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11/T 2342-2024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架空刚性接触网技术规范

DB11/T 2342-2024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架空刚性接触网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36.35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14 08:47:06



相关搜索: 牵引 架空 供电 技术规范 刚性 刚性

内容简介

DB11/T 2342-2024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架空刚性接触网技术规范 ICS 29.280
CCS S 80 DB11

京 市 地 方 标 准
DB11/T 2342—2024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架空刚性接触网
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overhead conductor rail of traction power
supply system in urban rail transit
2024 - 12 - 25 发布
2025 - 04 - 01 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1/T 2342—2024
目 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设计技术要求
......................................................................... 3
4.1 总体要求
......................................................................... 3
4.2 应用条件
......................................................................... 3
4.3 系统设计
......................................................................... 4
4.4 结构设计
......................................................................... 7
5 设备及零部件技术要求
................................................................. 8
5.1 一般要求
......................................................................... 8
5.2 接触线
........................................................................... 8
5.3 其他导线
......................................................................... 8
5.4 汇流排及其附件
................................................................... 8
5.5 零部件
........................................................................... 8
5.6 绝缘子
........................................................................... 9
5.7 分段绝缘器
....................................................................... 9
5.8 隔离开关
........................................................................ 10
5.9 弓网检测装置
.................................................................... 10
5.10 设备及零部件检验方法
........................................................... 10
6 施工技术要求
........................................................................ 11
6.1 一般要求
........................................................................ 12
6.2 埋入锚栓安装
.................................................................... 12
6.3 支持悬挂装置安装
................................................................ 13
6.4 汇流排及附件安装
................................................................ 14
6.5 附加导线安装及调整
.............................................................. 14
6.6 刚柔过渡安装
.................................................................... 15
6.7 接触线架设及调整
................................................................ 15
6.8 接触悬挂调整
.................................................................... 16
6.9 中心锚结安装
.................................................................... 17
6.10 电连接安装
..................................................................... 17
6.11 隔离开关安装
................................................................... 18
6.12 分段绝缘器安装
................................................................. 18
I
DB11/T 2342—2024
6.13 接地安装 ...................................................................... 19
6.14 均流、回流安装 ................................................................ 19
6.15 分相安装 ...................................................................... 20
6.16 电缆敷设 ...................................................................... 20
6.17 号码牌、标志牌安装 ............................................................ 21
7 施工质量验收技术要求 ............................................................... 21
7.1 验收范围 ....................................................................... 21
7.2 埋入锚栓安装 ................................................................... 21
7.3 支持悬挂装置安装 ............................................................... 22
7.4 汇流排及附件安装 ............................................................... 23
7.5 附加导线架设及调整 ............................................................. 24
7.6 刚柔过渡安装 ................................................................... 25
7.7 接触线架设及调整 ............................................................... 25
7.8 中心锚结安装 ................................................................... 26
7.9 电连接安装 ..................................................................... 27
7.10 隔离开关安装 .................................................................. 27
7.11 分段绝缘器安装 ................................................................ 28
7.12 接地安装 ...................................................................... 29
7.13 均流、回流安装 ................................................................ 30
7.14 电缆敷设及电缆终端制作 ........................................................ 31
7.15 号码牌、标志牌安装 ............................................................ 31
7.16 弓网检测装置安装 .............................................................. 32
8 系统性试验及检测 ................................................................... 33
8.1 冷滑试验 ....................................................................... 33
8.2 送电开通 ....................................................................... 33
8.3 热滑试验 ....................................................................... 33
8.4 动态检测 ....................................................................... 33
9 运营维护 ........................................................................... 34
9.1 一般要求 ....................................................................... 34
9.2 检测与分析 ..................................................................... 34
9.3 修程修制 ....................................................................... 36
9.4 维修维护技术要求 ............................................................... 36
附录 A (资料性)工程检验划分
......................................................... 40
II
DB11/T 2342—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华铁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凯发
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唐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卫巍、杜智恒、李珅、李仲华、吴云飞、孙红杰、仵占海、赵立峰、皋金龙、
乔梅、田宇、韩悌斌、李晶、白青林、王文明、陈洪友、缪嘉杰、边少佳、郑旭日、刘华云、陈凯、刘
辉、王庆、胡建伟、东升、马洁、王栋、黄永涛、姜筱靥、杨华威、朱胜利、董建明、高原、王启龙、
李爽。
III
DB11/T 2342—2024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架空刚性接触网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架空刚性接触网的设计技术要求、设备及零部件技术要求、施
工技术要求、施工质量验收技术要求、系统性试验及检测、运营维护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标称电压交流25 kV最高设计运行速度不大于160 km/h和直流1500 V最高设计运行速
度不大于120 km/h的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架空刚性接触网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GB/T 772 高压绝缘子瓷件 技术条件
GB/T 1001.1 标称电压高于1000V的架空线路绝缘子 第1部分:交流系统用瓷或玻璃绝缘子元
件—定义、试验方法和判定准则
GB/T 1179 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
GB/T 1692 硫化橡胶 绝缘电阻率的测定
GB/T 16927.1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1部分:一般定义及试验要求
GB/T 19443 标称电压高于1500V的架空线路用绝缘子 直流系统用瓷或玻璃绝缘子串元件 定义、
试验方法及接收准则
GB/T 21561.1 轨道交通 机车车辆受电弓特性和试验 第1部分:干线机车车辆受电弓
GB/T 21561.2 轨道交通 机车车辆受电弓特性和试验 第2部分:地铁与轻轨车辆受电弓
GB/T 22707 直流系统用高压绝缘子的人工污秽试验
GB/T 25890.3 轨道交通 地面装置 直流开关设备 第3部分:户内直流隔离开关、负荷开关和
接地开关
GB/T 25890.4 轨道交通 地面装置 直流开关设备 第4部分:户外直流隔离开关、负荷开关和
接地开关
GB/T 28427 电气化铁路27.5kV单相交流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及附件
GB/T 28429 轨道交通1500V及以下直流牵引电力电缆及附件
GB/T 32347.2 轨道交通 设备环境条件 第2部分:地面电气设备
GB/T 32578—2016 轨道交通 地面装置 电力牵引架空接触网
GB/T 36981 轨道交通 客运列出断电 过分相系统相互匹配准则
GB/T 43511—2023 轨道交通 电力牵引架空刚性接触网
GB 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 50157—2013 地铁设计规范
GB 50550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TB/T 2073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技术条件
TB/T 2809 电气化铁路用铜及铜合金接触线
TB/T 3111 电气化铁路用铜及铜合金绞线
TB/T 3150 电气化铁路高压交流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
TB/T 3197 车载控制自动过分相系统技术条件
1
DB11/T 2342—2024
TB/T 3199.1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绝缘子 第1部分:棒形瓷绝缘子
TB/T 3199.2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用绝缘子 第2部分:棒形复合绝缘子
TB/T 3252—2022 电气化铁路刚性悬挂接触网汇流排及零部件
TB 10009—2016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JGJ 145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T 43511—2023、TB/T 3252—202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架空刚性接触网 overhead conductor rail
悬挂于列车上方,依靠汇流排固定接触线,通过与列车顶部安装的受电弓接触向列车提供电能的悬
挂系统。主要由接触线、汇流排等设备器材以及支持悬挂装置、中心锚结、刚柔过渡、电连接等功能单
元组成。
[来源:GB/T 43511—2023,3.1,有修改]
3.2
汇流排 conductor rail
架空刚性接触网的基础部件之一,用于夹持固定接触线并承载传输电流。
[来源:TB/T 3252—2022,3.1,有修改]
3.3
汇流排终端 end section
用于架空刚性接触网锚段末端,使受电弓平滑通过,末端翘起的部件。
[来源:TB/T 3252—2022,3.2,有修改]
3.4
支持悬挂装置 support and suspension devices
用于支持、悬挂汇流排,调整汇流排悬挂高度及水平位置,并能够使汇流排沿线路方向自由伸缩的
组合构件,主要由吊柱、底座、支持装置、悬吊装置及定位装置等组成。
3.5
刚柔过渡 transition section
架空刚性接触网与架空柔性接触网的衔接转换区段。
[来源:GB/T 43511—2023,3.11,有修改]
3.6
接触线 contact wire
架空刚性接触网中与机车受电弓滑板相接触并传输电流的导线。
3.7
电分段 electric section
在纵向或横向将架空刚性接触网从电气上互相分开、但不中断弓网间受流过程的区段。
[来源:GB/T 43511—2023,3.13]
3.8
电分相 neutral section
用于两段不同电压或不同相位处,避免架空刚性接触网在受电弓通过时被连通的装置。
2
DB11/T 2342—2024
4 设计技术要求
4.1 总体要求
架空刚性接触网和受电弓组成弓网受流系统,弓网受流系统的性能质量取决于这两个子系统的特
性。架空刚性接触网和受电弓的设计均应保障性能质量,并与其他系统兼容。
4.2 应用条件
4.2.1 环境条件
架空刚性接触网应在以下环境条件下正常应用:
a) 海拔不超过 2500m;
b) 大气环境温度-25℃~+45℃;
c) 相对湿度不大于 95%。
其他使用环境条件应符合GB/T 32347.2的要求。
计算温度应按GB/T 43511—2023中5.2.2的要求取值。
4.2.2 线路条件
架空刚性接触网的设计应符合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特征及运行要求,至少包括下列内容:
a) 线路的设计速度、运行速度及速度余量;
b) 线路的平断面、纵断面;
c) 隧道等的结构类型及断面形式;
d) 线路各类断面的限界;
e) 轨道的道床类型及轨道结构高度、道岔的类型及布置图。
4.2.3 车辆条件
架空刚性接触网的设计应满足线路行驶的列车车辆限界要求,应对下列技术条件予以明确,并进行
检测确认:
a) 车辆的类型、速度和性能;
b) 车辆的静态限界和动态限界,以及工程项目相关基本建筑限界方面的要求;
c) 同时取流受电弓的数量及其在列车上的相互间距和平面布置情况,并确认受电弓是否采用高压
母线相互连接;
d) 车辆牵引功率。
4.2.4 受电弓条件
架空刚性接触网的设计应对线路上使用的受电弓的特性予以明确,包括下列内容:
a) 受电弓弓头的长度、宽度和外形图,应符合 GB/T 21561.1 或 GB/T 21561.2 的要求;
b) 滑板的数量、材料类型和间距;
c) 运行高度处的受电弓平均静态接触力;
d) 运行时弓头横向位移;
e) 最高运行速度时的平均接触力;
f) 弓头的工作宽度;
g) 工作高度范围和落弓高度;
h) 可控高度位置;
3
DB11/T 2342—2024
i) 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及参数;
j) 运行时弓头的倾斜情况;
k) 列车上可能同时使用受电弓的数量及位置。
4.2.5 牵引供电系统条件
架空刚性接触网应根据牵引供电系统确定的电气特性要求进行设计,包括下列内容:
a) 标称电压和频率;
b) 短路电流的详细数据;
c) 系统额定电流值;
d) 系统阻抗;
e) 馈电系统;
f) 接地回流系统;
g) 直流牵引供电的杂散电流防护;
h) 电磁兼容;
i) 过电压保护的要求;
j) 绝缘配合要求;
k) 电气分段分束供电要求。
4.3 系统设计
4.3.1 电气设计
4.3.1.1 一般要求
架空刚性接触网系统电气设计应符合4.2.5规定的电气特性的要求,应包括供电回路和回流系统,
并应符合短路故障时的设计要求。
4.3.1.2 导线(导体)的温升
在各种运行环境条件下,架空刚性接触网系统设计应符合电气负荷要求。有载运行时导线(导体)
的最大温升不应导致导线(导体)材料的机械特型受到破坏。导线(导体)的最大温升应考虑线路的负
载电流工作时的热效应及环境温度、日光照射、风速等影响。
不同材质导线(导体)的温度极限要求应符合GB/T 32578—2016中表1的要求。当高于规定的温度
极限时,应根据温度持续时间进行校核,根据校核结果确定是否增大导线截面。
4.3.1.3 空气绝缘间隙
交流25 kV架空刚性接触网的空气绝缘间隙应符合TB 10009—2016中表5.3.2的要求,直流1500 V架
空刚性接触网的空气绝缘间隙应符合GB 50157—2013中表15.3.3的要求。
4.3.1.4 供电分段
架空刚性接触网应通过绝缘子、分段绝缘器、绝缘关节、电分相和隔离开关的设置,实现电气分段、
分束供电,满足运行、维护、抢修和救援等对电分段和电分相的需要。
接触网电分段应根据渡线分布、列车交路组织方案以及地理环境条件设置,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正线区段应采用绝缘关节式电分段;
b) 正线间渡线、折返线、停车线,正线与车辆段/停车场间,场段内电化库线处宜设置器件式电
分段,出入线处电分段宜与信号机位置对应;
4
DB11/T 2342—2024
c) 交流制接触网正线电分段处应设置电动隔离开关,两正线间的停车线及折返线的电分段处应设
置电动隔离开关;
d) 直流制接触网正线电分段处应设置电动隔离开关(柜),两正线间的停车线及折返线的电分段
处应设置电动隔离开关(柜)。
交流25 kV牵引供电制式线路在牵引所、分区所附近适当位置应设置电分相,并应满足以下要求:
e) 电分相位置应满足车辆运行、供电线径路及信号系统等要求,电分相设置位置应进行信号、行
车检算;
f) 电分相宜采用带中性段的绝缘关节形式;
g) 电分相中性段、无电区长度的选取应与列车所配置的受电弓数量及同时运行的弓间距布置相互
匹配,应满足 GB/T 36981 的相关要求;
h) 电分相装置断口处均应设置常开电动隔离开关,用于故障支援。
4.3.1.5 接地与回流
架空刚性接触网系统的接地与回流应满足以下要求:
a) 交流 25 kV 牵引供电制式线路应设置贯通的回流线作为钢轨回流的并联通道,回流线可兼做闪
络保护接地;
b) 交流 25 kV 牵引供电制式上、下行回流线应根据牵引供电计算确定的距离进行并联。与回流线
连接的吸上线,在有信号轨道回路区段应与扼流变压器线圈中性点连接,在无信号轨道回路区
段可直接接钢轨;
c) 直流 1500 V 牵引供电制式线路利用钢轨作为回流通道(专用回流轨制式除外),应设置贯通
的架空地线,支持悬挂接触网的各类非带电金属体,应与架空地线可靠连接。架空地线在车站
处应接入变电所接地装置。
4.3.2 弓网性能要求
4.3.2.1 一般要求
架空刚性接触网和受电弓系统应按设计速度目标值进行设计。弓网受流的动态性能取决于架空刚性
接触网的几何参数与运行状况、受电弓性能和轨道几何状态等因素,系统设计应进行与弓网受流动态性
能匹配的计算机仿真评估,多个受电弓升弓运行时应对每个受电弓的受流情况进行仿真评估。
4.3.2.2 接触力
接触线和受电弓滑板之间接触力的仿真值或测量值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弓网接触力要求
线路类别 交流25 kV 线路 直流1500 V 线路
平均接触力 Fm(N) 0.00047v 2+60<Fm<0.00047v 2+90 0.00112v 2+70<Fm≤0.00097v 2+140
最大接触力 Fmax(N) a 300 300
最小接触力 Fmin(N) >0 >0
接触力最大标准偏差бmax(N) 0.3Fm 0.3Fm
a 分段绝缘器安装处,最大接触力可增加至350N。
4.3.2.3 硬点
硬点应小于490 m/s
2。
5
DB11/T 2342—2024
4.3.2.4 燃弧指标
燃弧率应小于5%,一次燃弧最大时间应小于100 ms。按公式(1)计算燃弧率NQ 的值。
NQ= ∑tarc /ttotal × 100% ······················(1)
式中:
tarc——单次有效燃弧(大于或等于 5 ms 的燃弧)的持续时间,单位为毫秒(ms);
ttota——燃弧检测时列车的运行时间(不含停车时间),单位为毫秒(ms);
NQ ——燃弧率。
4.3.3 支持悬挂装配设计
架空刚性接触网支持悬挂装置分为垂直悬吊式和水平悬臂式,速度大于120 km/h时宜采用水平悬臂
式。设计应满足各相关线路所规定的尺寸和功能要求,并应满足规定的水平、垂直调整量要求,包括以
下内容:
a) 支持悬挂装置装配后除与受电弓直接接触部分外各部件不应侵入设备限界,非带电体距离受电
弓动态包络线应满足瞬时空气间隙的要求;
b) 支持悬挂装置装配后应满足在线路直线区段、曲线区段(轨道超高 0 mm~120 mm 或 0~150 mm)
条件下汇流排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连续调整要求;
c) 支持悬挂装置装配后整体应满足静态、动态受力性能要求;
d) 垂直悬吊式支持悬挂装置应采用具备令汇流排滑动伸缩结构的零部件;
e) 水平悬臂式支持悬挂装置应采用具备令汇流排旋转伸缩结构的零部件;
f) 垂直悬吊式、水平悬臂式支持悬挂装置装配后尺寸应满足限界设计要求。
4.3.4 平面布置设计
4.3.4.1 接触线高度
架空刚性接触网悬挂点处接触线高度应根据隧道净空及车辆受电弓有效工作范围等因素综合确定。
4.3.4.2 接触线坡度
架空刚性接触网的接触线坡度要求如下:
a) 运行速度为 120 km/h 及以下的线路,接触线坡度不应大于 1‰;
b) 运行速度为 120 km/h<v≤160 km/h 的线路,接触线坡度不应大于 0.6‰。
4.3.4.3 拉出值
架空刚性接触网的拉出值要求如下:
a) 拉出值宜采用“之”字型布置方式;
b) 最大拉出值应结合受电弓有效工作范围、受电弓的横向摆动量及安装空间综合确定,避免在悬
挂点处汇流排出现损伤性折弯,不宜大于 300mm;
c) 拉出值变化率不宜小于 3‰(人防门、防淹门等小锚段处除外);
d) 刚柔过渡、分段绝缘器处拉出值布置应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受力状态。
4.3.4.4 锚段长度
架空刚性接触网的锚段长度要求如下:
6
DB11/T 2342—2024
a) 锚段长度应根据汇流排的悬挂安装方式、运行环境温度变化范围、导体载流温升、导体的温度
膨胀系数、机械分段形式等因素确定;
b) 锚段长度采用垂直悬吊式结构时不宜大于 250 m,采用水平悬臂式结构时不宜大于 500 m。
回流线、架空地线等附加导线锚段长度不宜大于2000 m,在曲线区段、安装高差大和跨距相差悬殊
的区段应适当缩小。
4.3.4.5 中心锚结
架空刚性接触网的锚段中间位置应设置中心锚结。
4.3.4.6 跨距
架空刚性接触网的跨距要求如下:
a) 跨距应综合考虑运行速度、汇流排材质、悬挂装置、车辆受电弓及其间距等因素经过仿真计算
后确定;
b) 跨距应根据理论计算或仿真确定。运行速度为 120 km/h 及以下的线路,标准跨距不宜大于 8.5
m;运行速度为 120 km/h<v≤160 km/h 的线路,标准跨距不宜大于 8 m;
c) 相邻两跨距比不宜大于 1.25:1(关节、分段等位置除外)。
4.3.5 机械分段
架空刚性接触网的机械分段宜采用锚段关节形式。
4.3.6 刚柔过渡
刚柔过渡应采用切槽贯通式过渡方式,宜设置在直线区段。
4.3.7 道岔布置
架空刚性接触网的道岔处布置要求如下:
a) 道岔处两支汇流排应采用同侧过渡布置,接触线水平间距宜为 200 mm;
b) 直股线路的汇流排拉出值不宜大于 100 mm。
4.3.8 特殊区段布置
在人防门、防淹门处架空刚性接触网的布置方式应综合考虑人防密闭性要求、运营调试和检修的便
利性、防灾防淹要求等因素确定,条件允许时防淹门宜采用独立小锚段布置方式。
4.4 结构设计
4.4.1 架空刚性接触网结构应按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设计,应满足系统可
靠性、安全性及人身安全等基本要求。
4.4.2 架空刚性接触网结构作用荷载分类、结构强度、荷载分项系数和材料分项系数应分别符合 GB/T
43511—2023 中 5.3.2、5.3.3、5.3.4 的要求。
4.4.3 隧道内刚性悬挂接触网的结构计算应结合所处隧道的实际断面积综合考虑风压变化及列车运行
产生的影响。
4.4.4 水平悬臂式支持装置所采用的吊柱,其自由端最大挠度不应大于吊柱长度的 1%。
4.4.5 后植锚栓的选用应符合 JGJ 145 的要求。隧道内主要受力件埋入锚栓的直径根据受力条件、锚
栓材质情况确定,固定接触悬挂的锚栓规格不宜小于 M16。
7
DB11/T 2342—2024
5 设备及零部件技术要求
5.1 一般要求
5.1.1 设备及零部件应满足架空刚性接触网系统要求,并在使用期内能满足使用要求。
5.1.2 在正常的运行条件下,设备及零部件的设计使用寿命应至少与建设标准、大修周期相匹配。
5.1.3 制造设备及零部件的原材料应按规定的材料及牌号选用,并符合有关材料标准的化学成分和技
术要求。
5.1.4 设备及零部件应有清晰、可追溯的标识。
5.1.5 设备及零部件应配套齐全,装卸灵活,并具有互换性。
5.1.6 设备及零部件的金属件防腐蚀和侵蚀应符合以下要求:
a) 金属材料零部件应提供表层防腐保护,表层保护的类型和厚度的设计应考虑现场环境条件,对
于防腐蚀材料制造的零部件可不设置表层保护;
b) 线夹、电缆附件和其他金具不应与它们接触的导体产生金属过渡腐蚀,零部件的设计应避免滞
水;
c) 零部件的设计应避免发生应力腐蚀开裂的危险;
d) 对于有渗水或腐蚀现象出现的隧道等应加强防腐蚀措施。
5.2 接触线
接触线应符合TB/T 2809的要求。
5.3 其他导线
其他导线要求如下:
a) 铝绞线应符合 GB/T 1179 的要求;
b) 铜及铜合金绞线应符合 TB/T 3111 的要求;
c) 交流牵引电力电缆及附件应符合 GB/T 28427 的要求;
d) 直流牵引电力电缆及附件应符合 GB/T 28429 的要求。
5.4 汇流排及其附件
汇流排及其附件包括汇流排、中间接头、汇流排终端、刚柔过渡汇流排、锚固汇流排等,均应符合
TB/T 3252—2022的要求。刚柔过渡汇流排受力后不应发生扭动或扭转现象,并应有针对性的防扭、防
松措施。
5.5 零部件
5.5.1 汇流排定位线夹
汇流排定位线夹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最大水平工作荷载应为 1.5 kN,最大垂直工作荷载应为 3 kN,水平破坏荷载不应小于 4.5 kN,
垂直破坏荷载不应小于 9.0 kN;
b) 水平悬臂式支持悬挂装置用汇流排定位线夹与汇流排间滑动荷载不应小于 2.5 kN;
c) 结构应便于汇流排的安装和拆卸,应用于垂直悬吊方案的汇流排定位线夹在结构设计时应考虑
汇流排防卡滞措施;
d) 交流 25 kV 接触网用汇流排定位线夹应有必要的等电位保证措施;
e) 外形尺寸以及形位公差应与汇流排相配合。
8
DB11/T 2342—2024
5.5.2 汇流排中心锚结线夹
汇流排中心锚结线夹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最大垂直工作荷载应为 3.0 kN,垂直破坏荷载不应小于 9.0 kN;
b) 滑动荷载不应小于 4.0 kN。
5.5.3 汇流排电连接线夹
汇流排电连接线夹应符合以下要求:
a) 与汇流排安装后滑动荷载不应小于 2.0 kN;
b) 持续载流量不应小于 750 A;
c) 应采用铝或铝合金材质;
d) 应保证与汇流排的紧固连接和连续可靠载流,与汇流排间 20 ℃接触电阻不应大于 14 μΩ。
5.5.4 汇流排接地线夹
汇流排接地线夹与汇流排间的滑动荷载不应小于2.0 kN。
5.5.5 支持悬挂装置用零部件
支持悬挂装置用零部件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支持悬挂装置用零部件应满足悬挂点处最大水平工作荷载为 1.5 kN、最大垂直工作荷载为 3
kN、水平破坏荷载不应小于 4.5 kN,垂直破坏荷载不应小于 9.0 kN 的要求;
b) 支持悬挂装置应在受电弓作用下结构稳定、无明显弯曲变形、调整及伸缩灵活。
5.6 绝缘子
架空刚性接触网用绝缘子应符合以下要求:
a) 交流 25 kV 架空刚性接触网用棒形绝缘子的爬距不应小于 1600 mm,抗弯型棒形绝缘子的弯曲
破坏荷载不应小于 16 kN,耐张型复合棒形绝缘子的拉伸破坏荷载不应小于 120 kN;
b) 交流 25 kV 架空刚性接触网用棒形复合绝缘子应符合 TB/T 3199.2 的要求,棒形瓷绝缘子应符
合 TB/T 3199.1 的要求;
c) 直流 1500 V 架空刚性接触网用针式绝缘子的爬距不应小于 250 mm,弯曲破坏荷载不应小于 9
kN;
d) 直流 1500 V 架空刚性接触网用棒形绝缘子的爬距不应小于 250 mm,抗弯型棒形绝缘子的弯曲
破坏荷载不应小于 15 kN,耐张型复合棒形绝缘子的拉伸破坏荷载不应小于 70 kN;
e) 绝缘子两端的连接金具应符合 TB/T 2073 的要求。
5.7 分段绝缘器
架空刚性接触网用分段绝缘器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分段绝缘器自带汇流排断面应与正常悬挂用汇流排断面一致,结构中应包含与悬挂用汇流排可
靠连接的部件;
b) 分段绝缘器金属滑道及与受电弓运行接触的绝缘器件应具备耐磨、抗振性能,并应满足其上通
过的弓架次要求;
c) 分段绝缘器的金属连接件及各种附件、紧固件等均应为轻型耐腐蚀材料;
d) 分段绝缘器中不与受电弓直接接触的绝缘器件电气性能应符合 5.6 的要求,当采用与受电弓运
行接触的绝缘器件结构时,应考虑受电弓可能落下的碳或金属沉积物对绝缘器件的影响;
9
DB11/T 2342—2024
e) 分段绝缘器的设计应能承受正常运行条件和紧急条件下受电弓通过时造成的电弧,同时不降低
装置的整体机械性能;
f) 分段绝缘器的整体拉伸破坏荷载不应小于 30kN。
5.8 隔离开关
隔离开关应符合以下要求:
a) 交流 25 kV 隔离开关应符合 TB/T 3150 的要求,直流 1500 V 隔离开关应符合 GB/T 25890.3、
GB/T 25890.4 的要求,并应满足架空刚性接触网系统所需的额定电流、额定电压的要求;
b) 应能够在无负荷条件下进行开关作业;
c) 应具有保护主触头的引弧装置,可分断线路感应电流或残余电流,电弧应在引弧装置中产生,
而不是主触头;
d) 应满足设计要求的断开、接通能力以及机械和电气寿命;
e) 安装结构应保证切断电流时产生的电弧不会损坏设备的其他部分;
f) 馈线侧宜具有可靠的一次挂接地线装置。
5.9 弓网检测装置
弓网检测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应具备弓网关系检测功能,可实现弓网接触力、硬点、燃弧持续时间、燃弧率、接触网温度等
的检测;
上一章:DB11/T 2345-2024 车路云一体化系统车载单元应用技术要求 下一章:DB11/T 2344-2024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规范 机关

相关文章

GB/T 43511-2023 轨道交通 电力牵引架空刚性接触网 轨道交通刚性架空接触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T 32578-2016 轨道交通地面装置电力牵引架空接触网 GB/T 32578-2016 轨道交通 地面装置 电力牵引架空接触网 DB43/T 2932-2024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能量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GB/T 32586-2016 轨道交通 地面装置 电力牵引架空接触网系统用复合绝缘子的特定要求 DB11/T 1737-2020 城市轨道交通牵引电能车载计量器具功能要求 CJ/T 370-2011 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整流机组技术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