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20
CCS B 05 阳 市 地 方 .4103
洛 标 准
DB4103/T 173—2024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偃师银条
2024-11-08 发布
2024-12-08 实施
洛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03/T 173—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洛阳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洛阳市种业发展中心、偃师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偃师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
大队、洛阳市牡丹产业发展中心、嵩县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孟津区农村事务发展中心、偃师区农村事务
综合服务中心、洛宁县农业产业服务中心、栾川县气象局、偃师区顾县镇农业服务中心、偃师区农产品
行业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田玉广、张雪琴、李利红、田会利、王建霞、魏彩霞、杨晓民、任迅、范艺香、
马喜利、邵文双、马云霞、郭玲、张丽娜、张丽莹、王栋楠、金国华。
1
DB4103/T 173—2024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偃师银条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偃师银条的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种子选择与播种、田间管理、
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藏。
本文件适用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偃师银条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
用于本标准。
3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银条
银条(Stachys floridana Shuttlw. ex Benth.)是一年生或多年生唇形科水苏属草本植物,以地下多节
茎作为食用和药用兼备的名特蔬菜。
4 生产环境
4.1 温度
偃师银条适宜种植在年平均气温 14.4 ℃地区,年平均≥0 ℃积温 5284.2 ℃。环境空气质量符合
GB 3095 要求。
4.2
降水
年降水量 600 mm~800 mm 为宜。
1
DB4103/T 173—2024
4.3
土壤
适宜选择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块种植。土层厚度 60 cm 以上,PH 值 7.9~8.2。
呈有水而不湿、有沙而不松的特殊性土壤条件。土壤执行 GB 15618 和 NY/T 391 的要求。
4.4
光照
无霜期 252 d;年日照时数 2093 h,日照率 47 %,日照率≥60 %天数平均为 176.3 d,日照率≤20 %
天数平均为 104.8 d。海拔 600 m 以下宜选阳坡、半阳坡。
5 根茎选择与播种
5.1 根茎选择
选择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好的当地主栽银条品种。以根状茎繁殖为主。挑块茎肥厚、匀称、茎
芽饱满的块茎做种。
5.2
整地
选择疏松肥沃、排水、浇灌条件好的沙壤地块。2月中下旬整地,施足底肥,以腐熟的牛羊粪或农
家肥为主,每667m
2施肥1 000 kg~2 000 kg。做高平畦,畦宽120 cm、高20 cm。畦间宽20cm,用于浇水、
排水沟。肥料使用符合NY/T 496的规定。
5.3
播种
5.3.1
3 月上旬播种,根状茎直接播种。种根质量应符合根粗 0.5 cm~0.6 ㎝,根茎节间长 10 cm~15
㎝,每节带 2~3 个饱满芽,种根含水量 75 %以上。
5.3.2
定植时开沟,沟深 4 cm~6 cm,株距 10 cm,行距 25 cm,每 667m
2用种 20 kg~35 kg。既可单
作,也可与小麦、甘蓝、洋葱等作物进行间作套种。
6 田间管理
6.1 除草
幼苗期及时松土,夏、秋季为杂草生长旺盛期,不定期进行除草。
6.2
追肥
全年2~3次。银条定植后,约30 d左右出芽,待茎高长至10 cm,每667m
2追施一次三元复合肥
(N:P:K=15:15:15)50 kg。进入夏季,地上部开始封行,生长迅速。8月中旬,地上部生长迟缓,地下
茎开始生长,追肥以磷、钾肥为主,每667m
2追施三元复合肥(N:P:K=10:20:20)100 kg。配以叶面喷肥
促使光合产物的运输和积累。如发现旺长,可进行摘心,或每667m
2喷洒5 %烯效唑可湿性粉剂10 mg/L~
30 mg/L控制。采收前30 d内禁止使用氮肥。肥料使用符合NY/T 496的规定。
6.3
水分管理
苗期追肥后进行浇水,雨季注意及时排水,及时排涝;在生长过程中如遇干旱及时浇水。灌溉水按
照GB 5084执行。
7
病虫害防治
2
DB4103/T 173—2024
7.1
主要病虫害
病害主要有根腐病、褐斑病等;害虫主要有蚜虫、斑潜蝇、卷叶蛾等。
7.2
农业防治
合理密植,及时清除病虫危害的枯枝、落叶,减少病虫浸染源。与小麦、花生、黄豆、药材等经济
作物轮作,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
7.3
物理防治
用杀虫灯、黄板、糖醋液等诱杀害虫。
7.4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以有益生物控制有害生物,扩大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应用范围,维持生态平衡。
7.5
化学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施用农药时,应符合NY/T 393的规定。主要病虫害及防
治措施见附录A。
8 采收与贮藏
8.1 采收
偃师银条采收期较长,地上部分茎秆遇霜枯死,即可开始采收。在11月上中旬开始采收,最佳采收
期为元月。银条地下茎最深达到40 cm~50 ㎝,刨挖时需用特制长条铁锨。首先起道槽子,成陡坡状,
挖出一掀土与银条平放地面,再抽去铁锨,使土自然散开,银条便自然裸露,轻拾慢放,以防折断。
8.2
贮藏
在避光、常温、干燥和有防潮设施的地方贮藏。保持5 ℃~15 ℃的温度和60 %~70 %的湿度。
贮藏设施应清洁、干燥、通风,无虫害和鼠害。
3
DB4103/T 173—2024
附 录 A
(资料性)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见表 A.1。
表 A.1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防治对象 防治时期 农药名称 使用剂量 施药方法 安全间隔期 天数(d)
根腐病 播种前 25 g/L 咯菌腈悬浮剂 10ml/对水 0.5~1kg 拌种 --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5g/ m2 翻地时撒 施 10
病初期 25 %嘧菌酯悬浮剂液 1 000~2 000 倍 灌根 7~10
褐斑病 发病初期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喷雾 14
65 %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 喷雾 10
蚜 虫 始盛期 3 %啶虫脒微乳剂 2 000~2 500 倍液 喷雾 14
斑潜蝇 发生期 50 %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2 500~5 000 倍液 喷雾 14
10 %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 2 10 ml~18 ml/667 m 喷雾 14
卷叶蛾 幼虫期 75 %辛硫磷乳油 1 000 倍液 喷雾 1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