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27.140P59备案号:J1624—2013 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P NB/T 35009——2013
代替DL/T5172——2003
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编制规范
Specification on compiling site selection planning for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s
2013-06-08 发布 2013-10-01 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35009——2013
前 言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09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 [国能科技〔2009〕163号]的要求,对DL/T5172——2003《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编制规范》进行修订。
本规范与DL/T5172—200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综合说明章节。
———将水库淹没和环境影响评价拆分为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和环境保护两章。
————将水利与动能、工程布置、机电、施工、投资估算合并为工程设计,其中投资估算改为投资匡算,机电改为机电及金属结构。
——将近期工程选择改为推荐规划站点选择。
本规范修订后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综合说明、建设必要性、站点普查及规划比选站点选择、水文、工程地质、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环境保护、工程设计、推荐规划站点选择,共11章。
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根据我国电力发展规划及抽水蓄能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对建设必要性论证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电力系统潮流和抽水蓄能电站布局分析等方面的内容。依据一系列新法规、新政策和新办法,结合抽水蓄能电站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和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的新要求,从原则、内容、工作深度和技术要求等方面对规划报告编制作出了规定。规划加深了建设必要性论证、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环境保护及推荐规划站点选择等方面的深度。
本规范由能源行业水电规划水库环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I
NB/T35009—2013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计金华、杨立锋、赵佩兴、李孙权、刘光保、徐春海、芮建良、王樱畯、王勤、吴荣民、冯真秋。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彭程、彭才德、顾洪宾、吴静、刘殿海、梁宇、刘国中、刘玉哲、万文功、吴亚军、于庆贵、韩伶俐、李晓新、吴鹤鹤、黄晓辉、王惠明、龚和平、苏丽群、王朝阳、王化中、李平、张丹庆、张敏、李学军、徐敏、张建华、向军。
本规范自实施之日起,替代DL/T5172—2003.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2号,100120).
II
NB/T35009——2013
目 次
前言…………………………………………………………………………………………………………………………………I
1 总则…………………………………………………………………………………………………………………………………………1
2 术语……………………………………………………………………………………………………………………………………3
3 综合说明…………………………………………………………………………………………………………………………5
3.1 选点规划工作概况………………………………………………………………………………………………5
3.2 建设必要性………………………………………………………………………………………………………………5
3.3 规划比选站点选择………………………………………………………………………………………………5
3.4 规划比选站点工程简介………………………………………………………………………………………5
3.5 推荐规划站点选择…………………………………………………………………………………………………6
3.6 结论与建议………………………………………………………………………………………………………6
4 建设必要性……………………………………………………………………………………………………………………7
4.1 规划范围及规划水平年…………………………………………………………………………………………7
4.2 电力发展规划…………………………………………………………………………………………………………7
4.3 抽水蓄能电站合理规模及布局………………………………………………………………………8
4.4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必要性………………………………………………………………………………………8
5 站点普查及规划比选站点选择………………………………………………………………10
5.1 站点普查………………………………………………………………………………………………………………10
5.2 规划比选站点选择………………………………………………………………………………………………10
6 水文………………………………………………………………………………………………………………………………12
6.1 流域概况………………………………………………………………………………………………………………12
6.2 水文基本资料………………………………………………………………………………………………………12
6.3 气象……………………………………………………………………………………………………………………………12
6.4 径流…………………………………………………………………………………………………………………12
6.5 洪水……………………………………………………………………………………………………………………………………13
6.6 泥沙…………………………………………………………………………………………………………………………13
III
NB/T35009——2013
6.7 水位流量关系…………………………………………………………………………………………………………13
6.8 其他…………………………………………………………………………………………………………………………………13
7 工程地质………………………………………………………………………………………………………………………14
7.1 概述…………………………………………………………………………………………………………………………………14
7.2 区域地质和地震…………………………………………………………………………………………………………14
7.3 上、下水库及坝址工程地质条件……………………………………………………………………14
7.4 输水发电系统工程地质条件………………………………………………………………………………15
7.5 天然建筑材料………………………………………………………………………………………………………………15
7.6 评价与建议………………………………………………………………………………………………………………16
8 建设征地移民安置…………………………………………………………………………………………………17
8.1 概况………………………………………………………………………………………………………………………………17
8.2 建设征地处理范围……………………………………………………………………………………………………17
8.3 建设征地实物指标……………………………………………………………………………………17
8.4 移民安置…………………………………………………………………………………………………………………18
8.5 补偿费用匡算………………………………………………………………………………………………………18
8.6 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初步评价………………………………………………………………………………19
9 环境保护………………………………………………………………………………………………………………………20
9.1 环境概况…………………………………………………………………………………………………………………20
9.2 环境敏感对象与环境保护目标………………………………………………………………………20
9.3 环境合理性分析………………………………………………………………………………………………………20
9.4 环境影响初步评价…………………………………………………………………………………………………21
9.5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21
9.6 环境保护投资匡算………………………………………………………………………………………………21
9.7 环境保护初步评价………………………………………………………………………………………………21
10 工程设计……………………………………………………………………………………………………………………22
10.1 水利与动能……………………………………………………………………………………………………………22
10.2 工程布置………………………………………………………………………………………………………………23
10.3 机电及金属结构…………………………………………………………………………………………………24
10.4 施工…………………………………………………………………………………………………………………24
IV
NB/T35009——2013
10.5 投资匡算…………………………………………………………………………………………………………………25
11 推荐规划站点选择……………………………………………………………………………………26
附录A 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报告编写目录…………………………………27
附录B 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报告附表、附图目录…………………29
附录C 规划比选站点工程特性表…………………………………………………………30
附录D 规划比选站点工程地质条件表………………………………………………36
本规范用词说明…………………………………………………………………………………………………37
引用标准名录……………………………………………………………………………………………38
附:条文说明…………………………………………………………………………………………………………39
v
NB/T35009—2013
Contents
Foreword…………………………………………………………………………………………………………………………………I
1 General Provisions…………………………………………………………………………………………………1
2 Terms………………………………………………………………………………………………………………………………3
3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5
3.1 General of Site Selection Planning……………………………………………………………………5
3.2 Construction Necessity………………………………………………………………………………………5
3.3 Selection of Sites for Planning and Comparison………………………………………………5
3.4 Brief Project Description on Planning and Comparison Sites………………………5
3.5 Selection of Recommended Planning Sites……………………………………………………………6
3.6 Conclusion and Recommendation…………………………………………………………………………6
4 Construction Necessity…………………………………………………………………………………………………7
4.1 Planning Scope and Planning Level Year……………………………………………………………7
4.2 Electric Power Development Plan…………………………………………………………………………7
4.3 Reasonable Scalc and Layout of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s…………8
4.4 Construction Necessity of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s………………………8
5 General Survey of Sites and Selection of Planning and Comparison Sites………………………………………………………………………………………………10
5.1 General Survey of Sites………………………………………………………………………………………………10
5.2 Selection of Planning and Comparison Sites…………………………………………………10
6 Hydrology…………………………………………………………………………………………………………………………12
6.1 General Situation of River Basin……………………………………………………………………………12
6.2 Basic Hydrological Data…………………………………………………………………………………………………12
6.3 Meteorology………………………………………………………………………………………………………………12
6.4 Runoff…………………………………………………………………………………………………………………………………12
6.5 Flood…………………………………………………………………………………………………………………………………13
VI
NB/T35009——2013
6.6 Sediment…………………………………………………………………………………………………13
6.7 Stage-discharge Relation……………………………………………………………………………………………………13
6.8 Others……………………………………………………………………………………………………………………………13
7 Engineering Geology…………………………………………………………………………………………………14
7.1 General Situation…………………………………………………………………………………………………………………14
7.2 Regional Geology and Earthquake……………………………………………………………………………14
7.3 Engineering Conditions of Upper/ Lower Reservoir and Damsites……14
7.4 Engineering Conditions of Water Conveyance a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15
7.5 Natural Construction Materials……………………………………………………………………………………15
7.6 Evaluation and Recommendation………………………………………………………………………16
8 Land Acquisition and Engineering Resettlement……………………………………17
8.1 General Situation…………………………………………………………………………………………………………………17
8.2 Scope of Land Acquisition……………………………………………………………………………………………17
8.3 Physical Inventory Indicator for Land Acquisition…………………………………………17
8.4 Engineering Resettlement………………………………………………………………………………………………18
8.5 Estimation of Compensation Fee………………………………………………………………………………18
8.6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Land Acquisition and Resettlement………………19
9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
9.1 General of Environment……………………………………………………………………………………………………20
9.2 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bjective…………………………………………………………………………………………………………20
9.3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Rationality…………………………………………………………………20
9.4 Preliminary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21
9.5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21
9.6 Estim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21
9.7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1
10 Engineering Design…………………………………………………………………………………………………22
10.1 Hydraulic and Kinetic Energy……………………………………………………………………………………22
VII
NB/T35009——2013
10.2 Project Layout………………………………………………………………………………………………………23
10.3 Electromechanical and Hydraulic-Metal Structure Works……………………24
10.4 Construction…………………………………………………………………………………………………………24
10.5 Investment Estimation…………………………………………………………………………………………25
11 Selection of Recommended Planning Sites…………………………………………26
Appendix A Contents of Site Selection and Planning Report of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27
Appendix B List of Tables and Diagrams Attached to Site Selection and Planning Report of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29
Appendix C Engineering Feature Table of the Projects at Planning and Comparison Sites………………………………………………30
Appendix 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 Table of the Projects at Planning and Comparison Sites…………36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37
List of Normative Standards……………………………………………………………………………………38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39
VIII
NB/T35009——2013
1 总 则
1.0.1 本规范对编制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及应达到的工作深度、技术要求以及报告编写作出了规定。
1.0.2 本规范适用于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的编制及修编工作。
1.0.3 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统一规划、综合平衡的原则,同电力发展规划保持一致,正确处理抽水蓄能电站开发与其他用水部门的关系,并与相关规划相协调。
1.0.4 规划范围一般以省级或区域电网所覆盖的地区为宜,必要时也可进行局部地区的选点规划。
1.0.5 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的任务如下:
1 分析论证电力系统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必要性、合理规模和合理布局。
2 开展抽水蓄能电站站点普查,已普查过的地区宜进行复查。
3 选择抽水蓄能电站规划比选站点,调查研究影响站点开发的重大地质问题,识别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方面的制约因素。
4 开展规划比选站点勘测设计工作,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规划站点选择意见。
1.0.6 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报告经审批后,作为抽水蓄能电站下一步工作的重要依据。根据电力系统发展需要和站点条件的变化,应对选点规划报告进行修编,修编后的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报告应报原审批机关审批。
1.0.7 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报告主要包括综合说明、建设必要性、站点普查和规划比选站点选择、规划比选站点建设条件及工
1
NB/T35009——2013
程设计方案、推荐规划站点选择。报告编写目录参见附录A,报告附表、附图参见附录B、附录C、附录D,选点规划任务书、有关政府批文或许可的文件宜列为附件。
1.0.8 编制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除应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规定。
2
NB/T35009——2013
2 术 语
2.0.1 抽水蓄能电站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
利用电力系统负荷低谷时的剩余电能从下水库向上水库抽水,将电能转换为水的势能储存起来;当电力系统需要时,从上水库向下水库放水发电,再将水的势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电站。
既有抽水蓄能机组,又有常规水电机组的水电站称为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
2.0.2 日调节抽水蓄能电站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 with daily regulation
承担调节一昼夜电力负荷不均匀任务,其上、下水库水位变化的循环周期为一日的抽水蓄能电站。
2.0.3 周调节抽水蓄能电站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 with weekly regulation
承担调节一周内电力负荷不均匀任务,其上、下水库水位变化的循环周期为一周的抽水蓄能电站。
2.0.4 季调节抽水蓄能电站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 with seasonally regulation
承担调节年内丰、枯季节之间电力负荷不均匀任务,其上水库水位变化的循环周期为一年,但主要抽蓄汛期水量的抽水蓄能电站。
2.0.5 满发利用小时数 number of full output power hours
上水库发电调节库容所蓄全部水量一次可满足电站持续发足额定出力的小时数,也即电站水库总蓄能电量与装机容量的比值。
2.0.6 水泵水轮机 pump turbine
既可在水轮机工况运行又可在水泵工况运行的水力机械。
3
NB/T35009—2013
2.0.7 距高比 ratio between length and height
上水库进/出水口与下水库进/出水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与电站平均毛水头的比值。
2.0.8 进/出水口 intake/ Outlet
上、下水库内用于控制水流的工程设施。由于抽水蓄能电站具有抽水和发电两种运行工况,水流是双向流动的,对上水库在发电时为进流,抽水时为出流,反之亦然,简称进/出水口。
)
NB/T35009-2013
3 综 合 说 明
3.1 选点规划工作概况
3.1.1 简述选点规划地区的基本情况、以往开展的选点规划工作及主要成果、本次工作的由来及要求。
3.1.2 简述本次选点规划工作过程、勘测试验工作量及主要结论。
3.2 建 设 必 要 性
3.2.1 简述选点规划地区经济社会概况、能源资源概况、电力系统现状和发展规划。
3.2.2 简述选点规划地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合理规模和合理布局。
3.2.3 简述选点规划地区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必要性。
3.3 规划比选站点选择
3.3.1 简述抽水蓄能电站站点资源普查基本情况及普查成果。
3.3.2 简述规划比选站点选择的基本原则。
3.3.3 简述规划比选站点选择的主要成果。
3.4 规划比选站点工程简介
3.4.1 简述各规划比选站点建设条件,包括站点水文泥沙条件、地形地质条件、对外交通及场内交通条件、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基本情况、环境敏感对象、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保护目标。
3.4.2 简述各规划比选站点工程设计方案,包括工程规模、枢纽布置方案、机电设计、施工设计及投资匡算。
5
NB/T35009——2013
3.5 推荐规划站点选择
3.5.1 简述选点规划地区电力系统对抽水蓄能电站的规模需求及布局要求。
3.5.2 简述各规划比选站点在建设条件、工程设计方案及经济指标等方面的比较意见。
3.5.3 简述规划水平年推荐规划站点选择意见。
3.6 结 论 与 建 议
3.6.1 简述选点规划结论性意见。
3.6.2 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3.6.3 综合说明应附的附图、附表和附件。
1 附图:主要包括抽水蓄能电站规划比选站点地理位置示意图、电力系统现状地理接线图、电力系统设计水平年地理接线图。
2 附表:各规划比选站点工程特性表。
3 附件:主要包括开展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工作的任务书、有关政府批文和许可的文件。
6
NB/T35009--2013
4 建 设 必 要 性
4.1 规划范围及规划水平年
4.1.1 根据电力发展规划确定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一般以省级或区域电网所覆盖的地区为宜,必要时也可进行局部地区的选点规划。
4.1.2 根据电力系统电力发展需求,结合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进度及建设周期,分析确定规划水平年。规划水平年一般采用规划报告编制年份后 10 年~15 年,并尽可能与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年份相一致。
4.2 电 力 发 展 规 划
4.2.1 收集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简述地区经济发展、人口、土地、矿产资源等的现状及规划。
4.2.2 分析地区的能源资源构成、开发条件、开发利用程度、生产及消费构成等情况。
4.2.3 收集电力系统用电负荷现状及远景预测成果,分析提出规划水平年电力系统及分区的负荷水平、负荷特性及调峰和备用等需求。
4.2.4 收集电力系统电源组成现状及远景规划资料,包括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区外送电规划等相关成果,分析现状和规划水平年电源结构及存在问题。
4.2.5 收集电力系统网架现状及规划资料,分析规划水平年电网潮流分布特征。
7
NB/T35009---2013
4.3 抽水蓄能电站合理规模及布局
4.3.1 根据规划水平年电力系统的电力需求,进行电力电量和调峰容量平衡,分析电力市场空间和调峰容量盈亏,分析抽水蓄能电站最小技术需求规模。各类电源的运行特性及调峰能力应通过调查研究拟定。
4.3.2 根据电力系统用电结构、负荷特性及各类电源调节特性,分析电力系统对抽水蓄能电站调节性能的要求,初步拟定抽水蓄能电站需要的满发利用小时数。
4.3.3 根据地区能源资源条件,分析电力系统可能采用的其他调峰措施,通过初步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经济性,提出规划水平年电力系统对抽水蓄能电站合理需求规模。
抽水蓄能电站需求还应考虑从区外获得或向区外输送调峰容量后对需求规模的影响。
4.3.4 抽水蓄能电站合理规模与负荷水平、负荷特性、电源结构及运行特性等因素密切相关,应根据这些因素的可能变化情况,分析抽水蓄能电站合理需求规模的可能变化范围。
4.3.5 根据电力系统分区负荷特点、电源分布、网架结构、潮流分布、与区外容量的交换,结合抽水蓄能电站站点建设条件,提出合理布局意见。
4.4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必要性
4.4.1 根据电力系统电力发展规划,从市场需求、安全稳定及经济运行、合理布局、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推荐规划站点建设条件等方面阐述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必要性。
4.4.2 对于有风能及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区外来电或核电
8
NB/T35009—2013
的电力系统,应根据这些电源的规模及运行特性,分析其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影响及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必要性。
4.4.3 对于水电比重较大的电力系统,应在分析水电调节能力的基础上,论证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经济合理性。
9
NB/T35009——2013
5 站点普查及规划比选站点选择
5.1 站 点 普 查
5.1.1 简述选点规划地区地形、地貌及基本地质条件。
5.1.2 抽水蓄能电站站点普查按下列要求进行:
1 应采用比例尺不小于1:50000的地形图,按照抽水蓄能电站的基本要求,列出抽水蓄能电站可能站点。
2 采用比例尺不小于1:10000的地形图和1:200000区域地质图,根据各可能站点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质条件,选出抽水蓄能电站初拟站点。
3 通过现场查勘,考察各初拟站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水源、水库淹没、环境影响、工程布置及施工交通等条件,筛选出抽水蓄能电站普查站点作为普查成果并进行初步评价。
5.1.3 对于已进行过抽水蓄能电站普查的地区,需对原普查成果进行复核。
5.2 规划比选站点选择
5.2.1 根据抽水蓄能电站合理规模和合理布局要求,综合分析普查成果中各站点的建设条件,选择若干站点作为规划比选站点,按照规划阶段的深度要求开展勘测设计工作。根据资源条件,一般情况下规划比选站点合计装机规模应大于规划水平年新增经济合理规模。
5.2.2 在规划比选站点选择过程中,应考虑下列因素:
1 规划比选站点规模应适应电力系统发展需要,分布应满足电力系统布局及功能要求。
10
NB/T35009—2013
2 距负荷中心和枢纽变电站较近,送受电条件较好,距高比较小,水源水质可满足要求,地形地质、工程布置、施工交通条件较好。
3 应合理避让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环境敏感区域,区分站点对敏感对象的实质影响,科学地处理好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4 应尽量减少对城市集镇、人口聚集区和耕地集中区等的淹没影响,协调好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5 利用已建水库或天然水域作为上、下水库时,应考虑其相互影响。
11
NB/T35009——2013
6 水 文
6.1 流 域 概 况
6.1.1 收集、整理规划比选站点流域自然地理和人类活动资料。
6.1.2 简述规划比选站点流域自然地理情况、河流特性。
6.2 水 文 基 本 资 料
6.2.1 收集规划比选站点流域及附近有关测站的水文、泥沙等资料。当利用已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时,应收集其水文泥沙分析成果及运行资料。
6.2.2 说明水文测站分布、观测项目及观测年限。
6.2.3 简述设计依据站控制特性、测验方法和测验精度,并对设计依据站的基本资料质量作出评价。
6.3 气 象
6.3.1 收集规划比选站点流域及附近有关测站气象资料,统计气象要素特征值。
6.3.2 说明规划比选站点流域及邻近地区气象台、站分布与观测情况,概述流域气候特性。
6.3.3 当规划比选站点集水面积较小、初期蓄水或正常运行水源不足时,应分析提出站点所在区域陆面和水面蒸发成果。
6.4 径 流
6.4.1 简述径流来源和特性,说明采用径流系列的代表性。
6.4.2 进行规划比选站点径流计算,提出设计控制断面的径流成12
NB/T35009——2013
果,并进行合理性分析。
6.4.3 初步分析规划比选站点的水源保证程度。
6.5 洪 水
6.5.1 简述设计流域洪水成因、暴雨洪水特性。
6.5.2 根据资料条件,选用合适方法进行规划比选站点洪水计算,提出设计控制断面设计洪水成果,并进行合理性分析。
6.5.3 缺乏实测暴雨、洪水资料时,应对设计河段开展必要的水文调查,可采用地区综合法进行规划比选站点的洪水计算。
6.6 泥 沙
6.6.1 概述流域产沙条件及输沙特性。
6.6.2 分析提出规划比选站点设计控制断面多年平均含沙量和多年平均输沙量,说明采用成果的合理性。
6.7 水 位 流 量 关 系
6.7.1 阐述设计断面的河段河槽特性,说明河床组成及水文观测情况。
6.7.2 分析提出规划比选站点设计控制断面天然情况下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6.8 其 他
6.8.1 当规划比选站点水源不足而采用引水措施时,还应进行引水工程的水文泥沙分析。
6.8.2 当规划比选站点为寒冷地区时,还应提出冰情成果。
6.8.3 对于规划水平年推荐规划站点,应提出下阶段水文气象观测的建议。
13
NB/T35009——2013
7 工 程 地 质
7.1 概 述
7.1.1 简述规划比选站点的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的地质研究成果。
7.1.2 说明规划比选站点本阶段勘察工作过程、内容和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7.1.3 选点规划阶段的勘察内容、方法和要求应符合 GB 50287《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相关规定。本阶段勘探工作应以地质测绘、物探和轻型勘探工作为主;对规划水平年推荐规划站点,应布置钻孔,平洞布置可视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而定。
7.2 区域地质和地震
7.2.1 收集和分析规划比选站点区域内已有区域地质成果和最新地质资料,编绘规划比选站点的区域综合地质图及区域构造纲要图。
7.2.2 收集区域内的地震区划、历史地震及现代地震活动资料,以及邻近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成果,根据GB 1830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规划比选站点的地震动参数及相应地震基本烈度。
7.2.3 在分析区域地质和地震活动特征的基础上,初步评价规划比选站点的区域构造稳定性和地震安全性。
7.3 上、下水库及坝址工程地质条件
7.3.1 了解上、下水库区的基本地质条件,可溶岩地区还应了解14
NB/T35009——2013
可溶岩与非可溶岩的分布范围、岩溶发育状况、岩溶洞穴充填情况、透水层和隔水层的分布特点、地下水位及周边泉水出露情况等。
7.3.2 分析水库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库内、外边坡的稳定条件,初步评价水库渗漏及库岸边坡稳定问题。对可能影响水库成立的不稳定边坡和可能产生水库渗漏的周边垭口、单薄分水岭、可溶岩地段等,应结合地质测绘、物探及控制性勘探成果,分析其对工程的影响程度和成库的可能性。
7.3.3 了解坝址区的基本地形地质条件及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重点了解覆盖层厚度、岩体风化及卸荷特征、岩体的透水性及相对隔水层埋深、岩溶发育深度、滑坡情况,以及两坝肩的地下水位,分析评价建坝的工程地质条件。
7.3.4 当利用已建水库作为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或下水库)时,应收集、了解其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期的工程地质资料,分析可能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
7.4 输水发电系统工程地质条件
7.4.1 了解输水发电系统沿线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物理地质现象、岩体力学特性、水文地质条件等,重点了解沟谷、浅埋段、进/出水口地段的覆盖层厚度,岩体的风化、卸荷情况和山坡的稳定状况等。
7.4.2 可溶岩地区需了解可溶岩及非可溶岩的分布范围、岩溶发育特征、岩溶洞穴充填和周边泉水出露情况等,分析岩溶对输水发电系统主要建筑物的影响。
7.4.3 初步分析输水隧洞、地下厂房等地下工程的成洞条件和围岩稳定性。
7.5 天 然 建 筑 材 料
7.5.1 对工程所需的主要天然建筑材料应进行普查。从库内取料
15
NB/T35009—2013
时,料场的勘察深度也应满足普查要求。
7.5.2 初步评价主要天然建筑材料料源的储量、质量、开采和运输条件。
7.6 评 价 与 建 议
7.6.1 说明规划比选站点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初步评价意见。
7.6.2 对于规划水平年推荐规划站点,提出下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建议。
16
NB/T35009——2013
8 建设征地移民安置
8.1 概 况
8.1.1 简述规划比选站点涉及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概况和特点。
8.1.2 简述规划比选站点工程规模及建设征地移民等基本情况。
8.2 建设征地处理范围
8.2.1 建设征地处理范围包括水库淹没影响区和枢纽工程建设区。
8.2.2 水库淹没影响区包括水库淹没区和水库影响区。
规划比选站点水库淹没区范围可在初拟水库正常蓄水位基础上,提高1.0m~2.0m予以初拟;对于涉及重要淹没对象的规划比选站点,应考虑回水影响,不同淹没对象设计洪水标准应执行DL/T5064《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
本阶段可不考虑水库影响区,但对建设征地周边分布有敏感对象的,应在地质初步调查和计算水库回水的基础上,初拟影响区范围。
8.2.3 根据施工设计成果初拟枢纽工程建设区范围。
8.3 建设征地实物指标
8.3.1 收集建设征地涉及县(市、区、旗)和有关主管部门以及乡(镇、街道)的统计年鉴(年报)、普(详)查成果等社会经济资料,利用建设征地区不小于1:10000的地形图等资料,结合典型调查分析,估算建设征地处理范围内的人口、土地和专业项目等主要实物指标。
8.3.2 阐述规划比选站点建设征地特点,初步分析建设征地对当
17
NB/T35009——2013
地社会经济的影响。
8.3.3 对有影响规划比选站点水位选择的敏感对象,应初步查明敏感对象的分布情况和指标特性,提出建设征地范围控制的意见。
8.4 移 民 安 置
8.4.1 根据规划比选站点影响区社会经济调查成果和建设征地实物指标初步调查成果,分析并初步拟定移民安置任务(按基准年考虑,不考虑规划设计水平年)。
8.4.2 本阶段征地影响人口应以乡(镇、街道)或行政村(居委会)为单位进行分析估算。
8.4.3 根据初拟的移民安置任务,结合当地资源情况和移民收入构成、民族宗教特点,在听取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规划比选站点移民安置和重要专业项目处理等的初步意见。
8.4.4 提出规划比选站点移民安置方式、去向和重要专业项目处理等移民安置设想,涉及城市、集镇建成区既有建设用地的应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8.5 补 偿 费 用 匡 算
8.5.1 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补偿费用应根据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以及实物指标和移民安置设想进行匡算。
8.5.2 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补偿项目应执行DL/T 5064的规定,包括农村部分补偿费用、城市集镇部分补偿费用、专业项目处理补偿费用、库底清理费用、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费用、独立费用、预备费等。
8.5.3 分项费用可按下述规定匡算:
1 农村部分补偿费用包括征收和征用土地补偿费用以及移民搬迁安置费用。征收和征用土地补偿费用根据实物指标中的土
18
NB/T35009——2013
地面积和相应补偿单价匡算;移民搬迁安置补偿费用按搬迁安置人口并和邻近地区水电工程相应人均扩大指标匡算。
2 城市集镇部分补偿费用参照邻近地区水电工程,按所占用城市集镇用地面积采用扩大指标匡算。
3 专业项目处理补偿费用按其影响规模、标准,比照邻近地区水电工程相应项目影响和复建规模情况以及复建单位造价匡算。
4 库底清理费用、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费用等比照邻近地区水电工程按相应单位扩大指标匡算。
5 独立费用按DL/T5064的规定匡算。
6 预备费只计算基本预备费,费率按30%取值。
8.6 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初步评价
8.6.1 对规划比选站点建设征地影响实物量及其重要对象进行初步评价。
8.6.2 对规划比选站点移民安置难度及移民安置设想进行初步评价。
19
NB/T35009——2013
9 环 境 保 护
9.1 环 境 概 况
9.1.1 调查收集规划比选站点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的基本资料及流域内主要污染源的分布、可能影响河段的用水要求、资源利用情况等。
9.1.2 应对规划比选站点进行环境现状评价。
1 简述地形地貌、气候、土壤分布等自然环境特征。
2 说明水环境功能区划和影响河段的水文特征。
3 简述土地利用、植被类型、陆生动植物、水生动植物分布特征。
4 简述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5 简述行政区划、人口分布、社会经济发展特征。
9.2 环境敏感对象与环境保护目标
9.2.1 根据环境现状调查成果,识别可能涉及的环境敏感对象,分析环境敏感对象的基本特征及保护要求,明确环境敏感对象与规划比选站点的区位关系。
9.2.2 根据生态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划及环境敏感对象的保护要求,初步明确规划比选站点的环境保护目标。
9.3 环境合理性分析
9.3.1 初步分析规划比选站点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与协调性。
9.3.2 根据符合性与协调性分析,明确各规划比选站点建设的环境限制性因素。当存在环境限制因素时,应对其合理性、可行性
20
NB/T35009——2013
作出评价,并提出协调解决的建议。
9.4 环境影响初步评价
9.4.1 简要分析规划比选站点建设后影响河段水文情势的时空变化;结合流域内污染源调查成果,初步分析水库水质变化趋势;根据河流功能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明确上、下水库坝址是否需要下泄生态流量。
9.4.2 根据规划比选站点建设内容、施工布置及移民生产生活安置方式,初步分析对陆域生态系统及珍稀、保护陆生野生动植物的影响。
9.4.3 简要分析规划比选站点建设可能引起的水土流失影响。
9.4.4 根据抽水蓄能电站运行特点,结合水文情势影响分析成果,简要分析规划比选站点建设对影响河段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9.4.5 结合移民安置方式,简要分析规划比选站点建设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9.5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9.5.1 在环境影响初步评价的基础上,根据规划比选站点的环境保护目标要求,提出施工期、运行期及移民安置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总体布局。
9.5.2 结合景观建设要求,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
9.6 环境保护投资匡算
根据规划比选站点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组成,参照类似工程的基础单价或类比同类工程,提出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投资匡算。
9.7 环境保护初步评价
从环境敏感对象、规划符合性与协调性、环境影响、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保护投资等方面,提出规划比选站点环境影响初步评价结论。
21
NB/T35009—2013
10 工 程 设 计
10.1 水 利 与 动 能
10.1.1 收集规划比选站点所在河流水电规划或流域综合规划成果资料,简述规划比选站点所在河流的综合利用要求及与本电站的关系。
10.1.2 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规划比选站点能量指标计算:
1 上、下水库的库容曲线应采用比例尺不小于1:10000地形图量算,并考虑库内开挖、岸坡处理及挡水和取水建筑物对库容的影响,应初步分析水库泥沙淤积对库容的影响,寒冷地区应考虑冬季结冰的影响,计算时库容应适当留有余地。
2 蓄能量指标可采用分层计算等方法,并考虑发电工况和抽水工况水头损失。
3 年发电量(抽水电量)指标应结合规划水平年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平衡计算成果拟定。
10.1.3 在进行洪水调节计算时,应考虑机组过流量的影响,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避免人为加大洪峰流量,造成对工程及下游防洪对象的不利影响。
10.1.4 上、下水库的特征水位应按下列要求综合分析拟定:
1 电力系统运行对抽水蓄能电站调节能力的要求。
2 水库地形、地质条件允许的合理高程。
3 水库淹没和环境影响控制高程。
4 水源条件和综合利用要求。
5 机组对水头变幅的技术要求。
6 水库蓄水排沙和进/出水口布置要求。
22
NB/T35009——2013
10.1.5 电站装机容量应按下列要求分析拟定:
1 电力系统对抽水蓄能电站合理规模及布局要求。
2 电站蓄能量指标及满发利用小时数。
10.1.6 规划比选站点装机规模超过规划水平年电力系统需要时,应根据电力系统需要分析分期开发的必要性及其初步方案。
10.1.7 规划比选站点的机组机型应按装机容量和水头范围,考虑主要机电设备制造水平并参考已设计、运行抽水蓄能电站的机组资料拟定。
10.1.8 对于泥沙问题突出的站点,应初步分析水库泥沙淤积对库容的影响,必要时提出防沙、排沙措施。
10.1.9 对涉及重要淹没对象的水库,应进行回水计算。
10.1.10 应初步分析规划比选站点初期蓄水及正常运行的水量补给条件,当水源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提出补水措施。
10.1.11 当利用已建水库作为上水库(或下水库)时,应收集其设计与运行资料,初步分析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与原有综合利用的相互影响,复核已建水库防洪安全及原特征水位,一般还应设置发电保证水位。
10.1.12 对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能量指标进行计算和对特征水位进行拟定时应考虑径流调节及与常规水电机组运行配合协调的影响。
10.2 工 程 布 置
10.2.1 根据工程规模及有关规范初拟规划比选站点的工程等别、主要建筑物级别、洪水标准和抗震设计标准。
10.2.2 根据工程规模,结合水文、泥沙、地形地质及施工等条件,初拟规划比选站点工程总布置、主要建筑物规模、基本形式及尺寸。依据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有关规定估算主体工程量,并提出站点评价意见。初拟规划比选站点工程总布置时,需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23
NB/T35009——2013
1 应根据坝址和水库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料源情况,初拟大坝坝型和水库库盆防渗形式,初拟水库库岸边坡处理方案。
2 应根据枢纽总体布置、电站运行需要布置泄水建筑物。当上水库流域面积较小时,应分析通过水库调蓄不设泄水设施的合理性。
3 输水系统和地下厂房宜布置在新鲜完整的岩体中,应根据地形地质、施工及运行等条件,初拟输水系统衬砌形式及地下厂房厂址。输水系统宜避免上、下游同时设置调压室。
10.2.3 应初步分析与上、下游水利水电工程洪水设计标准的相互协调与影响,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10.2.4 当利用已建水库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时,应复核原工程设计标准,初步分析利用原有建筑物的可行性及初步方案。
10.3 机电及金属结构
10.3.1 根据装机规模、特征水头及枢纽布置条件,初拟机型、台数,初步提出机组外形控制尺寸;初拟主副厂房、开关站的控制尺寸及主要机电设备布置方式;初拟电压等级、出线回路数和落点;估算机电设备工程量。根据初拟的水泵水轮机参数提出运行水头变幅限制要求。
10.3.2 根据枢纽总体布置方案、主要建筑物的形式及规模,初拟金属结构设备配置方案,初估金属结构设备工程量。
10.4 施 工
10.4.1 简述规划比选站点对外交通、水文气象、地形地质、工程布置及施工场地等基本情况,说明主要建筑材料的来源及水、电供应等条件。
10.4.2 初拟规划比选站点对外交通运输方案、料源规划、施工导流和主体工程施工方法,初拟施工总布置,初步估算主要临建工程量,初拟施工控制进度,提出总工期及首台机组发电工期,对
24
NB/T35009——2013
规划比选站点施工条件提出评价意见。
10.4.3 当利用已建水库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时,应结合利用原有建筑物的初步方案,初步分析施工对原有建筑物及其运行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对策措施。
10.5 投 资 匡 算
10.5.1 投资匡算应根据规划比选站点设计成果,按编制期统一价格水平进行编制。
10.5.2 投资匡算成果应包括投资匡算编制说明、投资总匡算表、枢纽工程匡算表和分年度投资表。
10.5.3 投资匡算编制说明包括简述规划比选站点项目特征、枢纽建筑物布置及特征参数、主要工程量、建设工期、投资匡算编制的原则依据和方法、主要投资指标。
10.5.4 投资匡算表内容包括枢纽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独立费用、基本预备费、工程静态投资。其中枢纽工程包括施工辅助工程、建筑工程、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程、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
10.5.5 建筑安装工程单价和机电及金属结构设备价格可参照类似工程并结合工程条件分析确定。
25
NB/T35009—2013
11 推荐规划站点选择
11.0.1 根据电力系统对抽水蓄能电站的需求规模、分区负荷、电源分布、风能及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展规划、网架结构、与区外容量交换,抽水蓄能电站规划比选站点分布情况和建设条件,分析电力系统潮流分布及抽水蓄能电站布局要求。
11.0.2 根据投资匡算成果,并计入相应的输电投资,对各规划比选站点经济性进行初步分析。
11.0.3 综合分析电力系统潮流分布和抽水蓄能电站规划布局要求,各规划比选站点的地理位置及上网条件、地形地质、水源条件、综合利用、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环境保护、工程布置、施工条件、工程投资及经济性等因素,提出综合比较意见和推荐规划站点选择意见。
26
NB/T35009——2013
附录A 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报告编写目录
A.1 综 合 说 明
A. 1.1 选点规划依据及工作概况
A. 1.2 建设必要性
A. 1.3 站点普查及规划比选站点选择
A. 1.4 规划比选站点工程简介
A. 1.5 推荐规划站点选择
A. 1.6 结论与建议
A.2 建 设 必 要 性
A. 2.1 规划范围及规划水平年
A. 2.2 电力发展规划
A. 2.3 抽水蓄能电站合理规模和布局
A. 2.4 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必要性
A.3 站点普查及规划比选站点选择
A. 3.1 站点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