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T/DEFA 001-2024 大棚吊袋栽培黑木耳子实体技术规程

T/DEFA 001-2024 大棚吊袋栽培黑木耳子实体技术规程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09.1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23 15:26:00



相关搜索: 栽培 技术规程 大棚 实体 黑木耳

内容简介

T/DEFA 001-2024 大棚吊袋栽培黑木耳子实体技术规程 ISC 67.808.20
CCS B39

体 标 准
T/DEFA 001-2024
大棚吊袋栽培黑木耳子实体技术规程
2024 - 07 -22 发布 2024 - 07 -30 实施
东宁市食用菌协会
发布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定要求起草。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东宁市食用菌协会、东宁市食用菌研发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东宁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宁市食用菌协会、东宁市食用菌研发中心、黑龙江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营营、郭雯、曾伟民、王宇璇、刘志栋、于洋、徐连堂、孙浩天、郭妍
I
大棚吊袋栽培黑木耳子实体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棚吊袋栽培黑木耳子实体技术规程的术语与定义、棚室环境、刺孔、出耳管理、
采收晾晒、储存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大棚吊袋栽培黑木耳。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4455
农业用聚乙烯吹塑棚膜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6192-2019
黑木耳
GB 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JB/T 10594-2006
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结构与性能要求
QB/T 2000
塑料经编遮阳网
NY/T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要求
NY/T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吊袋栽培
塑料大棚内立体栽培黑木耳的过程。
3.2
黑木耳原基
黑木耳生产中,木耳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阶段,菌袋表层菌丝体成熟后扭结而成的子实体的基
础组织,即为原基。
4 棚室环境
4.1 建棚场地
建棚场地应选择远离工业污染源及距公里主干路以及河道 300m 以上的地块,土地标准符合 GB
15618 的规定,并具备通风良好,空气质量符合 GB 3095 的规定,靠近优良水源,水质符合 GB 5749
规定的地块。
1
4.2
大棚尺寸
棚宽 10m,棚高 4.0m,横梁高度 2.4m,棚长 40m。
4.3
大棚走向
大棚要顺风走向,南北为宜。
4.4
大棚结构
外部结构符合 JB/T 10594 的规定,内部结构横梁两端与棚骨架在棚肩处连接,立柱与地面-横梁-
棚骨架连接,立柱间距 2m,均匀分布;两根吊袋钢管为一组,顺棚走向,间距 0.3m,作业道 0.7m;
棚骨架间距 1~1.2m,棚肩和下部 40cm 处设有两道压棚条,加固大棚膜。立柱下设有预埋件,另设地
锚和压棚绳。棚两头分别设两扇或四扇门,门上居中设有通风窗。塑料棚膜符合 GB/T 4455 的规定,塑
料棚膜外部覆盖遮阳率 85%~90%的平织遮阳网,遮阳网符合 QB/T 2000 的规定。
4.5
棚内设施
吊袋绳、水管、微喷头、温湿度计等。喷头处于挂袋横梁上方。
4.6
棚内卫生
大棚使用前清理杂物,地面保持清洁、通风日晒。
5
吊袋栽培工艺流程
搬运入棚→菌丝复壮→刺孔→封口管理→吊袋→催芽管理→耳片生长期管理→采收晾晒→转茬管
理→储存
6 吊袋栽培
6.1 搬运入棚
入棚前地面铺设防寒材料草帘,棉毡等。一般在春季 3~4 月,挑选外表无破损、无污染菌袋,待棚
室内地面化冻 60cm 以上、气温稳定在-3℃以上时进行,搬运时轻拿轻放。搬运入棚立马码垛,菌袋垛
2~4 行,4~5 层高摆放在防寒材料上。
6.2
菌丝复壮
放置 7~10 天,期间倒垛(上下对倒)1~2 次,菌袋内温度控制在 5℃~25℃,待菌丝充分复壮变
白。
6.3
刺孔
待菌袋按压有弹性,袋料充分贴合,菌丝复壮变白后进行。用刺孔机进行刺孔,刺孔的形状有“O”、
2
“/”型等。孔径在 0.4~0.6cm 之间,孔间距 2~3cm,成“品”字型分布,每袋刺孔 180±20 个。刺孔
深度以 0.8cm 为宜。
6.4
封口管理
将刺好孔的菌袋重新按 6.1 码好垛,袋上加盖塑料和草帘,增湿保温,菌袋周围空气湿度控制在 80%
左右,温度控制在 15℃~22℃,每天通风 1~2 次,每次 30 分钟。4~5 天倒垛一次,重复操作管理 5~
7 天左右即可封口。
6.5
吊袋
当孔眼封口后即可进行吊袋。吊袋方式主要有“单钩双线”和“三线脚扣”两种。吊袋时,挂绳底
端打结,从下向上,菌袋口向下,每挂一袋放置一回形挂钩或三线脚扣,每串 7 个,绳间距 20cm,最
底部菌袋应距地面 30cm 以上。
6.6
催芽管理
菌袋吊袋后 3~4 天不可以浇水,温度要靠遮阳网和塑料薄膜调节,温度控制在 20~25℃,棚内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75%~80%,待 3~4 天菌丝恢复变白后即可浇水,每天进行间歇浇水,湿度达到
85%以上,切忌浇大水,以保湿为主,每天通风 1~2 次,持续 7~10 天,即可形成原基。
6.7
耳片生长期管理
原基逐渐膨大,边缘分化出耳片,并逐渐向外伸展。这阶段应逐渐加大浇水量,当气温低于 15℃
时少浇水,高于 25℃时不能浇水,气温在 18℃~24℃时适宜浇水,使空气相对湿度始终保持在 90%以
上。采取间歇浇水,浇水 10min 左右,停水 1-2h 观察耳片展片情况,重复 4~5 次。正常情况下,喷水
后通风,每天通风 4~5 次,外界温度高时早晚通风,温度低时中午通风,严防高温高湿。
7
采收晾晒
当耳片舒展、边缘起褶变薄,直径 3~4cm,耳根收缩变细,耳片腹面尚未形成大量孢子时,木耳
即已成熟,应选择晴天集中人力及时采摘。采收前应停水 2~3 天,待耳根收缩、耳片略有收拢但未完
全干缩时采摘,采摘木耳时应采大留小、分批次采收。
采用网架晾晒,一般 400m2 大棚配备 150m2 以上晾晒架。晾晒时,木耳堆积厚度在 3~4cm,期间
防止雨淋,耳片干透后及时收储。
8
转茬管理
采摘后的菌袋应晒 2~3 天后再重复 6.7 操作进行浇水管理,并准备采收下一茬耳。
9
病虫害防治
防治病虫害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尽量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必要时,用药品种、用药量和用
药时期应符合NY/T393的要求,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10
储存
应符合 GB/T 6192 的规定。采用塑料编织袋盛装木耳,储存应选择避光、清洁、阴凉、干燥、无异
3
味的环境,不要放置在培养室内,并注意防霉、防虫、防鼠。
11
档案管理
建立棚室吊袋黑木耳生产档案,包括栽培场地环境、棚室管理、采收晾晒、储存等生产过程的记录。
4
上一章:T/DJYMHT 0001-2024 猕猴桃雄花粉脱除溃疡病菌生产技术规程 下一章:T/DACS 014-2024 荷斯坦牛主要性状表型数据规范

相关文章

DB14/T 1158-2015 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技术规程 DB1306/T 218-2023 大棚春季黑木耳吊袋栽培技术规程 DB15/T 3231-2025 塑料大棚吊袋黑木耳栽培技术规程 DB14/T 1158-2022 黑木耳吊袋栽培技术规程 DB21/T 1994-2019 黑木耳立体吊袋栽培技术规程 DB1308/T 305-2022 黑木耳棚室吊袋栽培技术规程 T/YXSYJ 001-2024 尤溪黑木耳栽培生产技术规范 DB43/T 2118-2021 香菇吊袋立体栽培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