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T / T 1529—2024
目 次 Ⅱ 1 1 2 2 4 5 6 8 9
前言 …………………………………………………………………………………………………………
1 范围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术语和定义 ……………………………………………………………………………………………… 4 型式与结构 ……………………………………………………………………………………………… 5 技术要求 ………………………………………………………………………………………………… 6 试验方法 ………………………………………………………………………………………………… 7 检验规则 ………………………………………………………………………………………………… 8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
附录 A(规范性) 密性试验和耐压试验方法 ……………………………………………………………
Ⅰ
JT / T 1529—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 / T 1. 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港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疏浚装备分技术委员会(SAC / TC 530 / SC1)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中交上海航道装备工业有限公司、中交疏浚技术装备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交疏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交天津航
道局有限公司、中交广州航道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顾勇、陈永梅、胡京招、马忠贤、朱荣、李宁、刘裕人、尤栋、文武、潘旭皓、方利刚、
陈选、祁浩东、马源、王海荣、杨舒、符毅、王志、钟志生、刘静。
Ⅱ
JT / T 1529—2024
耙吸挖泥船艏吹装置球形接头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耙吸挖泥船艏吹装置球形接头的型式与结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
包装、运输和储存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耙吸挖泥船艏吹装置球形接头的设计、制造和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的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 于本文件。 GB / T 228. 1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 1 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 / T 229 金属材料 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 GB / T 231. 1—2018 金属材料 布氏硬度试验 第 1 部分:试验方法 GB / T 700—2006 碳素结构钢 GB / T 985. 1 气焊、焊条电弧焊、气体保护焊和高能束焊的推荐坡口 GB / T 985. 2 埋弧焊的推荐坡口 GB / T 1031—2009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表面结构 轮廓法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GB / T 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 GB / T 1800. 2—2020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线性尺寸公差 ISO 代号体系 第 2 部分:标准公 差带代号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 GB / T 4336 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 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 GB / T 8923. 1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 第 1 部分:未涂覆过的钢材 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级 GB / T 8923. 2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 第 2 部分: 已涂覆过的钢材 表面局部清除原有涂层后的处理等级 GB / T 8923. 3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 第 3 部分:焊缝、边缘和其他 区域的表面缺陷的处理等级 GB / T 11345—2023 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 GB / T 11352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 GB / T 13306 标牌 GB / T 15056 铸造表面粗糙度 评定方法 GB / T 33083—2016 大型碳素结构钢锻件 技术条件 GB / T 37400. 14—2019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 14 部分:铸钢件无损探伤 GB / T 37400. 15—2019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 15 部分:锻钢件无损探伤 CB / T 3802 船体焊缝表面质量检验要求 CB / T 4256 甲板机械涂装技术要求
1
JT / T 1529—2024
3 术语和定义
3. 1 3. 2 3. 3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内接体 male part 与水上管线连接的球形接头部件。 外接体 female part 与船端管线固定连接的球形接头部件。 锁紧装置 locking device 用于连接外接体与内接体的固定装置。
4 型式与结构
4. 1 型式
耙吸挖泥船艏吹装置球形接头的型式为对开式。
4. 2 结构
4. 2. 1 对开式球形接头
主要由外接体、对开式抱箍锁紧装置、内接体等组成。 其典型结构示意见图 1。
标引序号说明: 1———外接体; 2———对开式抱箍锁紧装置; 3———内接体。 图 1 对开式球形接头典型结构示意
4. 2. 2 外接体结构
2 外接体典型结构示意见图 2。
JT / T 1529—2024
标引序号说明: 1———管体; 4———上支撑座; 2———橡胶密封环; 5———下支撑座。 3———密封圈座; 图 2 外接体典型结构示意
4. 2. 3 抱箍锁紧装置
对开式抱箍锁紧装置典型结构示意见图 3。
标引序号说明: 1———锁紧液压缸; 4———固定插销; 2———锁紧插销; 5———抱箍。 3———抱紧液压缸; 图 3 对开式抱箍锁紧装置典型结构示意
4. 2. 4 内接体
内接体典型结构示意见图 4。
3
JT / T 1529—2024
标引序号说明: 1———球体; 2———上支撑; 3———下支撑; 4———浮体; 5———管体; 9———注油接头; 6———橡胶密封环; 10———吊耳。 7———内六角螺钉; 8———润滑槽; 图 4 对开式内接体典型结构示意
5 技术要求
5. 1 材料
5. 1. 1 内接体的球体、对开式抱箍宜选用铸钢 ZG270-500 或同等性能材料,化学成分、力学性能、表面
粗糙度应满足 GB / T 11352 的要求。
5. 1. 2 浮体的上下支撑及上下支撑座应选用 20 或同等性能材料锻件,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和硬度应
满足 GB / T 33083—2016 的要求。
5. 1. 3 浮体宜选用碳素结构钢 Q235B 或同等性能材料,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应满足 GB / T 700—2006
的要求。
5. 1. 4 橡胶密封环宜选用丁腈橡胶,邵氏硬度为 58Shore A ~ 60Shore A。
5. 1. 5 内接体管体内壁宜选用耐磨材料,硬度大于 HRC45。
5. 2 制造
5. 2. 1 内接体的球体和对开式抱箍所选用的铸件内部质量应达到 GB / T 37400. 14—2019 中等级 3 的
要求。
5. 2. 2 浮体的上下支撑及上下支撑座所选用的锻件内部质量应达到 GB / T 37400. 15—2019 中等级 3
的要求。
5. 2. 3 焊接坡口基本形式和尺寸应满足 GB / T 985. 1 和 GB / T 985. 2 的要求。
5. 2. 4 焊缝外观质量应满足 CB / T 3802 的要求。
5. 2. 5 焊缝内部质量应满足 GB / T 11345—2023 中的 B 级要求。
5. 3 尺寸与公差
5. 3. 1 球形接头有效流通内径应与其连接的管路内径一致。
5. 3. 2 内接体球面与上下支撑内壁球面圆度应达到 GB / T 1184—1996 中公差等级 IT8 的要求。
5. 3. 3 内接体外球面和上下支撑内壁球面粗糙度应不大于 GB / T 1031—2009 中的 Ra / 3. 2 级。
4
JT / T 1529—2024
5. 3. 4 内接体球面与上下支撑内壁球面的间隙宜为 GB / T 1800. 2—2020 中的 F8 / f8。
5. 3. 5 外接体下端面和浮体上端面之间的距离范围宜为 15 mm ~ 20 mm。
5. 4 性能
5. 4. 1 内接体的浮体的耐压应满足设计压力,按 6. 4. 1 的方法进行密性试验,试验过程中应无泄漏;
如有泄漏,应在修补后重新进行试验。
5. 4. 2 球形接头的耐压应满足设计压力,按 6. 4. 2 的方法进行耐压试验,试验过程中应无泄漏、无可
见的变形和异常声响,如有泄漏、变形和异常声响,应在修补后重新进行试验。
5. 4. 3 球形接头组装后,内接体在工作压力下任意方向 15°摆角内应转动自如。
5. 4. 4 浮体的浮力宜为内接体整体重量的 30% ~ 40% 。
5. 4. 5 球形接头浮体吊耳连接处强度应按艏吹绞车和水上排泥管的最大反向拉力核算。
5. 5 涂装
5. 5. 1 涂装前,未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处理等级达到 GB / T 8923. 1 的
Sa2 1 / 2 要求;已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局部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处理等级应达到 GB / T 8923. 2 的 P Sa2
要求;焊缝、边缘和其他区域的表面缺陷的处理等级应达到 GB / T 8923. 3 的 P2 要求。
5. 5. 2 涂装质量应满足 CB / T 4256 的规定。
6 试验方法
6. 1 材料
6. 1. 1 内接体球体、对开式抱箍、浮体的上下支撑、上下支撑座浮体材料化学性能采用 GB / T 4336 规
定的光谱分析方法检验。
6. 1. 2 内接体球体、对开式抱箍、浮体的上下支撑、上下支撑座浮体材料力学性能采用 GB / T 228. 1 中
的拉伸试验方法和 GB / T 229 中的冲击试验方法检验。
6. 1. 3 内接体球体、对开式抱箍材料表面粗糙度采用 GB / T 15056 的规定检验。
6. 1. 4 浮体的上下支撑和上下支撑座材料硬度采用 GB / T 231. 1—2018 的规定检验。
6. 1. 5 橡胶密封环的橡胶硬度采用邵氏硬度计检测。
6. 1. 6 内接体管体内壁材料硬度采用里氏硬度计检测。
6. 2 制造
6. 2. 1 内接体的球体和对开式抱箍铸件内部质量采用超声波检测。
6. 2. 2 浮体上下支撑及上下支撑件锻件内部质量采用超声波检测。
6. 2. 3 焊接坡口尺寸采用检验尺测量。
6. 2. 4 焊缝外观质量采用目视观察。
6. 2. 5 对接焊缝和起重吊耳角焊缝的内部质量采用超声波检测。
6. 3 尺寸与公差
6. 3. 1 球形接头的有效流通内径采用精度优于 1 mm 的量具测量。 6. 3. 2 内接体与和上下支撑内壁球面圆度采用精度优于 1 mm 的量具测量。 6. 3. 3 内接体外球面和上下支撑内壁球面粗糙度采用粗糙度仪测量。 6. 3. 4 内接体球面和上下支撑内壁球面的间隙采用精度优于 0. 01 mm 的量具测量。 6. 3. 5 外接体下端面和浮体上端面之间的距离采用精度优于 0. 1 mm 的量具测量。 5
JT / T 1529—2024
6. 4 性能
6. 4. 1 浮体的密性按附录 A. 1 和 A. 2 规定的方法检验。
6. 4. 2 球形接头的耐压按附录 A. 1 和 A. 3 规定的方法检验。
6. 4. 3 内接体转动时的尺寸采用精度优于 1 mm 的量具测量,计算出最大摆动角;摆动情况采用目视
的方法观察。
6. 4. 4 浮体的浮力采用称重法校核。
6. 4. 5 球形接头吊耳连接处强度采用有限元计算校核。
6. 5 涂装
6. 5. 1 涂装外观质量采用目视观察。
6. 5. 2 油漆漆膜厚度采用膜厚仪测量。
7 检验规则
7. 1 检验分类
球形接头的检验分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
7. 2 检验项目
艏吹装置球形接头检验项目应按表 1 的要求进行。
表 1 检验项目
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
1 材料 5. 1. 1 6. 1. 1 ~ 6. 1. 3 + +
5. 1. 2 6. 1. 1 ~ 6. 1. 2
5. 1. 3 6. 1. 1 ~ 6. 1. 2
5. 1. 4 6. 1. 4
5. 1. 5 6. 1. 5
2 制造 5. 2. 1 6. 2. 1 + +
5. 2. 2 6. 2. 2
5. 2. 3 6. 2. 3
5. 2. 4 6. 2. 4
5. 2. 5 6. 2. 5
3 尺寸与公差 5. 3. 1 6. 3. 1 + +
5. 3. 2 6. 3. 2
5. 3. 3 6. 3. 3
5. 3. 4 6. 3. 4
5. 3. 5 6. 3. 5
6
JT / T 1529—2024
表 1 检验项目(续)
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型式检验 出厂检验
4 性能 5. 4. 1 6. 4. 1 + +
5. 4. 2 6. 4. 2
5. 4. 3 6. 4. 3
5. 4. 4 6. 4. 4
5. 4. 5 6. 4. 5 -
5 涂装 5. 5. 1 6. 5. 1 ~ 6. 5. 2 + +
5. 5. 2 6. 5. 1 ~ 6. 5. 2
5. 5. 3 6. 5. 1 ~ 6. 5. 2
5. 5. 4 6. 5. 1 ~ 6. 5. 2
注:“ + ”表示为必检项目,“ - ”表示为免检项目。
7. 3 组批与抽样
7. 3. 1 定型或批量生产的艏吹装置球形接头应抽样 1 台进行型式检验;此外,有下列情况之一时,艏
吹装置球形接头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试制或转厂生产;
b) 设计、工艺、材料有影响产品使用性能的改变;
c) 订购方与制造厂商定或合同约定;
d) 国家有关质量监督检验部门提出要求。
7. 3. 2 每台耙艏吹装置球形接头均应进行出厂检验。
7. 4 判定规则
7. 4. 1 型式检验
艏吹装置球形接头型式检验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全部检验项目符合要求时,判定艏吹装置球形接头型式检验合格;
b) 若表 1 中序号 2、4、5 项不符合要求,采取一次纠正措施后对该项目进行复验,若复验符合要求
则判定艏吹装置球形接头型式检验合格,若复验仍不符合要求则判定艏吹装置球形接头型式
检验不合格;
c) 若有其他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在该批订单产品中或该批原材料中加倍取样对不合格项进行复
验,若复验符合要求则判定艏吹装置球形接头型式检验合格,若复验仍不符合要求则判定艏
吹装置球形接头型式检验不合格。
7. 4. 2 出厂检验
艏吹装置球形接头出厂检验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全部检验项目符合要求时,判定艏吹装置球形接头出厂检验合格;
b) 若表 1 中序号 2、4(5. 4. 1 ~ 5. 4. 4)、8 项不符合要求,采取一次纠正措施后对该项目进行复
7
JT / T 1529—2024
验,若复验符合要求则判定艏吹装置球形接头出厂检验合格,若复验仍不符合要求则判定艏
吹装置球形接头出厂检验不合格;
c) 若有其他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在该批订单产品中或该批原材料中加倍取样对不合格项进行复
验,若复验符合要求则判定艏吹装置球形接头出厂检验合格,若复验仍不符合要求则判定艏
吹装置球形接头出厂检验不合格。
8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8. 1 标志
8. 1. 1 艏吹装置球形接头应设置产品标牌。 标牌的形式、尺寸和技术要求应符合 GB / T 13306 的
规定。
8. 1. 2 艏吹装置球形接头标牌上应标明下列内容:
a) 制造厂名称;
b) 产品型号;
c) 产品编号;
d) 制造日期;
e) 技术参数。
8. 2 包装和运输
8. 2. 1 外露机加工表面、螺栓孔、密封面应进行有效防护。
8. 2. 2 球形接头宜采用木质包装。
8. 2. 3 产品交付应提供以下随行文件:
a) 装箱清单;
b) 产品合格证;
c) 检测与试验报告;
d) 装配图、产品使用手册。
8. 2. 4 文件和资料应用塑料袋塑封。
8. 2. 5 球形接头宜整体运输,运输前应采取可靠的固定防护措施。
8. 2. 6 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潮防雨措施。
8. 3 储存
艏吹装置球形接头包装后应存放在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体的室内或有遮蔽的环境中。
8
JT / T 1529—2024
附 录 A
(规范性)
密性试验和耐压试验方法
A. 1 基本要求
A. 1. 1 应用旋塞把浮体的浇注口封堵,对浮体进行密性试验。
A. 1. 2 应用法兰板把制造完工的球形接头的两端进行封堵,对球形接头进行耐压试验。
A. 1. 3 密性试验和耐压试验时,采用压力表测量试验压力,则应使用两个量程相同的、并经检定合格的
压力表。 压力表的量程应为 1. 5 倍 ~3 倍的试验压力,精度不应低于 1. 6 级,表盘直径不应小于 100 mm。
A. 2 密性试验
A. 2. 1 内接体浮体应进行密性试验。
A. 2. 2 试验所用气体宜为空气。
A. 2. 3 试验压力宜为 0. 03 MPa。
A. 2. 4 试验时压力缓慢上升,达到规定压力后保压 30 min,并对所有焊接接头和连接部位进行检查。
A. 3 耐压试验
A. 3. 1 球形接头应进行液压耐压试验。
A. 3. 2 耐压试验液体宜采用淡水。
A. 3. 3 液压试验时环境温度不应低于 10 ℃。
A. 3. 4 耐压试验前,球形接头各连接部位的紧固件应装配齐全,并紧固妥当;为进行耐压试验而装配
的临时受压元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临时受压元件的受力安全性。
A. 3. 5 试验用压力表应安装在被试验球形接头安放位置的顶部。
A. 3. 6 耐压试验保压期间不应采用连续加压以维持试验压力不变,试验过程中不应带压拧紧紧固件
或对受压元件施加外力。
A. 3. 7 返修后应重新进行耐压试验。
A. 3. 8 球形接头耐压试验按下列程序步骤进行:
a) 试验产品内排净气体并充满液体,试验过程中保持球形接头表面的干燥;
b) 当试验球形接头外壁金属温度与液体温度接近时,缓慢升压至设计压力,确认无泄漏后继续
升压至试验压力,保压 30 min;然后降至设计压力,保压 10 min 进行检查,检查期间压力保持
不变。
A. 3. 9 液压试验完毕后,应将液体排尽并用压缩空气将内部吹干。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