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65.020.20
CCS B 31
GXAS
团
体 标 准
T/GXAS 390—2022
槟榔芋秋冬季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cultivation of betel nut taro in autumn
and winter
2022-10-14 发布
2022-10-20 实施
广西标准化协会 发 布
T/GXAS 390—2022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产地环境 ............................................................................ 1
5
品种选择 ............................................................................ 1
6
种芋处理 ............................................................................ 1
7
整地定植 ............................................................................ 2
8
田间管理 ............................................................................ 2
9
病虫害防治 .......................................................................... 3
10
适时采收 ........................................................................... 4
11
生产档案 ........................................................................... 4
I
T/GXAS 390—2022
前
言
本文件参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提出、归口并宣贯。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董伟清、何芳练、蒋慧萍、刘莉莉、邱祖杨、王霏峰、庞乃雄。
II
T/GXAS 390—2022
槟榔芋秋冬季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槟榔芋秋冬季栽培技术的程序,规定了产地环境、品种选择、种芋处理的要求,以及
整地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阶段的操作指示,给出了生产过程信息的追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广西桂南沿海地区槟榔芋的秋冬季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T/GXAS 163
芋疫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槟榔芋秋冬季栽培
cultivation of betel nut taro in autumn and winter
每年于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定植槟榔芋,到翌年6月中旬至7月中旬采收,生长季节主要经历秋冬春
季,与传统春种夏管秋收的种植习惯不同。
4 产地环境
4.1 土壤条件
地势平坦开阔、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排灌方便、周边无污染源,pH值5.5~7.0。
4.2
气候条件
光照充足,冬季1月份平均气温12 ℃以上,无霜冻或霜冻期短。
4.3
产地环境
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
5
品种选择
选择抗寒能力强、品质优良、适合市场需求的槟榔芋品种,如桂芋2号、荔浦芋、贺州香芋等。
6 种芋处理
6.1 选种
选择无病虫为害、个体饱满的子芋或孙芋,单个质量80 g~150 g,每667 m
2用种量120 kg~150 kg。
1
T/GXAS 390—2022
6.2
消毒
在定植前20d~30d进行种芋消毒、催芽。种芋消毒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
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浸种30 min。农药的使用应符合NY/T 393的规定。
6.3
催芽
将消毒后的种芋均匀摆放在事先准备好的苗床上,然后覆盖3 cm~4 cm的细沙,苗床淋透水后覆盖
薄膜。在种芋露芽1 cm~2 cm时即可定植。苗床剩余种芋继续浇水保持生长,作为备用苗。
7 整地定植
7.1 定植前准备
7.1.1 整地及施基肥
7.1.1.1 整地前先将基肥及防治地下害虫药剂一次性撒施,每 667m 2施腐熟农家肥 500kg~800kg、高
钾缓释复合肥(11-7-22)25kg~30kg 以及防治地下害虫的辛硫磷或噻虫嗪 2kg~3kg(与细泥充分拌
匀后全田均匀撒施),施肥施药后精细整地起畦。肥料的使用应符合 NY/T 394 的要求,
7.1.1.2
单畦双行种植,厢宽 1.8m~2m(其中畦面宽 1.0m~1.2m,沟宽 0.8m~1.0m),畦高 30cm~
40 cm。
7.1.1.3
单畦单行种植,厢宽 1.0 m~1.2 m(其中畦面宽 50 cm~60 cm,沟宽 40 cm~50 cm),畦高 30
cm~40 cm。
7.1.2
配备滴灌设施
水肥一体化系统包括供水系统、供肥系统、过滤系统和灌溉系统,技术要求为:
a)
供水系统由水泵并配以管网和阀门;
b)
供肥装置包括施肥器、阻塞阀、压力表、入口阀和出口阀等装置;
c)
过滤混合装置由过滤网、过滤器等组成;
d)
滴灌装置由田间滴灌管线和调节阀组成;
e)
主水管管径为 110 mm,支管管径 50 mm,滴灌管径为 16 mm,孔距离 30 cm;
f)
整地施肥后,支管与主管相连,支管安置地头,滴灌带与支管垂直相连,出水孔向上,铺设在
种植穴附近,单畦双行种植的每垄 2 条滴灌带,单畦单行种植的每垄 1 条滴灌带。
7.2
定植时间
每年于 10 月中旬至 11 月中旬定值。
7.3
定植密度
单畦双行种植每 667 m
单畦单行种植每 667 m
7.4
定植方法
2种植 1 800~2 000 株,品字形定值,株距 35 ㎝~40 ㎝。
2种植 1 600~1 800 株,株距 30 ㎝~35 ㎝。
7.3.1
7.3.2
定植前开好播种沟,沟深15 cm~20 cm,然后将种芋平放或芋芽略倾斜朝下,定植后清沟覆土并用
银黑双色地膜覆盖。
8
田间管理
8.1
苗期管理
播种后应加强田间巡查,及时查苗补苗。芋芽顶起地膜时,及时破膜开孔起苗,膜孔不宜过大,直
径以10 cm~12 cm为宜。
2
T/GXAS 390—2022
8.2
水分管理
整个生长期保持充足的水分。具体要求如下:
——10 月~次年 1 月,2 d~3 d 滴灌 1 次,每次 8 h,保持土壤湿润;
——2 月~4 月,植株旺盛生长期,根据降雨情况适时滴灌,如遇连续降雨,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5 月~7 月,保持每天滴灌 1 次,每次 8 h;
——采收前 15 d~20 d,停止滴灌。
8.3 追肥管理
根据田间长势进行追施管理,2~3月在球茎膨大期,追肥2~3次,每次间隔15 d~20 d,每667 m 2
追施水溶性复合肥(12-12-17)5 kg~10 kg;4~5月追肥1~2次,每次间隔15 d~20 d,每667 m 2追施硫
酸钾水溶性肥5 kg~10 kg,黄腐酸钾5 kg,根灌、滴灌浓度为2 000倍液。6月中后期喷施叶面肥(磷酸
二氢钾或黄腐酸钾),喷施浓度为1 000倍液。
8.4
及时除芽打叶
植株长至7~8片叶,在分蘖长至1叶1心时用小刀或竹片将分蘖的子芋去除,不应伤及母芋。若需留
种芋,则少除或不必除芽。4~5月气候干燥时,人工去除老叶。
8.5
控制徒长
在2月下旬或3月初(6~7叶期),若植株长势过旺,用25%烯效唑悬浮剂按1:1兑水混合后用毛刷
刷其心叶叶柄处;20 d后若植株控制效果不佳,可再用药1次,株高宜控制在1.0 m~1.3 m。
9 病虫害防治
9.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有芋疫病、软腐病和污斑病等,虫害有斜纹夜蛾、地下害虫、蚜虫和红蜘蛛等。
9.2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实施“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药剂防治
为辅”的绿色防控措施。农药的使用应符合NY/T 393的规定。
9.3
农业防治
实行水旱轮作、选择无病健康种芋、消毒种芋、合理密植、平衡施肥。保持田间通风透气、使用洁
净水源灌溉。
9.4 物理防治 2~1.5 hm 2设置一盏诱虫灯诱
每1 hm 2悬挂可降解黄板450~600块(25 cm×40 cm)诱杀蚜虫等,每1 hm
杀斜纹夜蛾的成虫。
9.5
生物防治
可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90%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倍~5 000倍液喷雾或灌根
防治软腐病。
9.6
药剂防治
9.6.1
芋疫病
按 T/GXAS 163 的要求执行。
3
T/GXAS 390—2022
9.6.2 软腐病
结合整地时每 667m 2撒施 100kg 生石灰;发现病情时可选用波尔多液、氢氧化铜 2000 倍液灌根或
氨基寡糖素 800~1 000 倍液喷雾。每 7 d~10 d 防治 1 次,连续防治 2~3 次。
9.6.3
污斑病
选用嘧菌酯 1 000~1 500 倍液或肟菌酯+戊唑醇 3 000 倍液,进行茎叶喷雾,交替使用。每 7 d~10
d 防治 1 次,连续防治 2~3 次。
9.6.4
斜纹夜蛾
在 3 龄幼虫前进行防治,可选核型多角体病毒 1 000 倍液或 20%氯虫苯甲酰胺 3 000 倍液喷雾。每
7 d~10 d 防治 1 次,连续防治 2~3 次。
9.6.5
地下害虫
结合整地时每 667 m
2撒施 100 kg 茶麸或 2 kg 噻虫嗪或 2 kg 辛硫磷等。球茎膨大中期及后期再各补
充撒施一次。采收前 14 d~21 d(噻虫嗪或辛硫磷的安全间隔期)禁止用药。
9.6.6
蚜虫
选用 40%吡虫啉水溶剂 1 500~2 000 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3 000 倍液、噻虫嗪 25%水分
散粒剂 5 000~10 000 倍液喷雾。
9.6.7
红蜘蛛
选 43%联苯肼酯悬浮剂 2 500 倍液或 11%的乙螨唑悬浮剂兑水 5 000~7 500 倍进行喷施,每 5 d~
7 d 防治 1 次,连续防治 2 次。
10 适时采收
10.1 采收时间
6月中旬~7月中旬,在土壤干燥的晴天适时采收。
10.2
采收方法
10.2.1
人工收获
清除田间滴管后,先将整株挖起,晾干水分,除去残叶和须根,避免器械损伤。
10.2.2
机械收获
使用收割机割除残叶并将芋头从地里挖起,然后将芋头运至阴凉处,除去须根,打包装袋。
11
生产档案
对整个生产过程,包括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各环节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记录,建立生产档案,
并妥善保存2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团体标准
槟榔芋秋冬季栽培技术规程
T/GXAS 390—2022
广西标准化协会统一印制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