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T/GXAS 761-2024 岩溶石山区赤苍藤栽培技术规程

T/GXAS 761-2024 岩溶石山区赤苍藤栽培技术规程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04.35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21 10:27:44



相关搜索: 岩溶 规程 栽培技术 石山

内容简介

T/GXAS 761-2024 岩溶石山区赤苍藤栽培技术规程 ICS 65.020.20
CCS B 61 体 GXAS

标 准
T/GXAS 761—2024
岩溶石山区赤苍藤扦插苗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cultivation Erythropalum scandens Blume
in karst mountainous area
2024-06-28 发布
2024-07-04 实施
广西标准化协会 发 布
T/GXAS 761—2024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栽培环境选择 ....................................................................... 1
5 种苗繁育 ........................................................................... 1
5.1 苗圃地整理 ..................................................................... 1
5.2 苗床准备 ....................................................................... 1
5.3 扦插繁育 ....................................................................... 2
5.4 种苗养护 ....................................................................... 2
6 定植 ............................................................................... 2
6.1 整地 ........................................................................... 2
6.2 搭架 ........................................................................... 2
6.3 起苗移栽 ....................................................................... 3
6.4 定植密度 ....................................................................... 3
6.5 定植时间 ....................................................................... 3
6.6 定植方法 ....................................................................... 3
7 田间管理 ........................................................................... 3
7.1 遮阳管理 ....................................................................... 3
7.2 防寒管理 ....................................................................... 4
7.3 中耕除草 ....................................................................... 4
7.4 水肥管理 ....................................................................... 4
7.5 整形修剪 ....................................................................... 4
7.6 虫害防治 ....................................................................... 4
8 采收 ............................................................................... 4
9 生产档案 ........................................................................... 4
参考文献 .............................................................................. 5
I
T/GXAS 761—2024


本文件参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提出并宣贯。
本文件由广西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桂林理工大学、阳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罗为群、张谭锋、李航、胡兆鑫、涂纯、蒋忠诚、陈雅祺、刘绍华、汤庆佳、
吴泽燕、覃礼堂、牛勇、吴华英、欧阳然、李强、朱继飞、何海碧、何宗辉、莫启兰、冯江。
II
T/GXAS 761—2024
岩溶石山区赤苍藤扦插苗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岩溶石山区赤苍藤扦插苗栽培的程序,界定了岩溶石山区赤苍藤扦插苗栽培涉及的术
语和定义,规定了栽培环境选择、种苗繁育、定植、田间管理、采收等阶段的操作指示,描述了生产过
程信息的追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岩溶石山区赤苍藤扦插苗的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42478 农产品生产档案记载规范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岩溶石山区 karst mountainous area
也称喀斯特石山区,指水对碳酸盐岩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特征,并包括水的机械侵蚀和崩塌作用,
而形成的独特地貌和地下水系的地区。
[来源:GB/T 12329—1990,2.1,有修改]
3.2
赤苍藤 Erythropalum scandens Blume
铁青树科(Olacaceae)赤苍藤属多年生常绿大型木质藤本植物。
4 栽培环境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平地或缓坡地,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pH
值宜为6.0~8.5,灌溉水应符合GB 5084的规定。
5 种苗繁育
5.1 苗圃地整理
上年冬季进行翻耕,种苗繁育前15
d进行翻耙。
5.2 苗床准备
苗床的高度20
cm、宽度120
cm,长度随地形而定,苗床间距40
cm。在扦插前1
d将苗床浇透水,用
0.3%的高锰酸钾或1
000倍的70%甲基硫菌灵喷洒苗床,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严实,闷7 d。
1
T/GXAS 761—2024
5.3 扦插繁育
5.3.1 扦插时间
3~4月。
5.3.2 插条准备
选择生长旺盛、无病虫危害的植株中上部一年以上枝条,宜选用枝条的中下部作为插条,插条长度
15
cm~20
cm,插条宜有2~3个芽点,底部剪切口呈45°斜口,顶部呈平口。
5.3.3 扦插方法
将处理好的插条垂直插入苗床,插入深度控制在4 cm~5
cm,株距15
cm~20
cm之间。
5.3.4 插条生根处理
扦插前采用浸泡法把插条底部插入浓度100
mg/L~150
mg/L的ABT生根粉溶液中浸泡,其中嫩插条浸
泡15 min~20 min,老插条浸泡25
min~30
min。
5.4 种苗养护
5.4.1 扦插后,每隔
5
d~7
d,使用花生麸发酵液(水:花生麸:红糖:EM 菌(重量比)=60:10:3:0.02,
发酵 15
d~20
d)混水 30~50 倍稀释淋透苗床,持续重复浇淋 3~5 次。
5.4.2 在苗床上覆遮阳网,控制透光率在 35%~50%,定期喷水,夏季和春季在每天早上和傍晚各浇
水一次,冬季和秋季浇水在中午进行,保持苗床湿润。
5.4.3 最低气温低于 0
℃的地区,进行防寒管理,育苗前二年宜进行遮阳管理,控制透光率在 40%~
50%,两年后待种苗成熟后可拆除遮阳网。
6 定植
6.1 整地
6.1.1 若选择土壤分布不连续且地表碎石较多的坡地,宜以简易块石堵缺口或坡改梯的方式进行坡地
改造,地块内侧清除大块石头,保留小块碎石,并利用客土补坑。
6.1.2 若选择岩溶石山平地林下环境进行栽培,在林木种类上选择岩溶石山区适生深根系常绿乔木树
种,且林木间距在 3.5
m~4.0
m 之间,并控制林下夏季透光率在 40%~50%之间,高于 50%透光率地
区进行遮阳管理,高于 60%透光率地区对上盖树木进行间伐或修枝。
6.1.3 若选择岩溶石山峰丛、峰林等坡面或坡脚林下环境进行栽培,在林木种类上选择岩溶石山区适
生深根系常绿乔木树种,且林木间距在 5.0 m~6.0 m 之间,并控制夏季林下透光率在 70%~80%之间,
高于 80%透光率地区进行遮阳管理,低于 30%透光率地区对上盖树木进行间伐或修枝。
6.1.4 整地时应将较大块石、杂草等清理干净,保留小块石灰岩碎石,使地表厚度均匀,整地深度宜
为 20
cm~30
cm。
6.2 搭架
平地及缓坡地等土壤分布相对连续,土被覆盖率高于50%,裸石较少地区,宜架单线立式支架,支
架高度在0.7
m~1.0
m,两支架间相隔的距离为1.5
m~2.0
m,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四周拉斜线固定,可
采用8
cm×8
cm×180
cm水泥杆做桩,见图1;在土壤分布不连续、土被覆盖率低于50%的岩溶石山地区,
无需搭架,任其沿着裸岩攀爬生长,及时修剪枝条、疏花疏果。
2
T/GXAS 761—2024
图1 单线立式支架示意图
6.3 起苗移栽
6.3.1 起苗
6.3.1.1 扦插苗苗芽生长到 15 cm 以上即可起苗移栽。
6.3.1.2 短距离移栽宜采用裸根苗,起苗时用铲将苗带土掘起,芽端保留 1~2 片叶片,抖落根群附着
的土,随即进行移栽。
6.3.1.3 长距离运输移栽宜采用营养杯苗,起苗时土壤要干湿得当,用铲将苗四周铲开,然后从侧下
方将苗挖出,保持完整土球,用无纺布袋包裹,芽端保留 1~2 片叶片。
6.3.2 移栽
挖定植穴(长、宽、深为20
cm×20
cm×20
cm),按每株施入腐熟农家肥(0.8
kg~1.2
kg)做底
肥,每年施用2次(2月初1次,11月底1次)。种植后用秸秆、稻草、椰糠、木屑等覆盖。裸根苗用ABT生
根粉溶液(浓度为200
mg/kg)均匀喷湿根部后移栽,营养杯苗解开无纺布袋后直接移栽。
6.4 定植密度
在土壤分布相对连续、土被覆盖率高于50%的岩溶石山地区,按行间距0.8
m×0.8
m挖种植穴;在
土壤分布不连续、土被覆盖率低于50%的岩溶石山地区,在土壤斑块内采取见缝插针方式种植,按不低
于70
cm的间距挖种植穴。
6.5 定植时间
3~4月为宜。
6.6 定植方法
采用穴植法,每穴1株,将根系舒展于穴中,覆土填压。定植后浇足定根水,保持土壤湿润,在行
间铺盖黑色防草布。
7 田间管理
7.1 遮阳管理
种苗种植前期,宜控制透光率。不同地区的遮阳方法如下:
—— 在岩溶石山平地,采用遮阳网遮阳,控制透光率 40%~50%,控制透光率的同时,需在遮阳
网中间留出 50
cm~60
cm 间隙;
—— 在岩溶石山峰丛、峰林等坡地或坡脚裸地,采用遮阳网遮阳,控制透光率在 60%~70%,控
制透光率的同时,需在遮阳网中间留出 50
cm~60
cm 间隙,2 年后可拆除遮阳网;
—— 在岩溶石山平地林下,采取修枝或间伐方式控制夏季林下透光率在 40%~50%;
—— 在岩溶石山峰丛、峰林等坡面或坡脚林下,采取补种、修枝或间伐方式控制夏季林下透光率
在 70%~80%。
3
T/GXAS 761—2024
7.2 防寒管理
冬季最低气温低于2
℃时,做好防寒工作,来年春天最低气温连续一周在5
℃以上可去掉防寒设施。
7.3 中耕除草
宜浅耕,及时清除杂草。
7.4 水肥管理
7.4.1 土壤湿度宜保持在 30%~40%之间。春季及夏季浇水时间宜在清晨和傍晚,秋季冬季浇水宜在
中午前后。
7.4.2 种植第二年后,3 月到 10 月每月施用腐熟农家肥 2 次,每次间隔 15
d,每次用量为腐熟农家肥
0.15 kg/株~0.25
kg/株,生长旺季可适当追加复合肥(21-15-15)和尿素。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
的要求。
7.5 整形修剪
不同栽培方式整形修剪方法如下:
—— 在搭架的情况下,定期修剪枝条,控制主茎长 2.5m~3.5m,及时疏花疏果;
—— 在没有搭架的岩溶石山平地,或土壤分布相对连续,且土被覆盖率高于 50%的坡地,定期修
剪枝条,植株高度宜维持在 1.0 m~1.2 m、冠幅直径为 0.8 m~1.0 m,及时疏花疏果;
—— 在土壤分布不连续、土被覆盖率低于 50%的岩溶石山地区,不需搭架,任其沿着裸岩攀爬覆
盖,定期修剪枝条,控制主茎长 2.5 m~3.5 m,及时疏花疏果。
7.6 虫害防治
主要虫害有蚜虫,开春时期出现,可通过适当修枝梳理、控制温湿度预防;利用可降解黄色板诱杀
蚜虫。
8 采收
嫩芽长至13 cm以上即可采收。3月中旬至6月采摘周期为3
d~5
d,7月至9月采摘周期为7
d~12
d,
10月至11月采摘周期为5
d~7
d。
9 生产档案
建立田间生产档案,包括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及生产技术、病虫
害的发生和防治等,其他按GB/T 42478的规定执行。
4
T/GXAS 761—2024
参 考 文 献
[1] GB/T 12329—1990 岩溶地质术语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团体标准
岩溶石山区赤苍藤扦插苗栽培技术规程
T/GXAS 761—2024
广西标准化协会统一印制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上一章:T/GXAS 760-2024 富硒毛葡萄栽培技术规程 下一章:T/GXAS 765-2024 糖料蔗地块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技术规范

相关文章

T/GXAS 402-2022 岩溶湿地水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程 DB45/T 2640-2023 岩溶山区半枫荷套种地枫皮和黄精立体种植技术规程 云南岩溶石山区物探找水方法与实例分析 T/GXAS 626-2023 桂北喀斯特石山生态修复绿化施工技术规范 GA/T 761-2024 停车库(场)安全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DB37/T 4337-2021 岩溶区桩基施工技术规程 T/CSRME 034-2023 隧道岩溶堵水注浆技术规程 T/CECS 590-2019 岩溶空洞泡沫混凝土充填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