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T/GXAS 613-2023 国有林场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规范

T/GXAS 613-2023 国有林场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955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06 17:17:21



相关搜索: 风险 评估 辨识 国有 林场

内容简介

T/GXAS 613-2023 国有林场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规范 ICS 65.020.99
CCS B 09 体 GXAS
团 标 准
T/GXAS 613—2023
国有林场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security risk identification of state-owned forest
farms
2023 - 11 - 20 发布
2023 - 11 - 26 实施
广西标准化协会 发 布
T/GXAS 613—2023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体要求 ........................................................................... 1
5 计划与准备 ......................................................................... 2
6 风险辨识及评估 ..................................................................... 3
7 文件管理 ........................................................................... 7
8 持续改进 ........................................................................... 7
附录 A(资料性) 基本程序 ............................................................. 8
附录 B(资料性) 风险辨识评估记录表 ................................................... 9
附录 C(资料性) 风险评价法 .......................................................... 16
附录 D(资料性) 风险告知样例 ........................................................ 19
附录 E(资料性) 风险评估报告格式 .................................................... 22
参考文献 ............................................................................. 26
I
T/GXAS 613—2023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安全科学生产研究院提出、归口并宣贯。
本文件由广西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安全科学生产研究院、广西国有高峰林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良凤江国家
森林公园、广西吉锐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峰、韦涛、李松海、余注光、邓福春、何荣、蒙好生、潘忠春、韦昌幸、周
国锋、陈琦昕、莫劼书、何芸、潘捷、王凤琴、李勇、蓝振义、闫磊、连凯、黄金文、韦兴发、李文君、
秦振斌、蒋建平。
II
T/GXAS 613—2023
国有林场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国有林场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以下简称风险评估)的总体要求、计划与准备、风
险辨识及评估、文件管理和持续改进等。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国有林场及其下属机构的风险评估工作,不适用于人造板
制造行业企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 23694 风险管理 术语
GB/T 27921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
GB/T 33000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B 35181 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
GB/T 35320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析) 应用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GB/T 23694、GB/T 3300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固有风险 inherent risk
风险点(单元、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等)因其固有危险性(涉及危险物质或能量或其他情况)而潜
在的风险。或者是在不考虑现有管控措施的情况下,风险点可能潜在的风险。
3.2
剩余风险 residual risk
处理风险之后仍然存在的风险。
注: 剩余风险可包括未识别的风险。
注: 剩余风险还可被称为“留存的风险”。
[来源:GB/T 23694,4.8.1.6]
4 总体要求
4.1
基本原则
4.1.1 国有林场应建立以主要负责人为核心的工作机制,保证全员参与,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制度,
全面辨识危险源,客观分析、评价风险,采取一切合理可行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
4.1.2 应自主开展风险评估,必要时,可组织外部专家参与或指导风险评估工作。
4.1.3 已建立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国有林场,应
将风险评估工作作为其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现行的安全生产体系的基础上,按本文件
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工作。
1
T/GXAS 613—2023
4.2
基本程序
参见附录A。
5 计划与准备
5.1
成立组织机构
5.1.1 国有林场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全、设备、电气、营林
采伐、景区运营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风险评估组织领导机构,宜成立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
5.1.2 国有林场应建立健全风险评估责任体系,明确风险评估的分管负责人、管理部门等各层级人员,
负责风险评估运行的监督、考核,并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
—— 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风险评估工作;
—— 分管负责人协助主要负责人推进风险评估工作;
—— 总场、分场、造林部、森林公园及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评估工作;
—— 其他从业人员按照岗位职责负责岗位风险评估工作。
5.2
制定实施方案
国有林场应制定风险评估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工作要求、保障措施等内容,确定
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分级、风险管控以及持续改进等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5.3
建立健全制度
国有林场宜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风险评估工作相关制度,形成一体化安全
管理体系,使风险评估工作贯穿于国有林场营林抚育、森林防火、采伐、运输、销售等作业全过程,成
为国有林场各层级、各专业、各岗位日常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应至少包含以下制度:
——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应至少明确风险辨识范围、风险评估方法、风险管控原则等;
——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应至少明确隐患排查范围、频率、人员等;
—— 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应至少明确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办法及奖惩等;
—— 教育培训制度,应至少明确教育培训计划、周期、内容、考核奖惩等;
—— 风险公告制度,应至少明确风险告知形式、方式等;
—— 营林采伐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应至少明确营林、采伐作业要求及管理要点等;
—— 承包商安全管理制度,应至少明确国有林场承包商管理要求等;
—— 森林防灭火制度,应至少明确防灭火巡查、物资、装备要求等;
—— 持续改进更新制度,应至少明确风险评估定期更新、持续改进要求等。
5.4
收集整理资料
国有林场应在开展风险评估前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包括但不限于:
—— 规划、设计、建设、投产和运行等阶段的相关图纸及文件资料;
—— 与风险评估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文件;
—— 本单位规章制度与操作流程、工艺流程、设备设施和物料、机构、岗位、人员与职责设置以
及区位、布局、平面布置及地质灾害、自然灾害分析等资料;
——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关演练记录;
—— 安全三同时、职业卫生三同时报告等;
—— 职业健康体检资料、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
—— 国内外行业内生产安全事故案例资料;
—— 本单位各类安全检查台账资料;
—— 本单位安全管理相关资料及与安全生产相关的其他技术资料。
2
T/GXAS 613—2023
5.5
安全教育及培训
5.5.1 基本要求
国有林场应制定风险评估教育及培训计划,明确各级分场(部门)、人员的培训内容及考核要求,
分层次、分阶段开展培训工作,并建立培训记录档案。
5.5.2 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
5.5.2.1 国有林场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风险评估知识
与能力。
5.5.2.2 国有林场应定期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使其具备正确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的知识与能
力。
5.5.3 从业人员
5.5.3.1 国有林场应通过专题培训、三级教育、日常班组会和业内交流观摩等方式开展从业人员安全
教育培训,保证从业人员熟悉有关法规、标准和制度的要求,掌握本岗位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
价、风险管控、应急处置的知识和技能。
5.5.3.2 从事特种作业和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取得
相应的资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并定期接受复审。
5.5.3.3 应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投入生产使用前,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教育
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风险评估及紧急情况应急处置能力。
5.5.4 外来人员
5.5.4.1 国有林场应对进入本林场从事服务作业、检查、参观、学习等外来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培训和风险告知,并保存记录。
5.5.4.2 培训和告知内容应包括:
—— 林场安全规定;
—— 作业安全要求;
—— 作业或活动可能接触到的风险;
—— 风险等级及管控措施;
—— 应急知识等。
6 风险辨识及评估
6.1
基本要求
6.1.1 国有林场应自主开展风险划分、风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分级管控及风险告知等工作。
6.1.2 国有林场应自主制定管控方案或措施,对于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管控体系复杂的管控方案
或措施,可聘请外部机构或专家指导制定。
6.2
风险划分
6.2.1 风险区域划分
风险区域划分应遵循科学、合理,便于实施评价,相对独立且具有明显的特征界限的原则,根据林
场总体布局、林区分布、森林公园布局、作业场所、周边环境、生产工艺等特点划分风险区域(风险分
析单元),建立国有林场《安全风险区域划分登记表》,参见附录B表B.1。
6.2.2 风险点划分
风险点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根据国有林场各
风险区域建立《风险点登记台账》及相应的《设备设施清单》、《作业活动清单》,参见附录B表B.2、
表B.3、表B.4。
3
T/GXAS 613—2023
6.3
风险辨识
6.3.1 辨识原则
6.3.1.1 国有林场应根据评估目的,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特点,选择适用的风险辨识方法,对生产准备、
实施、维护和终止等阶段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
6.3.1.2 国有林场应依据 GB/T 13861,从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管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危害因素开展
辨识,充分考虑危害因素的根源和性质。
6.3.1.3 职工伤亡事故类别应按照 GB 6441 的规定进行划分。
6.3.2 辨识对象及范围
辨识的对象应包括所有风险点的第一类、第二类危险源,并突出人的因素和关键岗位或危险场所,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范围:
——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
—— 所有活动,包括风险控制的过去、现在、将来时态和“三种时态”下的生产活动;
—— 所有设备设施,包括(自有、租用)建构筑物、机械设备、物资材料等;
—— 生产场所与周边环境的相互影响;
—— 作业场所产生的风险对相邻岗位及人员的影响;
——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6.3.3 辨识方法
国有林场应结合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辨识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风险点的危险源进行
辨识:
—— 对生产现场及其它区域设备设施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宜选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参见
附录 B 表 B.5;
—— 对作业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宜选用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参见
附录 B 表 B.6;
—— 对于复杂工艺,宜采用 GB/T 35320 进行辨识。
6.3.4 动态管理
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开展风险辨识:
—— 与风险评估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生变化;
—— 国有林场周边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
—— 实施新(改、扩)建或关键设备、生产工艺和技术和材料发生变化的;
—— 应急管理和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
—— 国有林场合并分立、业务划转、组织机构变动的;
—— 实施了重大风险或重大危险源治理后风险仍未降低的;
—— 同行业在近期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
—— 国有林场发生人员死亡生产安全事故的;
—— 国有林场经内部评估后认为有必要进行的。
6.4
风险评价
6.4.1 风险分析
6.4.1.1 国有林场宜根据 GB/T 27921 选取适当的风险评估技术。
6.4.1.2 国有林场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严重性进行定性、定量或半定量风险分析,风险分析
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
6.4.2 选择风险评价方法
国有林场宜采用以下风险分析方法:
—— 设备设施风险评价宜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参见附录 C.1;
4
T/GXAS 613—2023
—— 作业活动风险评价宜选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参见附录 C.2。
6.4.3 固有风险及剩余风险评价
6.4.3.1 国有林场应对辨识出的各项安全风险类型进行风险分析评价,分别确定其固有风险等级和剩
余风险等级。
6.4.3.2 国有林场应编制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价记录表及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评价内容应包括固
有风险评价及剩余风险评价,参见附录 B 表 B.7、表 B.8。
6.4.4 重大风险判定标准
6.4.4.1 国有林场应参照 GB 35181,自行判定国有林场内存在的重大火灾风险。
6.4.4.2 国有林场应结合国家关于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文件,对符合条件的重大
事故隐患应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
6.4.4.3 风险评价后达到重大风险标准的风险点。
6.4.4.4 国有林场认为有必要判定为重大风险的风险点。
6.4.5 较大风险判定标准
6.4.5.1 国有林场应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文件,自行开展国有林场较大危险因素辨识,对符
合条件的较大危险因素应判定为较大风险。
6.4.5.2 风险评价后达到较大风险标准的风险点。
6.4.5.3 国有林场认为有必要判定为较大风险的风险点。
6.4.6 一般风险及低风险判定标准
风险评价后达到一般风险、低风险标准的风险点。
6.5
风险分级
国有林场采用各种风险分析评价方法得出的安全风险等级应合理对应到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
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分别对应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参见附录C表C.3、表C.7。
6.6
风险分级管控
6.6.1 分级管控原则
国有林场应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对安全风险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理,逐一落实场级(园
级)、分场级(园属级)、部门级、班组级等管控责任,尤其强化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
生产经营系统、生产区域、岗位的重点管控,管控原则包括:
—— 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应同时负责管控,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 应结合国有林场机构设置,分类、分级、分层、分专业,逐一明确各层级管控重点、管控责
任和管控措施,合理确定风险的管控层级;
—— 国有林场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按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
预防体系建设相关文件要求,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实施分级管
控;
—— 国有林场要高度关注运营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
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 当发生一般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后,原风险应提级管控,宜由场级(园级)或分场级(园属
级)负责人进行直接管控。如原风险已经由最高层级管控,但仍发生事故的,应重新开展全
员辨识及培训,投入必要资金、采取必要措施加强管控措施,并由外部专家针对管控措施进
行专项评审,通过验收后持续加强管控。
6.6.2 制定风险管控措施
6.6.2.1 国有林场应投入足够资源保证风险防控措施的落实,包括但不限于人员、物资、资金、技术
和信息等内容。
5
T/GXAS 613—2023
6.6.2.2 国有林场应根据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和级别,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充分
考虑安全风险防控措施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6.6.2.3 国有林场应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的规定,从工程技术、管理、人员
培训、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改进和完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 工程技术措施:采取消除、替代、封闭、隔离、移开或改变方向等,实现本质安全;
—— 管理措施: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减少暴露时间、监测监控、警报
和警示信号、安全互助、风险转移等;
—— 教育培训措施:进行岗前培训、每年继续再教育、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
员继续教育、其他方面的专题培训等;
—— 个体防护措施:佩戴安全帽、防护服、耳塞、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护鞋、防毒面具、安
全带、呼吸器等;
—— 应急处置措施: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通过应
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
6.6.3 制定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国有林场应在完成风险评估后,编制国有林场设备设施及作业活动的风险管控清单,内容包括风险
点、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固有风险等级、剩余风险等级、管控措施、管控层级、管控部门、管控负责
人等,参见附录B表B.9、表B.10。
6.6.4 控制效果评估
国有林场每年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或外部专家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合理性、充分性和可
操作性,以及是否会引发新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定期对重大(红色)、较大(橙色)安全风险进行
分析、评估和预警,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
—— 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
—— 是否产生新的风险;
—— 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 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6.7
风险告知
6.7.1 安全风险公告栏
国有林场应在主要办公区域及伐区主要出入口设置安全风险公告栏,公告栏应以白色为底,不宜出
现除红、橙、黄、蓝外的其余颜色,参见附录D图D.1,公告栏内容应包括:
—— 位置/场所;
—— 主要危险源;
—— 风险等级;
—— 风险类别;
—— 可能导致的后果;
—— 风险主要管控措施;
—— 管控层级;
—— 管控部门及责任人。
6.7.2 安全风险四色图
6.7.2.1 国有林场应使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将生产设施、作业场所等区域存在的不同等级风险
标示在总平面布置图,参见附录 D 图 D.2。
6.7.2.2 国有林场应编制风险比较图并在醒目位置公示,参见附录 D 图 D.3。
6.7.3 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
6
T/GXAS 613—2023
国有林场应通过对部分作业活动、关键任务、生产工序等风险,利用统计学的方法,采取柱状图、
曲线图或饼状图等形式,将不同作业的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标示出来,实现对重点环节的重点管控,
参见附录D图D.4。
6.7.4 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
6.7.4.1 国有林场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信息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并在一般风险及以上的工作场
所和岗位设置安全风险告知卡。
6.7.4.2 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应设置安全风险告知卡及明显的警示标志,并强化
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6.7.4.3 告知卡应以白色为底,不宜出现除红、橙、黄、蓝外的其余颜色,参见附录 D 图 D.5,告知
卡内容应包括:
—— 场所和岗位名称;
—— 主要风险类别;
—— 风险等级;
—— 危害或潜在危害事件;
—— 风险主要管控措施;
—— 管控层级;
—— 管控部门及责任人;
—— 相关安全警示标志;
—— 风险点照片。
7 文件管理
7.1
国有林场宜参照 GB/T 33000 的相关规定,建立文件和记录管理制度。
7.2
国有林场应编制风险评估报告,参见附录 E。
7.3
国有林场应完整保存风险评估文件、过程资料等记录及信息,并建立电子档案。
8 持续改进
8.1
国有林场应对风险评估的结果及时进行评审或检查,建立风险动态持续改进机制。
8.2 国有林场宜每年对本单位风险评估结果、风险管控效果及其他安全风险信息进行一次再评估,每
三年进行一次系统评审。
8.3 国有林场应在文档管理中记录相关变更信息。
7
T/GXAS 613—2023
附 录 A
(资料性)
基本程序
图A.1给出了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
成立组织机构
计划与准备 风险监测与更新
制定实施方案
建立健全制度
收集整理资料
风险辨识及评估
安全教育及培训
风险划分
风险辨识
风险评价
文件管理
风险分级管控
持续改进
风险告知
图A.1 基本程序
8
T/GXAS 613—2023
附 录 B
(资料性)
风险辨识评估记录表
表B.1~表B.10给出了风险辨识评估样例。
表B.1 安全风险区域划分登记表
辨识单元:XX林场
序号 风险区域(单元) 编号 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 责任部门(管辖单位) 备注
1 XX林场总部 XX-1 火灾、触电、车辆伤害、其他伤害 XX林场安全防火办
2 XX林场分场 XX-2 火灾、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车辆 伤害、其他伤害 XX林场分场安全防火办
3 XX林场森林公园 XX-3 火灾、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车辆 伤害、其他伤害 XX林场森林公园安全防火 办
… … … … …
表B.2 风险点登记台账
辨识单元:XX林场分场
序号 风险点名称 编号 类型 可能导致的主要事故类型 区域位置 管辖部门 备注
1 造林抚育 YL-ZY-1 作业活动类 机械伤害、其他伤害(砍伤、 割伤、高温中暑、蛇咬虫叮、 石头滚落砸伤、滑倒) 营林工作区 造林部
2 伐木 CF-ZY-1 作业活动类 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其他 伤害(砍割伤、高温中暑、蛇 咬虫叮等) 采伐区 造林部
3 油锯 CF-SB-1 设备设施类 机械伤害、火灾 采伐区 造林部
… … … … … … … …
注: 类型分为作业活动类、设备设施类。
9
T/GXAS 613—2023
表B.3 设备设施清单
辨识单元:XX林场分场
编号 设备设施名称 设备设施类型 数量 区域/位置 管辖部门 是否特种设备 备注
1 油锯 通用设备 1 伐区 造林部 否
2 采割工具(锄头、 砍刀、镰刀等手动 工具) 专用设备 若干 作业区 造林部 否
3 割草机 通用设备 1 营林工作区 造林部 否
… … … … … … … …
注: 设备设施类型参考GBT-14885 固定资产等资产基础分类与代码。
表B.4 作业活动清单
辨识单元:XX林场分场
编号 作业活动名称 作业活动类型 作业活动频率 作业区域 管辖部门 是否特种作业 备注
1 造林抚育 作业类 每周1次 营林抚育区 造林部 否
2 营林巡检 巡检类 每周1次 营林抚育区 造林部 否
3 采伐 作业类 不定期开展 采伐区 造林部 否
… … … … … … … …
10
T/GXAS 613—2023
表B.5 设备设施安全检查分析表(SCL)
辨识单元:XX林场分场
风险点基本信 息 检查项目
编 号 类型 名称 检查项目名称 主要后果
1 1 专用设 备类 夹木 机 制动、动力、行驶 系统、操作室 1.各部件安装应牢固可靠,连接部 位无松动、脱落、损坏; 2.管路无漏电、漏水、漏油现象; 3.制动系统应设置行车制动和停 车制动装置,且功能有效; 4.转向与刹车系统无故障; 5.操作室无杂物,操作人员在设备 运作状态下不得脱岗。 1.各部件安装不牢固,连接部位 出现松动、脱落、损坏; 2.管路出现漏电、漏水、漏油现 象; 3.制动系统无行车制动和停车 制动装置,或功能失效; 4.转向与刹车系统出现故障; 5.操作室有杂物,操作人员在设 备运作状态下脱岗 车辆伤害、物体打 击、其他伤害
… … … … … … …
表B.6 作业活动工作危害分析表(JHA)
辨识单元:XX林场分场
作业活动基本信息 风险辨识信息
编 号 名称 类型 频率 区域 管辖 部门 序 号 主要后果
1 造林 抚育 作业 类 每周 一次 营林作 业区 造林 部 1 除草劈 杂 工具使用不当、蛇虫叮咬、高温作业、陡坡 作业、杂灌伤人、恶劣天气 其他伤害(中暑、砍割伤、蛇 虫叮咬、自然灾害等)
2 挖坑 工具使用不当、蛇虫叮咬、陡坡作业、高温 作业、杂灌伤人、石头滚落、恶劣天气 其他伤害(中暑、砍割伤、蛇 虫叮咬、自然灾害等)
3 播种树 苗 工具使用不当、蛇虫叮咬、陡坡作业、高温 作业、杂灌伤人、恶劣天气 其他伤害(中暑、砍割伤、蛇 虫叮咬、自然灾害等)
4 4 搬运、施 肥 陡坡作业、工具使用不当、蛇虫叮咬、高温 作业、杂灌伤人、恶劣天气 其他伤害(中暑、砍割伤、蛇 虫叮咬、自然灾害等)
5 … 割灌修 枝 陡坡作业、有毒药物、蛇虫叮咬、高温作业、 杂灌伤人、皮肤过敏、恶劣天气 其他伤害(中暑、砍割伤、蛇 虫叮咬、自然灾害等)
… … … … … … … … …
11
T/GXAS 613—2023
表B.7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LS)评价记录表
辨识单元:XX林场分场
风险点基 本信息 检查项目 固有风险评 价 现有管控措施 剩余风险评价 补充管控措施(选填)
编 号 类 型 名 称 检查项目 名称 主要 后果 L 风 险 等 级 工程 技术 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L 风 险 等 级 工程 技术 措施 管 理 措 施 应急 处置 措施
1 专 用 设 备 类 … 夹 木 机 … 制动、动 力、行驶系 统、操作室 1.各部件安装应 牢固可靠,连接 部位无松动、脱 落、损坏; 2.管路无漏电、 漏水、漏油现象; 3.制动系统应设 置行车制动和停 车制动装置,且 功能有效; 4.转向与刹车系 统无故障; 5.操作室无杂 物,操作人员在 设备运作状态下 不得脱岗。 1.各部件安装不 牢固,连接部位 出现松动、脱落、 损坏; 2.管路出现漏 电、漏水、漏油 现象; 3.制动系统无行 车制动和停车制 动装置,或功能 失效; 4.转向与刹车系 统出现故障; 5.操作室有杂 物,操作人员在 设备运作状态下 脱岗 车辆 伤害、 物体 打击、 其他 伤害 2 5 10 一 般 风 险 / 严格 按照 操作 规程 作业 1.对夹木机操作人 员与采伐作业人员 进行针对性的岗前 安全教育培训。 2.设备操作人员取 得岗位资格证书 系好安全 带、佩戴好 安全帽等防 护用品。 1.现场配备有灭 火器。 2.出现车辆伤害 的,根据伤者情 况,有针对性地采 取止血、包扎、固 定等临时应急措 施。 3.发生火灾事故, 及时用灭火器扑 灭初期火灾。 4.根据事故严重 程度及时拨打 120、119电话求 救、联系车辆。 2 2 4 低 风 险 选用 先进 的夹 木机 械 / / / /
… … … … … … … … …
12
T/GXAS 613—2023
表B.8 工作危害分析(JHA+LEC)评价记录表
辨识单元:XX林场分场
作业活动基本信息 风险辨识信息 固有风险 评价 现有管控措施 剩余风险 评价 补充管控措施(选 填)
编 号 名 称 类 型 频 率 区 域 管 辖 部 门 序 号 主要后果 L E D 风 险 等 级 工程技术 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L 风 险 等 级 工 程 技 术 措 施 管 理 措 施 培 训 教 育 措 施 个 体 防 护 措 施 应 急 处 置 措 施
1 造 林 抚 育 作 业 类 每 周 一 次 营 林 作 业 区 造 林 部 1 除 草 劈 杂 工具使用不当、 蛇虫叮咬、高温 作业、陡坡作业、 杂灌伤人、恶劣 天气 其他伤害 (中暑、砍 割伤、蛇虫 叮咬、自然 灾害等) 1 6 15 90 一 般 风 险 1.作业人 员应保持 相距5米以 上的安全 距离。 2.错行间 隔作业。 1.严格按现 场技术人员 的要求执 行。2.在山 下设置警戒 标志、警示 牌、界线标 志或设立岗 哨,未经准 许非作业人 员不得进入 警戒区。 1.对工人开展针对 性的岗前教育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安全 生产知识、安全生产 作业要求、应对自然 灾害处置措施等。2. 给工人发放安全教 育资料,经安全教育 培训合格后方可在 林区开展生产作业。 3.在使用有毒药物 时,按药物安全使用 说明进行作业。4. 搬运化肥人员根据 个人体能适量搬运, 并做好防毒保护。 穿戴好安 全帽、防护 手套、遮阳 衣物等防 护用品 1.现场配备消暑药物、急救 箱。2.现砍割伤、有毒蛇虫 咬伤、摔伤的,根据伤者情 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止血、 包扎、固定等临时应急措 施。 3.出现高温中暑情况时,及 时将中暑人员移到阴凉、通 风地方,并采取降温措施。 4.出现自然灾害发生预兆 的,管理人员通知现场员工 紧急撤离。 5.出现农药中毒情况的,尽 快脱去沾有农药的衣物,工 头带去清洗、联系车辆,马 上带去医院。 1 6 3 18 低 风 险 / / / / /
2 挖 坑 工具使用不当、 蛇虫叮咬、陡坡 作业、高温作业、 杂灌伤人、石头 滚落、恶劣天气 其他伤害 (中暑、砍 割伤、蛇虫 叮咬、自然 灾害等) 1 6 15 90 一 般 风 险 1 6 3 18 低 风 险 / / / / /
3 播 种 树 苗 工具使用不当、 蛇虫叮咬、陡坡 作业、高温作业、 杂灌伤人、恶劣 天气 其他伤害 (中暑、砍 割伤、蛇虫 叮咬、自然 灾害等) 1 6 15 90 一 般 风 险 1 6 3 18 低 风 险 / / / / /
… … … … … … … … … … … … … …
13
T/GXAS 613—2023
表B.9 设备设施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辨识单元:XX林场分场
风险点基本 信息 检查项目 固有 风险 等级 现有管控措施 剩余 风险 等级 管控 层级 管控 部门 管控 责任 人
编 号 类型 名 称 检查项目名称 主要后果 工程 技术 措施 应急处置措施
1 专用 设备 类 夹 木 机 制动、动力、 行驶系统、操 作室 1.各部件安装应牢固可 靠,连接部位无松动、 脱落、损坏; 2.管路无漏电、漏水、 漏油现象; 3.制动系统应设置行车 制动和停车制动装置, 且功能有效; 4.转向与刹车系统无故 障; 5.操作室无杂物,操作 人员在设备运作状态下 不得脱岗。 车辆伤害、物 体打击、其他 伤害 一般 风险 / 严格按照 操作规程 作业 1.对夹木机操作人员与采 伐作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 岗前安全教育培训。 2.设备操作人员取得岗位 资格证书 系好安全带、佩戴 好安全帽等防护 用品。 1.现场配备有灭火器。 2.出现车辆伤害的,根 据伤者情况,有针对性 地采取止血、包扎、固 定等临时应急措施。 3.发生火灾事故,及时 用灭火器扑灭初期火 灾。 4.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及 时拨打120、119电话求 救、联系车辆。 低风 险 班组 级 造林 部 张三
… … … … … … … … … … …
14
T/GXAS 613—2023
表B.10 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辨识单元:XX林场分场
作业活动基本信息

风险辨识信息

固 有 风 险

现有管控措施

剩 余 风

管 控

管 控

管 控

















主要后果
工程技术 措施
1.作业人
管理措施 培训教育措施 个体防护措施
上一章:T/GXAS 614-2023 成人肝移植术后护理规范 下一章:T/GXAS 615-2023 冠心病介入术后中医康复规范

相关文章

LY/T 2895-2017 国有林场抚育间伐施工技能评估规范 DB15/T 3515-2024 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规范 DB12/T 59-2018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 DB5101/T 42-2018 星级饭店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DB5101/T 43-2018 A级旅游景区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 LY/T 2894-2017 国有林场综合评价指标与方法 LY/T 2088-2013 国有贫困林场界定指标与方法 T/GXAS 653-2023 水生态化学品复合污染风险评估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