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20
CCS B 05 4117
驻
马 店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117/T 423—2024
茄子节水减肥滴灌栽培技术规程
2024 - 08 - 23 发布
2024 - 09 - 23 实施
驻马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4117/T 423—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新蔡县陈店镇人民政府、新蔡县
关津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新蔡县韩集镇人民政府、上蔡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服务中心、上蔡县农业农
村科技教育中心、新蔡县佛阁寺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上蔡县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正阳县原种场、
正阳县永兴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光山县泼陂河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确山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新蔡县栎城乡人民政府、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遂平县、正阳县花生产业服务中心、新蔡县农业综合
行政执法大队。
本标准起草人:王梦扬、李艳、杜文青、王月、刘传歧、李阳奇、赵霞、郑振喜、赵红星、李春、
王旭浩、刘政、冯建勇、彭卫玲、李占坤、高小良、郭万圣、张甜、王小军、李新梅、晏生正、陈红伟、
窦如意、刘月、张海军、马翠芝。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
DB 4117/T 423—2024
茄子节水减肥滴灌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茄子节水减肥滴灌的术语和定义、滴灌系统、产地环境要求、品种选择、育苗、定植、
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和生产档案的基本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茄子节水减肥滴灌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理标准(试行)
GB 16715.3 瓜菜作物种子 第3部分 茄果类
GB/T 13663.2 给水用聚乙烯(PE)管道系统 管材
GB/T 19812.3 塑料节水灌溉器材 内镶式滴灌管及滴灌带
GB/T 50485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NY/T 393-2020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 1276-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 2118-2012 蔬菜育苗基质
NY/T 2312-2013 茄果类蔬菜穴盘育苗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滴灌系统
4.1
首部枢纽
4.1.1 供水控制装置
选用潜水泵和恒压变频控制装置。
4.1.2 施肥罐
选用重力施肥罐、压差式施肥罐等。
2
DB 4117/T 423—2024
4.1.3 过滤器
水源处一级过滤宜选用离心式和筛网式过滤器组合过滤,施肥罐出口处二级过滤宜选用120目~200
目叠片或筛网式过滤器,过滤器的选择按GB/T 50485的规定执行。
4.1.4 配件
安装包含控制阀、水表、压力表等配件,配件的选择按GB/T 50485的规定执行。
4.2
输配水管网布置及选材
4.2.1 主管
采用塑料给水管。管材选择应符合GB/T 19812.3的规定。
4.2.2 支管
采用聚乙烯(PE)管,壁厚2.0 mm~2.5 mm,管径32 mm~50 mm,应铺在地面。管材选择应符合GB/T
13663.2的规定。
4.2.3 滴灌带
滴灌带壁厚0.2 mm~0.5 mm,管径10 mm~16 mm,滴头间距30 cm~40 cm,应布置在畦面植株根部
附近,与畦长相同。质量应符合GB/T 19812.3的规定。
4.3
滴灌系统安装施工及运行
滴灌系统定期检测使用的安全性,安装施工及运行应符合GB/T 50485的规定。
5 产地环境要求
土壤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的规定,灌溉水质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
6 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性强、抗病、抗逆性强、商品性好、连续座果能力强、耐低温弱光的品种。种子质量应符
合GB 16715.3的要求。
7 育苗
7.1
设施消毒
7.1.1 熏蒸法
在育苗前,设施提前7d~10d用硫磺熏蒸。具体方法是每亩棚室用硫磺2 kg~3 kg与4 kg~6 kg锯
末混合后,每100 m
2~150 m
2布设一点,在密封条件下熏蒸一昼夜。
7.1.2 高温闷棚法
选择夏季连续晴好天气,密闭棚室两周以上,保持温度在55 ℃以上30d左右。
3
DB 4117/T 423—2024
7.2
基质配制
宜选用质轻、保水、透气性好,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有机物质和矿质元素)的材料配制。基质配
方按草炭、蛭石、珍珠岩、3:1:1的体积比混匀,也可使用、商品育苗基质,应符合NY/T 2118-2012的
要求。
7.3
自制基质消毒
播种前7d,每1000 kg基质加入25 g~30 g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干粉或百菌清等,充分拌匀后盖
膜密封2d~3d备用。
7.4
基质装盘
将基质加水搅拌,掌握用手轻握成团,指缝间有水渗出且不下滴即可。将预湿好的基质装入穴盘中,
刮平盘面,保证每个空穴装满基质,使每个格室清晰可见。蔬菜育苗基质应符合NY/T 2118-2012的规定。
7.5
播种
7.5.1 播种期
早春设施栽培一般12月初~翌年1月初播种育苗;秋延后设施栽培一般7月中下旬播种育苗;早春露
地栽培一般1月下旬~2月上旬播种育苗;秋延后露地栽培一般7月中旬播种育苗;
7.5.2 种子处理
包衣种子可以直接进行播种。未包衣的种子应按照NY/T 2312-2013进行物理消毒或化学消毒。
7.5.3 播种方法
穴盘以50孔或72孔为宜,播种深度在0.8 cm~1.0 cm,播后覆盖基质,并注意保湿。
7.6
苗期管理
7.6.1 温度管理
苗期温度管理见表1。
表1 温度指标
苗期 白天温度 夜间温度
播种~齐苗 28 ℃~30 ℃ 18 ℃~20 ℃
齐苗~第1真叶展开 25 ℃~27 ℃ 13 ℃~15 ℃
第1真叶展开~定植前7天 25 ℃~30 ℃ 15 ℃~18 ℃
定植前7天~定植 23 ℃~26 ℃ 12 ℃~13 ℃
7.6.2 光照要求
早春育苗,采用透光性强,无滴膜进行覆盖。早春育苗在保证秧苗不受冷害、冻害的前提下,尽量
早揭晚盖覆盖物;夏季育苗在保证秧苗光照充足的前提下,尽量早盖晚揭遮阳网。
7.6.3 水分管理
出苗后,保持基质相对含水量60 %~70 %,宜选择晴天上午浇水。
4
DB 4117/T 423—2024
7.6.4 壮苗标准
早春育苗苗龄50d~60d,夏季育苗苗龄40d~50d,株高18 cm~20 cm,4叶1心或5叶1心,茎粗0.4 cm
以上,叶色浓绿,叶片肥厚,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8 定植
8.1
整地施肥
应提前10d~15d深耕晒垡,耙平整碎土块。每亩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000 kg~3000 kg,硫基三元
复合肥50 kg、生物菌肥40 kg,结合深翻施入土壤。
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2010 的要求。
8.2
定植时间
早春茬定植时10 cm地温稳定在12 ℃以上;秋延后一般在8月末定植。
8.3
定植方法
采用宽窄行地膜覆盖定植。按照宽行80 cm,窄行(沟)60 cm大小进行做畦,定植按株距50 cm~
60 cm挖穴,然后浇水,水渗后封穴;栽植深度以埋住土坨1 cm~2 cm为宜。
每亩定植2300株~2500株。
9 田间管理
9.1 水肥管理
定植期:充足灌水1次,每亩灌水量3 m 3~5 m 3; 缓苗期:宜在定植3d后的晴天上午灌水1次,每亩灌水量7 m 3~8 m 3; 开花期:灌水1次~2次,每亩灌水量3 m 3~5m 3; 座果期:5d~6 d灌1次水,每亩灌水量10 m 3~12 m 3,追施1次三元复合肥10 kg; 采收期:5d~6d 灌1次水,每亩灌水量10 m 32~12 m 3,每间隔10 d追肥1次三元复合肥15 kg。
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496-2010的规定。
9.2
温度指标
生育期温度管理见表2。
表2 温度指标
生育期 白天温度 夜间温度
定植~缓苗期 28 ℃~30 ℃ 18 ℃~20 ℃
开花座果期 25 ℃~28 ℃ 18 ℃~20 ℃
果实膨大期 25 ℃~28 ℃ 15 ℃~17 ℃
9.3
光照要求
早春阴冷天气较多,大棚内光照强度不足,早春应采取措施增加光照强度;夏秋季白天高温天气应
进行适当遮荫。
5
DB 4117/T 423—2024
9.4
除草
及时清除杂草。
9.5
整枝
应及时摘除门茄以下的腋芽和老、病、残叶。
10 病虫害防治
10.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措施、生物措施、物理措施防治,科学、
合理施用农药。
10.2
农业防治
实行轮作,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无害化处理的腐熟有机肥,少施化肥,控制氮肥。培育适龄壮苗,
提高抗逆性;高畦地膜覆盖栽培,合理密植,合理排灌,防止积水;及时摘除病叶、病果、病株,保持
田园清洁。
10.3
物理防治
采用银灰色地膜驱避蚜虫,减轻病虫害的发生。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各类有翅害虫;悬挂黄板诱杀
蚜虫、粉虱等;悬挂蓝板诱杀蓟马等;安装光诱、性诱、食诱捕虫器。设施栽培的应增设防虫网。
10.4
生物防治
采用植物源农药(藜芦碱、苦参碱、印楝素等)和生物源农药(新植霉素、苏云金杆菌等)防治
病虫害。
10.5
化学防治
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各种药剂应合理搭配、交替使用,
严格控制农药安全间隔期。主要病虫害防治见附录A。
化学防治时应严格按照NY/T 1276-2007、NY/T 393规定执行。
11 收获
在果实近萼片处色差不明显时采收。
及时拉秧,清理地膜、残枝、病叶等。清理出来的东西应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田园清洁。
12 生产档案
应建立田间生产档案,保存2年以上,以备查阅。
A
6
DB 4117/T 423—2024
附 录 A
(规范性)
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图A.1给出了茄子生产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图A.1 茄子生产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主要防治对象 农药名称 使用方法 安全间隔期(天)
猝倒病(苗期) 立枯病(苗期) 722 g/L霜霉威盐酸盐 30 %噁霉灵水剂 800倍液喷雾 1500倍液喷雾 7 7
灰霉病 50 %腐霉利粉剂 10 %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 20 %嘧霉胺悬浮剂 1500倍液喷雾 800倍液喷雾 800倍液喷雾 10 3 7
病毒病 20 %盐酸吗啉胍乙酸铜 8 %宁南霉素水剂 2 %氨基寡糖素水剂 750倍液喷雾 500~1000倍液喷雾 500倍液喷雾 7 5 7
疫病 50 %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 72 %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 64 %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 1500倍液喷雾 600~800倍液喷雾 600倍液喷雾 7 5 7
炭疽病 10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50 %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 25 %吡唑醚菌酯乳油 1000~1500倍液喷雾 1500~2000倍液喷雾 1500~2000 液喷雾 10 10 10
细菌性疮痂病 细菌性角斑病 47 %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 20 %噻菌铜可湿性粉剂 3 %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500~600倍液喷雾 400~500倍液喷雾 800~1000倍液喷雾 7 7 7
根结线虫 10 %噻唑磷颗粒剂 20 %噻唑磷水乳剂 1 kg~1.5 kg/亩植前穴施 500 ml/亩滴灌冲施 30 30
蚜虫 蓟马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3 %啶虫脒乳油 10 %多杀霉素悬浮剂 1500~2000倍液喷雾 1500~2000倍液喷雾 1500~2000倍液喷雾 7 7 7
螨类 43 %联苯肼酯悬浮剂 50 %哒螨灵可湿性粉剂 30 %乙唑螨腈悬浮剂 2000~3000倍液喷雾 1500~2000倍液喷雾 1500~2000倍液喷雾 14 10 10
甜菜夜蛾 棉玲虫 烟青虫 5 %虱螨脲乳油 32000 IU/毫克苏云金杆菌 12 %甲维茚虫威水乳剂 1000~1500 倍液喷雾 600倍液喷雾 1000~1500倍液喷雾 10 5 14
地下害虫等 30 %甲基嘧啶磷微胶囊悬浮剂 400 ml/亩滴灌冲施 3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