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
言
为推动京津冀工程建设标准领域协同发展,根据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
于印发《2020 年度省工程建设标准和标准设计第二批制(修)订计划》(冀建
节科函〔2020〕111 号)的要求,编制组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
参考国内相关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工程建设标准,按照京津冀三地互认共享的原则,
由三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分别组织实施。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支撑与模板;5.
钢筋与预埋件;6.后浇混凝土;7.预制构件安装;8.工程质量验收;9.信息化施工;
10.绿色施工与安全管理。
本规程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由
河北省绿色建筑推广与建设工程标准编制中心负责管理。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
建议,请寄送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地址:北京市通州区达济街
9 号院,邮编:101160,电话:010-55597951)。
本规程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审查人员名单:
主编单位: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综合行政执法总队
天津住宅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预制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建工博海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一检测所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万科企业有限公司
北京建工新型建材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建工建筑产业化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赛瑞斯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铁房地产集团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中科建(北京)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天津住宅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天津住宅集团建设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
天津工业化建筑有限公司
天津华惠安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房屋鉴定建筑设计院
河北合创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河北拓朴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员:李
珂 郭 宁 李晨光 蒋勤俭
李
浩 张显来 孙岩波 赵晓敏
刘树茂
胡 毅 康 庄 郭银苹
薛
刚 徐 巍 张 军 侯本才
孔祥忠
王爱兰 蔡亚宁 罗 岗
李
军 杨旭辉 张梦丝 高 岩
赵春颖
杨思忠 阎明伟 朱文键
郭建新
刘 柯 朱 跃 杨玉苹
郭剑飞
谢 婧 谢天圣 邓思华
凡
俊 易树声 李文峰 张 岩
福文普
徐建伟 曲秀姝 陈喜旺
矣庆贺
张莉莉 李志光 高 海
于
劲 黄俊杰 彭 雄 杨 洁
武启明
张
喆
邓应平 江 春 刘子赓
朱春杰 朱保军 张卫成
刘永奇
付素娟
审查人员: 杨嗣信
钱稼茹 吴月华 张书航
李克江 李哲龙 王慎栋
标准
目
次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 5
4 支撑与模板............................................................................................................... 6
4.1 一般规定............................................................................................................. 6
4.2 支撑与模板安装................................................................................................. 6
4.3 支撑与模板拆除................................................................................................. 7
5 钢筋与预埋件........................................................................................................... 9
5.1 一般规定............................................................................................................. 9
5.2 钢筋连接与锚固................................................................................................. 9
5.3 钢筋定位........................................................................................................... 10
5.4 预埋件安装与定位........................................................................................... 11
6 后浇混凝土............................................................................................................. 12
6.1 一般规定........................................................................................................... 12
6.2 叠合构件........................................................................................................... 12
6.3 构件连接........................................................................................................... 13
7 预制构件安装......................................................................................................... 14
7.1 一般规定........................................................................................................... 14
7.2 场内运输与存放............................................................................................... 15
7.3 施工准备........................................................................................................... 16
7.4 安装................................................................................................................... 17
7.5 连接................................................................................................................... 19
7.6 接缝防水........................................................................................................... 22
7.7 成品保护........................................................................................................... 23
8 工程质量验收......................................................................................................... 24
8.1 一般规定........................................................................................................... 24
8.2 支撑与模板....................................................................................................... 24
8.3 钢筋与预埋件................................................................................................... 25
8.4 后浇混凝土....................................................................................................... 26
8.5 预制构件进场................................................................................................... 27
8.6 结构装配施工................................................................................................... 29
8.7 文件与记录....................................................................................................... 32
9 信息化施工............................................................................................................. 34
9.1 一般规定........................................................................................................... 34
9.2 模型管理与应用............................................................................................... 34
10 绿色施工与安全管理........................................................................................... 36
10.1 绿色施工......................................................................................................... 36
10.2 安全管理......................................................................................................... 36
附录 A 工程质量验收常用表格................................................................................38
本规程用词说明......................................................................................................... 40
本规程引用标准名录................................................................................................. 41
条文说明..................................................................................................................... 42
标准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1
2
Terms …………………………………………………………………….……..2
3
Basic Requirements……………………………………………….…....5
4
Brace and Formwork………………………………………………….…....6
4.1 General Requirements…………………………………………….…...6
4.2 Installation of Brace and Formwork…………………………………6
4.3 Removal of Brace and Formwork………………………………….…..7
5
Steel Reinforcement and Embedded Parts……………………………....9
5.1 General Requirements………………………………………………….9
5.2 Connection of Steel Reinforcement…………...…………………....9
5.3 Location Control of Steel Reinforcement…………………….……10
5.4 Erection and Location Control of Embedded Parts………….……11
6 Concrete………………………………………………………...……………12
6.1 General Requirements…………………………………………....…..12
6.2 Cast-in-situ Concrete of Composite Components…………….....12
6.3 Cast-in-situ Concrete of Joints of Components ………………….13
7
Construction of 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s…………………........14
7.1 General Requirements………………………………………………..14
7.2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15
7.3 Preparation of Construction…………………………………….……16
7.4 Erection……………………………………………...…………………..17
7.5 Connection………………………………………………………....…...19
7.6 Waterproof Construction…………………………………….............22
7.7 Product Protection……………………………………………...……....23
8
Quality Acceptance…………………………………………….…………24
8.1 General Requirements……………………………………………..…..24
8.2 Brace and Formwork……………………………...…………………..24
8.3 Steel Reinforcement and Embedded Parts……………….……..25
8.4 Concrete………………………………………………….………….…...26
8.5 Entrance of Precast Components …………………….….…….…...27
8.6 Precast Components Installation…………………………..……….29
8.7 Documents and Recordings……………………………...………….32
9
Information-based Construction…………………………………..…..34
9.1 General Requirements………………………………………………….34
9.2 Model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34
10
Green Construction and Safety Management………………..…..36
10.1 Green Construction………………………………………………….36
10.2 Safety Management…………………………………………………..36
Appendix A
Typical Record Table for Quality Acceptance……………38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40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41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42
标准
1 总 则
1.0.1 为加强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和质量控制,指导装配式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统一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京津冀地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
1.0.3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
和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 术 语
2.0.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precast and assembled concrete structures
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混凝土结构。
2.0.2 预制混凝土构件 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s
在工厂或现场预先生产制作的混凝土构件,简称预制构件。
2.0.3 湿式连接法 construction method of monolithic joint
预制构件间采用钢筋或预埋件,并通过后浇混凝土或灌浆连接形成整体的施
工方法。
2.0.4 干式连接法 construction method of dry joint
预制构件间采用螺栓、焊接或简支搁置等非湿式连接形成整体的施工方法。
2.0.5 混凝土叠合受弯构件 concrete composite flexural components
由预制混凝土板(梁)构件与其顶部在现场后浇的混凝土形成的整体受弯构
件,包括叠合混凝土楼板、叠合混凝土梁等构件,简称叠合构件。
2.0.6 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 cementitious grout for rebar sleeve splicing
以水泥为基本材料,并配以细骨料、外加剂及其他材料混合而成的用于钢筋
套筒灌浆连接的干混料,简称灌浆料。该材料加水搅拌后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早
强、高强、微膨胀等性能,填充于套筒和带肋钢筋间隙内,形成钢筋套筒灌浆连
接接头。灌浆料分为常温型灌浆料和低温型灌浆料。
2.0.7 常温型灌浆料
normal temperature type cementitious grout
适用于灌浆施工及养护过程中 24h 内温度不低于 5℃的灌浆料。
2.0.8 低温型灌浆料 low temperature type cementitious grout
适用于灌浆施工及养护过程中 24h 内温度不低于-5℃,且灌浆施工过程中温
度不高于 10℃的灌浆料。
2.0.9 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 sleeve for grout-filled mechanical splices
通过水泥基灌浆料的传力作用将钢筋对接连接所用的金属套筒,简称灌浆套
筒,包括全灌浆套筒和半灌浆套筒。全灌浆套筒两端钢筋均采用灌浆方式连接;
半灌浆套筒的一端钢筋采用非灌浆方式连接,另一端钢筋采用灌浆方式连接。
2.0.10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 grout sleeve splicing of rebars
2
标准
在灌浆套筒中插入单根带肋钢筋并注入灌浆料拌合物,通过拌合物硬化形成
整体并实现传力的钢筋对接连接方式。
2.0.11 钢筋浆锚搭接连接 rebar lapping in grout-filled hole
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中预留孔道,在孔道中插入需连接的钢筋,并灌注水泥基
灌浆料而实现传力的钢筋搭接连接方式。
2.0.12 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 precast concrete sandwich wall panel
内外两层混凝土板采用拉结件可靠连接,中间夹有保温材料的预制外墙板。
简称夹心保温外墙板。
2.0.13 预制混凝土外墙模板 precast concrete mould
在工厂制作的具有外墙模板功能的预制构件,简称预制外墙模板。
2.0.14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precast prestressed concrete components
施加先张或后张预应力制作的预制混凝土构件,简称预制预应力构件。
2.0.15 粗糙面 rough surface
采用特殊的工具或工艺形成预制构件混凝土凹凸不平或骨料显露的表面,可
实现预制构件和后浇筑混凝土的可靠结合。
2.0.16 键槽 shear key
预制构件混凝土表面规则的凹凸槽,可实现预制构件和后浇混凝土的共同受
力作用。
2.0.17 装配式施工工器具 construction tools used in 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
由施工单位或工厂加工制作,用于预制构件存放、吊装、调节、就位的专业
化工具及器具,简称工器具。
2.0.18 后浇混凝土工具式模板 tool-type mould for cast-in-situ concrete
用于预制构件拼缝连接处后浇混凝土施工的工具式模板,简称工具式模板。
2.0.19 工具式安全外防护架 tool-type safety protection frame
用于施工现场预制构件临边施工安装的的工具式安全外防护架,简称工具式
外防护架。
2.0.20 严重缺陷 serious defect
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或安装使用性能有决定性影响的缺陷。
2.0.21 一般缺陷 common defect
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或安装使用性能无决定性影响的缺陷。
3
2.0.22 建筑信息模型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 BIM )
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
此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简称模型。
4
标准
3
基本规定
3.0.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准确理解设计文件的要求,掌握有
关技术要求及细部构造,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规定,进行结构施工复核及验算、
编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3.0.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前,应完成深化设计,深化设计文件应经设计单位
认可。施工单位应校核预制构件加工图纸、对预制构件施工预留和预埋进行交底。
3.0.3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前,施工单位宜对典型预制构件连接节点进行预拼
装。
3.0.4 施工单位应根据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的管理和施工技术特点,对管理人
员及作业人员进行专项培训。
3.0.5 施工单位应根据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要求,合理选择并配备吊装设
备;应根据预制构件存放、安装和连接等要求,确定安装使用的工器具方案。
3.0.6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应进行首段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大规模
施工。
3.0.7 施工单位应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作业过程实施全面和有效的管理与控
制,保证工程质量;工程质量验收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基础上,按照检验批、分项
工程进行。施工完成后,应组织进行工程质量验收。
3.0.8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应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3.0.9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支撑与模板、钢筋与预埋件、后浇混凝土和预
制构件安装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
规范》GB50666 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的规定。
5
4
支撑与模板
4.1 一般规定
4.1.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用的支撑与模板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工况进行
设计,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并应保证其整体稳固性。
4.1.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宜采用与构件相匹配的工具化、标准化的支撑与模
板。
4.1.3 支撑与模板安装应保证工程结构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位置的准确,模
板安装应牢固、严密、不漏浆,且应便于钢筋安装和混凝土浇筑、养护。
4.1.4 预制构件应根据施工方案要求预留与模板连接用的孔洞、埋件,预留位置
应符合设计或施工要求。
4.1.5 预制构件接缝处宜采用与预制构件可靠连接的工具式模板。工具式模板与
预制构件之间应粘贴密封条,在混凝土浇筑时模板不应产生明显变形和漏浆。
4.2 支撑与模板安装
4.2.1 叠合板预制底板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制底板安装时,可采用龙骨及配套支撑,龙骨及配套支撑应进行施工验
算;
2 宜选用可调标高的定型独立钢支柱作为支撑,龙骨的顶面标高应与预制底
板底面标高一致;
3 预制底板与墙体或梁交接处宜采用通长木方或角钢连接封闭,板底标高应
准确控制;
4 预制底板应避免集中堆载。
4.2.2 叠合梁施工时,预制梁竖向支撑宜选用可调式独立支架,并应有可靠的防
倾覆措施,支撑位置与间距应根据施工验算确定。
4.2.3 安装预制墙板、预制柱等竖向构件时,应采用可调式斜支撑临时固定;斜
支撑位置应避免与模板支架、相邻支撑冲突。
4.2.4 预制墙板间的竖向接缝采用后浇混凝土连接时,宜采用工具式模板支模,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
标准
1 模板应通过螺栓或预留孔洞拉结的方式与预制构件可靠连接;
2 模板安装应避免遮挡预制墙板下部灌浆预留孔洞;
3 夹心墙板的外叶板应采用螺栓拉结或夹板等加强固定;
4 墙板接缝部位及模板连接处均应采取可靠的密封防漏浆措施。
4.2.5 采用预制外墙模板进行支模时,预制外墙模板的尺寸参数及与相邻外墙板
之间拼缝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时与内侧模板或相邻构件应连接牢固并采取
可靠的密封防漏浆措施。
4.2.6 预制梁柱节点区域后浇混凝土区域采用工具式模板支模时,宜采用螺栓与
预制构件可靠连接固定,模板与预制构件之间应采取可靠的密封防漏浆措施。
4.3 支撑与模板拆除
4.3.1 拆除模板时,可采取先拆非结构构件模板、后拆结构构件模板的顺序。水
平结构构件模板应由跨中向两端拆除,竖向结构构件模板应自上而下进行拆除。
4.3.2 多个楼层间连续支模的底层支架拆除时间,应根据连续支模的楼层间荷载
分配和后浇混凝土强度的增长情况确定。
4.3.3 当后浇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构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时,方可拆除侧模模板。
4.3.4 叠合构件的后浇混凝土同条件养护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
可拆除龙骨及下一层支撑;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立方体试
件抗压强度应符合表 4.3.4 的规定。
表4.3.4 模板与支撑拆除时的后浇混凝土强度要求
构件类型 构件跨度(m) 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百分率(%)
板 ≤2 ≥50
>2,≤8 ≥75
>8 ≥100
梁 ≤8 ≥75
>8 ≥100
悬臂结构 ≥100
4.3.5 预制墙板斜支撑和限位装置的拆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
7
程施工规范》GB 50666的规定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案的要求。
4.3.6 预制墙板斜支撑拆除宜在后浇混凝土墙体模板拆除前进行。
8
标准
5
钢筋与预埋件
5.1 一般规定
5.1.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宜采用专业化生产的成型钢筋与预埋件。
5.1.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采用的钢筋连接及预埋件形式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条
件选用。
5.2 钢筋连接与锚固
5.2.1 预制构件的钢筋连接可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浆锚搭接连接接头和
机械连接接头。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套筒灌浆连接
应用技术规程》JGJ 355的规定。浆锚搭接连接接头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2.2 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
的规定。机械连接接头部位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
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且不应小于
0.75倍钢筋最小保护层厚度和15mm的较大值,必要时应采取防锈措施,接头之
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25mm。
5.2.3 钢筋焊接连接接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 的
规定。
5.2.4 当钢筋采用弯钩或机械锚固措施时,钢筋锚固端的锚固长度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采用钢筋锚固板时,应符合现
行行业标准《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 256的规定。
5.2.5 当预制构件外露钢筋影响相邻后浇混凝土中钢筋绑扎时,可在预制构件上
预留钢筋连接接头,待相邻后浇混凝土结构钢筋绑扎完成后,再将锚筋安装形成
连接。
5.2.6 叠合板上部现浇混凝土中的钢筋绑扎前,应检查其预制底板的桁架钢筋的
位置,并设置钢筋定位件固定上部钢筋位置。
5.2.7 预制墙板竖向拼缝连接部位宜先校正水平连接钢筋,后安装箍筋,待墙体
竖向钢筋连接完成后绑扎箍筋。
9
5.3 钢筋定位
5.3.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后浇混凝土内的连接钢筋埋设位置应准确,连接与锚固
方式应符合设计和现行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5.3.2 构件连接处的钢筋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保证主
要受力构件和构件中主要受力方向的钢筋位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框架节点处,梁纵向受力钢筋宜置于柱纵向钢筋内侧;
2 当主次梁底部标高相同时,次梁下部钢筋应放在主梁下部钢筋之上;
3 剪力墙中水平分布钢筋宜置于竖向钢筋外侧,并在墙端弯折锚固。
5.3.3 后浇混凝土施工前,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预留连接钢筋应采用专用模
具定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留连接钢筋中心位置存在细微偏差时,宜采用钢套管等方式进行细微调
整;
2 预留连接钢筋中心位置存在严重偏差影响预制构件安装时,应按设计单位
确认的技术方案处理;
3 应采用可靠的固定措施控制连接钢筋的外露长度满足设计要求。
5.3.4 预制构件的外露钢筋应防止弯曲变形,并在预制构件吊装完成后,对其位
置进行校核与调整。
5.3.5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后浇混凝土施工时,应采用可靠的保护措施,防止预留
钢筋整体偏移、变形及受到污染。
5.3.6 预制梁柱节点核心区的钢筋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节点区柱箍筋应随预制柱一同运往施工现场,其安装顺序应满足预制梁、
预制柱的施工安装要求;
2 叠合梁采用封闭箍筋时,预制梁上部纵筋宜在构件厂预穿入箍筋内临时固
定,随预制梁一同安装就位;
3 预制叠合梁采用开口箍筋时,预制梁上部纵筋可在现场安装。
5.3.7 叠合板上部后浇混凝土中的钢筋宜采用成型钢筋网片整体安装定位。
5.3.8 后浇混凝土施工时,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防止定位钢筋整体偏移及受
到污染。
10
标准
5.4 预埋件安装与定位
5.4.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后浇混凝土内的预埋件,其连接构造与锚固方式应符合
设计规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
5.4.2 预制混凝土构件的预埋件的位置及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5.4.3 安装预制竖向构件所需的斜支撑预埋件应在叠合板的预制底板或后浇混凝
土中埋设,预埋件的安装与定位应准确,并应做好防污染措施。
5.4.4 预埋件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时,应按设计或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检查
和质量控制,并应对外露预埋件采取防腐措施。
5.4.5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应采用可靠的保护措施,避免需要焊接或螺栓
连接的预埋件受到污染。
11
6
后浇混凝土
6.1 一般规定
6.1.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后浇混凝土施工应采用预拌混凝土。预拌混凝土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 14902的规定。
6.1.2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结合部位或接缝处混凝土的工作性应符合设计
与施工规定;当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
技术规程》JGJ/T 283的规定。
6.1.3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隐蔽项目的现场检查与验收。
6.1.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后浇混凝土节点应根据施工方案要求的顺序浇筑施
工。
6.1.5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养护 ,保湿养护可采用洒水、覆盖、喷涂养
护剂等方式。养护方式应根据现场条件、环境温湿度、构件特点、技术要求、施
工操作等因素确定。混凝土的养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
范》GB 50666的规定。
6.2 叠合构件
6.2.1 叠合构件后浇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叠合面上的杂物、浮浆及松散骨料,表
面干燥时应润湿,并不得留有积水。
6.2.2 叠合构件后浇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并校正预制构件的外露钢筋。
6.2.3 叠合构件后浇混凝土浇筑时宜采取由中间向两边的方式。
6.2.4 叠合构件与周边混凝土结构连接处,浇筑混凝土时应加密振捣点,当采取
延长振捣时间措施时,应符合有关标准和施工作业要求。
6.2.5 叠合构件后浇混凝土浇筑时,预埋件位置应可靠固定,防止移位,且不得
污染预埋件连接部位。
12
标准
6.3 构件连接
6.3.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预制构件的连接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且不应低于所连接的各预制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中的较大值。
6.3.2 用于预制构件的连接处混凝土,宜采取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的措施;在浇
筑过程中应振捣密实,并应符合有关标准和施工作业要求。
6.3.3 预制构件连接节点和连接部位后浇混凝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制构件结合面疏松部分的混凝土应剔除并清理干净;
2 混凝土分层浇筑高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在底层混凝土初
凝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3 浇筑时应采取保证混凝土浇筑密实的措施;
4 预制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时,梁柱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
合设计要求;
5 混凝土浇筑应布料均衡,浇筑和振捣时,应对模板及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
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构件接缝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应采取措施防止模板、相
连接构件、钢筋、预埋件及定位件移位。
13
7
预制构件安装
7.1
一般规定
7.1.1 预制构件进场时,预制构件生产单位应提供出厂合格证及相关质量证明文
件。预制构件进场检验批质量验收应按照本规程附录 A 记录。
7.1.2 预制构件、连接材料、配件等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进行进场验收,
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产品不得使用。
7.1.3 预制构件进场前,应由预制构件生产单位对每个构件进行编号,设置安装
方向标识。
7.1.4 灌浆料与灌浆套筒产品应配套使用,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套筒灌
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 355 的规定。
7.1.5 采用套筒灌浆连接的钢筋连接接头应进行钢筋灌浆套筒连接接头工艺检
验,灌浆连接接头工艺检验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
程》JGJ 355 的规定。
7.1.6 预制构件安装采用的吊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吊具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276
的规定,进行设计验算或试验检验,经验证合格后方可使用;
2 应根据预制构件形状、尺寸及重量要求选择适宜的吊具,在吊装过程中,
吊索水平夹角不宜小于 60°,不应小于 45°;尺寸较大或形状复杂的预制构件应
选择设置分配梁或分配桁架的吊具,应采取保证起重设备的主钩位置、吊具及构
件重心在竖直方向重合的措施。
7.1.7 预制构件吊装、安装施工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执行,各工序的施工应在上
道工序质量检查合格后进行,工序控制应符合本规程及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
起重吊装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276 的规定。预制构件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应
按照本规程附录 B 记录。
7.1.8 预制构件在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宜对预制构件及其上的建筑附件、预埋件、预埋吊件等预埋件采取施工保
14
标准
护措施,不应出现破损或污染。
7.1.9 预制构件安装施工中连接接头处的钢筋采用焊接连接时应避免引起预制构
件及连接部位混凝土开裂。
7.1.10 预制构件连接部位后浇混凝土或灌浆料强度应在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后,
方可进行上部结构吊装施工或拆除支撑。
7.1.11 预制构件的损伤部位修补应制定专项方案并应经设计认可后执行,修补完
成后,应重新检查验收。
7.1.12 预制构件连接接缝处防水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具有产品合格证、厂家
检测报告和进场复试报告。
7.1.13 施工现场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应资格并持证上岗。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工程施工时,吊装安装及灌浆施工作业人员应培训合格后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