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T/CI 415-2024 道路路面病害快速检测技术指南

T/CI 415-2024 道路路面病害快速检测技术指南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329.32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09 16:01:07



相关搜索: 道路 路面 检测技术 病害 快速

内容简介

T/CI 415-2024 道路路面病害快速检测技术指南 ICS 93.080.30 CCS R19 T

体 标 准
T/CI 415-2024
道路路面病害快速检测技术指南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rapid detection of road pavement diseases
2024-07-15 发布
2024-07-15 实施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
发 布
T/CI 415-2024
目 次
前 言 ....................................................................... II
引 言 ......................................................................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规定 ....................................................................2
5 路面损坏 ....................................................................2
6 平整度 ......................................................................3
7 车辙 ........................................................................4
8 其他要求 ....................................................................4
I
T/CI 415-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大学提出。
本文件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理委员会建设管理部、济南先投城市发展
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大学、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卓伦智能交通技术有限
公司、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济南金曰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前沿
领先(北京)国际科技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王小超、吴建清、吴旭平、苏航、翟营德、高孝舵、王安杰、刘轶
鹏、田源、杜聪、王建柱、刑邦宁、冯小涛、石华军、石伟敬、华彬彬、范俊德、信海南、
赵玉玺、马利豪。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
T/CI 415-2024
引 言
鉴于城市道路路面病害快速检测技术作为一个宏观、复杂且新兴的主题,为了深入认识
其发展规律并推动技术的广泛应用,本指南旨在提供方向性指导、具体建议以及有价值的参
考信息。相较于规定具体的检测特性、活动程序或检测方法,本指南更侧重于普遍性、原则
性和方向性的指引,以满足当前道路养护管理的实际需求。
在起草本指南时,我们充分考虑了国内外在指南标准制定方面的经验和规则,特别是
JTG/T E61 公路路面技术状况自动化检测规程和 JT/T 1167 车载式路况快速巡查装备中
关于指南标准的部分。结合我国已有的研究和实践,我们从标准的结构、总体原则和要求、
技术要素编写以及技术内容表述等多个方面出发,确立了本指南的起草规则。
本《道路路面病害快速检测技术指南》不仅涵盖了道路路面快速检测的基本规定,如路
面损坏、平整度、车辙等关键指标的检测,还针对当前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方向性
建议和具体指导。通过明确“需考虑的因素”这一必备要素,本指南为标准的使用者提供了
起草相关方法标准、规范标准和规程标准等的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形成与该主题有关的技术
解决方案提供了参考。
我国国家标准中已有多项指南标准,它们在各自领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对标准功
能认识的深入和需求的增加,指南标准的起草规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指南的发布,不仅有助
于提升我国指南标准的起草质量和应用效率,而且能够有效发挥其在道路养护管理领域的功
能,推动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III
T/CI 415-2024
道路路面病害快速检测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道路路面快速检测的基本规定、路面损坏、平整度、车辙及其他要求建议。
本文件适用于包含路面损坏、平整度、车辙及其他等指标的道路路面快速检测装置(系
统)的技术要求,其他单项指标检测装置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A:低温
GB/T 2423.2 电工电于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试验 B:高温
GB/T 5226.1 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第 1 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 26764 多功能路况快速检测设备
JTG/T E61 公路路面技术状况自动化检测规程
JT/T 1167 车载式路况快速巡查装备
JTG 5210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路面损坏 pavement damage
导致路面技术状况或路面使用性能降低的路面裂缝、坑槽等病害的统称。
3.2
破损率 damage ratio
路面各种损坏的折算损坏面积之和与路面调查面积之比,以百分比计。
3.3
路面车辙 pavement rut depth
路面轮迹带上的纵向带状凹槽。
1
T/CI 415-2024
4 基本规定
4.1 基本内容
检测装置除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及相关规定外,还应满足本规程的准确性验证要求。
4.2 数据采集要求
4.2.1 检测过程中全程跟踪并实时记录以下信息:
a) 路线基本信息:包括路线名称、路线编码、起点桩号、终点桩号、路面类型、检测
车道和检测方向等。
b) 检测时间与环境:起止时间、天气状况(如晴、阴、雨、雪等)、路面环境(如潮
湿、干燥、积水等)。
c) 操作情况:操作人员姓名或编号、停车原因(如设备维护、交通阻碍等)、设备状
态(如正常、故障等)。
d) 数据记录:正常数据、异常数据(包括异常数据出现的桩号位置、原因、影响范围
等详细信息)、无效路段(包括无效路段的桩号位置、长度、原因等)。
e) 其他信息:长短链、交通流量及其他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特殊情况按 JTG 5210 和
JTG/T E61 执行。
4.2.2 设备能够利用卫星或大地坐标定位装置,以车流速度自动检测并存储采集数据。
4.2.3 检测装置显示的里程桩号与道路实际桩号的误差超过 50 m 时,实时标注。
4.2.4 路面潮湿状况下不宜检测,路面积水状况下不得检测。
5 路面损坏
5.1 一般规定
利用各种图像传感装置,以车流速度自动检测并存储包含裂缝等损坏信息的路面图像,
通过路面图像损坏自动识别分析,获得路面损坏数据。
5.2 路面损坏检测功能要求
5.2.1 自动识别路面的纵向裂缝、横向裂缝、龟裂、块裂、坑槽、松散、裂缝修补及水泥路
面的板角断裂、破碎板等破损。
5.2.2 沥青路面的破损识别准确率达到 90% 以上;混凝土路面的破损识别准确率达到 80%
以上。
5.2.3 裂缝最小识别宽度不低于于 1mm。
2
T/CI 415-2024
5.2.4 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划分为优、良、中、次和差五个评定等级。评定等级要求
具体按照 JTG 5210 要求执行。
5.2.5 路面破损率计算结果及相关数据以 10m 为单位记录,路面原始图像及识别结果标注
图能长期保存。
5.3 路面损坏检测技术要求
5.3.1 路面损坏检测可采用不同的检测原理和检测方法,包括线扫成像、面扫成像和激光数
字成像等。
5.3.2 能检测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等不同类型的路面。
5.3.3 路面图像采用纵向连续的检测方式,横向检测宽度覆盖单车道宽度。
5.3.4 破损率最小值不大于 1 %,最大值不小于 8 %。
5.3.5 路面图像具有准确的位置信息,检测图像纹理清晰、亮度均匀。
6 平整度
6.1 一般规定
利用距离测量装置,以车流速度自动检测并存储路面纵断面高程变化信息,通过纵断面
信息处理获得路面平整度数据。
6.2 平整度检测功能要求
6.2.1 支持设置起点桩号,检测路线,包括路线的名称、编码等信息。
6.2.2 具备选择检测方向的功能。
6.2.3 允许用户设置采样间距。
6.2.4 提供保存检测数据的功能,并指定保存位置,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访问性。
6.2.5 具备多种显示方式,能够直观展示检测过程中的实时数据和结果,提高操作的便捷性
和效率。
6.2.6 实施检测过程中,实现里程桩号校准与核对。
6.2.7 能实时显示并保存路面纵断面高程等原始检测数据及平整度 10m 为单位记录。
6.3 平整度检测技术要求
6.3.1 能检测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等不同类型的路面平整度。
6.3.2 检测位置为左或右轮迹带中心线,采样点间距不大于 100 mm,最大检测能力(国际平整
度指数 IRI)不小于 10 m/km,纵断面高程传感器分辨率不大于 0.5 mm。
3
T/CI 415-2024
6.3.3 检测装置平整度等速重复性试验、不同速度检测性能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 C 不大于
5%,不同路段平整度相关性试验的相关性系数 R 不小于 0.99。车速要求具体按照 GB/T 26764
要求执行。
7 车辙
7.1 一般规定
能够利用距离测量装置,以车流速度自动检测并存储路面横断面高程变化信息,通过横
断面信息处理获得路面车辙深度数据。
7.2 车辙检测功能要求
7.2.1 支持设置起点桩号,检测路线,包括路线的名称、编码等信息。
7.2.2 允许用户设置采样间距。
7.2.3 提供保存检测数据的功能,并指定保存位置,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访问性。
7.2.4 具备多种显示方式,能够直观展示检测过程中的实时数据和结果,提高操作的便捷性
和效率。
7.2.5 实施检测过程,实现里程桩号校准与核对。
7.2.6 能实时计算、显示并保存路面横断面高程、车辙深度、平均车辙等 10m 为单位记录数
据。
7.3 车辙检测技术要求
7.3.1 横向检测宽度不小于 3500 mm,横向平均采样间距不大于 300 mm,纵向采样间距不大
于 200 mm。
7.3.2 路面车辙检测装置垂直测量范围不小于 200 mm,横断面高程传感器分辨率不大于 1
mm。
7.3.3 95 %的车辙检测数据与实际车辙的偏差小于 ±3 mm, 65 %的车辙检测数据与实际车
辙的偏差小于 ±1.5 mm,不同路段车辙相关性试验的相关性系数 R 不小于 0.95。
7.3.4 检测装置车辙等速重复性试验、不同速度检测性能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 CV不大于 5 %。
8 其他要求
8.1 检测装置外观要求
8.1.1 外观整洁,各部件完好,联结紧固,无缺损。
4
T/CI 415-2024
8.1.2 外挂部分需喷涂荧光标志,后部喷涂“路况检测”或“道路检测”等警示性安全标识
语。警示性安全标识语的外廓总面积不小于载体后部投影面积的 60 %,警示性安全标识语为
永久标志,清晰可辨、无遮挡。
8.1.3 检测装置工作状态时最大允许宽度为 2500 mm,最大允许高度为 3800 mm,前后携挂装
置外延部分的接近角与离去角均不得小于 13°。
8.2 检测装置电气要求
8.2.1 内部铺设厚度不小于 1.5 mm 的静电绝缘板,外部配备防静电装置(载体与地面之间配
备静电防护装置)。
8.2.2 配备满足车载检测系统的独立供电系统及安全用电保护装置,具备外部电网或外部电
源供电的条件。
8.2.3 其他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要求满足 GB/T 5226.1、GB/T 2423.1 和 GB/T 2423.2。
8.3 贮存要求
检测装置贮存要求按照 GB/T 26764 和 JT/T 1167 执行。
5
上一章:T/CI 451-2024 构网型光伏变换器并网技术规范 下一章:T/CI 433-2024 改性凹凸棒土草甘膦废盐除磷剂

相关文章

T/CI 114-2023 道路病害雷达检测技术能力评价标准 T/CI 115-2023 道路病害雷达探测动态巡查监测信息平台建设标准 T/CCTAS 80-2023 公路路面病害自动化识别技术指南 公路路基路面常见病害与处置指南 DB32/T 4872-2024 城镇道路沥青路面日常养护快速热修复技术规程 沥青路面道路质量评估及养护指南 DB4401/T 230-2023 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设计指南 SMA路面施工与病害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