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T/ANJX 0015-2024 781×7532 蚕品种饲育技术规程

T/ANJX 0015-2024 781×7532 蚕品种饲育技术规程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14.37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23 16:11:40



相关搜索: 技术规程 品种 饲育 anjx

内容简介

T/ANJX 0015-2024 781×7532 蚕品种饲育技术规程 ICS 65.020.30
CCS B44
T/ANJX
安康市农村专业技术联合会团体标准
T/ANJX 0015-2024
781×7532 蚕品种饲育技术规程
2024-04-01 发布
2024-07-01 实施
安康市农村专业技术联合会 发布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石泉县蚕桑发展服务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石泉县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石泉县蚕桑发展服务中心 安康市蚕桑产业发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秦友华 姚程杰 谢进军 严晓鹤 吴小虎 李家顺 陈贵攀 王小平 李海洲 郑诗
璜 宋世兵 龚毕宝 赵波 张兆琴 吴礼兵 陈先刚 康武钦 明其正 陈泽栋 任振霞 张娅丽 贾安平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石泉县蚕桑发展服务中心
电话:0915-6322721
地址:石泉县大桥路 5 号蚕桑科技大厦
邮编:725200
II
T/ANJX 0015-2024
781×7532 蚕品种饲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夏秋蚕品种 781×7532 蚕种催青、消毒防病、小蚕共育、大蚕饲养、自动上
蔟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夏秋蚕品种 781×7532 饲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部分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
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B61/T388-5
蚕种出库、催青、运输技术规程
DB61/T388-6
桑蚕饲育技术规程
DB61/T388-8
养蚕消毒防病技术规程
DB61/T388-11 优良蔟具使用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781×7532 蚕品种是四川省蚕桑研究所选育的夏秋用多丝量蚕品种,1983 年通过四川省蚕
品种审定;其特性具有杂种优势强、抗逆性强好养、产量高稳产、丝质优等特点。
4 小蚕饲育技术
4.1 品种特征特性
以 781 为母体的杂交种卵灰绿色,克卵 1800 粒左右,克蚁 2300 头左右;以 7532 为母体的
杂交种卵灰紫色,克卵 1900 粒左右,克蚁 2400 头左右。该品种孵化整齐、蚁蚕活泼、逸散性
强,蚁蚕黑褐色,大蚕体色青白、素斑。老熟集中,多结中上层茧,茧型长椭圆,茧色白,缩皱
中等;公斤茧 530 粒左右,全茧量 2 克, 茧层率为 24%左右,茧丝长 1250 米左右,解舒丝长 800
米以上,鲜毛茧出丝率 19%左右。
4.2
蚕种催青
蚕种出库、催青方法参照 DB61/T388-5《蚕种出库、催青、运输技术规程》要求执行。因
该品种具有多化性血缘,耐高温多湿能力强,在催青过程中比其它品种高 1.0℃~1.5℃保护,
以免影响化性。
表-1
781×7532 品种催青标准
期别 前 期 后 期
日 数 4 5~6
胚子发育程度 戊 2以前 戊 3~己 5
1
T/ANJX 0015-2024
目的温度(℃) 25.5 27~28
目的湿度(%) 80~85 85~90
光 线 自然光线 每日人工感光 6h
4.3
消毒防病
参照 DB61/T388-8 《养蚕消毒防病技术规程》养蚕消毒防病技术规程执行。
4.4 小蚕共育
4.4.1 小蚕共育的组织管理
(1) 共育户的确定:各个镇村首先确定一批具有群众威信高、组织能力强、饲养技术好、
养蚕设施完备的养蚕户为共育户,共育户的分布要均匀、合理。
(2) 共育户的规模:共育户一般控制在 50 张/批~150 张/批,每 30 张需要 1 个技术熟
练的饲养人员。
(3) 共育户订种:共育户发种前 15 日~20 日在所在村组征订蚕种,发种前将蚕种款上
缴到所在乡镇。
4.4.2
小蚕饲育
参照 DB61/T388-6 《桑蚕饲育技术规程》桑蚕饲育技术规程执行。
4.4.3 收蚁准备 表-2 小蚕饲养物料计划
品名 规格 参考标准 品名 规格 参考标准
蚕匾 1m×0.8m 4 个/张 漂白粉 有效氯 25%以上 0.5kg/张
切桑机 1~2 台/户 小蚕防病一号 0.5kg/张
电子秤 200g 称量 1~2 个/户 石灰 2kg/张
小蚕网 1.0m×0.8m 4~5 个/张 焦糠 1.5kg/张
干湿温度计 2~4 个/间 包装纸 1m×0.8m 4 张/张
塑料薄膜 1.0m×0.8m 2 张/张 鹅毛 4~5 个/户
给桑框 2~3 个/户 蚕筷 4~5 双/户
桑叶盖布 1.2m×1.0m 2~3 块/户 工作服 1 件/人
拖鞋 1 双/人
2
T/ANJX 0015-2024
表-3
桑叶标准
期别 数量(kg/户·张) 质量
收蚁当日 10 黄中带绿色,稍有缩皱,枝条顶部向下第 2~3 位叶。
1 龄 11 嫩绿色,枝条顶部向下第 3~4 位叶。
2 龄 12 绿色,枝条顶部向下第 4~5 位叶。
3 龄 13 较深绿色,枝条顶部向下第 6~7 位叶或三眠叶。
表-4
温湿度标准
龄别 1 2 3
温度(℃) 27~28 26~27 25~26
干湿差(%) 1~1.5 1~1.5 1.5~2
给桑次数(次/天) 3 3 3
切桑大小(cm 2) 0.3~1.7 1.7~4.0 4~6
除沙次数 起除 1 次 起除 1 次
注:各龄眠中降低 1℃,
4.4.4
试喂区:为了确保饲养安全,每个共育点须设立 1~2 个试喂区,每次给桑前,将
切好的桑叶随机抽取一些撒于试喂区,0.5h 候后观察无异常,方可大面积给桑。
4.4.5
分蚕:收蚁时采用按分区等量饲养,每匾 6.5g 蚁蚕,每张 2 匾,分蚕时随机抽取。
编制各户分蚕数量表,并通知各户领蚕时间。
5 大蚕饲养技术
5.1 温湿度:4 龄~5 龄 24℃~25℃,干湿差 3℃,,防止 27℃以上高温。高温多湿季节
干湿差宜偏大 1℃~2℃,并加强熏烟排湿。
5.2
大蚕台面育或地面育
5.2.1 标准蚕台
标准化蚕台一般四层,底部配万向轮可自由移动,层宽 1.2m、层高的距离为方格簇高再加
10 ㎝(70cm),此标准的蚕台可配合方格蔟或折蔟自动上蔟使用。
5.2.2
关键技术措施
本品种在较高温度下饲育发育快、龄期短,蚕体小不易看到盛食期;大蚕期每次给桑以能
3
T/ANJX 0015-2024
看见少许新鲜剩叶为宜,防止掉叶造成蚕儿饥饿。在高温中饲养要注意鲜桑饱食,大蚕期不能喂嫩
叶;随时做好匀蚕、扩座、分箔工作。
每天撒鲜石灰粉或焦康等干燥材料一次,所撒干燥材料或石灰必须将蚕沙覆盖住;多湿天
气时每天用硫磺或柏枝熏烟一次;蚕室加强通风排湿保持空气清新和适宜蚕正常生长的温湿度
环境。
6 自动上簇
6.1 登簇剂的种类
月桂牌登簇剂、樟脑油登簇剂、鱼腥草登簇剂、家蚕蜕皮激素,781×7532 常用的是家蚕
蜕皮激素。
6.2
使用时间及方法
春季见熟 10%、夏季见熟 5%左右时,当天 14:00 添食脱皮激素一次(标准为每张蚕种 2ml~
3ml 脱皮激素,兑水 1 ㎏,喷桑叶 10 ㎏),晚上再适量添食一次,16h 后大量上簇。
6.3
覆盖蚕网:当登簇剂喷体或添食后,在蚕体上覆盖蚕网,可避免取簇时沾附蚕沙和桑
叶。
6.4
悬挂方格簇:四层蚕台可把方格簇悬挂在蚕座上,让蚕自动爬上簇片,待大部分蚕开
始吐丝结茧后,簇片顶部均匀平放一个塑料折簇清理游蚕,无需另外挂簇,上簇结束;平放方
格簇上蔟法,让蚕自动爬入簇孔,当蚕入孔率达到 90%以上后,将簇片提起,悬挂于另外的蚕
架上,上簇结束。
6.5
悬挂折簇:将塑料折簇平铺在蚕座上,让蚕自动爬上簇片,当茧型基本形成后,将簇
片提起,悬挂于另外的蚕架上,上簇结束。
6.6
蔟中管理
参照 DB61/T388-6《桑蚕饲育技术规程》执行。
4
上一章:T/ANJX 0014-2024 华康3号蚕品种饲育技术规程 下一章:T/ANJX 0013-2024 蚕蛹虫草人工栽培技术规程

相关文章

T/ANJX 0014-2024 华康3号蚕品种饲育技术规程 T/ANJX 0011-2024 大蚕工厂化饲育技术规程 DB51/T 1186-2011 大蚕简易蚕台饲育技术规程 T/ANJX 0012-2024 小蚕工厂化共育技术规程 T/ANJX 0010-2024 小蚕共育室温湿度自控调节技术规程 DB42/T 1966-2023 大蚕大棚饲育技术规程 DB33/T 2379-2021 小蚕人工饲料饲育技术规程 DB36/T 1970-2024 小蚕人工饲料饲育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