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the Retrofitting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on
Energy Efficiency
DBJ04/T 243-2024
批准部门: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主编单位:太原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施行日期:2024 年 6 月 1 日
前
言
根据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22 年山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
(修)订计划〉的通知》(晋建标字〔2022〕232 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总结吸
收省内外已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参照国家省内外相关标准和规
范,结合山西省实际情况,反复征求意见,修订编制了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 8 章,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2.基本规定;3.节能诊断与判定;4.
节能改造方案;5.围护结构节能改造;6.设备系统节能改造;7.可再生能源利用;8.
质量验收。
本标准修订主要内容:1.由设计标准改为技术标准;2.与现行国家规范《建筑节
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 等标准相协调,全面提升了节能水平;3.
增加了电气、给排水、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节能改造内容;4.增加了质量验收章节。
本标准由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太原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本标准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至太原理
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太原市迎泽西大街 79 号,邮编:030024,
邮箱:ty6014091@163.com)。
本 标 准 主 编 单 位 :
本 标 准 参 编 单 位 :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山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太原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建投建筑产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董 琭 陈 旭 张马斌 岳晓敏 段华龙 谢秋红
支
山 朱喆鸣 杨丽妮 燕向远 姚明悦 赵 端
张俊杰
李晓明 刘金瑶 左文建 韩美青 平吉峰
赵志红
解雅舜
I
标准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
杜震宇 李晓明 鞠晓磊 潘 振 潘玉勤 李宪军
刘
刚 王 江 王荣香
II
目
次
1
总
则 ...............................................................1
2
基本规定 .............................................................2
3
节能诊断与判定 .......................................................3
3.1
一般规定 ........................................................ 3
3.2
室内热湿环境 .................................................... 3
3.3
围护结构 ........................................................ 4
3.4
设备系统 ........................................................ 5
3.5
可再生能源利用 .................................................. 8
4
节能改造方案 ........................................................10
4.1
一般规定 ....................................................... 10
4.2
节能改造方案 ................................................... 10
4.3
评估 ........................................................... 12
5
围护结构节能改造 ....................................................13
5.1
一般规定 ....................................................... 13
5.2
外墙 ........................................................... 13
5.3
屋面 ........................................................... 14
5.4
外窗 ........................................................... 15
5.5
其他非透光围护结构 ............................................. 16
6
设备系统节能改造 ....................................................18
6.1
暖通空调 ....................................................... 18
I
标准
6.2 电气 ........................................................... 20
6.3 给水排水 ....................................................... 21
7 可再生能源利用 ......................................................22
7.1 太阳能系统 ..................................................... 22
7.2 热泵系统 ....................................................... 22
8 质量验收 ............................................................24
8.1 一般规定 ....................................................... 24
8.2 围护结构 ....................................................... 25
8.3 设备系统 ....................................................... 26
8.4 可再生能源利用 ................................................. 27
附录 A 山西省各市区县建筑节能计算用气象参数 ............................ 29
附录 B 节能诊断信息统计表 ............................................. 34
附录 C 节能改造工程质量验收汇总表 ..................................... 36
本标准用词说明 .........................................................38
引用标准名录 ...........................................................39
II
1
总
则
1.0.1
为改善既有居住建筑室内热湿环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减少
碳排放,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行政区域内城镇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诊断、判定、设
计、施工及验收。
1.0.3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山西省现
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标准
2
基本规定
2.0.1
节能改造应在建筑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改造前应进行建筑安全性鉴定,对鉴定
不合格的建筑,应先开展相应改造。
2.0.2
建筑节能率低于 50%且改造后能继续使用 20 年及以上的既有居住建筑,宜开
展节能改造。
2.0.3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后,改造部分节能水平应达到现行标准规定。
2.0.4
节能改造宜对建筑碳排放量进行计算和分析,计算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GB/T 51366 的规定。
2.0.5
节能改造涉及到建筑修缮时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既有建筑维护与改造通用规
范》GB 55022 执行。
2.0.6
节能改造不得采用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设备、产品和材料。
2.0.7
各市、区、县节能计算用气象参数应按本标准附录 A 选用。
2
3.1.1 1 2 3 4 5 3.1.2 1 2 3 4 5 6 3.1.3 3 节能诊断与判定
3.1 一般规定
节能改造前应进行节能诊断,节能诊断应包括下列内容: 建筑物的基本情况; 室内热湿环境情况; 围护结构的现状与热工性能; 现状设备系统用能的形式、能耗与运行情况; 可再生能源应用情况。 节能诊断时,宜收集下列资料: 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图、计算书、变更资料及竣工图; 所在地城市规划和市容要求; 历年建筑修缮、装修及设备改造记录; 相关设备技术参数和近 3 年的运行记录; 近 3 年的建筑设备系统用能数据记录或能源消费账单; 其他相关资料。 节能诊断涉及的检测方法应按现行山西省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
DBJ04/T245 执行。节能诊断的信息统计宜按本标准附录 B 要求填写。
3.1.4
节能判定应确定是否进行节能改造,并合理确定节能改造内容。
3.1.5
节能诊断及判定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测评机构进行并形成节能诊断报告。
3.2
室内热湿环境
3.2.1
室内热湿环境诊断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
山西省现行地方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2 以及《居住建筑节能检测
标准》DBJ04/T245 执行。
3
标准
3.2.2
室内热湿环境诊断应在供热期、制冷期进行,应采用现场调查和检测室内热湿
环境状况为主、住户问卷调查为辅的方法。
3.2.3
室内热湿环境的诊断应调查或检测下列内容:
1
室内空气温度;
2
室内空气相对湿度;
3
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热桥等易结露部位的内表面温度;
4
室内的自然通风状况;
5
住户对室内温湿度的主观感受。
3.3
围护结构
3.3.1
围护结构的节能诊断应对下列内容进行现场查勘:
1
墙体结构形式,保温系统构造检查,包括保温系统构造层次及施工质量、阴
阳角、门窗洞口、女儿墙、变形缝等节点部位的构造做法,裂缝、侵蚀损坏及结露情
况等;
2
屋面结构形式,防水构造,保温隔热构造及厚度,使用现状等;
3
外窗型材种类及开启方式,玻璃结构,密封形式,阳台封闭情况,使用现状
等;
4
遮阳形式、构造和材料;
5
户门及楼宇门的构造,材料,密闭形式,使用现状;
6
分户墙、楼板、外挑楼板、底层楼板等的保温做法及厚度。
3.3.2
宜对围护结构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测,检查建筑围护结构可能存在的热工缺陷状
况。
3.3.3
围护结构节能诊断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
范》GB 5501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 的规定计算复核以下内容,当资
料缺失无法计算时应对部分构件进行现场抽样检测:
1
外墙及屋面的传热系数、热工缺陷及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
4
2
外窗的传热系数;
3
房间、外窗的气密性、隔声性能;
4
除北向外,外窗的太阳得热系数。
3.3.4
围护结构节能诊断应根据建筑物现状、围护结构现场检查和热工性能计算与检
测的结果等进行达标判定,并为节能诊断报告提供下列内容:
1
建筑围护结构各组成部分的传热系数;
2
建筑围护结构可能存在的热工缺陷状况;
3
建筑能耗指标。
3.3.5
围护结构节能判定按下列要求进行:
1
外墙、屋面不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 的内表
面温度不结露要求时应改造;
2
外窗的传热系数大于 3.5W/(㎡·K)应进行改造或更换。
3.4
设备系统
I 暖通空调
3.4.1
供暖系统节能诊断时,应对下列涉及到的内容进行现场查勘、检测及计算:
1
热源设备效率、供暖能耗现状调查;
2
室外管网的使用现状、维修改造情况、水力平衡情况等;
3
室内供暖系统形式、运行时间、水力失调状况和调控能力;
4
室内供暖系统的使用现状,住户自行拆改情况;
5
设备及管道保温性能。
3.4.2
通风及空调系统节能诊断时,应对下列涉及到的内容进行现场查勘、检测及计
算:
1
设备类型及铭牌参数;
2
设备运行情况;
3
设备性能系数、能效比或效率。
5
标准
3.4.3
暖通空调系统按以下原则进行改造判定:
1
冷热源设备不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或运行不节能时,应进行改造;
2
循环水泵不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或运行不节能时,应进行改造;
3
管网的水力平衡度、保温效率、补水率等不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时,应进行改
造;
4
末端设备的供热量/制冷量不满足室内设计温度时,应进行改造;
5
冷热水管道的绝热层损坏严重或有结露情况时,应进行改造;
6
系统未设计量装置,或末端不具备室温调控手段时,宜进行改造。
II 电气
3.4.4
电气系统节能诊断时,应对下列涉及到的内容进行现场查勘、检测及计算:
1
供配电系统能耗,与节能运行相关的电能质量状况,用电分项计量状况;
2
电力变压器和电动机能效数值,有能效要求的电器元件和用电设备能效数值,
水泵、风机以及电热设备的节能运行控制方式;
3
照明灯具的效率,照明光源及其附件的能效,照明质量及照明功率密度值,
照明的节能控制方式;
4
电梯拖动的节能状况,电梯节能运行的状况;
5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设置状况。
3.4.5
供配电系统按以下原则进行改造判定:
1
当电力变压器运行损耗较高时,宜对电力变压器配置或运行方式进行改造;
2
当三相负荷不平衡度超过 15%时,应进行改造。当用电侧谐波限值或无功功率
补偿不满足供电电网的要求时,宜进行改造;
3
电力变压器、电动机、有能效要求的电器元件和用电设备,其能效等级不满
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 要求时,宜进行改
造;
4
风机、水泵以及电热设备未采取节能控制措施时,应进行改造;
5
各项节能改造时导致供配电系统不能满足安全运行要求时,应进行改造。
6
3.4.6
照明系统按以下原则进行改造判定:
1
照明灯具的效率或光源及其附件的能效不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
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 和《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 的要求时,宜
进行改造;
2
照明功率密度值不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GB 55015 和《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 的要求时,应进行改造;
3
照明的控制方式不满足节能要求时,应进行改造。
3.4.7
电梯按以下原则进行改造判定:
1
两台及以上电梯集中排列,无群控措施时,应进行改造;
2
轿厢内照明、通风无节能控制措施时,应进行改造;
3
电梯拖动无变频调速或能量回收等节能措施时,宜进行改造。
3.4.8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按以下原则进行改造判定:
1
未设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或现有系统无法正常运行时,宜设置或进行改造;
2
未设置建筑能效监管系统或现有系统不能满足能耗管理、分析统计时,宜设
置或进行改造;
3
未按照技术经济考核和节能管理的要求进行用电分项计量或电能计量装置校
核不合适时,应进行改造;
4
各项节能改造中需要与之配套的建筑设备管理系统时,应设置或进行改造。
III 给水排水
3.4.9
给水排水系统节能诊断时,应对下列涉及到的内容进行现场查勘、检测及计算:
1
给水系统供水方式,热水系统热源形式;
2
加压供水设备、水加热设备运行效率;
3
城镇给水管网直接供水及给水系统分区供水情况;
4
给水排水设备、管道、管件和阀门的渗漏、损坏和保温情况。
3.4.10
给水排水系统按以下原则进行改造判定:
1
市政供水压力范围内采用二次加压供水时,宜进行改造;
7
标准
2
给水泵效率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19762 的规定,水泵属于淘汰产品或运行工况不在高效区时,应进行改造;
3
热源形式不符合现行国家、地方相关标准规定时,应进行改造;
4
水加热设备热效率低、换热效果差时,宜进行改造;
5
管材、管件、阀门为淘汰产品或漏损严重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应进行改造。
3.5
可再生能源利用
3.5.1
太阳能系统节能诊断时,应对下列涉及到的内容进行现场查勘、检测及计算:
1
集中式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集热面积、服务面积、集热效率、贮热水箱热损
因数、太阳能保证率,碳减排量;
2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供热水温度;
3
太阳能光伏系统的装机容量、组件安装面积、年发电量、光电转换效率、碳
减排量;
4
单独计量装置的设置情况。
3.5.2
热泵系统节能诊断时,应对下列内容进行现场查勘、检测及计算:
1
热泵系统的供热量、制冷量、供热制冷面积、制热性能系数、制冷能效比、
用户侧进出口水温、碳减排量;
2
单独计量装置的设置情况。
3.5.3
增设或改造可再生能源时,应对下列内容进行现场查勘、检测及计算:
1
屋面或墙面的结构荷载限值情况;
2
屋面或墙面的日照情况;
3
太阳能利用的系统可行性选择。
3.5.4
太阳能利用系统按下列原则进行改造判定:
1
无法满足功能需求、无法正常工作、主要构件破损严重时,应进行改造;
2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集热效率、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光电转换效率、太阳能保
证率未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GB/T 50801 的有关要
8
求时,应进行改造;
3
太阳能光伏组件安装面积在屋面总面积所占比例不满足当地相关文件要求
时,宜进行改造。
3.5.5
热泵系统按的判定按下列要求进行:
1
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或无法满足功能需求,应进行改造;
2
热泵系统制冷能效比、制热性能系数不满足设计要求,且未达到现行国家标
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GB/T 50801 的有关要求,应进行改造。
9
标准
4
节能改造方案
4.1
一般规定
4.1.1
节能改造方案应根据节能诊断结果和节能目标制定,并对改造后拟实现的效果
进行能效评估。
4.1.2
节能改造后,改造部位节能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
用通用规范》GB 55015 要求的宜有两项及以上,且不应少于一项。
4.1.3
节能改造方案应包括围护结构及暖通空调改造方案。有条件时,还应包括给水
排水、电气改造方案。
4.1.4
节能改造工程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应根据改造对象的资源条件,经技术经
济性分析后合理确定。
4.1.5
节能改造前后的建筑能耗计算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严寒和寒冷 A 区应对建筑供暖能耗进行计算;
2
寒冷 B 区应对建筑供暖能耗和供冷能耗进行计算。
4.1.6
建筑能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
规定的动态负荷法计算。节能改造前后的计算,应采用相同的软件和典型气象年数据。
4.2
节能改造方案
I 围护结构
4.2.1
围护结构改造应遵循安全、经济、适用、少扰民的原则,宜选用对居民干扰小、
施工工期短、环境污染少、施工工艺便捷的节能改造技术,并宜减少湿作业施工。
4.2.2
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方案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确定外墙、屋面等保温层形式与厚度,明确外墙平均传热系数和屋面传热系
数;
10
2
外窗节能改造应计算传热系数和太阳得热系数,并兼顾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
3
对围护结构中可能形成热桥的构造节点进行结露验算,并制定合理的保温措
施;
4
分户墙和楼板节能改造应计算平均传热系数。
4.2.3
当改造建筑已有保温系统时,应根据诊断判定给出围护结构原有保温系统的处
理方案。需将原有保温计算在内时,计算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
计规范》GB 50176 的规定。
I I 设备系统
4.2.4
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改造方案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优先改造冷热源设备及循环水泵,选择高效节能产品;
2
应明确管网的水力平衡度、保温效率、补水率;
3
室内末端设备应设置室温调节装置;
4
通风系统改造方案应做好室内气流组织设计、提高自然通风效率。
4.2.5
生活热水系统改造方案应确定户用热水器的热效率、24h 固有能耗系数与热水
输出率。
4.2.6
电气系统改造方案应明确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
改造策略。
III 可再生能源
4.2.7
增设或改造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太阳能光热系统应明确太阳能光热利用系统的集热面积、服务面积、集热效
率、贮热水箱热损因数、太阳能保证率、碳减排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供热水温度;
供暖房间室内温度、噪声;
2
太阳能光伏系统应明确装机容量、组件安装面积、年发电量、光电转换效率、
碳减排量;
3
热泵系统应明确供热量、供热制冷面积、制热性能系数、碳减排量;供暖、
空调房间室内温度及噪声。
11
标准
4.3
评估
4.3.1
节能改造应根据节能诊断及判定结果,结合节能改造方案进行评估,从技术可
靠性、可操作性和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合理可行的节能改造方案和技术
措施。
4.3.2
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方案评估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2
建筑热工缺陷;
3
通风、采光情况;
4
建筑物冷热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