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T/GXAS 688-2023 视疲劳刮痧诊疗规范

T/GXAS 688-2023 视疲劳刮痧诊疗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599.27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06 16:19:45



相关搜索: 疲劳 规范 刮痧 诊疗 gxas

内容简介

T/GXAS 688-2023 视疲劳刮痧诊疗规范 ICS 11.020
CCS C 05 体 GXAS
团 标 准
T/GXAS 688—2024
视疲劳刮痧诊疗规范
Specification of visual fatigue scraping therapy for diagnosis and
therapy
2024 - 03 - 22 发布
2024 - 03 - 28 实施
广西标准化协会 发 布
T/GXAS 688—2024


本文件参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提出并宣贯。
本文件由广西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玉林市中医医院、广
州中医药大学、阳春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桂平市中医医院、郑州市新视明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林柳燕、陈媛、郝小波、王栋、阙冬梅、张彩霞、陈尽好、覃小夏、张秋霞。
I
T/GXAS 688—2024
视疲劳刮痧诊疗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视疲劳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视疲劳刮痧诊疗的基本要求以及诊断、禁忌、治疗前准
备、治疗、不良反应处理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视疲劳刮痧诊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1709.22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22部分:刮痧
WS/T 591 医疗机构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视疲劳 visual fatigue
眼疲劳 eyes fatigue
长时间用眼睛工作时产生的不适症状。
注: 视疲劳的症状包括视觉模糊、头痛、眼干、复视等。
[来源:GB/T 40230.1—2021,3.1]
4 基本要求
4.1 操作者
操作者应通过视疲劳刮痧专业技术规范化培训。
4.2 环境
操作室内温度适宜,光线柔和,保持空气流通。
5 诊断
5.1 专科检查
进行视力检查(包括远视力、近视力及矫正视力),眼压检查,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眼表综合
分析,眼位、眼肌及双眼视功能等检查,排除青光眼、斜视、角膜病变、结膜病变等器质性眼病。
5.2 临床症状分级
5.2.1 轻度:用眼过度引起的眼部干涩、灼热感、胀痛、鼻根部酸胀、流泪等轻度眼部症状,休息后
很快恢复,对学习、工作和生活无明显影响。
5.2.2 中度:用眼过度引起的有明显的眼部干涩、灼热感、胀痛、鼻根部酸胀、流泪等眼部症状,对
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影响。
1
T/GXAS 688—2024
5.2.3 重度:用眼过度引起的除有明显的眼部干涩、胀痛、流泪、视物模糊等眼部症状和视物不能持
久外,伴头痛、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面色苍白、失眠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6 禁忌
年迈体弱、儿童慎用,以下患者不应进行刮痧操作:
—— 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全身浮肿、极度虚弱者;
——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 出血性疾病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等;
—— 严重贫血者;
—— 眼科内眼手术术后 3 个月内者;
—— 头面刮痧部位有疖肿、破溃、疮痈、斑疹等皮肤破损处者;
—— 皮肤划痕症阳性者;
—— 精神分裂症、抽搐等不配合者;
—— 醉酒、过度疲劳者;
—— 急危重症、急性传染性疾病患者;
—— 有新发生的眼眶、鼻骨、头面部骨折、骨膜损伤处、头面部手术两月内的疤痕处、皮肤不明
原因包块处的患者;
—— 上睑下垂术后 6 个月内者。
注: 上睑下垂术后患者需经医师评估后再进行刮痧操作。
7 治疗前准备
7.1 操作者
7.1.1 应按照 WS/T 591 做好防护。
7.1.2 操作者应进行手卫生,按 GB/T 21709.22 的规定对刮痧板进行消毒,对患者施治部位进行清洁。
7.1.3 指导患者着便于操作的衣服,暴露施治部位,应向患者告知具体的操作要点、实施步骤和注意
事项。
7.2 物品
治疗盘、清洁用纱布或消毒湿巾、刮痧板、刮痧精油或眼用凝胶、眼科中药热罨包。
8 治疗
8.1 治疗原则
通络明目,消瘀散结,缓解视疲劳。
8.2 选取经脉及穴位
8.2.1 经脉
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督脉等。
8.2.2 穴位
8.2.2.1 眼周穴位(见图 1)包括:睛明穴(包括上睛明穴、下睛明穴)、攒竹穴、健明穴(包括健
明 1 穴、健明 2 穴)、鱼腰穴、鱼上穴、丝竹空穴、承泣穴、球后穴、四白穴、瞳子髎穴。
8.2.2.2 面部穴位(见图 2)包括:太阳穴、阳白穴、印堂穴、上迎香穴、耳门穴、下关穴、听宫穴、
听会穴。
8.2.2.3 头颈部穴位(见图 3)包括:神庭穴、上星穴、曲差穴、当阳穴、百会穴、四神聪穴、玉枕
穴、风池穴、风府穴、大椎穴、悬厘穴、目窗穴、头维穴、角孙穴、颅息穴、瘈脉穴、翳明穴、翳风穴
等穴位。
2
T/GXAS 688—2024
图1 眼周穴位图
图2 面部穴位图
3
T/GXAS 688—2024
图3 头颈部
8.3 操作步骤及要求
8.3.1 指导患者选择最为恰当且舒适的仰卧位并放松肌肉,操作者用清洁纱布或消毒湿巾轻轻擦拭眼
周皮肤。
8.3.2 操作者将刮痧精油或眼用凝胶滴适量于眼周需刮拭的部位。
8.3.3 手持刮痧板对上、下眼睑眶缘由内往外刮痧,刮痧时手法应轻柔,不应压迫眼球、损伤皮肤,
每个部位 3
min~5
min,刮至皮肤微微发红为度,不需起痧。
8.3.4 沿经脉穴位进行刮拭,在刮痧过程中手法应轻柔且有穿透力,每次刮拭应保持力度、速度均匀,
如触及条索、硬结用太极手法或点穴手法消结。
8.3.5 进行头及耳周刮痧,前额宜为 3
min,头部宜为 5
min,两侧耳周宜为各 3
min(有头发的部位不
需放精油)。
8.3.6 操作完毕,用清洁用纱布轻轻擦去眼周用于刮痧的介质,并用眼科中药热罨包(主要成分:决
明子、菊花、枸杞子等)外敷约 15
min,温度控制在 40
℃~45
℃。
注: 刮痧后嘱咐患者不宜即刻食用生冷食物,2
h~3
h内不宜用冷水擦拭刮拭部位,2
h~3
h后宜用温水清洗刮拭部
位。
8.4 疗程
8.4.1 轻度每周治疗 1 次。
8.4.2 中度每周 2 次,中度转为轻度时每周治疗 1 次。
8.4.3 重度隔日 1 次,重度转为中度时每周治疗 2 次。
8.4.4 4~8 次为 1 个疗程,每次 25
min~30
min。
4
T/GXAS 688—2024
9 不良反应处理
9.1 皮肤损伤
患者出现局部皮肤表面擦伤、破损等症状时,应停止在相应皮损处操作,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处理。
9.2 出血
患者出现局部皮肤皮下瘀血过多甚至出血时,应停止刮痧,告知患者在短期恢复,不需特殊处理。
9.3 疼痛
对疼痛较敏感的患者宜用轻刮法刮拭,患者告知疼痛不耐受或出现躲闪动作的现象,应暂停刮痧,
嘱患者稍休息片刻,待疼痛缓解患者耐受时,采用慢刮法、轻刮法、小角度进行操作。
9.4 过敏
9.4.1 患者对刮痧介质产生过敏反应时,应立即擦去刮痧所用的介质,温水清洁皮肤,密切观察患者
局部情况。
9.4.2 患者过敏引起皮肤损伤时,应告知患者不用手抓挠皮肤,必要时转皮肤科进行处理。
5
T/GXAS 688—2024
参 考 文 献
[1] GB/T 40230.1—2021 视疲劳测试与评价方法 第 1 部分:眼视光学
[2] 王勤美,王雁,白继,等.视疲劳诊疗专家共识(2014 年)[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4,
16(007):385-387.
[3] 邢晅毓,张敬,唐玲,等.刮痧意外情况处理专家共识[J].中西医结合护理,2023,9(4):231-236.
[4] 郝小波.眼病中医外治[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4:44-47.
[5] 林柳燕.郝小波中医眼科临床经验集[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70-77.
[6] 接传红等整理.秘传眼科龙木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4-100.
[7] 韦利川,陈英雄,龚辉珍,等.中医疗法治疗视疲劳综合症的临床研究[J].中医眼耳鼻喉杂志,2011,
1(4):212-214.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团体标准
视疲劳刮痧诊疗规范
T/GXAS 688—2024
广西标准化协会统一印制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上一章:T/GXAS 689-2024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涉及风景名胜区选址论证报告编制技术规范 下一章:T/GXAS 684-2024 桑叶冷风式多层循环自动晾干技术规程

相关文章

T/GXAS 486-2023 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视疲劳操作技术规程 T/GXAS 799-2024 急性腰扭伤中医诊疗规范 T/GXAS 708-2024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诊疗规范 T/GXAS 347-2022 放射诊疗场所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T/GXAS 398-2022 肩周炎(旁巴尹)壮医经筋推拿诊疗规范 T/GXAS 709-2024 变应性鼻炎中医壮医诊疗技术规范 GB/T 40230.2-2021 视疲劳测试与评价方法第2部分:视知觉功能 GB/T 40230.2-2021 视疲劳测试与评价方法 第2部分:视知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