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T/GXAS 674-2023 菠萝蜜黄翅绢野螟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T/GXAS 674-2023 菠萝蜜黄翅绢野螟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429.35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21 11:27:08



相关搜索: 技术规范 综合防治 综合防治 菠萝蜜 gxas

内容简介

T/GXAS 674-2023 菠萝蜜黄翅绢野螟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ICS 65.020
CCS B 16 体 GXAS
团 标 准
T/GXAS 674—2024
菠萝蜜黄翅绢野螟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Diaphania caesalis
2024-01-05 发布
2024-01-11 实施
广西标准化协会 发 布
T/GXAS 674—2024


本文件参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宣贯。
本文件由广西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卢艳春、杨志强、蒋婷、谭德锦、樊春丽、蒋卓恩、王晓宇、徐冬英。
I
T/GXAS 674—2024
菠萝蜜黄翅绢野螟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菠萝蜜黄翅绢野螟(Diaphania caesalis)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菠萝蜜黄翅绢野螟的
防治操作指示,描述了防治记录的追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菠萝蜜黄翅绢野螟的综合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黄翅绢野螟 Diaphania caesalis
昆虫纲Insecta,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绢野螟属Diaphania。
注: 黄翅绢野螟形态特征、为害特征参见附录A。
4 防治
4.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结合化
学防治。推荐使用的农药剂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规定,应进行药剂的合理轮换使用。
4.2 农业防治
4.2.1 果园周边不应种植或间种面包果、无花果等植物。
4.2.2 坡地按株行距 5
m×5
m 或 6
m×5
m,平地按 6
m×6
m 或 6
m×7
m 种植。
4.2.3 保持果园通风透光。有封行现象的种植园,收果后回缩修剪,剪除交叉枝、丛生枝、徒长枝。
4.2.4 清除落果、虫果,及时摘除被害嫩梢、花芽,集中无害化处理。
4.3 物理防治
4.3.1 套袋
经疏果,果实横纵径在(10
cm~15
cm)×(15
cm~20
cm)时进行套袋。套袋前1
d全园喷药,选
用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2
000~3
0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
000倍液,混合后均匀喷施叶片正
反面、枝条、花序和果实,药液干后用无纺布袋或60~80目网袋套袋。
4.3.2 灯光诱杀
在菠萝蜜园区边缘或道路旁安装诱虫灯,1
hm
2~2
hm
2安装1盏诱虫灯,灯距离地面高2.5
m,灯具安
装处周围100
m范围内无高大建筑遮挡、且远离大功率照明光源,3
m范围内无树枝遮挡光线,从5月中旬
至10月下旬每晚开灯诱杀成虫,及时清理诱捕到的虫体。
1
T/GXAS 674—2024
4.3.3 人工捕杀
黄翅绢野螟零星发生时,应直接捕杀嫩梢、花序、嫩芽中幼虫或蛹;幼虫蛀果为害初期,拨开虫粪,
选择大小合适的铁丝或木棍等不易变形的工具,沿孔道直接捅入将其杀死。
4.4 生物防治
4.4.1 在黄翅绢野螟幼虫孵化盛期的清晨或傍晚用 1
000 亿/g 球孢白僵菌粉用水稀释 800~1
000 倍配
成菌液,或用 5%阿维菌素乳油 1
500~2
000 倍液喷洒在菠萝蜜嫩梢、花序及果实上;每隔 7
d~10
d
喷施 1 次,连喷 2~3 次。随配随用,储存不可超过 2
h。
4.4.2 保护和利用绢野螟绒茧蜂等黄翅绢野螟寄生性天敌。
4.5 化学防治
4.5.1 防治时间
5~10月开花前一周、谢花后一周、稳果期,在幼虫孵化盛期至幼虫钻蛀为害前,对菠萝蜜嫩枝、
嫩芽、花穗、果实喷施杀虫剂。
4.5.2 药剂种类及使用方法
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1
000~1
500倍液,或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2
000~3
000倍
液,或11.6%甲维氯虫苯悬浮剂1
500~2
000倍液进行全园喷药,每隔7
d~10
d喷施1次,连喷2~3次。
轮换使用药剂,果实采收前1个月停止喷药。
5 档案管理
建立田间防治台账,对全年防治的时间、地点、使用药剂种类、天气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田间防
治档案记录见附录B。保存时间不少于2
a。
2
T/GXAS 674—2024
附 A A A

(资料性)
黄翅绢野螟形态、为害特征
A.1 形态特征
A.1.1 卵
白色至淡黄色,椭圆形,扁平,表面具有网状纹,长(0.89±0.06)mm,宽(0.71±0.05)mm。雌
成虫单个散产或不规则成堆产卵,数量1~10粒不等,初产卵略透明,后逐渐变白,孵化前变成淡黄色。
[见图A.1中(a)]。
A.1.2 幼虫
头部坚硬,初孵和刚蜕皮幼虫头部白色,后逐渐变为黄褐色或黑色。唇基三角形,额狭长,蜕裂线
明显,呈倒“Y”形,腹节背面有两排对称大黑斑,节间处有两排较小黑斑,胸腹两侧各有一排黑斑,
黑斑具毛。[见图A.1中(b)]。
A.1.3 蛹
纺锤形,幼虫化蛹前以丝结茧,形成不食不动的预蛹。化蛹初期为红褐色,后变成黑褐色,表面光
滑,翅芽和足分别长至第5腹节的前缘和后缘,腹部末端生有8根毛钩。[见图A.1中(c)]。
A.1.4 成虫
触角丝状,复眼外突呈红褐色,两复眼间有褐色斑点,体麦黄色,前胸背板中央有深棕色鳞片,腹
部末端被有鬃毛。前翅三角形,前缘有2个瓜子状空心黄斑,斑周围有黑色曲纹,近顶角处有一塔状黄
斑。雌蛾腹部比较肥大,末端钝圆,外生殖器被有整齐的短黄色鬃毛;雄蛾腹部瘦小,末端狭长,外生
殖器被有整齐的长黑色鬃毛。[见图A.1中(d)]。
A.2 为害特征
黄翅绢野螟雌成虫产卵于嫩梢及花芽上,幼虫孵出后蛀入嫩梢、花芽及正在发育的果中,致使嫩梢
萎蔫落垂、幼果干枯、果实腐烂。果中幼虫发育至蛹,待成虫羽化后方飞出。为害幼果时,一开始嚼食
果皮,逐渐深入食到种子,取食的孔道外围有粪便堆聚封住孔口;为害果柄时,则从果蒂进入,然后逐
渐往上,粪便排在孔内外,引起果柄局部枯死;为害新梢时,取食嫩叶和生长点,排出粪便,并吐丝包
裹住受害叶和生长点。
(a)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图A.1 黄翅绢野螟形态特征
3
T/GXAS 674—2024
附 B B B

(资料性)
黄翅绢野螟田间防治档案记录
黄翅绢野螟田间防治档案记录见表B.1。
表B.1 黄翅绢野螟田间防治档案记录
虫害发生情况 防治时间 防治地点 药剂种类及浓度 防治效果 天气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团体标准
菠萝蜜黄翅绢野螟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T/GXAS 674—2024
广西标准化协会统一印制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上一章:T/GXAS 677-2024 六堡茶加工质量安全控制规范 下一章:T/GXAS 670-2023 地理标志农产品 古琶茶

相关文章

DB34/T 4107-2022 黄杨绢野螟监测及防治技术规程 GB/T 40624-2021 黄瓜绢野螟检疫鉴定方法 SN/T 4639-2016 黄瓜绢野螟检疫鉴定方法 DB44/T 2148-2018 黄野螟防治技术规程 DB63/T 1000-2011 油菜角野螟化学防治技术规范 DB4409/T 62-2024 广赤眼蜂防治黄野螟技术规程 DB46/T 320-2015 菠萝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T/HNBX 110-2021 昌江菠萝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