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03.100.99
CCS
A 00
团
体 标 准
T/SHWL 000010—2024
企业低碳供应链建设指南
Guidelines for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 Low Carbon Supply Chains
2024 - 08 - 12 发布
2024 - 08 - 15 实施
上海市物流协会 发 布
T/SHWL 000010—202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体要求 ............................................................................ 2
4.1
基本要求 ........................................................................ 2
4.2
信息共享 ........................................................................ 2
4.3
合作协同 ........................................................................ 2
5
组织架构及职责 ...................................................................... 3
5.1
低碳供应链管理事务负责人 ........................................................ 3
5.2
低碳供应链内部管理团队 .......................................................... 3
6
企业低碳建设要求 .................................................................... 3
6.1
低碳计划 ........................................................................ 3
6.2
低碳设计 ........................................................................ 4
6.3
低碳采购 ........................................................................ 5
6.4
低碳生产 ........................................................................ 5
6.5
低碳销售 ........................................................................ 6
6.6
低碳交付 ........................................................................ 6
6.7
低碳回收 ........................................................................ 6
7
检查与改进 .......................................................................... 7
7.1
建立内部监督机制 ................................................................ 7
7.2
制定考核制度 .................................................................... 7
7.3
纠正与改进 ...................................................................... 7
参考文献 ............................................................................... 8
I
T/SHWL 000010—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起草。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上海市物流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熠思智运物流(上海)有限公司、云丰国际物流(上海)有
限公司、上衡道国际标准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上海致衡鉴标准化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莱巍
爵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郝皓、徐爱萍、秦玉洁、王文杰、唐英、唐紫英、姚晓波、董彬、孟凡奇、董
重青、瞿伟锋
II
T/SHWL 000010—2024
企业低碳供应链建设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企业低碳供应链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组织架构及职责、企业低碳建设要求、检查与
改进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企业低碳供应链的建设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3 GB/T 39259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物料清单要求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供应链
supply chain
生产及流通过程中,围绕核心企业的核心产品或服务,由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
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等形成的网链结构。
[来源:GB/T 18354-2021,3.8]
3.2
供应链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从供应链整体目标出发,对供应链中采购、生产、销售各环节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进行
统一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活动和过程。
[来源:GB/T 18354-2021,3.9]
3.3
供应链服务
supply chain service
面向客户上下游业务,应用现代管理和技术手段,对其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整合和优
化,形成以共享、开放、协同等为特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
[来源:GB/T 18354-2021,3.10]
3.4
低碳供应链
low carbon supply chain
将低碳、环保的理念贯穿于企业从产品设计到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输、储存、销售、使用、报废
和回收处理的全过程,使企业碳排放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小,而资源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的上下游
供应关系。
3.5
供应链上下游企业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enterprises in the supply chain
1
T/SHWL 000010—2024
可影响工厂创建的决策或活动、受工厂创建的决策或活动所影响、或自认为受工厂创建的决策或活
动影响的组织。
4
总体要求
4.1
基本要求
企业低碳供应链建设体系的总体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
满足相关法规要求;
b)
与行业特性、业务规模、业务发展战略相适应;
c)
建立低碳供应链发展战略;
d)
制定低碳供应链管理的方针、目标和组织机构;
e)
低碳供应链从产品设计到原材料采购、生产、物流与仓储、销售与售后服务、回收与综合利
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程序和标准;
f)
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对企业及其供应商低碳供应链相关信息进行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面
向的用户以制造企业为主体,覆盖有关的供应商、物流商、销售商、最终用户回收处置服务
商以及管理部门、NGO 等相关方;
g) 体现企业低碳供应链的宗旨和方向;
h) 应考虑组织未来业务发展趋势,对低碳供应链管理体系进行持续改进;
i) 满足各利益相关方对低碳发展的需求和期望;
j) 对员工进行低碳供应链管理理念、知识和能力培训。
4.2 信息共享
4.2.1 企业应对员工进行低碳供应链管理意识、知识和能力培训,将有关信息传达给供应链各相关方,
使低碳供应链管理要求得到员工和相关方的理解和支持。
4.2.2
企业宜披露与上下游供应商、零售商、分销商等产生的碳信息,如提供和交流碳足迹,碳减排
等信息。
4.2.3
企业应收集企业及供应链各环节的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温室气体排放、资源综合利用
效率等信息。
4.2.4
企业宜发展数字化技术,宜建立低碳供应链信息化管理平台,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
将低碳制造理念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等要求融入企业业务流程和供应链管理系统,整合现有
资源,对低碳供应链进行系统规划,建立健全有关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改善企业供应链系
统;
b)
将低碳制造及低碳供应链管理要求与质量、环境、能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
信息化管理体系整合,完善管理程序和管理体系文件,建立符合低碳制造要求的供应链管理
体系;
c)
从产品生命周期、产品全价值链进行企业低碳供应链价值和风险分析,与供应链各相关方谋
求环保和商业共赢机制,提高企业竞争力。
4.2.5 企业应对相关信息进行定期的核算并定期对供应链管理绩效的结果予以公布。
4.3 合作协同
4.3.1 企业宜与供应商、客户等共同设计低碳的产品与工艺流程。
4.3.2 企业宜进行以提高低碳能力为目的的跨职能合作。
2
T/SHWL 000010—2024
4.3.3
企业应与供应链上下游的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等整合创新,精简供应链流程,实现降低成
本与能耗。
4.3.4
企业应对上下游供应链中的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等提出相应的低碳环保要求,并给予优秀
者以适当的倾斜。
4.3.5 企业应定期对供应链相关方进行审核,并制定异常情况的纠正措施,给予适当协助。
4.3.6 企业应通过正向与逆向供应链的协同来提高原材料的复用率,降低总体资源消耗。
5 组织架构及职责
5.1 低碳供应链管理事务负责人
5.1.1 企业应在最高管理层指定专人作为低碳供应链管理事务负责人,负责确定低碳供应链企业碳排
放管理方针和目标,领导低碳供应链管理事务,以确保企业碳管理方针和目标的有效实施。
5.1.2 低碳供应链管理事务负责人的职责应包括:
a) 建立低碳供应链企业战略方向体系,并使其与低碳供应链管理目标方向一致;
b) 使低碳供应链管理的要求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
c) 落实低碳供应链管理运行所需要的资源;
d) 使得低碳供应链管理实现预期结果并持续改进;
e) 支持相关管理者履行其职责。
5.2 低碳供应链内部管理团队
5.2.1 低碳供应链内部管理团队或机构的建设要求应包括:
a) 组建低碳供应链核心管理团队,宜是专门成立的独立部门,也可从低碳供应链及中心企业的
一个或多个部门派员组成;
b)
形成清晰的部门架构,该架构应覆盖从最高管理层到碳量化与管理所涉及的各相关部门;
c)
形成清晰的部门目标,该团队应负责评估低碳供应链企业供应商、物流商、销售商等企业低
碳建设目标、战略是否实施完成。
5.2.2 应明确参与低碳供应链实施过程中各方的职责和权限,包括但不限于:
a) 制定碳排放管理体系相关的方针、目标,战略,政策和制度;
b) 开展自身碳排放的量化与报告工作;
c) 制定实现碳减排目标可采用的高效、低碳技术路线和设备设施策略;
d) 碳信息管理系统的策划、制定、运行与维护;
e) 对已制定的管理体系制度文件及运行效果进行内部评价和审核;
f) 低碳供应链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与内外部相关方进行沟通;
g) 制定低碳供应链管理相关的培训机制。
6 企业低碳建设要求
6.1 低碳计划
6.1.1 策划
6.1.1.1 企业在策划低碳供应链管理体系时应考虑合规性要求,并进行相关资源的有效配置。
6.1.1.2 企业应识别并分析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要求,包括:
3
T/SHWL 000010—2024
a)
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行政条例及其他要求;
b)
企业内部的管理政策、标准及其他要求;
c)
其他要求,如:自愿减排协议、与顾客/供应商签订的合同或协议、投资者的要求、社会组织
的诉求、对公众的承诺等。
6.1.1.3
企业应为低碳供应链管理的建立和运行配置相应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设备设施,资金支持
以及技术资源等。
6.1.2
目标制定
6.1.2.1
企业应基于自身业务发展战略和方针,深入分析内外部影响低碳供应链管理的因素,包括分
析合规要求和利益相关方诉求,管理相关风险,识别潜在机遇,制定碳管理目标。
6.1.2.2
目标应包含碳减排、碳中和以及碳资产管理等具体目标。
6.1.2.3
企业应设定低碳设计管理目标,包括但不限于:
a)
上下游企业应按照低碳设计的理念,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系统考虑产品全生命周期对环境、
资源和能源造成的影响,实现企业碳排放对生态环境影响和资源能源消耗最小化、可再生利
用率最大化;
b)
生产产品宜满足轻量化、模块化、集成化、智能化等低碳设计共性技术,采用高性能、轻量
化、环保的新材料,开发具有无害化、节能、环保、高可靠性、长寿命和易回收等特性的低
碳产品;
c)
根据企业生产商品的种类,采用相应标准,开展低碳设计产品评价。
6.1.2.4
企业应设定低碳生产管理目标,包括但不限于:
a)
企业低碳管理制度健全,各碳排放设施基础资料、操作制度、管理台账齐全;
b)
按规定办理碳排放许可/登记手续,并按要求进行自行监测和信息公开,填报执行报告;
c)
按规定进行碳排放申报,依法及时足额缴纳环保税。
6.1.2.5
企业应设定低碳供应链管理目标,包括但不限于:
a)
供应链上下游制定低碳供应链管理方针、目标;
b)
低碳供应链管理目标的要素包括: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企业低碳制造整体目标、市场或
用户对产品的低碳性要求、现有供应链各个环节可改进的环境问题、现有技术和管理条件 、
供应链其他相关方的条件和要求等;
c) 目标应明确、具体,可量化、可测量或可评价。
6.2 低碳设计
6.2.1 宜采用低碳包装资源能源消耗少的包装。
6.2.2 在全生命周期中,选择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或者危害小、资源能源
消耗小、品质高的产品。
6.2.3
加强零碳建材的设计、降低能源环节的碳排放。
6.2.4
减少破坏和污染环境材料的使用,避免有毒有害物质。
6.2.5
实施低碳设计,分析产品及其生命周期和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低碳属性,制定优化和改进目标、
措施,对产品或物料环境属性进行识别、分类。
6.2.6
在产品设计阶段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设计方案进行低碳性评审,及时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
6.2.7
低碳产品设计应把产品使用后废弃物的处理纳入设计视野之内,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
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的发展模式。
6.2.8
设计低碳产品时,以延长生命周期,减低产品的淘汰率为理念为主,宜减少设计时产品的棱角
与突出物。
4
T/SHWL 000010—2024
6.2.9
使用单纯化、少量化材料去设计新产品。
6.2.10
宜选择能够被自然分解和吸收的原材料设计。
6.2.11
设计过程中加强对产品结构进行设计,减少材料应用种类,改用装配式设计等方法,提高产品
的低碳效应。
6.3
低碳采购
6.3.1
制定低碳供应商(包括外协厂商)的选择原则、评审程序和控制程序,确保供应商持续、稳定地
供符合企业低碳制造要求的物料。
6.3.2
供应商的产品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6.3.3
合格供应商的确定应包含以下内容:
a)
遵守低碳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
b)
具备持续稳定提供符合采购方质量、能效和环保要求产品的能力;
c)
产品生产、物流、储存过程等符合采购方低碳要求;
d)
实施采购控制时,对其直接供应商实施供应商低碳管理,并通过直接供应商对上游供应商进
行接管理。
6.3.4
向供应商发放低碳采购计划、要求或标准,并进行必要宣传和沟通。
6.3.5
供应商提供的物料及其生产、物流、储存过程等应符合企业低碳采购要求。
6.3.6
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应包含以下内容:
a)
确定合格供应商评价内容包括遵守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达到国家或地方污染
物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及能耗指标要求供应商有关管理体系(供应链、质量、环境、职
业健康安全、能源管理等)和环境绩效;
b)
供应商提供的物料及其生产、物流、存过程等的符合性持续稳定提供合格产品(或材料)的能
力。
6.3.7
企业应依据 GB/T 39259 中规定的程序、要求识别与核查所采购产品和物料的低碳属性,依据重
点管控物料清单及要求进行低碳采购。
6.3.8
企业采购的生产设备类产品,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对设备能污染物排放等要求,
宜采购效率高、能耗低、水耗低、物耗低的设备。
6.3.9
根据采购控制管理目标,定期对企业低碳采购工作进行管理评审(可与低碳供应链管理体系评审
同时进行),评审采购控制过程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应性,对产品采购控制要求、供应商准入条件、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等进行审查更新,并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不当措
施进行纠正,并提出改进方案,实现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共赢和可持续发展。评审内容包括:
a)
低碳供应链管理评价结果;
b)
低碳供应链管理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
c)
产品低碳风险因素降低的绩效;
d)
供应商低碳风险因素降低的绩效;
e)
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2.11
企业采购人员应优先选用低碳性好的物料。产品用耗能部件(如电机),应优先选用能效高的产
品。
6.2.12
企业在采购活动中,推广低碳理念,分考虑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安全健康、循环低碳和回收
促进,优先采购和使用节能、节水节材等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原材料、产品和服务的行为。
6.4
低碳生产
6.4.1
选用高能效的生产设备及配套设备;采用降低碳基化合物排放量、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先进技术;
5
T/SHWL 000010—2024
减少或消除废品、返修品的产生;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性、稳定性以防止碳基化合物及其他有毒有害气
体的外溢;边角废料的循环利用;清洁生产流程的实施等。通过清洁流程再造,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原材
料、化学物质及能源等的投入,以降低碳基化合物等污染物质的排放,采用“一进一出”的管理控制了
整个生产过程。
6.4.2
减少机器、设备的闲置时间、等候时间及排队时间,杜绝或减少不必要的等。用最优的设备运
行及生产案例使能源消耗及 CO2排放降至最低,低碳生产。
6.4.3
工厂宜采用适用的标准或规范对产品进行碳足迹核算或核查,核查结果宜对外公布,并利用核
算或核查结果对其产品的碳足迹进行改善,适用时,产品宜满足相关低碳产品要求。
6.4.4
宜采用相关纳米技术、干式加工、热加工工艺模拟技术、基于网络的敏捷制造、近净成形技术
等技术减少原材料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6.4.5
企业生产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应符合相应产业政策、能耗限额标准 2 级指标及以上要求,
当有多种产业政策、标准要求时,应取最严格能耗要求。
6.5 低碳销售
6.5.1 应设置低碳销售机构,由高层或主要管理者具体负责,制定低碳销售工作考核制度,开展以低
碳销售为内容的员工培训,做好相关记录。
6.5.2
应建立低碳销售的经营管理制度,并明确低碳销售目标和可量化指标,包括但不限于低碳产品
销售率、低碳产品退换率等营销和服务情况。
6.5.3
应推动对低碳产品的销售,制定相应的销售计划。
6.5.4
宜在节能产品、低碳产品等设置销售醒目标签标识,并按相关要求对低碳产品销售量和退换率
的服务销售情况进行统计报送。
6.5.5
应签订销售合同(协议),内容包含但不限于产品的详细信息、交货时间和地点、运输方法、
付款方式、售后服务及其他需要双方约定的内容。
6.5.6 企业应采取符合低碳环保要求的技术和设备,来降低维修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
6.6 低碳交付
6.6.1 制定和优化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应优先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并合理配置充电设施,推
广节能低碳交通运输工具。
6.6.2
整合交通和物流基础设施,积极采用多式联运等低碳的物流方式,对运输车辆进行实时的动态
监控,优化设施空间布局和运输线路,减少返程空载的情况,提高通行和物流运配效能。
6.6.3
应合理配置装卸、搬运、仓储、分拣、包装等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在满足作业流程需求的
前提下,应选择高密度存储设施设备。
6.6.4
应全面应用仓库管理系统进行仓储管理,宜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自动化技术实施智能仓储管
理。
6.6.5
对运输、仓储等环节进行能源消费统计及能源利用效率分析,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了解各环
节的能源运行情况,评估能耗减低水平。
6.7 低碳回收
6.7.1 应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低碳回收管理体系,进而提高环保包装的使用,有效回收和修
复低碳产品。
6.7.2
宜采用环保包装,包装材料、容器和辅助物的设计、制造和使用应有利于其成为废弃物之后的
回收、分类和处理。
6.7.3
包装产品应在满足包装用途和基本功能的要求,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的条件下,减少材料的用
6
T/SHWL 000010—2024
量,从而有效地降低包装废弃物的总量。
6.7.4
当包装废弃物容易识别、分离和归类时,可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有效技术措施,按确定的成分含
量再生成为符合标准要求或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并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
6.7.5
应对没有再利用价值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置,有害或危险废弃物应交给有相应资质的组织处
理,并保留相关记录。
6.7.6
企业应自建或委托第三方机构,提供废弃产品回收处理的逆向物流服务,建立逆向物流业务流
程和逆向物流体系,保证产品回收利用渠道的畅通。
7 检查与改进
7.1 建立内部监督机制
7.1.1 企业内部管理团队应定期对企业碳管理体系的运行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正,保证
监管体系的正常运行以及管理目标的实现,监督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
低碳供应链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
b)
碳减排目标的实施进展;
c)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施进展;
d)
碳资产管理情况;
e)
碳交易、碳汇管理情况。
7.1.2
企业应对建立的低碳供应链信息化管理平台及低碳供应链信息化管理流程进行监督,并对相关
信息进行核算。
7.2
制定考核制度
7.2.1
企业应基于自身碳减排战略,碳中和战略等目标,制定企业、部门及个人的绩效评价指标和考
核制度,包括但不限于:
a) 量化评价与考核指标;
b) 绩效评价与考核准则;
c) 奖惩机制与激励措施。
7.2.2 企业应建立低碳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机制、程序,确定评价指标和方法,指标包括但不限于:
a) 环境绩效指标;
b) 运营绩效指标;
c) 经济效益指标。
7.2.3 企业应定期对低碳供应链管理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7.3 纠正与改进
7.3.1 根据企业内部监督与各渠道反馈结果,对不符合企业低碳管理体系要求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
并对碳管理体系进行确定改进与调整,以适应内部与外部的变化需求。
7.3.2
根据整体供应链内部监督与各渠道反馈结果,对不符合低碳供应链协调部分的问题及时进行纠
正,并对供应链体系进行确定改进与调整,以适应内部与外部的变化需求。
7
T/SHWL 000010—2024
参 考 文 献
GB/T 33635
GB/T 37422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导则
绿色包装评价方法与准则
[3] GB/T 38849 绿色商场
GB/T 39218
GB/T 39256
GB/T 39257
GB/T 39258
GB/T 40042
GB/T 41152
智慧化园区建设指南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信息化管理平台规范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评价规范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采购控制
绿色餐饮经营与管理
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 低碳发展水平评价导则
[1]
[2]
[4]
[5]
[6]
[7]
[8]
[9]
[10] GB/T 41243 绿色仓储与配送要求及评估
[11] GB/T 41505 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规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