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13.220.10
C 84 CPQS
团 体 标 准
T/CPQS XF007—2024
全氟己酮系洁净气体灭火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perflourohexanone or additive-enhanced
perfluorohexanone 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
2024 - 05 - 29 发布
2024 - 05 - 29 实施
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 发 布
T/CPQS XF007—2024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2
4 分类和标记 ......................................................................... 3
5 要求 ............................................................................... 4
6 试验方法 .......................................................................... 15
7 系统设计 .......................................................................... 31
8 系统组件 .......................................................................... 37
9 操作与控制 ........................................................................ 38
10 检验规则 ......................................................................... 39
11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使用说明 ................................................. 41
12 系统安装、调试、验收与维护管理 ................................................... 42
附录 A(规范性) 不同充装密度下最大工作压力和最小工作压力确定方法 .................... 46
附录 B(规范性) 全氟己酮系灭火剂测试方法 ............................................ 47
附录 C(规范性) 灭火系统灭火剂充装要求 .............................................. 54
附录 D(规范性) 灭 B 类正庚烷和 A 类木垛表面火的灭火浓度确定试验方法 .................. 57
附录 E(规范性) 电池模块热失控触发方法 .............................................. 60
附录 F(资料性) 系统设计专用符号 .................................................... 62
I
T/CPQS XF007—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消防产品工作委员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消防产品工作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诺亚氟化工有限公司、北京市正天齐消防设备
有限公司、中消安盾消防设备有限公司、安徽中科中涣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艾赛孚消防科技(天津)
有限公司、浙江华消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信达可恩消防股份有限公司、萃联(中国)消防设备制造有限
公司、威特龙消防安全集团股份公司、安徽航天立安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江西剑安消防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北京中科知创消防设备有限公司、江山市辉煌消防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超亿消防装备有限公司、湖
北江荆消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洪湖消防器材制造有限公司、杭州新纪元消防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胜捷消防科技有限公司、磐龙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浙江浙安消防设备有限公司、安徽正华同安消防科技
有限公司、江西致远消防科技有限公司、泉州市三星消防设备有限公司、广东鑫辉消防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中商巨建消防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成威消防科技有限公司、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应急
管理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广州瑞港消防设备有限公司、浙江昊博消防科技有限公司、致顺消防设
备制造有限公司、江西五联消防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永和氟化工有限公司、河北旭峰机电科技有限公
司、秦皇岛泰和安新能源有限公司、明光猛将消防设备有限公司、恒盾消防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特威特
消防科技有限公司、温州图强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惠州市惠阳大地消防设备有限公司、南冠消防检测服
务(宁波)有限公司、宸轩中消检测服务(北京)有限公司、中化蓝天氟材料有限公司、绿丝线(北京)
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东靖飞、宋波、张招福、刘连喜、仇智珩、许春元、王元荣、云虹、姜红、张
苗苗、黄敦奕、姜华雄、王飞、易岚、赵庄顺、王德凤、邓红、张杰、穆穆、李彦君、孙超、何杰、张
剑峰、丁伟、毛小明、何小强、赵智键、汪屿曦、叶辉军、邓俊、马从波、王俊扬、李本亮、黄辉、姚
高胜、张仕伟、饶球飞、廖丹、钟广荣、肖君岩、吴维娟、周大福、张海生、朱登虎、陈茂曦、赵瑜霄、
刘皓、司艳朗、陆曦、王建伟。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
T/CPQS XF007—2024
引
言
本文件根据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关于团体标准立项的有关要求(中消促办函[2022]128号),
由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消防产品工作委员会组织有关单位共同完成。
本文件编制过程中,编制工作组认真总结了我国气体灭火系统多年来研发、生产、设计、使用的相
关成果及工程实践经验,紧密契合国内外发展最新动态,对全氟己酮灭火剂及全氟己酮为主要组分并添
加助剂灭火剂的质量、对人身及环境的影响因素、灭火效能与分解产物毒性、灭火系统及部件的可靠性、
系统设计方法及配置等相关要求、产品的安装、验收、维护等要求开展了有关基础性试验及工程应用试
验研究。在广泛征求有关各方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经专家审查定稿。
本文件规定了全氟己酮系洁净气体灭火系统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
则,系统设计与验证、安装、调试、验收与维护管理,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使用说明书要求等,
对消防行业履行国际公约, “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使用全氟己酮系洁净气体灭火技术,
科学评价和指导全氟己酮系洁净气体灭火系统的生产、设计与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件由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消防产品工作委员会负责管理和相关条文解释。
III
T/CPQS XF007—2024
全氟己酮系洁净气体灭火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以全氟己酮灭火剂或全氟己酮为主要组分并添加助剂灭火剂的洁净气体灭火系统的
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系统设计与验证、安装、调试、验收与维护管
理,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使用说明书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建筑或设施设置的全氟己酮系洁净气体灭火系统,也可用于电动客
车、储能装置使用的磷酸铁锂、锰酸锂等锂离子电池的火灾抑制装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1527 铜及铜合金拉制管
GB 4065 二氟一氯一溴甲烷灭火剂
GB/T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 4351 手提式灭火器
GB/T 5310 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
GB/T 6680 液体化工产品采样通则
GB/T 7376-2008 工业用氟代烷烃中微量水分的测定
GB/T 8163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GB/T 8979 纯氮、高纯氮和超纯氮
GB/T 9722 化学试剂 气相色谱法通则
GB/T 996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
GB/T 11640 铝合金无缝气瓶
GB/T 14976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GB 15631-2008 特种火灾探测器
GB 16669-2010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及部件通用技术条件
GB 16804 气瓶警示标签
GB 16806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GB/T 17626.2-201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2023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第3部分: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201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2019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6-2017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GB/T 20702 气体灭火剂灭火性能测试方法
GB/T 21604 化学品 急性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方法
GB/T 21606 化学品 急性经皮毒性试验方法
GB/T 21609 化学品 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方法
GB 25972-2010 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
GB/T 32566 不锈钢焊接气瓶
GB/T 34013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
GB/T 36276 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
1
T/CPQS XF007—2024
GB 38301-2020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6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标准
GB 50193-93(2010年版)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236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
GB 50263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70-2005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5036 消防设施通用规范
XF 61-2010 固定灭火系统驱动、控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XF 499.1-2010 气溶胶灭火系统 第1部分 热气溶胶灭火装置
XF 602-2013 干粉灭火装置
XF 1167-2014 探火管式灭火装置
XF 1203-2014 气体灭火系统灭火剂充装规定
JT 617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
TSG 21-2016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 23 气瓶安全技术规程
HJ/T 375-2007 环境空气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GB 25972-2010、GB 50370-2005和GB 50193-93(2010年版)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文件。
全氟己酮 perfluorohexanone
按照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名称为十二氟-2-甲基-3-戊酮,分子式:CF3CF2C(O)CF(CF3)2,
CAS登记号:756-13-8,可用作灭火剂。
全氟-2-甲基-2-戊烯 HF 加成物 HF adduct of perfluoro-2-methyl-2-pentene
全氟-2-甲基-2-戊烯和HF通过加成反应生成。系受限物质。
注: 主要为1,1,1,2,2,3,3,5,5,5-十氟-4-三氟甲基-戊烷,CAS登记号:30320-28-6。
全氟己酮灭火剂 perfluorohexanone fire extinguishing agent
全氟己酮含量不少于99.0%的灭火剂。
全 氟 己 酮 系 灭 火 剂 perflourohexanone or additive-enhanced perfluorohexanone fire
extinguishing agentt
全氟己酮灭火剂或全氟己酮为主要组分并添加助剂灭火剂的统称。
全氟己酮系洁净气体灭火系统 perflourohexanone or additive-enhanced perfluorohexanone
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
以全氟己酮灭火剂或全氟己酮为主要组分并添加助剂灭火剂的洁净气体灭火系统。由灭火剂瓶组、
驱动装置、喷放部件等组成。
预置灭火系统 pre-engineered 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
将灭火剂瓶组和喷放部件等预先组装成套的灭火系统,其使用应符合规定的设计应用要求。
外贮压式灭火系统 cylinder operated 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
灭火剂与增压气体贮存于不同瓶组的灭火系统。
灭火剂瓶组增压压力 super pressurized pressure
2
T/CPQS XF007—2024
内贮压式灭火系统中,用于驱动瓶组中灭火剂的驱动压力。
最大工作压力 maximum working pressure
内贮压式灭火系统的最大工作压力为灭火剂瓶组的最大工作压力。
外贮压式灭火系统的最大工作压力为减压装置出口的最大压力。
其它驱动式灭火系统 other 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
非内贮压式、外贮压式灭火系统的其他灭火系统。
管理平台 management platform
以客户端形式接收、查询、管理远程监控装置传输的相关信息,对灭火系统下达控制指令的平台。
远程监控装置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device
对灭火系统的安装、运行等相关信息通过视频、数据采集等方式进行监测、存储并传输至管理平台
并执行管理平台控制指令的装置。
移动式灭火系统 mobile fire extinguishing system
收到火灾探测报警信号,发出移动定位控制指令,将灭火部件移动并定位到火灾发生部位(或区域)
并实施灭火的系统。
火灾抑制装置 fire suppressing equipment
收到锂离子电池(箱、柜等)的报警信号(可燃气体探测报警、感温探测报警、电池控制系统热失
控报警等)后,对其施加灭火剂进行火灾抑制的装置。
生产者(制造商) manufacturer
控制全氟己酮系洁净气体灭火系统产品制造的组织。
注: 一个生产者(制造商)可以有多个生产企业(工厂)。
生产企业(工厂) factory
对全氟己酮系洁净气体灭火系统产品,如:系统部件、灭火剂、配套产品等进行最终装配和/或试
验以及加施标志的场所。
4 分类和标记
分类
4.1.1 按灭火剂类型分类:
a) 单剂型。使用全氟己酮灭火剂的洁净气体灭火系统(以 DF 表示);
b) 混剂型。使用全氟己酮并添加助剂的洁净气体灭火系统(以 HF 表示)。
4.1.2 按灭火剂驱动方式分类:
a) 内贮压式灭火系统(以 N 表示);
b) 外贮压式灭火系统(以 W 表示);
c) 其它驱动式灭火系统(选用代表其特征的字符标识表示)。
标记
全氟己酮系洁净气体灭火系统的标记由灭火系统代号、灭火剂气瓶容积、灭火剂贮存压力、全氟己
酮占灭火剂总量的质量百分比(%)、灭火剂驱动方式、灭火剂气瓶数量(范围)组成,标记形式可采
用下列方式。
3
T/CPQS XF007—2024
□ □/□/□□×□
灭火剂气瓶数量(范围)(数量为1个时不标记)
灭火剂驱动方式(见4.1.2)
全氟己酮占灭火剂总量的质量百分比(%)(单剂型不标注)
灭火剂增压压力,单位为兆帕(MPa)
灭火剂气瓶容积,单位为升(L)
全氟己酮系洁净气体灭火系统代号(见4.1.1)
示例1:DF20/1.2/100N,代表灭火剂气瓶数量为 1,内贮压式,全氟己酮占灭火剂总量质量百分比为 100%,增压压
力 1.2 MPa,灭火剂气瓶容积 20 L 的全氟己酮系洁净气体灭火系统。
示例2:HF70/85W×2,代表灭火剂气瓶数量为 2,外贮压式,全氟己酮占灭火剂总量质量百分比为 85%,贮存压力为
常压,灭火剂气瓶单瓶容积 70 L 的全氟己酮系洁净气体灭火系统。
示例3:HF10/60Q×5,代表灭火剂气瓶数量为 5, 产气驱动式,全氟己酮占灭火剂总量质量百分比为 60%,贮存压力
为常压,灭火剂气瓶单瓶容积 10 L 的全氟己酮系洁净气体灭火系统。
5 要求
全氟己酮系洁净气体灭火系统(以下简称灭火系统)
5.1.1 灭火系统组成
系统至少应由灭火剂、瓶组、启动装置、驱动装置(适用时)、喷嘴、喷放管路(适用时)与部件、
选择阀(适用时),安全泄放装置、信号反馈装置、配套的火灾报警及控制装置、工况反馈装置等组成。
5.1.2 外观质量
灭火系统外观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系统各构成部件应无明显加工缺陷或机械损伤,部件外表面应进行防腐处理,防腐涂层、镀层
应完整、均匀;
b) 在灭火剂瓶组上应标注灭火剂的名称,字迹应明显、清晰。在驱动气体瓶组上应标注充装气体
的名称;
c) 灭火系统铭牌应牢固地设置在系统明显部位,注明:系统名称、型号规格、执行标准代号、灭
火剂瓶组充装前质量、灭火剂充装质量、贮存压力、工作温度范围、生产者、生产企业、产品
编号、出厂日期等内容;
d) 有关配套的装置、系统外观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5.1.3 工作温度范围
灭火系统的工作温度范围一般为:-10 ℃~+50 ℃。允许设定其他工作温度。
工作温度低于-10 ℃或高于50 ℃时,应经试验验证。
5.1.4 主要参数
内贮压式全氟己酮灭火系统的典型增压压力、典型充装密度、最大工作压力、最小工作压力见表1。
表1 内贮压式全氟己酮灭火系统主要参数
典型增压压力 /MPa 典型充装密度 /(kg/m3) 最大工作压力 /MPa 最小工作压力 /MPa
1.2 484.0 1.4 1.1
808.0 1.4 1.1
2.5 484.0 2.8 2.3
808.0 2.8 2.3
3.4 484.0 4.0 3.2
808.0 4.0 3.2
4.2 484.0 4.9 3.9
4
T/CPQS XF007—2024
典型增压压力 /MPa 典型充装密度 /(kg/m3) 最大工作压力 /MPa 最小工作压力 /MPa
808.0 4.9 3.9
5.6 484.0 6.9 5.3
808.0 6.9 5.3
注1:本表给出的有关数据源于实体火灾试验,适用于产品应用设计。 注2:根据产品应用设计要求,当充装密度选择介于最大充装密度和最小充装密度之间时,对应的最大工作压力和 最小工作压力应按本文件规范性附录A规定的方法确定。 注3:其他增压压力或最大充装密度等应经试验确定。
5.1.5 外贮压式、其他驱动式灭火系统
外贮压式、其他驱动式灭火系统(泵组式、产气剂驱动式等)的性能要求、试验方法应符合相关国
家、行业标准以及消防安全要求。
5.1.6 灭火剂性能及充装要求
5.1.6.1 灭火剂性能
全氟己酮灭火剂性能应符合表2规定。全氟己酮为主要组分并添加助剂灭火剂性能应符合表3规定。
全氟己酮系灭火剂相关生物与环境安全性能要求应符合表4规定。
表2 全氟己酮灭火剂性能
项 目 指 标
全氟己酮纯度(质量分数)/% ≥99.0
全氟-2-甲基-2-戊烯及HF加成物含量 /(mg/kg) ≤ 90
全氟-4-甲基-2-戊烯含量 /(mg/kg) ≤ 1000
水分/(mg/kg) ≤10
酸度(以HCl计) /(mg/kg) ≤3
非挥发性残留物(质量分数) /% ≤0.03
悬浮物或沉淀物 不可见
基础灭火试验值(体积分数)/% 4.5
氢氟酸抑制值(体积分数)/10 -6 ≤700
注1:基础灭火试验值按本文件规范性附录B.9的方法测试。 注2:氢氟酸抑制值测试按本文件规范性附录B.10的方法测试。 注3:确定基础灭火试验值及氢氟酸抑制值测试,应由专业机构进行。
表3 全氟己酮为主要组分并添加助剂灭火剂性能
项 目 指 标
全氟己酮含量(质量分数) /% ≥51
助剂含量(质量分数) /% ≤49
水分/(mg/kg) ≤10
酸度(以HCl计) /(mg/kg) ≤3
非挥发性残留物(质量分数) /% ≤0.03
悬浮物或沉淀物 不可见
基础灭火试验值(体积分数)/% ≤3.8
氢氟酸抑制值(体积分数)/10 -6 ≤600
注1:全氟己酮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 注2:基础灭火试验值按本文件规范性附录B.9的方法测试; 注3:氢氟酸抑制值按本文件规范性附录B.10的方法测试。 注4:确定基础灭火试验值及氢氟酸抑制值测试,应由专业机构进行。
5
T/CPQS XF007—2024
表4 全氟己酮系灭火剂相关生物与环境安全性能要求
项 目 全氟己酮灭火剂 全氟己酮为主要组分并添加助剂灭火剂
急性经皮毒性LD50(mg/kg) >2000 >2000
急性皮肤刺激性、腐蚀性 对皮肤无刺激性和腐蚀性 对皮肤无刺激性和腐蚀性
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 对眼睛无刺激性和腐蚀性 对眼睛无刺激性和腐蚀性
ODP 0 0
GWP 1 < 150
注: 上述安全性能应由专业机构确认。
5.1.6.2 灭火剂充装要求
全氟己酮系灭火剂充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充装应由灭火剂生产企业或其授权单位实施,充装单位的能力及灭火剂充装要求应符合本文
件规范性附录 C 的规定;
b) 增压气体选用的氮气应符合 GB/T 8979 的规定;
c) 灭火剂充装后应进行含水率测试,按照本文件规范性附录 C 中 C.5.2 的规定抽样。含水率不
应超过 0.0035%(质量分数)。
5.1.7 启动功能要求
5.1.7.1 启动方式
灭火系统启动方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灭火系统应具有自动启动、手动启动和机械应急启动功能;
b) 手动启动和机械应急启动应有防止误动作的措施,并用文字或图形符号标明操作方法;
c) 机械应急操作机构操作力不大于 150 N,保险装置解脱力不大于 100 N,操作行程不大于 300
mm。
5.1.7.2 延时启动
灭火系统延时启动及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灭火系统应具备延时启动功能,延迟时间不大于 30 s,延时期间,应能手动停止后续动作;
b) 灭火系统采用不同方式启动,其动作应准确、可靠、无故障,各有关阀门、部件等动作应灵敏、
可靠。配套使用的报警控制与驱动装置,应能正确显示装置的工作状态,发出灭火控制指令;
c) 设有消防控制室时,灭火系统的有关信息应传送到消防控制室;
d) 系统的联动控制包括对开口封闭装置、通风设备、防火阀等的联动操作与控制。
5.1.7.3 行进与定位功能
移动式灭火系统应具备自动/手动行进功能和自动定位寻的功能并至少符合下列要求:
a) 在收到 2 个独立的火灾自动报警信号或手动指令后,应在 10 s 内进入行进状态;行进过程中
发生故障而无法到达指定位置时,应在 10 s 内发出故障信号;
b) 火灾自动报警产品的性能和定位精度应满足 GB 15631-2008 中 4.4 的要求;
c) 灭火位置应介于最小安全距离 R1和 75%最大喷射距离 R2之间的环形区域内,见图 1。并应具备
垂直方向的火灾定位及扑救能力;
d) 具有人工远程操作功能时,人工操作级别应优先于自动操作;
e) 移动式灭火系统平均直线移动速度应不小于 0.3 m/s;
f) 行进与定位功能的其他工作参数应经试验确认。
6
T/CPQS XF007—2024
标引序号说明:
R1——移动式灭火系统有效灭火喷洒距离最大值;
R2——移动式灭火系统移动位置的距离目标坐标最大偏差值;
S——移动式灭火系统灭火区域;
(x1,y1)——火焰中心坐标;
(x2,y2)——火灾自动报警探测器确定的火灾坐标值。
图1 定位精度示意图
5.1.8 绝缘性能
在正常大气条件下,灭火系统上有绝缘要求的外部带电端子与系统本体的绝缘电阻应大于20 MΩ,
电源插头与系统本体间的绝缘电阻应大于50 MΩ。
5.1.9 环境适应性
5.1.9.1 耐高、低温性能
按6.3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灭火系统应运行可靠且不应出现误动作。
5.1.9.2 耐湿热性能
按6.33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灭火系统应运行可靠且不应出现误动作。
5.1.9.3 抗振性能
5.1.9.3.1 固定式灭火系统抗振性能
按6.12.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后固定式灭火系统及部件不应脱落、松动和结构损坏,启动运
行应可靠、无故障。
5.1.9.3.2 移动式灭火系统抗振性能
按6.12.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后移动式灭火系统及部件不应脱落、松动和结构损坏,启动运
行应可靠、无故障。
5.1.10 移动式灭火系统抗电干扰性能
5.1.10.1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按6.45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期间,试样应保持正常监视状态,试验后,试样性能应满足产品
功能要求。
5.1.10.2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7
T/CPQS XF007—2024
按6.46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期间,试样应保持正常监视状态,试验后,试样性能应满足产品
功能要求。
5.1.10.3 静电放电抗扰度
按6.47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期间,试样应保持正常监视状态,试验后,试样性能应满足产品
功能要求。
5.1.10.4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按6.48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期间,试样应保持正常监视状态,试验后,试样性能应满足产品
功能要求。
5.1.10.5 浪涌(冲击)抗扰度
按6.49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期间,试样应保持正常监视状态,试验后,试样性能应满足产品
功能要求。
5.1.10.6 电源瞬变
按6.50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期间,试样应保持正常监视状态,试验后,试样性能应满足产品
功能要求。
5.1.10.7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
按6.51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期间,试样应保持正常监视状态,试验后,试样性能应满足产品
功能要求。
5.1.11 灭火性能
5.1.11.1 A 类火灾全淹没灭火
按6.41.1.1.3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灭火系统应在喷射结束后30 s内扑灭明火,10 min内不出现复
燃,灭火试验过程防护区的氢氟酸浓度不应超过表2或表3的规定。
5.1.11.2 B 类火灾全淹没灭火
按6.41.1.1.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灭火系统应在喷射结束后30 s内扑灭明火,10 min内不出现复
燃,灭火试验过程防护区的氢氟酸浓度不应超过表2或表3的规定。
5.1.11.3 A 类火灾局部应用灭火
按6.41.1.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灭火系统应在喷射开始后30 s内扑灭明火,10 min内不出现复
燃。
5.1.12 电动客车动力锂离子电池箱火灾抑制性能
5.1.12.1 初始热失控抑制要求
按6.41.2.6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火灾抑制装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a) 抑制介质开始喷放后 30 min 内,持续在电池箱内点火,不应出现爆燃或明火现象;
b) 抑制介质开始喷放后 30 min,除模拟触发发生热失控的电池两侧的测温点外,电池箱内其它
测温点的温度不大于 90 ℃。
5.1.12.2 初期实体火抑制要求
按6.41.2.7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火灾抑制装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a) 抑制介质开始喷放后 90 s 内扑灭明火;
b) 明火扑灭后 30 min 内不应出现复燃现象;
c) 明火扑灭后 30 min 内,持续在电池箱内点火,不应发生爆燃或爆炸;
d) 明火扑灭后 30 min,除模拟发生热失控的电池两侧的测温点外,电池箱内其它测温点的温度
不大于 90℃。
8
T/CPQS XF007—2024
5.1.13 电化学储能系统火灾抑制性能
5.1.13.1 电化学储能系统火灾抑制性能应按照电池预处理、模块级火灾试验、簇级火灾试验要求进行
试验。
5.1.13.2 试验用预制舱箱体、电池箱、电池模块、电池簇等的型号规格、结构尺寸、布置形式等应与
工程设计一致。
5.1.13.3 按 6.41.3.3 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初始热失控抑制应满足下列要求:
a) 自抑制介质开始喷放后的 2 h 内,每隔 3 min 在电池箱内及电池箱开口处点火一次,不应出
现爆燃或明火现象;
b) 自抑制介质开始喷放后的 2 h 内,电池箱内除被加热电池单体及相邻电池单体外,其它电池单
体的安全膜片不应动作。
5.1.13.4 按 6.41.3.4 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初期实体火抑制应满足下列要求:
a) 抑制介质开始喷放后 120 s 内扑灭明火;
b) 明火扑灭后 2 h 内不应出现复燃现象;
c) 明火扑灭后 2 h 内,每隔 3 min 在电池箱内及电池箱开口处点火一次,持续在电池箱内点火,
不应发生爆燃或爆炸;
d) 明火扑灭后 2 h 内,按 6.41.3.4.1 布置与起火电池箱相邻电池箱内的电池单体安全膜片不应
动作;
e) 明火扑灭后 2 h,本条 d)中的相邻电池箱表面测温点的温度不大于 90 ℃。
灭火剂瓶组
灭火剂瓶组性能应符合GB 25972-2010中5.2.4~5.2.11的规定。
驱动气体瓶组
驱动气体瓶组性能应符合GB 25972-2010中5.3的规定。
启动气体瓶组
启动气体瓶组性能应符合GB 25972-2010中5.3的规定。
气瓶
5.5.1 材料
气瓶材料宜采用不锈钢、铝合金材料并应符合GB/T 11640、GB/T 32566的相关规定。
5.5.2 气瓶的设计、制造和检验要求
气瓶的设计、制造、检验应符合GB/T 11640、GB/T 32566的相关规定。
5.5.3 公称工作压力
灭火剂贮存气瓶公称工作压力不应小于灭火系统最大工作压力。驱动气体贮存气瓶公称工作压力
不应小于驱动气体瓶组最大工作压力。启动气体贮存气瓶公称工作压力不应小于启动气体瓶组最大工
作压力。
5.5.4 颜色和标志
5.5.4.1 气瓶的颜色应为红色。对于不锈钢、铝合金材料的瓶体,可不涂覆颜色。
5.5.4.2 气瓶钢印标记和铭牌应分别符合 GB/T 11640、GB/T 32566 的相关规定。
容器阀
5.6.1 材料
容器阀体及部件应符合防腐要求或采取防腐措施。宜采用不锈钢、铜合金等材料制造。
容器阀密封件宜采用氟橡胶、三元乙丙橡胶等。
9
T/CPQS XF007—2024
5.6.2 其它性能
容器阀的其它性能应符合GB 25972-2010中5.5.1、5.5.3~5.5.12的要求。
火灾自动报警与灭火驱动产品
5.7.1 火灾自动报警产品
火灾自动报警产品应根据保护对象的火灾特征及环境条件等因素选用吸气式、热解粒子型、图像型、
红外感温型、紫外型及早期电气火灾探测器等早期、极早期火灾报警产品,并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行
业标准及消防产品安全要求。
5.7.2 灭火驱动产品
灭火驱动产品应符合GB 25972-2010的要求。
5.7.3 消防联动控制产品
消防联动控制产品应符合GB 16806的要求。
5.7.4 远程监控装置
5.7.4.1 远程监控装置应具备联网功能,使用的网络质量应满足设备工作要求,具有与管理平台双向
加密通讯功能,通讯类型应采用 4G、5G、以太网等方式。
5.7.4.2 远程监控装置应传输灭火系统运行状态、运行数据等信息至管理平台,并能够接受并执行远
程管理平台下发的控制指令。运行状态应包含报警状态、故障状态、正常监测状态;运行数据应包含灭
火系统贮存压力值变化信息、灭火系统位置变化信息等;平台控制宜包括启动、停动、复位、消音、多
向移动喷射等功能。
5.7.4.3 采用无线方式时,远程监测与平台通讯延时不应大于 10 s,远程控制与平台通讯延时不应大
于 5 s。采用有线方式时,远程监测、远程控制与平台通讯延时均不应大于 5 s。
5.7.4.4 远程监控装置应具有联网状态指示、数据传输指示等的光信号或提示信号。
5.7.4.5 远程监控装置应具有远程受控专用指示灯,当收到远程受控指令时,应发出指示信息传输的
光信号或信息提示。
5.7.4.6 远程监控设备应按 6.43 规定的方法进行显示、保存、推送功能试验,并符合下列要求:
a) 显示有灭火系统启动后的灭火剂喷放情况的反馈信号;
b) 显示灭火剂瓶组中灭火剂泄漏、低压、超压、喷放信号;
c) 具有实时监控并记录功能,且记录信息应能至少保存 500 条,并实时同步上传平台;
d) 具备与其它用户终端数据交互推送功能。
5.7.4.7 管理平台应符合以下基本安全要求:
a) 各类装置接入管理平台时,网络连接应安全,传输数据应加密;
b) 对管理平台的访问应有身份认证和授权;
c) 应建立网管系统,设置防火墙,具有防御攻击和溯源安全措施;
d) 管理平台数据库应具有热备份功能,必要时数据库可进行异地备份;
e) 管理平台应具有系统运行和操作日志管理功能;
f) 管理平台应保证火灾报警信息、消防设施运行状态信息、巡检巡查信息、系统运行和操作日志
记录信息等不被修改和删除。
5.7.4.8 5.7.4.2~5.7.4.7 涉及的管理平台性能,应经专业机构认定。
喷嘴
5.8.1 工作性能
全氟己酮系洁净气体灭火系统喷嘴应满足灭火剂喷射性能及雾化效能要求。其工作压力、保护半径、
最大及最小保护高度、结构尺寸、等效孔口单位面积喷射率等,应经专业机构认定后应用。
5.8.2 标志
喷嘴明显部位应永久性标出:生产者、生产企业或商标、喷嘴型号、代号、性能及效能等。
10
T/CPQS XF007—2024
5.8.3 结构、尺寸
喷嘴的结构、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典型喷嘴号码、等效孔口直径、等效孔口面积及喷嘴连接口径见表 5。
b) 喷孔横截面积小于 7 mm
2的喷嘴应安装过滤网,网孔边长应不大于喷孔直径的 60%,过滤网总
面积应大于喷孔横截面积的 10 倍。
c) 防止喷孔被外界物质堵塞用的保护帽,按 6.40 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时保护帽应在 0.01 MPa~
0.3 MPa 压力范围内与喷嘴脱离,且不应影响喷嘴正常喷射并对人员不造成损伤。
d) 喷嘴内部的雾化板、膛线尺寸的偏差应符合设计要求,活动部件动作灵活无卡阻。
表5 典型喷嘴代号、等效孔口直径、等效孔口面积及喷嘴连接口径
典型喷嘴代号 等效孔口直径/mm 等效孔口面积/mm2 喷嘴连接口径/mm
1# 7.14 40.08 15
2# 7.94 49.48 15、20
3# 8.73 59.87 20
4# 9.53 71.26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