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03.220.20
CCS R12
团
体 标 准
T/SCLOG 007—2024
绿色低碳道路货运企业要求及评价细则
Requirements and detailed rules for green low-carbon road freight
enterprises
2024 - 07 - 08 发布
2024 - 08 - 08 实施
深圳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 发 布
T/SCLOG 007—2024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基本要求 ............................................................................. 1
5 评价原则 ............................................................................. 1
6 评价指标体系 ......................................................................... 2
7 评价方法 ............................................................................. 2
附录 A(资料性)
绿色低碳道路货运企业评价指标表 ........................................4
参考文献 ............................................................................... 6
I
T/SCLOG 007—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定起草。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本文件由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由深圳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深圳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
深圳市现代供应链管理研究院、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深圳市顺丰泰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地
上铁租车(深圳)有限公司、香港物流商会、澳门国际科技产业发展协会。
本文件起草人:李林、龚叶超、郑艳玲、孙慧君、黄晶武、刘菊梅、柴煦、彭俊斌、康平陆、
钟鸿兴、林志豪。
II
T/SCLOG 007—2024
引
言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提
出建立健全联通港澳、接轨国际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完善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开展
标准化试点示范,加快绿色、智慧供应链发展,推动供应链跨界融合创新,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供应
链标准。为响应“碳中和,碳达峰”和深化前海改革开放的国家战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
范围道路货运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发挥前海碳中和试点示范作用,提出绿色低碳道路货运企业
评价标准。
本标准结合包括港澳地区在内的行业领先的绿色低碳实践,在道路货运企业全流程业务链条中,
对绿色低碳管理、运输管理、智慧物流、经营运作、社会效益等方面提出评价要求,为道路货运企
业开展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提供运营、管理指导。标准旨在将绿色低碳理念与传统道路货运相融合,
结合港澳两地现行相关政策规划要求,形成接轨ISO、PAS等相关国际标准的绿色低碳企业评价体系,
助推道路货运企业高质量、高效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低碳运营模式。
III
T/SCLOG 007—2024
绿色低碳道路货运企业要求及评价细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绿色低碳道路货运企业的基本要求、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道路货运企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碳排放 carbon emission
碳排放单位在核算边界内生产、活动和服务过程中各个环节产生的所有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二
氧化碳当量形式表示。
[来源:GB/T 32150—2015,3.7,有修改]
3.2
集装器具 unitized implement
用于承载由物品组成的标准规格、便于储运的单元器具。
[来源:GB/T 18354—2021,5.39]
3.3
碳抵消 carbon offsets
以碳配额或碳信用的形式抵消碳排放。
[来源:T/BJEA 0003—2023,3.8]
4
基本要求
申请评价的企业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a)
企业应具备有效的道路货物运输相关的营运资格;
b)
企业应确保营运车辆驾驶员具备相应的职业资质;
c)
企业应确保营运车辆具备有效的车辆行驶资质及运营资格;
d)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评价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道路交通
事故和较大生产安全、环境污染事故;
e) 企业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1000 万元及以上。
5 评价原则
5.1 相关性
指标客观反映企业绿色低碳道路货运综合水平。
5.2
合理性
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避免重复和矛盾。
5.3
适用性
1
T/SCLOG 007—2024
指标选取满足便于理解、采集和使用的要求。
6
评价指标体系
绿色低碳道路货运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由两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5项,包括绿色低碳管理、运输
管理、智慧物流、经营运作、社会效益;二级指标27项,绿色低碳货运企业评价指标构成见表1。
表 1
绿色低碳道路货运企业评价指标构成
序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1 绿色低碳管理 组织保障
战略目标
规划实施
碳排放管理
2 运输管理 绿色运力
车辆排放
能耗监测
车况管理
绿色辅材
循环共用
回收处置
运输组织模式
3 智慧物流 信息化建设
动态监控
远程排放监测
智能货运调度
智能装载优化
技术及设备应用
无纸化作业
4 经营运作 规章制度
商业实践
供应商管理
培训动员
5 社会效益 信息披露
碳抵消
碳普惠
社会合作
7 评价方法
7.1 绿色低碳道路货运企业评价方法采用文件审查、现场检查、考评打分的方式进行,指标评分采
用百分制,最大值为 100 分,各项指标的对应分值详见附录 A 绿色低碳道路货运企业评价指标表。
7.2
绿色低碳道路货运企业评价结果由高到低分为 AAAAA 级、AAAA 级、AAA 级、AA 级、NR 级(NR
级为未获得评级)五个等级,具体等级对应分值区间见表 2。
2
T/SCLOG 007—2024
表 2
绿色低碳道路货运企业评价结果等级划分
等级 NR 级 AA 级 AAA 级 AAAA 级 AAAAA 级
分值区间 0-59 60-69 70-79 80-89 90-100
3
T/SCLOG 007—2024
附 录 A
(资料性)
绿色低碳道路货运企业评价指标表
表A.1给出了绿色低碳道路货运企业评价指标表。
表 A.1
绿色低碳道路货运企业评价指标表
序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分标准 分值
1 绿色低碳 管理 (15分) 组织保障 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工作由企业最高管理者或管理层授权的管理者代表 主导,并有相应的部门机构负责实施管理,得 3 分。 3
战略目标 企业确立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或阶段性目标,得 3 分。 3
规划实施 企业制定并落实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包括职责、措施、改进绩效和评 估方式等内容,最高得 4 分。 4
碳排放管理 企业通过自主建设或合作等方式,在实际业务中应用碳排放管理平台, 监测企业碳排放等相关数据,得 5 分。 5
2 运输管理 (40分) 绿色运力 企业实行新能源及清洁能源货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氢能汽车等道路货运车辆)替代传 统燃油货车的措施,最高得 5 分。 5
车辆排放 自有及外协货车达到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港澳牌照 货车达到欧盟六期排放标准)的数量,或新能源及清洁能源货车的数 量: 1%<占总货车数量的比重≤5%,得 1 分; 5%<占总货车数量的比重≤10%,得 3 分; 占总货车数量的比重>10%,得 5 分。 10
自有及外协货车未达到国家第五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港澳牌 照货车未达到欧盟五期排放标准)的数量: 50%<占总货车数量的比重≤70%,得 1 分; 30%<占总货车数量的比重≤50%,得 3 分; 占总货车数量的比重≤30%,得 5 分。
能耗监测 企业具备对运输过程中的汽油、柴油、电力、天然气等能源消耗的持 续监测能力,得 5 分。 5
车况管理 企业对所有营运车辆开展定期维修保养并设立管理台账,确保车辆技 术状况达标,得 3 分。 3
绿色辅材 企业自用或协助客户使用可降解、轻量化、可循环使用的包装、填充 物或固定物,得 5 分。 5
循环共用 企业对包装箱、托盘、周转箱等物流集装器具采取循环共用模式,实 现资源节约 ,得 2 分。 2
回收处置 企业建立(或与专业公司合作建立)废弃物回收处理机制,得 3 分。 5
在安全可控和合规前提下,企业对废弃物开展多层次、多用途的合理 利用(包括委托专业公司),并保障不可利用残余物的环保处置,得 2 分。
运输组织模式 企业以陆铁联运、水陆联运、共同配送、集中配送、统仓统配、夜间 配送等高效运输组织模式开展货物运输,采用: 一种高效运输组织模式,得 1 分; 两种高效运输组织模式,得 3 分; 两种以上高效运输组织模式,得 5 分。 5
4
T/SCLOG 007—2024
表 A.1 绿色低碳道路货运企业评价指标表(续)
序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分标准 分值
3 智慧物流 (25分) 信息化建设 企业建立覆盖收货、运输、派送等全业务环节的信息管理系统,得 5 分。 5
动态监控 车辆管理系统可实时监控营运车辆的车况、路况、位置、行驶轨迹等 信息,得 3 分。 6
车辆管理系统具备自动统计分析、自动排障、自动预警、自动提醒等 智能辅助功能,得 3 分。
远程排放监测 使用远程 OBD(车载自动诊断)系统,可以远程发送车辆氧传感器、 催化转换器效率等排放处理系统的监测信息,帮助监测方及时掌握车 辆排放情况,得 2 分。 2
智能货运调度 企业系统可根据不同业务场景自动完成货运调度及路由优化,得 4 分。 4
智能装载优化 使用智能算法实现货物装箱、装车方式自动优化,提高车辆装载率, 得 3 分。 3
技术及设备 应用 企业应用了 5G、AI、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技术或 AGV 机器人、无 人叉车、自动分拣机等智能设备,得 3 分。 3
无纸化作业 企业在订单接收和收发货单据业务环节,使用电子单证替代纸质单 证: 70%≤电子单证比例<90%,得 1 分; 电子单证比例≥90%,得 2 分。 2
4 经营运作 (15分) 规章制度 企业建立了节能降碳、绿色环保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执行,得 5 分。 5
商业实践 企业与供应商、新能源合作方、金融投资机构、技术公司等开展绿色 低碳领域的商业合作,得 3 分。 3
供应商管理 企业在供应商的准入、评估、考核等管理中设置绿色低碳方面的指标 要求,得 3 分。 3
培训动员 企业对基层业务人员以及中高层管理人员开展了绿色低碳相关的培 训动员活动,得 4 分。 4
5 社会效益 (5分) 信息披露 企业通过 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碳排放报告、白皮书等形 式向社会公开企业绿色低碳实践的信息,得 1 分。 1
碳抵消 企业通过植树造林、开展清洁能源项目、购买碳排放额度等方式开展 碳抵消活动,得 1 分。 1
碳普惠 企业通过提供指导、培训、制定激励计划等方式帮助供应链上下游企 业、合作伙伴、客户等践行绿色低碳活动、强化绿色低碳意识,得 1 分。 1
社会合作 企业与政府、企业、机构、院校等开展了科普教育、标准编制、课题 研究、行业倡议等绿色低碳领域的社会合作,得 2 分。 2
5
T/SCLOG 007—2024
参考文献
[1]
陆上交通运输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
GB/T 8226—2023
GB/T 2589—2020
GB 17691—2018
道路运输术语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
GB 18352.6—2016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
GB 18352.5—2013
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
[7]
GB 17691—2005 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
方法(中国Ⅲ、Ⅳ、Ⅴ阶段)
DB44/T 1944—2016
T/BJEA 0003—2023
碳排放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碳中和评估指南
[2]
[3]
[4]
[5]
[6]
[8]
[9]
[10]
现代物流发展纲领,香港运输及物流局
[11]
澳门陆路整体交通运输规划(2021-2030),澳门交通事务局
[12]
EC 715/2007法规 关于轻型乘用车和商用车排放污染物的形式核准以及获取汽车维护修
理信息的法规,欧盟委员会
[13]
EC 692/2008法规 对(EC)No 715/2007法规关于轻型乘用车和商用车排放污染物的形式
核准以及获取汽车维护修理信息的执行和修订的法规,欧盟委员会
[14]
UCE 第49号法规 关于对装有压燃式发动机汽车及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所排放的气态和颗
粒物进行核准的统一规定,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
[15] PAS2050:2011 产品与服务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的评价规范,英国标准协会(BSI)
[16] ISO 14064—1 温室气体 第一版 组织层次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
范及指南
[17] ISO 14064—2 温室气体 第二版 项目层次上对温室气体减排和清除增加的量化、监测
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
[18]
ISO 14067—2018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
[19]
ISO 14083
核算和汇报来自运输链运营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