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20
CCS B 05 14
山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14/T 873—2024
替代DB14/T 873—2014
水地冬小麦隐性灾害监测及防控技术规程
2024 - 11 - 15 发布
2025 - 02 - 15 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4/T 873—202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调查和分级 ......................................................................... 2
5 应对措施 ........................................................................... 4
附录 A(资料性)阶段性干旱田间调查记录表 ............................................... 8
附录 B(资料性)冻害田间调查记录表 ..................................................... 9
附录 C(资料性)冷害田间调查记录表 .................................................... 10
附录 D(资料性)干热风田间调查记录表 .................................................. 11
I
DB14/T 873—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代替 DB14/T 873—2014《水地冬小麦隐性灾害监测及防控技术规程》,与 DB14/T 873—2014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五点取样法”(见 3.6);
——增加了“冻害、冷害调查规范”和“干热风应对时间”(见 4.2.2、4.3.2 和 5.5.1);
——增加了镇压“预防轻度干旱”和“控旺防冻”等措施(见 5.2.1.1、5.2.2.1 和 5.3.1);
——增加了隐性灾害应对措施原则(见 5.1);
——更改了隐性灾害分类标准部分指标,参考了NY/T 2283-2012《冬小麦灾害田间调查及分级技术
规范》指标;干热风分级指标参见QX/T 82 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见4.1.3、4.2.3、4.3.3和4.4.2);
——更改了“隐性灾害预防与补救”为“应对措施”(见 5);
——更改了隐性灾害“预防”、“补救”,按评估和调查分级逐条采取措施(见 5);
——更改了“应对措施”中增加了滴灌、喷灌和水肥一体化追肥内容(见 5);
——删除了 “表 4 干热风分级”,分级指标参见 QX/T 82 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见 4.4.2)。
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1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山西新翔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党建友、裴雪霞、尚保华、张晶、曹勇、王丽、张兰生、梁志刚、李学峰。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4 年首次发布为 DB14/T 873—2014;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14/T 873—2024
水地冬小麦隐性灾害监测及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地冬小麦播种至成熟期间隐性灾害的术语和定义、调查和分级、应对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水地冬小麦隐性灾害调查、分级评价和应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7419 含有机质叶面肥料
GB/T 17420 微量元素叶面肥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NY/T 2283-2012 冬小麦灾害田间调查及分级技术规范
QX/T 82 小麦干热风灾害等级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隐性灾害
指小麦生育期内缓慢发生,发生初期具有一定隐蔽性,有累积效应的气象灾害。水地冬小麦隐性灾
害包括:阶段性干旱、冻害、冷害和干热风。
阶段性干旱
指小麦播种至收获,一定时间内土壤水分不能满足出苗或生长发育需要,造成无法正常出苗,或正
常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导致萎蔫或枯死的现象。
冻害
指小麦出苗至拔节期,24 h内降温幅度超过10 ℃以上,最低气温降至0 ℃以下,造成组织或器官
受到损伤,部分分蘖,甚至全株枯死的现象。包括冬前冻害、早春冻害。
冷害
指小麦拔节期至孕穗期,24 h内降温超过10 ℃以上,最低气温降至5 ℃以下,造成组织细胞膜损
伤,幼穗下茎部或幼穗分化受损或枯死,抽不出穗,或小穗缺位等现象。
干热风
1
DB14/T 873—2024
灌浆期至成熟期,遇到连续最高气温>30 ℃、14时空气相对湿度<30%,风速≥3 m/s的天气,使
小麦灌浆过程受阻,植株提前枯黄,千粒重降低减产的现象。
五点取样法
将调查取样区划分为一个最大长方形或正方形,在中心点和对角线上等距离对称点上各选取1点进
行采样,或随机分散选取5个代表性取样点采样的方法。
4 调查和分级
阶段性干旱
4.1.1 调查时间
于播种至出苗期间,分蘖至越冬期、返青至拔节期、拔节至开花期的15 d、灌浆期的10 d内无有效
降雨或灌水,应进行阶段性干旱调查,初次调查后每隔7 d调查1次,直至有效降雨或灌水。
4.1.2 调查规范
选择代表性地块为固定调查点,按照五点法用土钻分层取样,铝盒烘干法测定土壤重量含水量,或
土壤水分测定仪测定体积含水量,均折算成土壤相对含水量。其中播种至出苗期测定0 cm~5 cm和5
cm~1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其他生育阶段测定0 cm~2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
4.1.3 分级
具体分级和分级指标见表1,调查并将结果记录,见附录A。部分指标参考NY/T 2283-2012。
表1 阶段性干旱分级指标
生育期 项目 无旱 轻旱 中旱 重旱 特旱
播种至 出苗期 0 cm~5 cm土 壤相对含水量 >60% 50%~60% 40%~50% 30%~40% <30%
5 cm~10 cm土 壤相对含水量 >65% 55%~65% 45%~55% 35%~45% <35%
出苗情况 出 苗 正 常,出苗 齐 出 苗 均匀 出苗略受影 响,可出全苗 但出苗不均匀 出苗明显受影 响,出苗率> 50%,出苗不均 匀 严重影响出苗,出 苗率10%~50%, 出苗很不均匀 无法出苗,灌溉 补水才可出苗
分蘖至 越冬期 0 cm~20 cm土 壤相对含水量 >65% 55%~65% 45%~55% 35%~45% <35%
植株形态特征 植株正 常生长 植株生长基本 正常,下部叶 片部分枯黄 植株生长明显受 阻,下部叶片枯 萎 植株生长严重受 阻,中下部叶面枯 萎 植株生长停滞, 大部分叶片枯萎
2
DB14/T 873—2024
表1 阶段性干旱分级指标(续)
生育期 项目 无旱 轻旱 中旱 重旱 特旱
返青至 拔节期 0 cm~20 cm土壤 相对含水量 >65% 60%~65% 55%~60% 45%~55% <45%
植株形态特征 植株生 长健壮 返青和拔节 稍迟,春季 分蘖减少, 植株略矮, 下部叶面枯 黄 返青和拔节推 迟,春季分蘖偏 少,冬前分蘖少 部分退化,中下 部叶面枯黄,植 株偏矮 返青和拔节推迟, 春季分蘖很少,冬 前分蘖明显退化, 大部分叶面枯黄, 植株矮小,少量植 株死亡 无法返青拔节, 无春季分蘖,冬 前分蘖大量退 化,大部分叶面 萎蔫,植株死亡
拔节至 开花期 0 cm~20 cm土壤 相对含水量 >70% 65%~70% 60%~65% 55%~60% <55%
植株形态特征 植株生 长健 壮,开 花抽穗 整齐 中午少量叶 萎蔫,降温 后很快恢 复,下部叶 面发黄,抽 穗开花基本 正常 中午叶面萎蔫卷 缩,傍晚可恢 复,下部叶片发 黄,中部叶尖枯 黄,麦穗变小, 穗粒数减少 叶面萎蔫卷缩,夜 间无法恢复,中下 部叶片发黄,上部 叶尖枯黄,抽穗期 推迟或抽不出,麦 穗明显变小,穗粒 数大幅减少 植株明显矮小, 不抽穗,植株枯 黄死亡。
减产幅度 0% <10% 10%~20% 20%~5% >50%
灌浆期 0 cm~20 cm土壤 相对含水量 >70% 65%~70% 60%~65% 50%~60% <50%
植株形态特征 叶色和 株高正 常,穗 层整 齐,落 黄正常 中午少量上 部叶面萎 蔫,能很快 恢复,穗层 株高基本正 常一致 中午部分叶面萎 蔫,夜间可恢 复,中下部叶片 提前枯黄,灌浆 期缩短,结实率 和粒重下降 叶面萎蔫卷缩,夜 间无法恢复,大部 分叶片提前枯黄, 灌浆期明显缩短, 结实率和粒重明显 下降,有早衰现象 植株提前枯黄死 亡,粒重严重下 降
减产幅度 0% <10% 10%~30% 30%~80% >80%
冻害
4.2.1 调查时间
冻害发生后,1 d~2 d内初次调查,初步判定冻害程度;3 d~4 d再次调查并分级。
4.2.2 调查规范
选择代表性地块,按五点取样法调查,初次调查总取样数为20个单茎,再次调查总取样数为100个
单茎。
4.2.3 分级
具体分级和分级指标见表2。调查并将结果记录,见附录B。
3
DB14/T 873—2024
表2 冻害分级指标
分级 无冻害 轻度冻害 中度冻害 重度冻害 特重度冻害
叶片受冻情况 叶片受冻干枯 1/5 以 下 1/5~1/2 叶片受冻 干枯 1/2~3/4 叶片受冻 干枯 叶片受冻干枯 3/4 以上 全部叶片受冻枯死
茎蘖死亡情况 无茎蘖死亡 死茎蘖率 5%以下 死茎蘖率 5%~20% 死茎蘖率 20%~ 40%
死茎蘖率 40%以上
冷害
4.3.1 调查时间
冷害发生后,1 d~2 d内初次调查,初步判断冷害程度;3 d~5 d再次调查并分级。
4.3.2 调查规范
选择代表性地块,按五点取样法调查,初次调查剥开20个单茎,调查幼穗受冻情况;再次调查应剥
开100个单茎,调查幼穗及幼穗下茎部受冻情况。
4.3.3 分级
具体分级和分级指标见表3。调查并将结果记录,见附录C。
表3 冷害分级指标
分级 无冷害 轻度冷害 中度冷害 重度冷害 特重度冷害
叶片受冻情况 植株生长和叶片 均正常 茎叶轻微受冻,症 状较轻 少部分叶片受冻失 水变白枯死 部分叶片受冻失水变 白枯死 大部分叶片受冻失 水变白枯死
茎蘖死亡情况 幼穗下茎部和幼 穗发育正常 幼穗下茎部和幼穗 受冻枯死 5%以下, 抽穗后有少数缺位 穗。 5%~15%幼穗下茎 部或幼穗受冻枯 死,抽穗后有一定 缺位穗。 15%~30%幼穗下茎 部和幼穗受冻枯死, 抽穗后明显可见白 穗、缺位穗 30%以上幼穗下茎 部和幼穗受冻枯 死,抽穗后出现大 量畸形穗
干热风
4.4.1 调查时间
干热风发生时调查并分级。
4.4.2 分级评价指标
具体分级和分级指标参见QX/T 82。调查并将结果记录,见附录D。
5 应对措施
应对措施原则
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按照“提前预防为主,及时补救为辅”原则,及时调查评估隐性灾害等级,尽
早采取针对性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危害和损失。
阶段性干旱应对措施
4
DB14/T 873—2024
5.2.1 播种至出苗期
5.2.1.1 达到轻度干旱的地块,进行镇压促进出苗,或每 666.7 m2 地面漫灌灌水 30 m3~40 m3,或滴
灌、喷灌灌水 20 m3。灌溉水质应符合 GB 5084 的要求。
5.2.1.2 达到中度及以上干旱的地块,每 666.7 m2 地面漫灌灌水 40 m3~50 m3,或滴灌、喷灌灌水 30
m3。
5.2.2 分蘖至越冬期
5.2.2.1 达到轻度和中度干旱的地块,小麦 3 叶期后晴天进行镇压,或每 666.7 m
2 地面漫灌灌水 30
m
3~40 m
3,或滴灌、喷灌灌水 20 m
3。
5.2.2.2 达到重度干旱及以上的地块,每 666.7 m
2地面漫灌灌水 40 m
3~50 m
3,或滴灌、喷灌灌水 30
m
3。
5.2.3 返青至拔节期
5.2.3.1 没有浇越冬水的地块,返青期至起身期达到轻度干旱,每 666.7 m
2地面漫灌灌水 40 m
3,或
滴灌、喷灌灌水 20 m 3,或选择晴天进行镇压提墒。
5.2.3.2 没有浇越冬水的地块,拔节期达到轻度干旱及以上,每 666.7 m 2地面灌水 60 m 3,或滴灌、喷
灌灌水 40 m 3。 5.2.3.3 已浇过越冬水的地块,返青期至拔节期达到中度干旱及以上,每 666.7 m 2 地面漫灌灌水 40
m
3,或滴灌、喷灌灌水 20 m
3。
5.2.4 拔节期至开花期
达到轻度干旱及以上的地块,每666.7 m2地面漫灌灌水60 m3;或滴灌、喷灌灌水40 m3。
5.2.5 灌浆期
5.2.5.1 灌浆前期,达到轻度干旱及以上的地块,每 666.7 m
2地面漫灌灌水 40 m
3,或滴灌、喷灌灌水
30 m
3。
5.2.5.2 灌浆中后期,达到中度干旱及以上的地块,每 666.7 m
2地面漫灌灌水 30 m
3,或滴灌、喷灌灌
水 20 m
3。
冻害应对措施
5.3.1 冬前冻害预防
5.3.1.1 出苗至越冬期,冻害来临前,0 cm~2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65%的壮苗地块,可不采取措施;
旺长地块,应提前3天以上选择晴天镇压、锄划或耙耱。
5.3.1.2 0 cm~2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65%的弱苗地块,每666.7 m
2地面漫灌灌水30 m
3~40 m
3,或滴
灌、喷灌灌水20 m
3。
5.3.2 冬前冻害补救
5.3.2.1 轻度冻害及以下的地块,不进行田间管理。
5.3.2.2 达到中度冻害的地块,及时中耕锄划,或叶面喷施 0.2%~0.3%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肥,或芸
苔素等生长调节剂,采用人工或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每 666.7m
2喷液量 20 kg~30kg,或植保无人机喷液
量≥2 kg。所选叶面肥和肥料应符合 GB/T 17419、GB/T 17420 和 NY/T 496 的要求,调节剂应符合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
5
DB14/T 873—2024
5.3.2.3 达到重度冻害及以上的地块,每 666.7 m
2地面漫灌灌水 40 m
3~50 m
3,结合灌水追施尿素 5
kg,或滴灌、喷灌灌水 30 m
3,水肥一体化追施尿素 3 kg~4 kg。
5.3.3 春季冻害预防
5.3.3.1 返青至拔节期,0 cm~20 cm 土壤相对含水量≥65%的地块,降温前叶面喷施 0.2%~0.3%的磷
酸二氢钾、叶面肥,或芸苔素等生长调节剂,采用人工或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每 666.7m
2喷液量 20 kg~
30kg,或植保无人机喷液量≥2 kg;或降温开始至结束前进行烟熏。
5.3.3.2 返青至拔节期,0 cm~20 cm 土壤相对含水量<65%的地块,降温前每 666.7 m
2地面漫灌灌水
30 m
3~40 m
3,或滴灌、喷灌灌水 20 m
3~30 m
3。
5.3.4 春季冻害补救
5.3.4.1 轻度冻害及以下的地块,不进行田间管理。
5.3.4.2 达到中度冻害的地块,及时中耕锄划,并叶面喷施 0.2%~0.3%的磷酸二氢钾和 0.3%~0.5%尿
素、叶面肥,或芸苔素等生长调节剂,采用人工或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每 666.7 m
2喷液量 20 kg~30 kg,
或植保无人机喷液量≥2 kg。
5.3.4.3 达到重度冻害及以上的地块,每 666.7 m 2地面漫灌灌水 40 m 3~50 m 3,结合灌水追施尿素 5.0
kg~7.5 kg 和磷酸二铵 2.5 kg,或滴灌、喷灌灌水 30 m
3,水肥一体化追施尿素 5.0 kg 和磷酸二铵 2.0
kg。
冷害应对措施
5.4.1 冷害预防
5.4.1.1 拔节至孕穗期,天气预报将发生最低气温降至 5 ℃以下的降温过程,未浇拔节水的地块,每
666.7 m
2地面漫灌灌水 60 m
3,结合灌水追施尿素 7.5 kg,或滴灌、喷灌灌水 40 m
3,水肥一体化追施
尿素 5 kg。
5.4.1.2 已浇拔节水,且 0 cm~20 cm 土壤相对含水量≥70%的地块,降温前叶面喷施 0.2%~0.3%的
磷酸二氢钾、叶面肥,或芸苔素等生长调节剂,采用人工或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每 666.7m
2喷液量 20 kg~
30kg,或植保无人机喷液量≥2.0 kg。
5.4.1.3 已浇拔节水,但 0 cm~20 cm 土壤相对含水量<70%的地块,每 666.7 m
2 地面漫灌灌水 30
m
3~40 m
3,或滴灌、喷灌灌水 20 m
3。
5.4.2 冷害补救
5.4.2.1 轻度冷害及以下的地块,叶面喷施 0.2%~0.3%的磷酸二氢钾和 0.3%~0.5 %尿素、叶面肥,
或芸苔素等生长调节剂,采用人工每 666.7m
2喷液量 30 kg~40kg,或植保无人机喷液量 2.0 kg~3.0
kg。
5.4.2.2 达到中度冷害及以上的地块,每 666.7 m
2灌水 30 m
3~40 m
3,结合灌水追施尿素 7.5~10.0
kg 和磷酸二铵 2.5~5.0 kg,或滴灌、喷灌灌水 20 m
3,水肥一体化追施尿素 5.0~7.5 kg 和磷酸二铵
2.0~3.0 kg。
干热风应对措施
5.5.1 干热风应对时间
南部冬麦区5月15日后,中部冬麦区5月25日后,预报有持续最高气温达30℃及以上天气,注意预防
干热风。
6
DB14/T 873—2024
5.5.2 干热风预防
5.5.2.1 0 cm~20 cm 土壤相对含水量≥60%的地块,每 666.7 m
2用尿素磷酸二氢钾 100 g~150 g 和
200 g~300 g、黄腐酸类叶面肥,或抗干热风植物生长调节剂,采用人工喷液量 40 kg~50 kg,或植
保无人机喷液量 2 kg~3 kg。
5.5.2.2 0 cm~20 cm 土壤相对含水量<60%,每 666.7 m
2地面漫灌灌水 30 m
3~40 m
3,或滴灌、喷灌
灌水 20 m
3。
7
DB14/T 873—2024
附 A A A
录
(资料性)
阶段性干旱田间调查记录表
表A.1 给出了水地冬小麦阶段性干旱田间调查记录表。
表A.1 水地冬小麦阶段性干旱田间调查记录表
省 县(区) 镇 ( 乡 ) 户主(地块)名称 户 主 电 话
基 本 情 况 播种日期 出苗日期
调查日期 调查地块面积 m2
生育阶段 播种-出苗期 分蘖-越冬期 起身-拔节期 拔节-开花期 灌浆期
主茎叶龄 单株茎蘖数 株高 cm
灾害发生时气 象因素 降雨量 mm 常年降雨量 mm 蒸发量 mm 常年蒸发量 mm 阶段性干 旱始期 持续时间
其他
受 灾 情 况 受害形态 叶色 萎蔫情况 黄叶情况 死茎蘖率 穗部 枯死面积 生育延迟天数
重复1 重复2 重复3
cm 土 壤 相 对含水量 %
灾害等级评定 无旱 轻旱 中旱 重旱 特旱
调查人 联系电话
备注:
8
DB14/T 873—2024
附 B B B
录
(资料性)
冻害田间调查记录表
表B.1 给出了水地冬小麦冻害田间调查记录表。
表B.1 水地冬小麦冻害田间调查记录表
基本情况 品种名称 播种日期
发生日期 调查地块面积 m2
生育期□ 越冬前 □ 越冬期 □ 返青期 □ 起身期 □
主茎叶龄 单株分蘖 株高 cm
气象因素 冬前积温 降温幅度 ℃ 最低气温 ℃ 持续时间 h
其他
冻害情况 植株受害情况 叶片
死茎蘖率 %
死株率 %
其他
冻害分级评定 无冻害 轻度冻害 中度冻害 重度冻害 特重度冻害
调查人 联系电话
备注:
9
DB14/T 873—2024
附 C C C
录
(资料性)
冷害田间调查记录表
表C.1 给出了水地冬小麦冷害田间调查记录表。
表C.1 水地冬小麦冷害田间调查记录表
基本情况 品种名称 播种日期
发生日期 调查地块面积 m2
生育期□ 拔节期 □ 孕穗期 □
主茎叶龄 单株分蘖 个 株高 cm
气象因素 降温幅度 ℃ 最低气温 ℃ 地面最低气温 ℃ 持续时间 h
其他
冻害情况 植株受害情况 叶片
受冻穗下幼茎 %
幼茎冻死率 %
其他
冻害分级评定 无冷害 轻度冷害 中度冷害 重度冷害 特重度冷害
调查人 联系电话
备注:
10
DB14/T 873—2024
附 D D D
录
(资料性)
干热风田间调查记录表
表D.1 给出了水地冬小麦干热风调查记录表的规范模板。
表D.1 水地冬小麦干热风调查记录表
基本情况 品种名称 播种日期
发生日期 调查地块面积 m2
灌浆阶段 灌浆期中期 □ 灌浆后期 □
0 cm~2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
千粒重g
产量 kg/666.7m2
干热风情况 气象因素 最高气温 ℃ 14时空气相对湿度 % 14时风速 m/s 持续天数 d
干热风分级评定 轻度干热风 中度干热风 重度干热风
调查人 联系电话
备注: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