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20
CCS B 05 14
山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14/T 1407—2024
代替 DB14/T 1407-2017
草麻黄种植技术规程
2024 - 11 - 15 发布
2025 - 02 - 15 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4/T 1407—202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产地环境 ........................................................................... 1
5 种植管理 ........................................................................... 1
6 病虫害防治措施 ..................................................................... 2
7 采收 ............................................................................... 3
8 贮藏 ............................................................................... 3
9 生产档案 ........................................................................... 3
附录 A(资料性) 草麻黄病虫害症状特征 .................................................. 4
附录 B(资料性) 草麻黄种植生产档案 .................................................... 5
I
DB14/T 1407—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14/ T 1407—2017 《麻黄种植技术规程》,与DB14/ T 1407—2017相比,除了结构调
整和文字编辑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标准名称为:草麻黄种植技术规程;
——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内容(见2,2017版2);
——增加了“术语与定义”的相关内容(见3.1,2017版3);
——更改了“产地环境”的内容(见4,2017版4);
——更改了“播期”的内容(见5,2017版5);
——更改了“播种方法”的内容(见5,2017版5);
——更改了“病虫害防治”的内容(见6,2017版5);
——删除了“初加工”的内容(见7.2,2017版7);
——删除了“包装”的内容(见8.2,2017版8);
——删除了“运输”的内容(见8.3,2017版8);
——增加了“生产档案”的内容(见9);
——增加了“附录A的内容”(见附录);
——增加了“附录B的内容”(见附录)。
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本文件由山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XS/TC1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韩彦卿、邢国芳、纪薇、李红英、杨忠义、王玉庆。
文件以及其所替代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7年首次发布为DB14/T 1407—2017;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14/T 1407—2024
草麻黄种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草麻黄人工种植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措施、采收、贮藏
和生产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草麻黄种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重标准
G8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试行)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原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草麻黄
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是麻黄科麻黄属植物草本状灌木。株高20 cm~40 cm,根部木质状横
卧于地上,黄褐色至暗棕色;茎枝细长呈圆柱形,少分枝,具有细纵棱,节明显;叶片有2裂,裂片锐
三角形,先端急尖。夏季开花,雌雄异株,雄球花多成复穗状;雌球花单生,有梗。种子颜色为黑红色
或灰褐色,形状呈三角状、卵圆形或宽卵圆形,表面有细皱纹。草麻黄以草质茎入药。
4 产地环境
产地空气条件应选择不受污染源影响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限定范围之内的农业生产区域,空气质
量符合GB 3095的要求。产地水质条件应选择不受污染源影响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限定范围之内的农业
生产区域,水质量符合GB 5084的要求。土壤条件应选择适合草麻黄生长的砂壤土、沙土、壤土地,其
他条件按照GB 15618中标准。选择海拔800 m~1 500 m,年平均气温6 ℃~7 ℃,年降水量300 mm~340
mm,适合山西中北部草麻黄的种植环境。
5 种植管理
选地与整地
1
DB14/T 1407—2024
5.1.1 选地
选择土壤含盐量不超过0.8 %,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养分的中性沙壤土种植最好。
5.1.2 整地
播前深翻40 cm为宜,结合整地施入优质、腐熟农家肥。耕后耙耱保墒。
种子选择与处理
5.2.1 种子选择
选种子千粒重7.5 g~8.0 g,纯度90 %,发芽率80 %以上的前一年采收的成熟饱满新种子。
5.2.2 种子处理
先用0.3 %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0 min,再用0.5 %的食用白糖液浸种24 h,随后将种子捞出,混沙
催芽,沙与种子混合比2:1,在18 ℃下催芽2~3 d,有1/3种子发芽即可播种。
播种
5.3.1 播期
5.3.1.1 春播
春播在土壤表层温度连续7天稳定在10 ℃以上,25 ℃以下时进行。
5.3.1.2 秋播
秋播于8月下旬至9月中旬进行。
5.3.2 播种方法
采用条播或穴播,将处理好的种子按5 kg/667 m2~ 7 kg /667 m2 的播种量均匀撒入沟内,条播按行
距25 cm-30 cm,沟深3 cm~4 cm,均匀播撒后,覆土厚度1.0 cm~1.5 cm,在土壤墒情好的条件下,宜浅
不宜深。播前播后均要保持土壤湿润。采用地膜覆盖技术,覆土深度需加大到3 cm~5 cm,防止烧苗。
出苗后3 d~5 d即可揭去地膜。
田间管理
5.4.1 中耕除草
结合松土保墒及时清理杂草,一般年度进行6~7次除草。即从出齐苗5 d~6 d后(5月末)开始第一次
除草,以后每隔10 d左右清除一次,7月中旬以后减少次数至9月初。
5.4.2 肥水管理
于播种和定植后30 d内保持土壤湿润,以不旱为宜,土壤封冻前灌冻水。施肥量按照NY/T 496的要
求,在幼苗生长过程中,每667 m2追施尿素5 kg,追肥后及时灌水,防止烧苗,在草麻黄的生长旺季需
要追加复合肥2~4 次,每次5 kg。
6 病虫害防治措施
2
DB14/T 1407—2024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控原则,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基础,理化诱控为核心,科学
用药等技术措施。
主要病害及症状
6.2.1 症状
草麻黄主要的病害有根腐病、立枯病等,发病症状见附录A。
6.2.2 根腐病
防治措施:以栽培措施培育壮苗为主,如增施农家肥和微肥,控制灌水等。苗期及时喷洒1 %硫酸
亚铁和1 %高锰酸钾溶液,或用50 %多菌灵800~1 000倍液浇灌病穴。
6.2.3 立枯病
防治措施:播期进行种子消毒,返青前清除田间残株、杂草等方法进行预防;合理控制栽培密度,
加强通风透光性;发病初期,选用50 %多菌灵800倍液进行喷雾。
主要虫害及危害特征
6.3.1 草麻黄主要受蚜虫危害,危害症状见附录 A。
6.3.2 草麻黄主要虫害以蚜虫危害为主。可采用黄板诱杀或用 50 %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10 g-20 g 兑
水 30 kg-50 kg 进行喷雾,农药使用应符合 GB/ 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
7 采收
人工栽培的草麻黄最佳采收时期为8-9月,采收应以割取根颈上5 cm左右绿色草质茎枝条为主。忌
挖取地下部分。
8 贮藏
将药材理顺,内用麻绳捆紧,外用篾席包装,或用芦苇、麻袋打捆。一般可用打包机压紧。为避免
有效成分损失,整理后最好储藏在密闭的木箱中,密封保存。
9 生产档案
记录播前准备、播种方式、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采收等环节的时间和管理细则及防治、采收
的具体措施,以及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信息见附录B,档案保存2年以上。
3
DB14/T 1407—2024
附 录 A
(资料性)
草麻黄病虫害症状特征
草麻黄病虫害症状见表A.1。
表A.1 草麻黄病虫害症状表
编号 病虫害种类 症状特征
1 根腐病 主要发生在草麻黄的根部,幼苗期发病,幼茎和幼根呈水渍状,由黄褐 色变为暗褐色半湿腐状;成株期,整个根系逐渐变褐腐烂,致使茎叶凋萎枯 死。
2 立枯病 多发生在苗的中后期,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初为椭圆形或 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溢缩, 有的逐渐变为黑褐色,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植株干枯死亡,但不倒伏。
3 蚜虫 蚜虫主要吸食草麻黄茎叶的汁液,造成草麻黄枝条发黄,生长停滞,严 重时整个植株死亡。
4
DB14/T 1407—2024
附 录 B
(资料性)
草麻黄种植生产档案
草麻黄种植生产档案记录见表B.1。
表B.1 草麻黄种植生产档案记录表
序号 记录要素 具体措施
1 产地
2 品种
3 面积
4 播种方式
5 用种量
6 播期
7 出苗期
8 开花期
9 成熟期
田 间 管 理 施肥 基肥施用时间、数量
追肥时间、数量
浇水 浇水时间
病虫草害 防治 病害防治种类、时间、措施
草害防治时间、措施
虫害防治时间、措施
10 收 获 时间
方式
11 产 量 亩产量(kg)
总产量 (kg)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