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4419/T 23-2024 建设工程施工无废工地管理规范

DB4419/T 23-2024 建设工程施工无废工地管理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650.78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4-29 16:53:07



相关搜索: 施工 建设工程 管理规范 工地

内容简介

DB4419/T 23-2024 建设工程施工无废工地管理规范 ICS 93.020 4419
CCS P 00

莞 市 地 方 标 准
DB4419/T 23—2024
建设工程施工无废工地管理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valuation of waste-free construction sites in
construction
2024 - 12 - 12 发布
2024 - 01 - 01 实施
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419/T 23—2024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基本要求.......................................................................................................................................................... 3
5
无废工地管理策划.......................................................................................................................................... 4
6
无废工地管理实施.......................................................................................................................................... 5
准备工作................................................................................................................................................... 5
实施........................................................................................................................................................... 6
7
绿色施工管理.................................................................................................................................................. 6
一般要求................................................................................................................................................... 6
资源节约................................................................................................................................................... 6
环境保护................................................................................................................................................... 8
8
循环利用管理.................................................................................................................................................. 9
一般规定................................................................................................................................................... 9
建筑垃圾管理........................................................................................................................................... 9
循环利用................................................................................................................................................. 11
9
碳排放管理.................................................................................................................................................... 12
一般规定................................................................................................................................................. 12
边界和范围............................................................................................................................................. 12
碳排放监测............................................................................................................................................. 12
碳排放核算............................................................................................................................................. 13
碳排放报告............................................................................................................................................. 14
10
管理评价...................................................................................................................................................... 14
一般规定............................................................................................................................................... 14
评价机构............................................................................................................................................... 15
评价内容和指标................................................................................................................................... 15
评价方法............................................................................................................................................... 15
附录 A(资料性)
施工工地建筑垃圾出场记录表和出场统计表..............................................................16
附录 B(资料性)
建筑垃圾纸质转移联单...................................................................................................19
附录 C(资料性)
施工工地建筑垃圾排放公示牌...................................................................................... 20
附录 D(规范性)
主要能源碳排放因子...................................................................................................... 21
附录 E(规范性)
建筑材料碳排放因子.......................................................................................................23
附录 F(规范性)
建材运输碳排放因子.......................................................................................................26
I
DB4419/T 23—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起草。
本文件由东莞市建筑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归口。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本文件起草单位:东莞市建筑业协会、东莞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墙材
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东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东莞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东莞市水务工程质
量安全监督站、东莞市建安集团有限公司、东莞市城市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善建建设股份有限
公司、中虹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东莞市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广东裕欣国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东腾仁达
建设有限公司、广东恒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华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裕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鸿高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宏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国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东亿航建设
有限公司、华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福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宏曜建设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汇
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万镕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东莞市福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华正建设工程有限
公司、广东万弘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
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铁五局集团华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东莞滨海湾新区工程建设中心、华润置
地(东莞)有限公司、广东粤海富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广州分中心、中国检验认证
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东莞市验厂之家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曹伟、雍春亭、赖柱江、游鹤超、谢芳、林雄、王冠杰、乔利华、项卫民

庆坤、黄斌、宁洵、阳凤萍、肖玉锋、吴和坤、陈涛、陈俊娈、周海军、周丽莎、叶大豪、彭康怀、何
绍全、陆波、彭毅、孙百彬、卢洪强、王森林、朱良俊、岳艮艮、王静奇、陈冠一、董儒良、马明福、
贺太全、袁焕柱、丘新玉、闫健、周海华、胡显明、易华安、黄博文、胡乐、李学松、周国义、黄琼衍、
郑亦撑、张树明、林华权、谭强、李山、李海灵、李日升、张雪峰、倪嗣超、汤震、陈孟勇、周丽娜、
陈健柏、李敬华、董桃元、郑俊雄、陈浩、胡彪、刘小文、陈杰、周伏江、龙俊州、张慧、刘兰其、赵
清林、史志呈、熊伟、乔恒煜、陈坤。
II
DB4419/T 23—2024
建设工程施工无废工地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建设工程施工无废工地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无废工地管理策划、无废工地管理
实施、绿色施工管理、循环利用管理、碳排放管理、管理评价等。
本文件适用于规范建设工程施工无废工地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12523—2011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 17691 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
GB 18352.6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
GB 18483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GB 20891 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
GB/T 24789 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 50325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T 50640—2023 建筑与市政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GB/T 50905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
GB/T 51366—2019 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
GB 55034 建筑与市政施工现场安全卫生与职业健康通用规范
CJJ/T 134 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标准
JGJ/T 46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 160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范
JGJ/T 498 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技术标准
ISO 14064-1 温室气体-第一部分:在组织层面温室气体排放和移除的量化和报告指南性规范
(Greenhouse gases — Part 1: Specification with guidance at the organization level for quantification and
reporting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removals)
《广东省水土保持条例》(广东省第二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8号)
《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目录》(第一批)(市监认证〔2020〕89号)
《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目录》(第二批)(2024年 第31号)
《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管理办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21号发布)
《低噪声施工设备指导名录(第一批)》(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公告2023年第12号)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生态环境部等四部委令第15号公布)
《施工工地建筑垃圾减量化指导手册(试行)》(建办质〔2020〕20号)
1
DB4419/T 23—2024
《广东省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26号)
《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原建设部令第139号公布)
《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明确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及再生产品推广应用有关
事项的通知》(东建节能〔2023〕3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指导意见》(建质〔2020〕46号)
《关于广东省建筑垃圾转运联单管理办法》(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粤建公告〔2024〕21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无废工地
no waste construction sites
有效减少废物的产生、充分利用废物循环使用、有效处置堆存废物,并通过推动绿色发展施工方式,
持续推进固体废物从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实现良性循环的工地。
绿色施工
green construction
工程建设中,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
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实现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和环境保护
要求(四节一环保)。
装配式建筑
prefabricated buildings
通过现代化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在工厂完成建筑项目构、配件制造,在施工工地完成构、配件安装
的建筑。
建筑垃圾
construction and demolition waste
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建筑工程及市政工程施工工地产生的工程弃
土、工程弃料和其他固体废物。工程弃料包括金属类、非金属类及混合类,其中,非金属类包括无机非
金属类和有机非金属类;其他固体废物包括工程泥浆等。
建筑废弃物
building waste
建筑垃圾分类后,丧失施工工地再利用价值的部分。
工程渣土
engineering sediment
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基础开挖过程中产生的弃土。
工程泥浆
engineering mud
工程泥浆是指在建筑工程、隧道工程、基础工程等施工活动中产生的泥水混合物。
工程垃圾
engineering waste
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料。
2
DB4419/T 23—2024
BIM技术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technology
在CAD、CAC、CAM等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作为模型数据
的多维建筑模型信息集成技术。
绿色建材
green building materials
绿色建材是全生命周期内可减少对自然资源消耗和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本质更安全、使用更便利,
具有“健康、安全、便利、低耗能、资源节约和可循环”品性的建材产品。
温室气体
greenhouse gas(GHG)
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
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分。温室气体清单参照IPCC最新公布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主要的
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
(PFCs)、三氟化氮(NF3)和六氟化硫(SF6)等。
温室气体源
GHG sources
向大气中排放GHG的过程。
二氧化碳当量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
在辐射强度上与某种 GHG 质量相当的二氧化碳的量。
温室气体报告
GHG report
用来向目标用户提供的有关组织或项目 GHG 信息的专门文件。
碳排放
carbon emission
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或简称。温室气体中最主要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碳排放总量可以用
二氧化碳当量来衡量。
直接温室气体排放
direct GHG emissions and removals
组织拥有或者控制的温室气体源的温室气体排放。
间接温室气体排放
indirect GHG emissions from imported energy
组织购入的电力、热力、蒸汽、冷量和压缩空气所对应的生产环节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管理评价
management evalvations
对项目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反映项目管理水平的活动。
4
基本要求
施工单位应策划并编制建设工程施工无废工地管理专项方案。
建设工程施工无废工地管理主要内容应包括:绿色施工管理、循环利用管理、碳排放管理等。
施工单位应定期按照管理制度实施评价并持续改进。
3
DB4419/T 23—2024
建设工程施工无废工地管理除应符合本文件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广东省及东莞市的有关标
准和规定的要求。
5
无废工地管理策划
无废工地管理策划,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简要概括与无废工地管理相关的工程概况;
b)
确定策划依据条件;
c)
全面分析无废工地管理的特点、难点;
d)
制定合适的目标、指标;
e)
组建组织架构,明确岗位职责;
f)
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g)
制定实施进度计划;
h)
合理配置相关资源;
i)
提出针对性技术措施;
j)
选择管理评价方法。
工程概况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建筑、结构、机电等各专业概况;
b)
对无废工地管理相关的要求;
c)
项目主要施工方法简介;
d)
确定无废工地管理的边界。
无废工地管理策划依据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施工合同;
b)
建设工程设计文件;
c)
法律法规;
d)
标准规范;
e)
施工组织设计;
f)
外部资源和条件;
g)
公司管理业绩;
h)
项目人员配置;
i)
其他相关依据。
施工单位应分析无废工地管理内容,准确识别无废工地管理的特点、难点,便于针对性部署策划
的后续工作。
根据工程实际、内部资源及外部条件制定合适的目标、指标,应注意以下内容:
a) 目标应是可实现的,指标必须是量化的,可测量的;
b) 目标应与施工单位的项目管理水平相匹配;
c) 目标应不低于本地区行业的平均水平。
组建无废工地管理的组织架构,应注意以下内容:
a)
该组织架构隶属于项目管理组织架构,项目经理应是第一责任人;
b)
该组织架构应包含直接参与无废工地管理的相关人员,可聘请外部专业人员参与;
c)
宜设立无废工地管理专家委员会,对无废工地管理全过程进行咨询、研究、决策和评估。
制定岗位职责,应注意以下内容:
a)
组织架构中每个岗位都有相应的职责,包括外聘专业人员;
4
DB4419/T 23—2024
b)
各成员职责清晰、明确,责、权、利一致;
c)
各成员职责应能覆盖无废工地管理的所有内容。
制定管理制度,应注意以下内容:
a)
施工单位应建立无废工地管理制度;
b)
制度包括内部各项管理的要求;
c)
制度包括外部各项资源(专业分包、设备租赁、材料运输等合作单位)管理的要求。
无废工地进度计划应与项目总体施工进度计划相适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计划实施的时间起始点、关键节点、终点;
b)
计划实施的主要内容,包含关键资源的提供;
c)
计划实施和变更的沟通。
应配置实施无废工地管理对分部分项工程施工配置的各项资源。
无废工地管理的技术措施,应包括以下内容:
a)
绿色施工管理的技术措施;
b)
循环利用管理的技术措施;
c)
碳排放管理的技术措施。
无废工地管理评价可由项目管理部自评、企业考评或第三方评价,推荐采用第三方评价。
无废工地管理应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改进措施,持续改进提升。
无废工地管理策划内容应形成无废工地管理专项方案。
无废工地管理专项方案应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报监理单位审核后执行。
无废工地管理专项方案实施过程中,如需要变更,应编制书面变更申请文件;经企业技术负责
人审批,报监理单位审核后执行。
6
无废工地管理实施
准备工作
6.1.1
施工单位在实施无废工地管理前,应就管理专项方案内容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方进行
沟通。
6.1.2
施工单位应确定和公布无废工地管理组织架构、管理职责等信息。
6.1.3
施工单位应按照管理制度要求,编制操作标准和工作说明书。
6.1.4
施工单位应开展无废工地管理的培训和宣讲,主要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
a)
国家、省、市关于“无废城市”建设有关建筑工程领域的法律法规要求;
b)
无废工地管理专项方案;
c)
无废工地先进的管理方法。
6.1.5
施工单位应确定无废工地管理实施涉及的主要基础数据,包括但不限于:
a)
施工机械设备配置参数,如:产地、型号、功率、耗油量、耗电量、数量等信息;
b)
运输车辆和场内车辆的载重量、排量、耗油、耗电量等;
c)
工程主材的损耗率应不超过 2.5%,宜按照不超过 1%控制;
d)
主要建筑材料的运输距离;
e)
按照 JGJ/T 498 要求估算建筑垃圾产生量;
f)
参照 GB/T 51366 确定能源使用和建材运输的碳排放因子。
5
DB4419/T 23—2024
实施
6.2.1 施工单位是无废工地管理实施的主体,应负责无废工地的管理。
6.2.2 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是无废工地管理的监督单位,应履行监督责任。
6.2.3 施工单位应依据无废工地管理专项方案的要求,落实管理制度,组织各项资源,按计划实施。
6.2.4 施工单位应定期评价无废工地管理效果并持续改进。
6.2.5 施工单位应做好无废工地实施成果的宣传。
7 绿色施工管理
一般要求
7.1.1
绿色施工管理应涵盖“四节一环保”要求,并实施目标管理。
7.1.2
施工单位应了解施工工地及毗邻区域内人文景观、特殊地质及基础设施管线分布情况,制定相
应的用地计划和保护措施。
7.1.3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按照《广东省水土保持条例》要求,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行政主管部
门批准后实施。水土保持方案应包含但不限于:工程总体土方平衡方案和扬尘污染防治专项方案。
7.1.4
施工工地的文物古迹、古树名木等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制订地下文物保护的应急预案。
7.1.5
在地下水超采地区和沿海区不得开采地下水作为施工用水。
7.1.6
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工厂预制、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等智能建造方式。
7.1.7
推进永临结合,应充分考虑施工用消防系统、照明线路、道路、围挡等与永久性设施的结合利
用。
7.1.8
收集和保存能够反映绿色施工水平的典型图片、影像等过程管理资料,及见证资料、自检评价
记录等绿色施工资料。
7.1.9
施工工地环境保护主要包括:污染物排放管理、扬尘控制、光污染控制、水资源保护管理等方
面。
7.1.10
禁止使用国家、行业和广东省政府明令淘汰的施工设备、机具和产品。
资源节约
7.2.1
材料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优先采用《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目录》(第一批)和《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目录》(第二批)中
的建筑材料,优先采用通过环保认证的建筑材料;
b)
装饰装修材料选用应符合 GB 50325 要求;
c)
提高利用新材料的比例,降低传统材料的使用量;
d)
优先采用预制构件、装配式部品,降低材料损耗;
e)
施工工地主要以当地建筑材料(500 km 范围内)为主,当地建筑材料占该类型的建筑材料总
量的 80%以上;
f)
采用高性能建筑材料;
g)
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商品砂浆。
7.2.2
节约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制定材料采购计划、进场计划,执行限额领料管理制度;
b)
块状面板材料镶贴或安装时,预先总体排版;
c)
优化线材下料方案;
d)
采用管件合一的脚手架和支撑体系;
6
DB4419/T 23—2024
e)
机电安装采用 BIM 技术进行管线优化设计,采用综合支吊架和节材的管线路由等;
f)
控制主体结构的平整度和垂直度,做到薄抹灰或免抹灰;
g)
采用工具化、定型化、装配化、标准化的施工材料和低耗高效设备;
h)
多专业统筹施工,协同作业,避免返工。
7.2.3
节约用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施工总平面布置紧凑,并尽量减少占地;
b)
施工工地临时道路布置与原有、新建永久道路兼顾考虑;
c)
采取减少现场临时占地的措施。
7.2.4
保护用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采取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
b)
取土、弃土在规定场所进行;
c)
施工后及时恢复损坏的植被;
d)
按方案确定硬地化范围,裸土进行覆盖或绿化;
e)
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植被,结合在建场地的永久绿化进行场内绿化;
f)
对机用废油、涂料等有害液体进行回收,不得随意排放。
7.2.5
节约能源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办公区、生活区和施工区用电应按照 GB 17167 的要求配置计量器具;
b)
应建立能耗重点监督管理制度,确定能耗指标,明确节能措施;
c)
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减少作业区机械设备数量;
d)
应选择功率与负荷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机械设备不宜低负荷运行、不宜采用自备电源;
e)
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等;
f)
采用智能控制装置,如智能喷淋、智能加压泵、智能抄表等。
7.2.6
临时用电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采用节能型用电设备;
b)
采用节能照明灯具;
c)
临时用电应符合 JGJ/T 46 的要求。
7.2.7
节约用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施工工地供水应分施工作业区、办公区、生活区等,实施分区管理并应按 GB/T 24789 的要求
配置计量水表,建立水耗重点监督管理制度;
b)
施工工地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应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节水器具配置率应达到
100%;
单位工程单位建筑面积的用水量控制在 1 m
3/m
2之内;
d)
混凝土养护采用覆膜、喷淋、养护液等措施;
e)
管道冲洗用水宜循环使用,排水管道的灌水试验宜采用循环水;
f)
施工废水与生活污水有独立收集管网、处理设施和利用措施;
g)
雨水、中水和基坑降水产生的地下水有收集管网、处理设施和利用设施;
h)
喷洒路面、绿化浇灌、冲洗车辆和机具宜采用非传统水。
7.2.8
机械设备管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用电机械设备功率因数不低于 0.9,单位工程单位建筑面积的用电量控制在 12 kW·h/m
b)
建立设备管理档案,并应按照 JGJ 160 要求,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
上一章:DB23/T 3890-2024 公路工程蜂格护坡技术规范 下一章:DB4419/T 22-2024 工程勘察岩土层划分技术标准

相关文章

DB41/T 690-2011 建设工程施工工地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DB34/T 2388-2015 水利建设工程规范化施工管理工地标准 DB1331/T 055-2023 雄安新区建设施工工地扬尘监测监控技术规范 DB14/T 712-2018 高速公路施工驻地、场站、工地试验室建设指南 T/ZAS 4002-2020 乡镇无废细胞建设规范 DB11/T 1708-2019 施工工地扬尘视频监控和数据传输技术规范 DB41/T 2266-2022 水运工程工地建设规范 DB41/T 2464-2023 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建设与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