
土壤改良剂
用于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使其更适宜与植物生长的物料。本文件中主要指脱硫石膏
(氧化钙含量≥25%,硫含量≥15%)和以泥煤、褐煤、风化煤等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矿物源腐植酸或
其它非矿物源腐殖酸(总腐殖酸量>50%,游离腐植酸>40%,pH=4.0~6.0)。
4 产地环境
气候条件
选择≥10 ℃的年有效积温1 800~2 200 ℃,无霜期≥100 d,农业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
土壤条件
选择地势平坦、面积大、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好的地块,若为轻度或中度盐碱耕地,须耕层深
厚,排灌良好。前茬以豆科或马铃薯为佳。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
1
DB14/T 881—2024
空气条件
产地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的规定。
5 播前准备
秋季翻耕
前茬作物收获后,用铧式犁耕翻一次,深度15 cm~20 cm,盐碱耕地20 cm~25 cm,做到耕深一
致,无漏耕、无坷垃;每3年进行一次深松土,深度30 cm。
基肥与土壤改良剂
结合秋季翻耕,用离心式或扇形振动式化肥撒布机施入基肥和土壤改良剂。每666.7 m
2 施腐熟有
机肥1 000 kg~2 000 kg,中度盐碱地同时施入脱硫石膏1 000 kg~1 500 kg和腐植酸150 kg~200
kg,轻度盐碱地施入腐植酸100 kg~150 kg。土壤改良剂有毒有害物质应符合GB 38400中“其他肥料”
限量要求。
灌溉
中度盐碱地秋耕后冬灌或春灌。昼消夜冻时进行一次灌溉,冲洗排盐,每666.7 m
2 冲洗定额为80
m
3~120 m
3。待土垡棱角干后机械耙耱,使表土层形成直径为3 cm 以下的小坷垃,下面为湿润的碎土。
轻度盐碱地遇干旱时适当灌溉。
品种选择
选择适宜当地条件,高产、抗倒伏的品种,盐碱耕地还应选择耐盐碱能力强的品种。种子质量应符
合GB 4404.4的规定。
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2%戊唑醇干拌种剂或湿拌种剂拌种,以防坚黑穗病,拌种量按100 g~150 g拌100 kg种子
计算。
6 播种
播种时间
春燕麦区在3月下旬~4月上旬,5 cm地温稳定在3 ℃ 以上3~5 d 后开始播种,秋燕麦区在5月中
旬~6月上旬,根据土壤墒情条件抢墒播种。
播种量
每 666.7 m
2 播量8 kg~9 kg,密度30 万~35 万株,盐碱耕地播量9 kg~10 kg,密度35 万~40
万株。
播种方法
6.3.1 播种机具
2
DB14/T 881—2024
采用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使用的旋耕、播种、施肥、覆土及镇压一体化的条播机进行作业。作业前
确认播种机械各装置连接牢固,转动部件灵活、可靠,润滑状况良好,悬挂升降装置灵敏。
6.3.2 种肥
每 666.7 m
2 施用量按纯氮10 kg~12 kg、五氧化二磷10 kg~12 kg折算成化肥或复合肥的实际用
量。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有关规定。
6.3.3 行距与播深
行距25 cm~30 cm,播种深度4 cm~6 cm。
6.3.4 机械操作
播种机械作业速度以二档为宜,匀速前进,随时检查排种管的工作情况,中途不宜停车,地头转弯
前后应注意起落线,起落要求及时、准确,作业时机械不应倒退。
7 喷施叶面肥
植株营养不良,叶片变黄时,用遥控植保飞机喷施叶面肥。尿素喷施浓度0.5%~1.5%,磷酸氢二钾
浓度0.2%~0.5%,喷施2 次~3 次,每次间隔10 d左右。应在早晚无风无雨时进行,若喷后3小时遇雨,
需晴天补喷一次,但浓度要适当降低。
8 病虫草害防治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合理安全高效使
用化学农药。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
农业防治
针对当地主要病虫害,选用适应性和抗病虫性较强的品种,实行合理轮作倒茬,轮作年限在3年以
上,及时拔除田间病株。
物理防治
8.3.1 黏虫:成虫发生期,田间插放杨树枝把或谷草把、放置糖醋盆诱杀成虫。
8.3.2 有翅蚜虫:利用振频式杀虫灯、色板、诱杀成虫。
生物防治
红叶病:1.5%植病灵Ⅱ号乳剂1 000倍液,或25%阿米西达悬乳剂1 000~2 500倍液,用遥控植保飞
机喷施防治,间隔10 d左右喷施一次,共喷施1~2次。
化学防治
8.5.1 基本原则
用遥控植保飞机,对燕麦田进行植保作业,防治燕麦病、虫、草害。
3
DB14/T 881—2024
8.5.2 病害
红叶病:红叶病防治主要是防治蚜虫,具体方法见8.5.3。
8.5.3 虫害
8.5.3.1 黏虫:每 666.7 m
2 喷施 0.45 g~0.675 g(有效成分)高效氯氰菊酯。
8.5.3.2 蚜虫:每 666.7 m
2 喷施 0.19 g~0.45 g(有效成分)吡虫啉。
8.5.4 草害
8.5.4.1 播后苗前除草
播后立即喷施,每666.7 m
2 用田普450 g/L二甲戊灵微胶囊剂150 mL~180 mL,兑水45 kg~60 kg
均匀喷雾。
8.5.4.2 苗后除草
3~5 叶期至拔节期,每666.7 m
2 用立清乳油80 mL~100 mL,兑水30 kg均匀喷雾。
9 收获
当燕麦麦穗变黄,达到蜡质,表现出籽粒正常的大小和色泽时,选用自走式全喂入谷物联合收割机,
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分离茎秆、清除杂余物等工序。
10 生产档案
主要记录播前准备、播种、除草、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环节使用机械情况和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档
案保存2年以上。记录内容见附录A。
4
DB14/T 881—2024
附 A A A

(资料性)
燕麦机械化生产活动记录
燕麦机械化生产活动记录见表A.1
表A.1 燕麦机械化生产活动记录
地块面积: 燕麦品种: 年:
日期 肥料(叶面肥) 播种 农药(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 收获 操作 人
施肥 机械 肥料 名称 主要 成分 及含 量 用量 播种 机械 播量 保苗 密度 植保 机械 农药 名称 及剂 型 主要 成分 及含 量 用量 及稀 释倍 数 防治 对象 防治 效果 安全 间隔 期 收获 机械 收获 效果 天气 情况


5
上一章:DB14/T 887-2024 小麦白粉病防治技术规程 下一章:DB14/T 878-2024 边鸡保种场建设与管理规范

相关文章

DB14/T 881-2014 燕麦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 DB14/T 2063-2020 燕麦施肥技术规程 DB14/T 1182-2016 旱地燕麦栽培技术规程 DB14/T 1634-2018 旱地燕麦保苗技术规程 DB14/T 2115-2020 燕麦粉加工技术规程 DB14/T 882-2014 盐碱耕地燕麦栽培技术规程 DB14/T 1516-2017 燕麦干草生产技术规程 DB14/T 1516-2024 燕麦干草生产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