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T/SAASS 160-2024 黄河故道桑黄规范化栽培规程

T/SAASS 160-2024 黄河故道桑黄规范化栽培规程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90.56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5-05-24 08:49:46



相关搜索: 栽培 规程 规范化 黄河

内容简介

T/SAASS 160-2024 黄河故道桑黄规范化栽培规程 ICS
65.020.20
CCS B 39
SAASS

体 标 准
T/SAASS 160—2024
黄河故道桑黄规范化栽培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Cultivation of Sanghuang in Yellow River old riverway
2024 - 06 - 19 发布
2024 - 06 - 19 实施
山东农学会 发 布
T/SAASS 160—2024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起草。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夏津古桑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山东农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夏津古桑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吉林农业大学、夏津鲁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农业大学、鲁东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包海鹰、王帅、张荣新、孔维玺、图力古尔、苑德军、张培培、朱秀荣、贾淞
贺、阮灵彬、宋明杰、李壮、张蕊、李志军。
I
T/SAASS 160—2024
黄河故道桑黄规范化栽培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主要规定了黄河故道桑黄代料栽培过程中对栽培环境和设施、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
与干燥、包装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以桑木屑为主要基质栽培桑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3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4456 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2728 食用菌术语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1935 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
NY/T 2375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术语和定义
GB 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黄河故道桑黄
Sanghuang in Yellow River old riverway
以黄河故道为核心区域,生长在古桑树上或者以桑木屑为主要原料接种粗毛纤孔菌菌种而生长的一
种大型真菌。
出黄
Period of yellow fruiting
菌包开始进入黄色子实体阶段称为出黄。
4
栽培环境与设施
环境要求
要选择交通便利、排水性能好,通风、向阳、地面平整、周围无工矿业“三废”及微生物、粉尘等
污染源的地方建造大棚或菇房,符合NY/T 2375及GB 3095规定要求。水源洁净,水质应符合GB 5749规
定要求。
栽培设施
栽培设施采用具有保温、保湿、通风、庇荫等条件的出菇大棚或控温菇房。棚内安装喷雾装置,侧
面安装水帘风机降温增湿,门口通风口设置60目防虫网。
5
栽培技术
栽培季节
2
T/SAASS 160—2024
在山东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地区,桑黄代料栽培适宜于3月中旬接种,5月~9月为出黄管理期。
菌种
选择种源来源于山东黄河故道古桑树上的桑黄,按照NY/T 528制作符合要求的桑黄菌种。
栽培基质
主料选择新鲜、洁净、无虫、无霉的直径5 cm以上桑木制作桑木屑。辅料选择新鲜、洁净、无虫、
无霉的麦麸、豆粕、石膏粉、白灰粉等。主料和辅料需符合NY/T 2375及NY/T 1935规定要求。
菌包制作
5.4.1
培养料配方
85%桑木屑、9%麦麸、4%豆粕、1%石膏粉、1%白灰粉,含水量为65%左右。
5.4.2
拌料
先将桑木屑预湿后再与麦麸、豆粕混合均匀,将石膏粉、石灰粉等加入水中与混合料搅拌均匀,调
节含水量至60%~65%。
5.4.3
装袋
采用(17 cm~18 cm)×36 cm×0.05 mm的低密度聚乙烯菌袋,材料应符合GB/T 4456要求。每袋装
湿料1.1 kg~1.3 kg。
5.4.4
灭菌
高压灭菌温度121℃~126℃,压力0.11 MPa~0.15 MPa,灭菌时间2.5 h~3.5 h;常压灭菌要求料温
达到100℃后保持12 h~16 h。
5.4.5
冷却
灭菌结束后,自然冷却至50℃左右后移入冷却室,袋温降至25℃以下即可接种。
5.4.6
接种
接种前对接种室药物消毒后,再用紫外灯照射消毒。超净工作台应先用75%酒精或新洁尔灭溶液擦
拭消毒。接种人员应佩戴帽子、口罩及一次性乳胶手套,并用75%酒精或消毒液洗手消毒。每个菌袋接
种10 mL~15 mL液体菌种。接种后可移入发菌室内培养。
5.4.7
菌丝培养及后熟管理
菌丝培养期间应避光管理,温度控制在2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0%左右,每天通风2次~3
次,每次10 min~20 min。应及时检查菌包污染情况并剔除污染菌包。菌丝30 d左右可长满菌袋,继续
后熟培养15 d~20 d,当菌包出现黄褐色菌皮或瘤状原基时,即可进行出黄管理。
出黄管理
5.5.1
栽培方式
栽培架栽培,将桑黄菌包放置栽培架时,采用“隔一放一”放置方法。
立式栽培,采用“立式栽培”(即将菌包竖直摆放在沟畦两侧地面上)时,菌包之间间隔5 cm左右,
再在菌包底部周围覆盖土壤4 cm~5 cm。
5.5.2
温湿度及通风管理
温度控制在25℃~30℃。原基分化阶段,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菌蕾形成后,空气相对湿
度控制在90%~95%;接近成熟期时,空气相对湿度降至60%左右。出菇期间早晚各通风一次,每次30 min~
60 min。空气中CO2浓度应不高于800 ppm。
5.5.3
光照管理
3
T/SAASS 160—2024
光线以散射光为宜,维持在500 lx~1000 lx,避免阳光直射。
6
病虫害防控
主要病虫害
病害主要为侵染性病害,如青霉、木霉、链孢霉等。
虫害主要为菌蚊、菌蝇、玉米螟等。
防控方法
6.2.1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6.2.2
农业防治
选择抗逆性强、品质好的桑黄菌种;栽培基质灭菌彻底;保持栽培环境卫生,控制好温度和湿度。
6.2.3
物理防治
可通过悬挂杀虫灯,安装防虫纱窗,门口设置消毒防虫隔离带进行防治。
6.2.4
化学防治
桑黄菌包上架及出黄前可适当使用符合GB 4285要求药剂,禁止使用药物见附录A。
7
采收与干制
采收
7.1.1
幼蕾期子实体采收
自菌丝发满菌进入大棚15 d左右,子实体达到幼蕾期特征(呈半球形或扇形,质地较软,长6 cm~
10 cm,宽3 cm~8 cm,颜色呈浅黄或金黄色)时可适时采收。
7.1.2
成熟期子实体采收
当子实体表面开始弹射孢子粉,菌盖表面覆盖绒毛,颜色为金黄或黄褐色,达到成熟期特征时便可
采收。采收前停止喷水,从子实体基部剪下。子实体不能用水冲洗。
7.1.3
老化期子实体采收
子实体深褐或深棕色至黑色,水分降低,可适时采收。
干制
可将子实体自然晒干或烘干至含水量≤14%。
8
包装
鲜品
采集的桑黄子实体鲜品可用保鲜袋封装,4℃~10℃冷藏,保存期限5 d~7 d。
干品
子实体烘干后及时用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密封,避免受潮。包装材料应符合GB 4806.7规定要求。
9
生产档案管理
对桑黄代料栽培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实行专人管理制度,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3年。
4
T/SAASS 160—2024
附 录 A
(资料性)
禁止使用药物名录
禁止使用药物名录参见表A.1。
表 A.1 禁止使用药物名录表
类别 名称
有机氯类 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艾氏剂、狄氏剂、硫丹
有机磷类 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甲基异柳 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涕灭威、灭线磷、 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磷化钙、磷化镁、 磷化锌、磷化铝、硫线磷、杀扑磷、水胺硫磷、氧乐果、三唑磷
有机氮类 杀虫脒、敌枯双
氨基甲酸酯类 克百威、灭多威
除草剂类 除草醚、氯磺隆、胺苯磺隆单剂、胺苯磺隆复配制剂、甲磺隆复配 制剂
其他 二溴氯丙烷、二溴乙烷、溴甲烷、汞制剂、砷类、铅类、氟乙酰胺、 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氟虫腈、毒死蜱、福美胂和福 美甲胂
5
上一章:T/SAASS 161-2024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水稻微咸水灌溉生产技术规程 下一章:T/SAASS 159-2024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饲用燕麦复种青贮玉米技术规程

相关文章

T/SAASS 157-2024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饲用小黑麦-大豆两熟栽培技术规程 T/SAASS 155-2024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紫花苜蓿种植技术规程 T/SAASS 161-2024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水稻微咸水灌溉生产技术规程 T/SAASS 159-2024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饲用燕麦复种青贮玉米技术规程 T/SAASS 158-2024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复种技术规程 T/SAASS 156-2024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紫花苜蓿套种青贮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DB5305/T 160-2024 皱皮木瓜栽培技术规程 DB61/T 1158.5-2018 桑黄标准综合体第5部分∶桑黄栽培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