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81.060.20
CCS
Y 24
团
体 标 准
T/SA 56.2—2024
冲泡与品鉴用陶瓷茶具
第 2 部分:白茶茶具
Ceramic tea set for brewing and tasting—Part 2:White tea set
2024 - 08 - 20 发布
2024 - 08 - 30 实施
福建省标准化服务行业协会 发 布
T/SA 56.2—202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主要组成 ........................................................................... 1
5 结构设计 ........................................................................... 1
6 技术要求 ........................................................................... 4
产品外观 ....................................................................... 4
产品尺寸与比例 ................................................................. 5
理化指标 ....................................................................... 6
7 试验方法 ........................................................................... 7
产品外观 ....................................................................... 7
产品尺寸与比例 ................................................................. 7
理化指标 ....................................................................... 7
8 检验规则 ........................................................................... 8
检验分类 ....................................................................... 8
出厂检验 ....................................................................... 8
型式检验 ....................................................................... 8
9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 9
附录 A(资料性) 白茶冲泡时投茶量与容器大小参考值 .................................... 10
A.1 白毫银、白牡丹 ................................................................ 10
A.2 其他 .......................................................................... 10
I
T/SA 56.2—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T/SA 56《冲泡与品鉴用陶瓷茶具》的第2部分。T/SA 56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 第 1 部分:乌龙茶茶具。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陶瓷行业工业设计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福建省标准化服务行业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陶瓷行业工业设计研究院、福建省日用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华侨大
学工业设计研究院、泉州众科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福建哲选科技有限公司、迪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
心、德化陶瓷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中德(泉州)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泉州市工业设计协会、福
建省金属工艺家居设计研究院、安溪藤铁工艺创新发展研究院、惠安石雕工艺创新发展研究院、泉州市
标准化研究所、福建省德化县唐丰陶瓷有限公司、德化豪峰陶瓷有限公司、福建省德化上古陶瓷有限公
司、福建德化南山先生陶瓷有限公司、泉州市小田甄陶文化有限公司、福建省德化尚言坊陶瓷有限公司、
福建省德化瓷心匠物工贸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学太、曾宪升、郑智奥、陈小红、赵鹏、唐孝康、许丹丹、程永胜、徐骁琪、
寇婉琼、卢华禹、李建阳、曾才贵、李晓榆。
II
T/SA 56.2—2024
冲泡与品鉴用陶瓷茶具 第 2 部分:白茶茶具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白茶冲泡与品鉴用陶瓷茶具的主要组成、结构设计、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白茶冲泡与品鉴用陶瓷茶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 3295 陶瓷制品45°镜向光泽度试验方法
GB/T 3298 日用陶瓷器抗热震性测定方法
GB/T 3299 日用陶瓷器吸水率测定方法
GB/T 3301 日用陶瓷的容积、口径误差、高度误差、重量误差、缺陷尺寸的测定方法
GB/T 3302 日用陶瓷器包装、标志、运输、贮存规则
GB/T 3532 日用瓷器
GB/T 10815 日用精陶
GB/T 29606 不锈钢真空杯
GB 31604.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镉迁移量的测定
GB 31604.3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铅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
QB/T 1503 日用陶瓷白度测定方法
QB/T 5613 不锈钢真空烤瓷保温杯
T/SA 56.1—2022 冲泡与品鉴用陶瓷茶具 第1部分:乌龙茶茶具
3 术语和定义
T/SA 56.1—202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公道杯
茶叶冲泡品鉴茶具主要组件之一,用于均衡茶汤浓度、分茶。
4 主要组成
根据陶瓷茶具在冲泡与品鉴白茶中发挥的用途,本文件所述陶瓷茶具包括:盖碗、品茗杯、公道杯
煮茶壶、焖茶壶、保温杯。
5 结构设计
盖碗结构设计示意图如图 1 所示。
1
T/SA 56.2—2024
说明:
H——盖碗身总高度;
H1——盖碗盖高度;
H2——盖钮高度;
H3——盖面高度;
H4——盖碗容积高度;
H5 ——盖碗底脚高度;
L——盖碗身敞口直径;
L1——盖碗底脚直径;
L2——盖碗盖直径。
图1 盖碗产品结构示意图
品茗杯结构设计示意图如图 2 所示。
说明:
L——杯口直径;
L1——杯脚直径;
H——杯身总高度;
H1——杯身容积高度;
H2——杯脚高度。
图2 品茗杯产品结构示意图
2
T/SA 56.2—2024
公道杯结构设计示意图如图 3 所示。
说明:
L——杯敞口直径;
L1——杯脚直径;
L2——鹰嘴出口长度;
L3——鹰嘴出口宽度;
H——杯身容积高度;
H1——鹰嘴出口高度;
H2——杯脚高度。
图3 公道杯产品结构示意图
煮茶壶结构设计示意图如图 4 所示。
说明:
L——壶口直径;
L1——壶钮直径;
L2——壶嘴长度;
L3——壶嘴+壶肚总长度;
L4——壶柄+壶肚总长度;
L5——壶嘴口直径;
L6——壶嘴肚宽度;
L7——壶底直径;
L8——壶肚直径;
L9——壶盖直径;
H——壶总高度;
H1——壶身高度。
图4 煮茶壶产品结构示意图
3
T/SA 56.2—2024
焖茶壶结构设计示意图如图 5 所示。
说明:
L1——壶嘴宽度+壶盖宽度;
L2——壶盖宽度;
L3——过滤网直径;
L4——壶肚直径;
H——壶身总高度;
H1——壶肚高度;
H2——过滤网浸没水面的最大深度。
图5 焖茶壶产品结构示意图
保温杯结构设计示意图如图 6 所示。
说明:
L——保温杯直径;
L1——保温内胆直径;
H——保温杯总高度;
H1——保温杯内胆高度;
H2——保温杯盖高度。
图6 保温杯产品结构示意图
6 技术要求
产品外观
6.1.1 陶瓷产品外观不应有炸釉、磕碰、裂穿和渗漏等缺陷。
4
T/SA 56.2—2024
6.1.2 成套产品的釉色、花面色泽应基本一致,特色设计除外。产品的底沿应光滑,放在平面上应平
稳。
6.1.3 同一套茶具公道杯容积应略大于盖碗容积。
6.1.4 瓷制产品其他外观按 GB/T 3532 的要求;陶类产品其他外观按 GB/T 10815 的要求。
产品尺寸与比例
6.2.1 盖碗
6.2.1.1 盖碗尺寸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1 盖碗尺寸
项目 要求
盖碗盖 盖碗身
容积 a/mL — 110~250
高度/mm 20~25 40~65
盖碗敞口度 b/° — 45~60
a 为满口容量,投茶量与冲泡容器大小参考值见附录 A。 b 碗口外沿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
6.2.1.2 盖碗结构比例应符合表 2 规定。
表2 盖碗结构比例
项目 要求
盖碗身总高度与盖碗身敞口直径比(H:L) 1:1.2~1:1.5
盖钮高度与盖面高度比(H2:H3) 1:1.2
盖碗底脚直径与盖碗身敞口直径比(L1:L) 0.2:1~0.6:1
盖碗盖直径与盖碗身敞口直径比(L2:L) 0.8:1
投影比 a 0.5~1
a 投影比为器皿底部在底座上的投影面积/底座的支撑面积。
6.2.2 品茗杯
6.2.2.1 品茗杯尺寸应符合表 3 的规定。
表3 品茗杯尺寸
项目 要求
杯子容积/(mL) 80~100
杯口直径L/(cm) 5~6
杯脚高度H2/(mm) 1.5~3
6.2.2.2 品茗杯结构比例应符合表 4 规定。
表4 品茗杯结构比例
项目 要求
杯身总高度与杯口直径比(H:L) 1:1~1:1.2
杯脚直径与杯口直径比(L1:L) 0.4:1~0.5:1
投影比 0.5~1
6.2.3 公道杯
6.2.3.1 公道杯尺寸应符合表 5 的规定。
表5 公道杯尺寸
项目 要求
杯子容积/(mL) 120~350
5
T/SA 56.2—2024
项目 要求
鹰嘴倾斜角度/° 30~60
6.2.3.2 公道杯结构比例应符合表 6 规定。
表6 公道杯结构比例
项目 要求
杯身容积高度与杯敞口直径比(H:L) 1:1~1:1.5
杯脚直径与杯敞口直径比(L1:L) 0.4:1~0.5:1
投影比 0.5~1
6.2.4 煮茶壶
6.2.4.1 煮茶壶的盖与口应基本吻合,当产品倾斜至底面与水平位置呈 70°夹角时,盖应不脱落。当
盖向一方移动时,盖与壶口的空隙应不超过 3 mm。壶嘴的口部不应低于壶口 3 mm。此外,煮茶壶尺寸应
符合表 7 的规定。
表7 煮茶壶尺寸
项目 要求
煮茶壶容积/(mL) 300~1000
6.2.4.2 煮茶壶结构比例应符合表 8 规定。
表8 煮茶壶结构比例
项目 要求
壶肚直径与壶身高比(L8:H1) 1:1~1:1.2
壶肚直径与壶口直径比(L8:L) 1:0.6~1:0.8
6.2.5 焖茶壶
6.2.5.1 焖茶壶尺寸应符合表 9 的规定。
表9 焖茶壶尺寸
项目 要求
焖茶壶容积/(mL) 500~1500
容量允许偏差/% ±5
6.2.5.2 焖茶壶结构比例应符合表 10 的规定。
表10 焖茶壶结构比例
项目 要求
壶肚直径与过滤网直径比/(L4:L3) 2:1~1.5:1
壶肚高度与过滤网浸没水面的最大深度/(H1:H2) 2:1~2.5:1
6.2.6 保温杯
保温杯尺寸应符合表11的规定。
表11 保温杯尺寸
项目 要求
容积/(mL) 300~500
容量允许偏差/% ±5
理化指标
6.3.1 吸水率
6.3.1.1 瓷制产品吸水率应不大于 1%。
6.3.1.2 陶制产品吸水率应大于 5%且不大于 17%。
6
T/SA 56.2—2024
6.3.2 白度
瓷制产品白瓷白度应≥55.0。
6.3.3 釉面光泽度
瓷制产品釉面光泽度应≥80.0。
6.3.4 釉面色差
瓷制产品、陶制产品釉面色差(ΔE)≤3.0。
6.3.5 抗热震性
6.3.5.1 瓷制产品 180 ℃~20 ℃热交换一次不裂。
6.3.5.2 陶制产品 160 ℃~20 ℃热交换一次不裂。
6.3.5.3 煮茶壶产品 320 ℃~20 ℃热交换一次不裂。
6.3.6 容量偏差
焖茶壶、保温杯的容量偏差应符合QB/T 5613的规定。
6.3.7 保温效能
焖茶壶、保温杯的保温效能应符合GB/T 29606的规定。
6.3.8 铅、镉迁移量
产品的铅、镉迁移量应符合表12的规定。
表12 铅、镉迁移量
项目 要求
铅(Pb)/(mg/L) ≤0.4
镉(Cd)/(mg/L) ≤0.06
7 试验方法
产品外观
瓷制产品按GB/T 3532的要求测定;陶制产品按GB/T 10815的要求测定。
产品尺寸与比例
7.2.1 产品尺寸与比例(除盖碗敞口度、鹰嘴倾斜角度、投影比)
按GB/T 3301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
7.2.2 盖碗敞口度、鹰嘴倾斜角度
采用测角仪进行测量检验。
7.2.3 投影比
测量器皿底部的最大投影面积(假设为A),测量底座的支撑面积(假设为B),计算投影比=A/B。
理化指标
7.3.1 吸水率
按GB/T 3299的要求测定。
7.3.2 白度
7
T/SA 56.2—2024
按QB/T 1503的要求测定。
7.3.3 釉面光泽度
按GB/T 3295的要求测定。
7.3.4 釉面色差
按QB/T 1503的要求测定。
7.3.5 抗热震性
按GB/T 3298的要求测定。
7.3.6 容量偏差
按QB/T 5613的规定。
7.3.7 保温效能
按GB/T 29606的规定。
7.3.8 铅、镉迁移量
分别按GB 31604.34、GB 31604.24的要求测定。
8 检验规则
检验分类
产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
8.2.1 凡提出交货的产品均应进行出厂检验。产品应经生产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8.2.2 出厂检验按 GB/T 2828.1 规定进行,采用一般检验水平Ⅰ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检验项目、
要求、试验方法及接收质量限(AQL)见表 13 并判断。
表13 出厂检验项目及要求
序号 检验项目 要求 试验方法 AQL
1 外观 6.1 7.1 6.5
2 产品尺寸与比例 6.2 7.2 4.0
型式检验
8.3.1 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文件技术要求的全部内容,每半年不少于一次,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亦应进
行型式检验:
a) 产品原料改变时;
b) 生产工艺方法变更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停产6个月以上再恢复生产时;
d) 生产工艺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时;
e) 有合同要求时。
8.3.2 型式检验的样本应从经出厂检验合格批中抽取,型式检验表 14 中的项目采用 GB/T 2829—2002
判别水平Ⅱ的一次抽样方案并判断。
表14 型式检验项目及要求
序号 检验项目 要求 试验方法 样本大小 RQL 判定数组 Ac Re
1 外观 6.1 7.1 3 100 1 2
2 产品尺寸与比例 6.2 7.2
8
T/SA 56.2—2024
序号 检验项目 要求 试验方法 样本大小 RQL 判定数组 Ac Re
3 抗热震性 6.3.5 7.3.5
4 铅、镉迁移量 6.3.8 7.3.8 0 1
9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按GB/T 3302规定执行。
9
T/SA 56.2—2024
附 A A A
录
(资料性)
白茶冲泡时投茶量与容器大小参考值
A.1 白毫银、白牡丹
冲泡白毫银针、白牡丹采用盖碗为主泡茶器具的投茶量与容器大小参考值见表A.1。
表A.1 白毫银针冲泡时投茶量与容器大小等参考值
茶叶类型 冲泡容器大小 mL 投茶量 g 水与茶叶比例 水温 ℃ (1~5)泡浸泡时间
白毫银针 150 5 30:1 90~95 第一次30 s~35 s之后每次递增5 s
白牡丹 150 冲泡器具以150 mL盖碗 2泡后,每泡的浸泡时 据个人喜好自行增减 5 30:1 90~95 第一次30 s~35 s之后每次递增5 s
注1:以150 mL为例。 注2:第2间都比前一泡适当延长。 注3:减。
A.2 其他
其他白茶茶叶投茶量、茶水比、使用的泡茶器具与容积等设置可参照表A.1进行,具体以白茶相应
品种为准。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