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07.040 州 市 DB3212
CCS A 76
泰 地 方 标 准
DB3212/T 1169—2024
网格化社会治理电子地图建设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maps for grid based
social governance
2024-10-10 发布
2024-11-10 实施
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212/T 1169—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泰州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泰州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中共泰州市委政法委归口并组织实施与监督。
本文件由泰州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泰州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
释。
本文件起草单位:泰州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泰州市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江苏诚泰测
绘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许鑫、张彭、施驰乐、周正坤、卢忠、任怀源、侯先栋、杨玲玲、印丹、唐小
妹、孙津哲。
I
DB3212/T 1169—2024
网格化社会治理电子地图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网格化社会治理电子地图建设的总体要求、技术要求和建设流程。
本文件适用于网格化社会治理电子地图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网格
grid
在城乡社区、行政村及其他特定空间区划之内划分的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单元。
[来源:GB/T 34300-2017,3.5]
3.2
社会治理
social governance
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多种主体通过平等的合作、对话、协商、沟通等方
式,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进行引导和规范,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4 总体要求
4.1 属地管理
网格的最大边界为村(社区)的边界,不应跨村(社区)划分。
4.2
设置规范
综合网格按照 300 户左右划分,无拆分同一楼栋、村民小组(自然村)设置网格的现象。
4.3
边界清晰
网格划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以道路、围墙、河湖等明显地物作为分界线参照物,网格之间无缝
隙、零交叉。
5 技术要求
5.1 数学基础
网格化社会治理电子地图底图采用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提供的天地图,坐标体系使用 2000 国家大
地坐标系(CGCS2000)。
5.2
计量标准
坐标单位采用十进制经纬度坐标,小数点后保留四位;长度单位采用米(m),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面积单位采用平方米(m
2),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5.3
网格分级标准
1
DB3212/T 1169—2024
网格化社会治理电子地图数据包括图形边界数据和辖区属性数据,按层级分为网格、村(社区)、
乡镇(街道)、市(区)、市五级。各级电子地图数据要求按附录 A 执行。
6 建设流程
6.1 绘制方法
6.1.1 各乡镇(街道)指挥中心组织本辖区各村(社区)网格长,根据实际情况绘制网格边界,同时
标注网格名称、网格编码、区域中心点等信息。
6.1.2
采用纸质地图绘制方式的,将地图彩色打印后,用 HB 铅笔在纸质地图上绘制网格边界。如绘制
过程中有部分错误或需要调整的,应用橡皮清除干净后,再绘制正确范围,保证图面干净整洁、网格边
界清晰。
6.1.3 推荐使用 MapGIS、ArcGIS 等电子地图方式绘制。
6.2 纸质网格图矢量化
6.2.1 使用专业扫描仪将纸质的网格图扫描成 tif 格式的电子版,扫描过程中宜尽量保证图纸的平整。
6.2.2 通过地理信息软件,利用影像或图片纠正功能将扫描的图片纠正至实际的地理空间位置中。
6.2.3 如纸质网格图纸较大需分批扫描,需将空间校正后的图纸进行拼接,检查接边处的精度,偏差
超限时,需重新检查空间校正时控制点的准确性,宜尽可能多地选择控制点进行空间校正。
6.2.4
依据满足空间校正精度要求的电子图纸,使用地理信息软件进行网格边界矢量化采集。矢量化
过程中宜尽可能地将图纸放大至最大分辨率,保证每个节点与图纸上位置一致。
6.2.5 新建或调整的面状网格信息图层与属性表字段信息,同时完善网格属性信息。
6.3 拓扑关系核查
网格边界初步绘制完成后,建立拓扑规则,对绘制成果进行拓扑检查,确认是否存在逻辑问题,包
括网格面的封闭性、包含性、是否重叠、相交、存在缝隙等,对错误信息进行修改调整。
6.4
精度检查
网格矢量化结束后,将边界与纸质网格图套合,需逐条、逐点地检查,对偏差的节点进行纠正。
6.5 成果提交
6.5.1 市(区)指挥中心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将同一村(社区)的网格边界拼接为村(社区)边界、
将同一乡镇(街道)的村(社区)边界拼接为乡镇(街道)边界、将本市(区)的所有乡镇(街道)边
界拼接为市(区)边界,并在市(区)层面进行拓扑关系核查。
6.5.2
市(区)指挥中心将核查后的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电子地图数据统一
提交至市指挥中心,提交格式可以为 json、geojson 等数据文件。
6.6
调整优化
因征地拆迁、区划调整等原因,确需调整优化网格的,经市指挥中心审核同意后,各市(区)指挥
中心应于同意之日起一个月内,提交调整后的电子地图。
2
附 AA A DB3212/T 1169—2024
录
(规范性)
电子地图属性数据
A.1 网格电子地图属性数据见表A.1。 网格电子地图属性数据表
表 A.1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数据类型 小数位数
1 唯一标识 F_GID 字符串
2 区县名称 QX_NAME 字符串
3 区县编码 QX_Number 字符串
4 街镇名称 JZ_NAME 字符串
5 街镇编码 JZ_Number 字符串
6 社区名称 SQ_NAME 字符串
7 社区编码 SQ_Number 字符串
8 网格名称 WG_NAME 字符串
9 网格编码 WG_NUMBER 字符串
10 中心点经度 B 浮点数 4
11 中心点纬度 L 浮点数 4
12 长度 WG_LENG 双精度 2
13 面积 WG_Area 双精度 2
A.2
村(社区)电子地图属性数据见表A.2。
表 A.2
村(社区)电子地图属性数据表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数据类型 小数位数
1 唯一标识 F_GID 字符串
2 区县名称 QX_NAME 字符串
3 区县编码 QX_Number 字符串
4 街镇名称 JZ_NAME 字符串
5 街镇编码 JZ_Number 字符串
6 社区名称 SQ_NAME 字符串
7 社区编码 SQ_Number 字符串
8 中心点经度 B 浮点数 4
9 中心点纬度 L 浮点数 4
10 长度 WG_LENG 双精度 2
11 面积 WG_Area 双精度 2
3
DB3212/T 1169—2024
A.3
乡镇(街道)电子地图属性数据见表A.3。
表 A.3
乡镇(街道)电子地图属性数据表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数据类型 小数位数
1 唯一标识 F_GID 字符串
2 区县名称 QX_NAME 字符串
3 区县编码 QX_Number 字符串
4 街镇名称 JZ_NAME 字符串
5 街镇编码 JZ_Number 字符串
6 中心点经度 B 浮点数 4
7 中心点纬度 L 浮点数 4
8 长度 WG_LENG 双精度 2
9 面积 WG_Area 双精度 2
A.4
市(区、县)电子地图属性数据见表A.4。
表 A.4
市(区)电子地图属性数据表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数据类型 小数位数
1 唯一标识 F_GID 字符串
2 区县名称 QX_NAME 字符串
3 区县编码 QX_Number 字符串
4 中心点经度 B 浮点数 4
5 中心点纬度 L 浮点数 4
6 长度 WG_LENG 双精度 2
7 面积 WG_Area 双精度 2
A.5 市电子地图属性数据见表A.5。 市电子地图属性数据表
表 A.5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数据类型 小数位数
1 唯一标识 F_GID 字符串
2 中心点经度 B 浮点数 4
3 中心点纬度 L 浮点数 4
4 长度 WG_LENG 双精度 2
5 面积 WG_Area 双精度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