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20
CCS B 31 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1505—2024
代替DB41/T 1505-2017
露地菜心生产技术规程
2024 - 08 - 26 发布
2024 - 11 - 25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T 1505—202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产地环境 ........................................................................... 1
5 生产技术 ........................................................................... 2
6 病虫害防控 ......................................................................... 3
7 采收包装 ........................................................................... 4
8 生产档案 ........................................................................... 4
I
DB41/T 1505—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41/T 1505—2017《露地菜心生产技术规程》,与DB41/T 1505—2017相比,除结构调
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 3 章);
b) 更改了河南南部、河南中北部不同区域的播种期(见第 5 章,2017 年版的第 5 章);
c) 更改了整地方法、施基肥方法及肥料成分含量和施肥数量(见第 5 章,2017 年版的 5.3);
d) 更改了作高畦的畦面宽度(见第 5 章,2017 年版的 5.3.2);
e) 修订了农药品种、剂型及使用方法(见第 6 章,2017 年版的第 6 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
本文件由河南省经济作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HN/TC 3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镇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管理站、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总站、南阳市质量技术
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镇平县农业机械技术中心、镇平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镇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镇平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淅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镇平县老庄镇农业服务中心、镇平县二龙
乡农业服务中心、镇平县侯集镇农业服务中心、镇平县植保植检站、镇平县志达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孔令建、孙惠、李国军、吴史博、伍锴、张会姣、赵永莉、王大莉、张钧、王
英浩、李亚立、杨立丽、李戈、侯书俭、李静、王辉、姜国艳、祝新杰、张永红。
本文件于2017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DB41/T 1505—2024
露地菜心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露地菜心生产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控、采收包装、生产档案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露地菜心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5063 复合肥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 16715.2 瓜菜作物种子 第2部分:白菜类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25 有机肥料
NY/T 1647 菜心等级规格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菜心
又名菜薹,为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变种,以花茎和薹叶为主要食用器官。
3.2
齐口期
花薹高与顶部叶先端平齐,个别花将开而未开时的植株状态。
3.3
冬性
植物通过春化阶段开始花芽分化时对低温要求的敏感程度。根据对低温的要求程度分为强冬性和弱
冬性类型。
4 产地环境
产地避开工厂等污染源,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的规定;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保水保
肥能力较好的田块,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
1
DB41/T 1505—2024
5 生产技术
5.1
播种期与品种
5.1.1 播种期
为满足市场均衡供应,根据当地温度和品种特性,春季5 cm地温稳定通过10 ℃可开始播种。河南
中北部3月中旬~9月中旬,河南南部3月上旬~9月下旬排开播种。
5.1.2 品种选择
3月份宜选用冬性强的晚熟品种,播种至初收45 d以上。5~8月宜选用耐热的早熟品种,播种至初
收28 d~35 d;4月和9月宜选用冬性弱的中熟品种,播种至初收37 d~45 d。
5.1.3 种子质量
应符合GB 16715.2的规定。
5.2
整地施肥
5.2.1 整地、施基肥
当年第一茬播前深耕20 cm~25 cm,耙平地面,每亩施用商品有机肥200 kg~250 kg、硫酸钾型三
元复合肥(N∶P2O5∶K2O=20∶10∶15)35 kg~45 kg均匀撒于地表,旋耕15 cm~20 cm,使肥料与土充
分混匀后耙平。以后每茬播前要清洁田园后将基肥均匀撒于地面,旋耕(犁)15 cm~20 cm。在每年最
后一茬收获后进行深翻冻垡。
肥料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NY/T 496的规定,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应符合GB/T 15063的规定,有机肥
料应符合NY/T 525的规定。基肥用量为每茬每亩商品有机肥200 kg~250 kg,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N∶
P2O5∶K2O=20∶10∶15)35 kg~45 kg,硼酸0.5 kg,七水硫酸锌0.5 kg。
5.2.2 作高畦
结合整地施肥作高畦,畦面整平耙细,畦高0.2 m,畦面宽1.2 m,每畦间留宽0.2 m左右的操作行。
5.3
播种
撒播或条播。整地做畦后,选用精量播种机播种或用人工将种子均匀撒播在畦内,播种深度0.3 cm~
0.5 cm,每亩用种量300 g~400 g,高温多雨或低温寒冷月份可适当增加播种量。早春季节温度过低、
夏季雨水过多等因素不宜直播时,可采用穴盘育苗移栽。
5.4
田间管理
5.4.1 苗前除草
根据田间杂草情况,播种后出苗前选用取得农药登记的除草剂品种进行防控。
5.4.2 间苗、定苗
植株长到2片真叶时第一次间苗,间除双株苗,苗间距达到3 cm以上;3~4叶期第二次间苗,苗间
距达到6 cm以上,并间除弱苗和病苗;5片真叶时定苗。
2
DB41/T 1505—2024
早熟品种每亩留苗3.2万株,株行距约为13 cm×16 cm;中熟品种每亩留苗2.4万株,株行距约为
15 cm×18 cm;晚熟品种每亩留苗1.8万株,株行距约为18 cm×20 cm。此外,只收主薹的品种可适当
密植,主侧薹兼收品种的适当稀植。
5.4.3 水肥管理
播种后应立即灌溉,浇足水分;播后苗前,保持土壤湿润。建议采用喷灌,使水滴均匀。春季低温
期中午浇水;夏秋高温期早晚2 d~3 d浇1次;早春和深秋季节5 d~7 d浇1次。在相对湿度较大的雨雾
天气,应少浇水,以减少病害的发生。雨后应及时排水,避免田间积水。
追肥依据菜心的长势来定,如长势好、生长快,则可以少施或不施肥,反之则可适当多施。宜采用
水肥一体化装置进行施肥,追肥应选用水溶性复合肥。2片真叶间苗后可施1次提苗肥,每亩施硫酸钾型
三元复合肥(N∶P2O5∶K2O=20∶10∶15)5 kg;定苗后4 d~5 d可结合浇水施1次肥,每亩施硫酸钾型
三元复合肥(N∶P2O5∶K2O=20∶10∶15)5 kg;叶片旺盛生长期,每亩追施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N∶
P2O5∶K2O=20∶10∶15)10 kg,促进菜薹迅速发育,提高产量。采收侧薹的,在主薹采收后,根据植株
生长情况追肥,每亩施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N∶P2O5∶K2O=20∶10∶15)10 kg。采收前10 d停止追肥。
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应符合GB/T 15063的规定。
6 病虫害防控
6.1
主要病虫害
病害:霜霉病、软腐病、炭疽病等。
虫害:小菜蛾、菜青虫、甘蓝夜蛾、甜菜夜蛾、蚜虫、黄曲条跳甲等。
6.2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
则进行病虫害防控,利用诱虫板或性诱剂对害虫进行监测预警。
6.3
防治方法
6.3.1 农业防治
选用抗性强的优良品种,合理轮作,深耕冻土,增施磷肥和钾肥,注意灌水、排水,中耕除草,清
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株、病叶。
6.3.2 物理防治
6.3.2.1 杀虫灯诱杀
每2 hm
2~2.5 hm
2设置一盏杀虫灯,吊挂高度为接虫口离地1 m~1.4 m,当防治对象为小菜蛾等飞
行高度较低的害虫时,降低挂灯高度至0.8 m~1 m,每年4~11月天黑后开灯,天亮关灯。
6.3.2.2 黄板诱杀
每亩悬挂规格为20 cm×30 cm的黄色诱虫板25~30片,黄板底部高出作物15 cm~20 cm处,可有效
诱杀黄曲条跳甲、蚜虫等害虫,发现黄板黏度下降或已粘满虫子时更换。
6.3.2.3 防虫网隔离
3
DB41/T 1505—2024
夏季,播种后抽薹前,用40目的防虫网进行浮面覆盖,防止甘蓝夜蛾、甜菜夜蛾等危害,减轻叶片
因暴风雨造成损伤。
6.3.3 生物防治
6.3.3.1 性诱剂防治
4月至10月份,每亩放3~5个诱捕器,每30 d更换1次诱芯,距地头10 m处开始放置诱捕器,按照一
定距离形成横行、竖行、斜行,高度在地面以上40 cm~50 cm处。
6.3.3.2 生物农药防治
菜青虫每亩可用8 000 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200 mL~300 mL或0.5%苦参碱可溶液剂86 mL~
115 mL加水45 kg喷雾。蚜虫每亩可用0.5%苦参碱水剂86 mL~115 mL加水45 kg喷雾。
6.3.4 化学防治
使用化学农药时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选用取得农药登记的农药品种进行防治。
按农药品种毒性在采收前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使用。
霜霉病每亩可用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235 g~470 g加水45 kg喷雾。小菜蛾、菜青虫、甜菜夜
蛾等每亩可用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40 mL~80 mL加水45 kg喷雾。蚜虫每亩可用20%吡虫啉可溶液
剂6.7 mL~10 mL或36%啶虫脒水分散粒剂4 g~6 g加水45 kg喷雾。
7 采收包装
7.1
采收
菜心以齐口期为收获标准,主薹长至略高于叶片,有少部分花蕾初开(1~2朵花),即可采收。用
小刀从基部茎伸长处切断,逐株排列整齐,放入周转箱内。
一般早熟品种只采收主薹,中晚熟品种主、侧薹兼收。采收侧薹的,在基部应留2~3叶割取主薹,
保留基叶和侧芽使其继续生长。菜心规格应符合NY/T 1647的规定。
7.2
包装和标识
包装标识应标明产地、生产单位名称和地址、规格、净含量、包装日期、贮存方法等基本信息,内
容准确、清晰、显著。产品获得认证的,应按照认证机构要求标注。产品包装和标识应符合NY/T 1647
的规定。包装容器应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要求。
7.3
贮存
产品应按照规格不同分别贮存,冷藏温度为1 ℃~2 ℃,库内相对湿度保持在95%以上,不得与有
毒有害物质混放。
8 生产档案
真实、规范记录生产过程,包括生产环境、生产技术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投入品使用、采收等
各个环节。生产档案要及时归档,保存2年以上。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