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11.220
B41 DB1304
邯
郸 市 地 方 标 准
DB 1304/ T494—2024
异绿原酸盐和噬菌体裂解酶
防治奶牛细菌性乳房炎技术规程
2024 - 11 - 10 发布 2024 - 12 - 01 实施
邯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1304/ T494—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北工程大学提出并起草。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方方、石玉祥、张永英、杨硕、钟翠红、霍敏、赵云波、李中习、杨志安、
乔海云、李丽花、崔濮凡、苏子轩、霍志闯、董润蕾、高佳鑫。
I
DB1304/ T494—2024
异绿原酸盐和噬菌体裂解酶防治奶牛细菌性乳房炎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异绿原酸盐和噬菌体裂解酶防治奶牛细菌性乳房炎技术规程的术语和定义、奶牛乳房
炎健康状况监控、奶牛养殖场优势病原菌的分离鉴定、预防、治疗及生物安全。
本文件适用于使用异绿原酸盐和噬菌体裂解酶防治奶牛细菌性乳房炎。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14926.1 实验动物 沙门菌检测方法
GB/T 14926.8 实验动物 支原体检测方法
GB/T 14926.13 实验动物肺炎克雷伯杆菌检测方法
GB/T 14926.17 实验动物 绿脓杆菌检测方法
GB/T 14926.47 实验动物 志贺菌检测方法
GB/T 16568 奶牛场卫生规范
GB/T 18204.3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T 541 动物疫病实验室检验采样方法
NY/T 555 动物产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
NY/T 1948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通则
NY/T 2962 奶牛乳房炎乳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分离鉴定方法
NY/T 5049 无公害食品 奶牛饲养管理准则
DB13/T 5583—2022 噬菌体防控奶牛乳房炎技术规程
DB4106/T 21—2020 畜禽养殖场消毒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奶牛细菌性乳房炎
由一种或多种细菌感染引起奶牛的乳房炎症,主要表现为奶牛泌乳量下降、乳汁质量变差、乳房呈
现不同程度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
3.2 噬菌体裂解酶悬液
1
DB1304/ T494—2024
是噬菌体裂解酶基因序列连接在 PET28a 表达载体,并转化到大肠杆菌内,进行大量表达的可溶性
裂解酶蛋白溶液。
3.3 异绿原酸盐
是一类二咖啡酰奎宁酸类化合物,经植物体内有氧呼吸过程中的莽草酸途径由咖啡酸与奎尼酸生成
的缩酚酸,具有较强的抗炎、抑菌、抗氧化、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
4 奶牛乳房炎健康状况监控
4.1 临床检查
每天挤奶时,工作人员应检查奶牛乳房是否存在红、肿、热、痛等症状,观察产奶量变化和乳汁的
颜色、性状,并进行详细的记录。
4.2 实验室检查
按 CMT 法或体细胞计数仪法检测体细胞数。判定标准:每 ml 牛奶低于 20 万个细胞,为阴性;否则,
为阳性。
5 奶牛养殖场优势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5.1 乳汁致病菌
采集疑似感染细菌性乳房炎的奶牛乳样,按照 NY/T 2962-2016、GB/T 14926.13、GB/T 14926.1、
GB/T 14926.8、GB/T 14926.17、GB/T 14926.47 进行分离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无乳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沙门菌、支原体、绿脓杆菌、志贺菌;此外对其它疑似病原采用相应方
法分离鉴定。
5.2 养殖环境致病菌
参照 GB/T 18204.3 标准,采集空气样品,按 5.1 致病菌分离鉴定方法进行乳房炎致病菌的分离鉴
定。
6 预防
6.1 饲养管理
6.1.1 工作人员管理
工作人员出入生产区、更衣和消毒应符合 DB4106/T 21—2020,工作服和胶鞋不应穿出场外。
6.1.2 奶牛场环境卫生与消毒
牛舍和运动场空间应宽敞,保持阳光充足,通风应符合 GB 3095,及时清理粪污。牛床清洁、干燥,
垫料软、新鲜,奶牛场卫生应符合 GB/T 16586 规定。奶牛场出入口和牛舍的入口处设置消毒池,每天更
换消毒池内的消毒液,按照 DB4106/T 21—2020 对牛舍周围及运动场消毒 1 次。
6.1.3 用具消毒
运料专用车、料槽、水槽等日常用具消毒根据 DB4106/T 21—2020 执行。用于清洗乳房的毛巾在
200 μg/ml 噬菌体裂解酶悬液中浸泡 1 h 后,再进行灭菌处理。挤奶前 1 h,把乳胶制品、水桶等挤奶
2
DB1304/ T494—2024
用品浸入 200 μg/ml 噬菌体裂解酶悬液 1 h,再用温水(40℃~45℃)冲洗。用温水冲洗挤奶管线、
奶罐等挤奶设备,再用酸性清洗液(第 2 d 可更换为碱性清洗液)清洗挤奶管线,最后再用温水(40℃~
45℃)清洗上述挤奶用具和设备。
6.2 乳头清洗和消毒
6.2.1 乳头清洗
按照 NY/T 5049 进行奶牛乳头清洗,保持乳房清洁。
6.2.2 乳头消毒
挤奶后,将奶牛乳头完全浸于盛有 60%碘液药浴杯中 3 s~5 s,每个药浴杯消毒奶牛的头数不超过
20 头;乳头药浴风干,再将乳头浸于盛有 200 μg/ml 噬菌体裂解酶溶液药浴杯中 3 s~5 s。
6.3 药物预防
对于围产期奶牛,向其基础日粮中添加 3 mg 异绿原酸盐/头,连续用药 7 d。
7 治疗
7.1 药物治疗
对于不同泌乳阶段的奶牛,乳房表面涂布3 mg/ml异绿原酸盐溶液,向乳头内注射200 μg/ml噬菌
体裂解酶液体,每个乳头注射0.5 ml,连用5 d。同时采用乳房基部封闭、乳房按摩或冷敷1~2次/天等
方式缓解乳房肿胀;补液调整酸碱平衡失调;也可根据镇痛症状选用镇痛药物。
7.2 辅助治疗
用 60%碘液对奶牛乳头药浴消毒 20 s~30 s,每天 3 次。加强饲养管理,精、粗饲料搭配合理,全
面供应,增加青绿、青贮料的饲喂量,提高奶牛抗病力。
8 生物安全
根据奶牛乳房炎健康状况监控情况和《病死畜禽和病害畜禽产品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及时将病
牛隔离处理,对周围污物进行消毒处理。实验室操作参照 NY/T 1948 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通则。异
绿原酸盐和噬菌体裂解酶治疗结束后无休药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