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T/CAS 887-2024 输血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控技术规范

T/CAS 887-2024 输血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控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605.33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07 14:19:57



相关搜索: 实验室 生物 防控 技术规范 输血

内容简介

T/CAS 887-2024 输血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控技术规范 ICS 11.100
CCS C 05

体 标 准
T/CAS 887—2024
输血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控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biosafe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transfusion
laboratory
2024-06-14 发布
2024-06-14 实施
中国标准化协会 发布
T/CAS 887—2024
中国标准化协会(CAS)是组织开展国内、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全国性社会团体。制定中国标准
化协会标准(以下简称:中国标协标准),满足市场需要,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是中国标准化协会
的工作内容之一。中国境内的团体和个人,均可提出制、修订中国标协标准的建议并参与有关工作。
中国标协标准按《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管理办法》进行制定和管理。
中国标协标准草案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得到参加审定会议的 75%以上的专家、成员的投
票赞同,方可作为中国标协标准予以发布。
在本标准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给中国标准化协会,
以便修订时参考。
本标准版权为中国标准化协会所有,除了用于国家法律或事先得到中国标准化协会的许可外, 不得以任何形式或任何手段复制、再版或使用本标准及其章节,包括电子版、影印件,或发布在互 联网及内部网络等。
中国标准化协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增光路 33 号中国标协写字楼
邮政编码:100048 电话:010-88416788 传真:010-68486206
网址:www.china-cas.org 电子信箱:cas@china-cas.org
I
T/CAS 887—2024
目 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要求 ................................................................................................................................................... 2
4.1 通则 .................................................................................................................................................... 2
4.2 管理责任 ............................................................................................................................................ 2
5 防控管理 ................................................................................................................................................... 2
5.1 环境 .................................................................................................................................................... 2
5.2 设备和设施 ........................................................................................................................................ 3
5.3 人员 .................................................................................................................................................... 3
6 防控措施 ................................................................................................................................................... 4
6.1 检验前 ................................................................................................................................................ 4
6.2 检验中 ................................................................................................................................................ 4
6.3 检验后 ................................................................................................................................................ 4
6.4 医疗废物处置 .................................................................................................................................... 4
6.5 应急处置 ............................................................................................................................................ 4
附录 A(资料性)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输血相容性检测过程生物安全防控示例 ............................... 5
参考文献 ......................................................................................................................................................... 7
II
T/CAS 887—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起草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福建医科大学
附属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
院、北京市二龙路医院、航空总医院、大连市血液中心、北京实安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平凡仪器仪
表有限公司、海尔血液技术重庆有限公司、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天津
市南开医院)、国军标(北京)标准化技术研究院、通标伟业(北京)标准化技术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金荣华、王尉、李喜莹、曾丰、韩呈武、芦宏凯、周睿、邱爽、王青波、
王丹、李虎金、郑井滨、李娜、杨运生、鲁安松、王春阳、田英、王丽娜、戴其全、王燕、许雪英、
樊素慧。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I
T/CAS 887—2024
输血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输血医学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控的基本要求、防控管理和防
控措施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控的建设与管理,监督管理部门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控情况的
评价和考核可参考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 19489—2008 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T 26373 醇类消毒剂卫生要求
GB 27951 皮肤消毒剂通用要求
GB 27952 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通用要求
GB 28235 紫外线消毒器卫生要求
GB/T 36758 含氯消毒剂卫生要求
HJ 421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和警示标志标准
WS 233—2017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WS/T 442—2024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
WS 589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标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实验室生物安全 laboratory biosafety
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条件和状态不低于容许水平,可避免实验室人员、来访人员、社区及环境受
到不可接受的损害,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等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的要求。
[来源:GB 19489—2008,2.13]
3.2
消毒 disinfection
1
T/CAS 887—2024
消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过程。
[来源:WS/T 442—2024,3.20]
3.3
生物安全柜 biological safety cabinet,BSC
具备气流控制及高效空气过滤装置、可有效降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溶胶对操作者和环境
的危害的操作柜。
[来源:GB 19489—2008,2.5,有修改]
4 基本要求
4.1 通则
4.1.1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应根据 GB 19489—2008 的规定进行分级,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根
据 WS 233—2017 的规定进行分类。
注:根据对所操作生物因子采取的防护措施,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二级(BSL-2)。
4.1.2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应符合 WS/T 442—2024 的要求。
4.1.3 实验室应制定生物安全风险管理程序,以持续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实施必
要的风险应对措施。
4.2 管理责任
4.2.1 实验室或其设立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和实验室负责人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负责。
4.2.2 实验室负责人应授权有能力的人员(如生物安全员)实施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具体工作。
4.2.3 实验室应根据不同工作区域和防护级别建立生物安全防控管理制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工作人员管理制度;
——工作人员防护制度;
——标本使用和保存制度;
——设备维护制度;
——废弃物的处理制度;
——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制定意外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外来人员进入实验室不同区域的管理制度。
4.2.4 实验室应根据 WS 233—2017 的规定定期评估生物安全防控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5 防控管理
5.1 环境
5.1.1 应至少达到 GB 19489—2008 规定的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环境及配置要求。
5.1.2 应合理规划实验室区域,包括生活区、工作区并进行明确标识。如设置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实验室,应与常规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明确区分。
注 1:工作区包括血液处置室、储血室、发血室、标本接收室、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等。
注 2:如适用,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包括常规输血相容性检测实验室、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分子生
2
T/CAS 887—2024
物学实验室等。
5.1.3 应明确人员出入各工作区域(如出入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顺序和要求。
5.1.4 应根据 WS 589 的规定,明确实验室生物安全标识。
5.2 设备和设施
5.2.1 实验室应根据工作情况配备符合 GB 19489—2008 规定的生物安全设备设施(如高压灭菌装
置、生物安全柜等);对所有可能使病原微生物逸出或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均应在相应等级的生物
安全控制条件下进行。
5.2.2 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如应急喷淋设备和洗眼设备等),并保证其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5.2.3 应依据实验室风险评估配备消毒产品,包括但不限于:
——紫外线消毒器(符合 GB 28235 的规定);
——皮肤消毒剂(符合 GB 27951 的规定);
——物体表面消毒剂(符合 GB 27952 的规定);
——醇类消毒剂(符合 GB/T 26373 的规定);
——含氯消毒剂(符合 GB/T 36758 的规定)。
5.2.4 根据生物安全防护等级,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防护用品见表 1。
表 1 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防护用品
生物安全防护等级 一级防护 二级防护 三级防护
防护用品使用 医用外科口罩、 一次性使用医用 橡胶检查手套、 工作服、可戴防 护帽,加手卫生 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 使 用 医 用 橡 胶 检 查 手 套、工作服、隔离衣、医 用防护帽,如有喷溅风 险可加护目镜或防护面 罩,加手卫生 医用防护口罩、单或双层医用防护帽、护目镜 /防护面罩、双层一次性使用医用橡胶检查手 套(条件许可使用不同颜色)、工作服、医院 一次性防护服、鞋套,加手卫生。必要时可佩 戴医用防护口罩及全面防护型呼吸器,加手 卫生
5.2.5 应确认实验室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必要时,生物安全柜、冰箱等重要设备应配置备用电源。
5.3 人员
5.3.1 实验室负责人应按照 WS 233—2017 的规定,根据工作情况配备足够的人员及个体防护装备
等。
5.3.2 实验室应按 WS/T 442—2024 中 7.6.8 的要求对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
岗,并持续监督人员能力。培训的时机包括但不限于:
——上岗培训(包括新上岗人员和离岗半年以上的再上岗人员);
——定期培训(周期不超过 1 年);
——当生物安全政策和方法变化时应进行培训;
——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工作人员应参加专门的岗前培训。
3
T/CAS 887—2024
6 防控措施
6.1 检验前
6.1.1 实验室应明确患者标本的生物安全级别,无法明确的按照较高级别归类,并确定工作人员生
物安全防护等级、实验室工作区和工作流程等。
6.1.2 常规标本转运可采用气动物流运输,含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标本应由专人专路径运输,示
例参见附录 A。
6.1.3 血液成分进行血型复检时,献血者标本按常规标本对待。
6.2 检验中
6.2.1 实验室应明确不同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标本的操作方式:
——常规标本可根据临床需要采用全自动仪器检测或手工检测;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和防控级别未知的标本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宜采用手工方法
(如试管法)检测。
6.2.2 操作过程需打开试管时,动作应轻柔缓慢,不直接接触标本,减少气溶胶产生。
6.2.3 质量控制标本、献血者标本与常规标本防护级别相同。
6.3 检验后
6.3.1 输血相容性检测合格的血液成分应及时发放。发血单和血液成分均应按照清洁物品对待,避
免进入污染区。
6.3.2 存在不良反应的血液成分保存应与常规标本防控级别相同。
6.4 医疗废物处置
6.4.1 盛装医疗废物前,应认真检查包装物/容器的完整性,确保无破损、渗漏。
6.4.2 实验室应根据废物的类别(如感染性、化学性及生活废物),分置于符合 HJ 421 规定的包
装物/容器内。
6.4.3 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容器的 3/4 时,应更换包装物/容器。
6.4.4 丢弃时,应保证包装物/容器的封口严密。
6.4.5 包装物/容器的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6.4.6 医疗废物包装袋/容器外表面应具有生物危害标识和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包括废物产
生单位、产生日期、废物类型以及需要的特殊说明等。
6.4.7 医疗废物转运、交接应做好双签收记录。
6.5 应急处置
6.5.1 实验室开展工作前应充分评估工作过程可能出现的职业暴露情况,示例参见 A.4。
6.5.2 实验室应根据 WS 233—2017 中 7.10 的规定,制定应急预案和意外事故的处置程序。
6.5.3 实验室应配备急救箱和相应的急救物品,并保证急救物品应在有效期内。
6.5.4 实验室应摆放灭火器具,并在有效期内。
6.5.5 出现病原微生物暴露的实验材料外溢事故,应立刻处理并向实验室负责人报告,及时进行医
学评价、监督和治疗,并保留记录。
4
T/CAS 887—2024
附 录 A
(资料性)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输血相容性检测过程生物安全防控示例
A.1 检测前
A.1.1 标本转运
A.1.1.1 标本转运范围和场所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A.1.1.2 标本转运应符合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的相关规定,
宜具有三层包装:
——第一层包装:装载标本的内层包装防水、防漏并贴上指示内容物的适当标签,通常为密封
袋。
——第二层包装:防水、防漏,用来包裹并保护内层包装,通常为标本盒。
——第三层包装:用于保护第二层包装在运输过程中免受物理性损坏,通常为专用标本转运箱。
注:包装每一层均使用消毒剂均匀喷雾于物体表面 2 遍,使其保持湿润作用 3 min。
A.1.1.3 转运箱确保有明确的生物安全标识。
A.1.1.4 由经过相关培训的标本转运人员进行运送。
A.1.2 标本接收
A.1.2.1 标本接收时,实验室接收人员与标本转运人员距离间隔大于 1 m。
A.1.2.2 实验室接收人员在打开标本转运箱前及打开瞬间用消毒剂均匀喷雾于物体表面,作用 3min。
A.1.2.3 实验室接收人员确认标本信息及标识合格后,与标本转运人员共同签字记录。
A.2 检测中
A.2.1 总体要求
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操作,并确认生物安全柜运行气流稳定。
A.2.2 标本处理
A.2.2.1 标本从转运箱移至生物安全柜内后,打开标本外侧密封袋,并使用消毒剂均匀喷雾于标
本表面,作用 3 min。
A.2.2.2 使用血型血清学离心机 1000 g 离心 5 min 离心标本,待离心机完全停止 10 min 后进行开
盖操作。离心机开盖瞬间用消毒剂均匀喷雾于表面,作用 3 min。
A.2.3 输血相容性检测
A.2.3.1 操作者宜尽量减少污染范围,可使用试管法进行输血相容性检测(ABO 血型鉴定、RhD
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试验等)。
A.2.3.2 加样后的试管用一次性试管帽密闭离心,离心完全停止 10 min 后,打开离心机盖,用消
毒剂均匀喷雾于物体表面,作用 3 min。而后取出试管进行结果判读并记录。
5
T/CAS 887—2024
A.3 检测后
A.3.1 检测后消毒
A.3.1.1 使用消毒剂对操作人员手套、生物安全柜内操作区域、离心机及物品(包括试剂、移液
器等)进行消毒。
A.3.1.2 需要冷藏的试剂,放入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专用冰箱。
A.3.1.3 关闭生物安全柜后,使用消毒剂对生物安全柜外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2 遍,作用 3 min。打
开生物安全柜自带的紫外线杀菌灯照射 30 min。
A.3.1.4 待操作人员离开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输血相容性检测区时,打开紫外线消毒器进行
环境消毒,至少 30 min。
A.3.2 废物处置
A.3.2.1 使用过的加盖试管及移液器吸头丢弃于利器盒中封闭。医疗废物体积不应超过利器盒容
积 3/4,并使用双层医疗垃圾袋包裹。
A.3.2.2 检测产生的医疗垃圾和防护用品需要用双层医疗垃圾袋包裹,每层垃圾袋外均使用消毒
剂喷洒消毒。
A.3.2.3 医疗废物由医院专人收集,当日集中高压处理,并有垃圾收取记录。
A.4 意外事故处置
A.4.1 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标本发生溢洒污染时,应按 WS/T 442—2024 中 C.3 的原则撤离实验室,
并通知实验室负责人。
A.4.2 生物安全柜内溢洒的处理按 WS/T 442—2024 中 C.5 的要求,保证在生物安全柜工作的状态
下,消毒 30 min 以上,由外向里进行消毒。
A.4.3 实验室台面及地面溢洒的处理按 WS/T 442—2024 中 C.4 的要求,保持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输血相容性检测区空间密闭,防止人员出入造成污染扩散,消毒 30 min 以上。
A.4.4 离心机内发生溢洒、泄露的处理按 WS/T 442—2024 中 C.6 的要求,保证离心机密闭 30 min,
使气溶胶沉降。戴厚橡胶手套,使用镊子夹纱布或纸巾去除离心管碎片,放入利器盒中。将离心机
转子等可拆卸部件于消毒剂内浸泡 2 h 后,清洁干净备用。离心机内壁用消毒剂擦拭干净。清理所用
材料作为医疗垃圾处置。
6
T/CAS 887—2024
参考文献
[1] GB 50346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2]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标准
[3]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4]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424 号,2018 年修订
7
T/CAS 887—2024
ICS 11.100
CCS C 05
关键词:输血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
上一章:T/HENANPA 013-2024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关联性评价规范 下一章:T/STIC 130025-2024 太阳能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

相关文章

GB/T 22576.7-2021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要求第7部分:输血医学领域的要求 GB/T 22576.7-2021 医学实验室 质量和能力的要求 第7部分:输血医学领域的要求 CNAS-CL40-2012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输血医学领域的应用说明 T/CECS 662-2020 医学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建筑技术标准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SN/T 3302-2012 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实验室建筑设计规范 生物医学传感与检测实验教程 生物医学传感与检测实验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