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20
CCS B 05 14
山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14/T 922—2024
代替 DB14/T 922-2014
采煤沉陷区新复垦土壤快速培肥技术规程
2024 - 11 - 15 发布
2025 - 02 - 15 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4/T 922—202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肥力分级 ........................................................................... 1
5 培肥目标 ........................................................................... 3
6 培肥技术 ........................................................................... 3
7 复垦土壤评价 ....................................................................... 4
附录 A(资料性) 培肥记录表 ............................................................ 5
I
DB14/T 922—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14/T 922—2014《采煤沉陷区新复垦土壤快速培肥技术规程》,与DB14/T 922—2014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容重”(见4.4);
——增加了“微生物数量”(见4.4)。
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标准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 1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靳东升、张强、卢朝东、李建华、卢晋晶、薄慧娟、张文婧、王伟、郜春花、
董云中。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4年首次发布为DB14/T 922—2014;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14/T 922—2024
采煤沉陷区新复垦土壤快速培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采煤沉陷区新复垦土壤快速培肥的术语和定义、肥力分级、培肥目标、培肥技术的要
求。
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采煤沉陷区新复垦土壤的快速培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53 土壤全氮测定法
NY/T 500 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质量
NY 884 生物有机肥
NY/T 1121.1 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NY/T 1121.4 土壤容重的测定
NY/T 1121.6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NY/T 1848 中性、石灰性土壤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的测定联合浸提-比色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采煤沉陷区
因地下采煤活动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高程下降、地表发生形变的区域。
复垦土壤
煤矿开采破坏的土地,通过复垦以及采取生物、物理和化学的土壤培肥技术措施,还原形成的人工
土壤。
快速培肥
通过使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人为措施对土壤环境进行调控,3年内达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
土壤肥力的过程。
4 肥力分级
采集土样
1
DB14/T 922—2024
按 NY/T 1121.1的规定执行。
分析指标
分析指标有土壤镉、汞、砷、铅、铬、铜、镍、锌、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容重、土壤
微生物数量。
测定方法
4.3.1 土壤镉、汞、砷、铅、铬、铜、镍、锌的测定
按GB 15618的规定执行。
4.3.2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按NY/T 1121.6的规定执行。
4.3.3 土壤全氮的测定
按NY/T 53的规定执行。
4.3.4 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按NY/T 1848的规定执行。
4.3.5 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按NY/T 1848的规定执行。
4.3.6 土壤容重的测定
按NY/T 1121.4的规定执行。
4.3.7 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按微生物培养法测定。
土壤污染评价
复垦土壤应符合农用地使用标准,具体依照GB 15618的规定执行。
本底肥力等级划分
依据4.3中土壤指标测定结果,按复垦土壤高、中、低肥力情况对土壤肥力进行等级划分,具体见
表1。
表1 复垦土壤等级划分
复垦土壤分级 容重 (g/cm 3) 有机质 (g/kg) 全氮 (g/kg) 碱解氮 (mg/kg) 有效磷 P2O5(mg/kg) 速效钾 K2O(mg/kg) 微生物数量 (10 5cfu/g)
复垦土壤Ⅰ级 1.0~1.3 >10 >0.75 >60 >5 >80 >1000
复垦土壤Ⅱ级 1.3~1.5 6~10 0.5~0.75 30~60 3~5 50~80 10~1000
复垦土壤Ⅲ级 >1.5 <6 <0.5 <30 <3 <50 <10
2
DB14/T 922—2024
5 培肥目标
通过3年的土壤培肥措施,使各等级复垦土壤的耕层肥力得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30%,土壤
全氮含量增加20%,有效磷含量增加40%,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40%,土壤容重降低0.05 g/cm
3~0.1 g/cm
3。
6 培肥技术
复垦土壤Ⅰ级
6.1.1 耕作施肥
首年撒施商品有机肥100 kg/667 m
2~200 kg/667 m
2和硫酸亚铁30 kg/667 m
2~40 kg/667 m
2。
6.1.2 基施无机肥
翌年春季可种植禾本科作物,基施纯氮 10 kg/667 m
2~15 kg/667 m
2、P2O5 6 kg/667 m
2~10 kg/667
m
2、K2O5 kg/667 m
2~8 kg/667 m
2的无机肥。
6.1.3 秸秆还田
作物收获后,将秸秆全部粉碎,翻入土壤还田,作业质量应符合 NY/T 500的规定,同时配施纯氮
2 kg/667 m
2~4 kg/667 m
2。
复垦土壤Ⅱ级
6.2.1 耕作施肥
首年撒施商品有机肥200 kg/667 m
2~300 kg/667 m
2和硫酸亚铁40 kg/667 m
2~50 kg/667 m
2。
6.2.2 基施无机肥
翌年春季种植豆科作物,基施纯氮 8 kg/667 m
2~10 kg/667 m
2、P2O5 8 kg/667 m
2~15 kg/667 m
2、
K2O5 kg/667 m
2~10 kg/667 m
2。豆科作物收获后,第二年种植禾本科作物,基施无机肥,按6.1.2的规
定执行。
6.2.3 秸秆还田
按6.1.3的规定执行。
复垦土壤Ⅲ级
6.3.1 耕作施肥
首年撒施精制有机肥300 kg/667 m
2~400 kg/667 m
2和硫酸亚铁50 kg/667 m
2~60 kg/667 m
2。
6.3.2 深耕深松
采用机械方式对土壤进行深耕或深松,深度25 cm~30 cm,促进土壤疏松绵软,改良土壤结构。
6.3.3 绿肥种植与压青
翌年春季种植豆科牧草作为绿肥,播种时基施纯氮 5 kg/667 m
2~10 kg/667 m
2、P2O5 10 kg/667
m
2~15 kg/667 m
2,盛花期翻压入土壤。
3
DB14/T 922—2024
6.3.4 基施无机肥
第三年种植禾本科植物。以玉米为例,基施纯氮 12 kg/667 m 2~18 kg/667 m 2、P2O5 10 kg/667
m
2~15 kg/667 m
2、K2O5 kg/667 m
2~12 kg/667 m
2,硫酸锌 2 kg/667 m
2~3 kg/667 m
2、硫酸锰 1 kg/667
m
2~2 kg/667 m
2。
6.3.5 加施生物有机肥
禾本科作物播种时,撒施或条施生物有机肥 200 kg/667 m
2~300 kg/667 m
2,生物有机肥质量应
符合 NY 884 的规定。
6.3.6 秸秆还田
按6.1.3的规定执行。
7 复垦土壤评价
对针对性培肥后的复垦土壤进行土样采集,按NY/T 1121.1的规定执行,并依据4.4肥力分级进行土
壤划分,若为Ⅰ级土壤,可进行正常农业耕作,若为Ⅱ级或Ⅲ级土壤,需继续进行培肥措施,并对培肥
过程进行记录,培肥记录表见附录A。
4
DB14/T 922—2024
附 A A A
录
(资料性)
培肥记录表
培肥记录表见表A.1。
表A.1 培肥记录表
地理位置:
记录人:
年份 种植 作物 氮肥 施用量 (kg/667 m 2) 磷肥 施用量 (kg/667 m 2) 钾肥 施用量 (kg/667 m 2) 有机肥 硫酸亚铁 施用量 (kg/667 m 2) 是否 绿肥 压青 是否深 耕深松 备注
农家肥 /商品肥 施用量 (kg/667 m 2)
共 页 第 页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