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地方标准
编 号:DB11/T 2294-202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inspection of 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s
2024-07-01 发布 2024-10-01 实施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联合发布
北 京 市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北京市地方标准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inspection of 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s
编 号:DB11/T 2294-2024
主编单位:建研院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施行日期:2024 年 10 月 1 日
2024 北 京
1
前 言
根据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 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第二
批)》(京市监发〔2022〕30 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
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的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3 基本规定;4 预制构
件;5 混凝土结合面连接;6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7 装配式混凝土外墙拼缝连接。
本标准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管理,
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归口、组织实施,并负责组织编制单位对具体技
术内容进行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建研院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 30 号;邮政编码:100013;电话:010-64517291)。
本标准主编单位:建研院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三检测所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预制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
中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昆山匹希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一检测所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第二检测所有限公司
北京榆构有限公司
北京珠穆朗玛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建工新型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燕通建筑构件有限公司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
2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三茂建筑工程检测鉴定有限公司
北京智博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德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劳瑞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天助瑞邦影像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海创高科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陆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华泰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北京精简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孙 彬 王 霓 刘江红 毛诗洋 蒋勤俭
李晨光 杨思忠 蔡亚宁 董晓明 李 倩
顾 盛 张晋峰 常志红 李 翀 张 胜
昌文芳 刘 昊 张裕照 马云飞 陈喜旺
王 群 牛兴荣 王国华 张惠丽 夏宗义
迟 冰 李清洋 管 钧 张全旭 韩有华
赵 勇 谢 莹 杨利刚 朱纪刚 马治国
张雪芳 叶长宏 李齐录 王林林 夏春蕾
王金友 郑 源 杨春白雪 赵东晖 安佳宁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吴月华 崔士起 许清风 李东彬 杨健康
王晓锋 王国卿
3
目 次
1 总 则 ..................................................................................................................... 1
2 术语和符号 ............................................................................................................. 2
2.1 术 语 ............................................................................................................... 2
2.2 符 号 ............................................................................................................... 3
3 基本规定 ................................................................................................................. 5
3.1 检测分类 ........................................................................................................... 5
3.2 检测程序 ........................................................................................................... 5
3.3 抽样方法与判定规则 ....................................................................................... 7
4 预制构件 ............................................................................................................... 11
4.1 一般规定 ......................................................................................................... 11
4.2 预制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 ............................................................................. 11
4.3 预制构件混凝土粗糙面质量 ......................................................................... 12
4.4 预埋保温拉结件锚固承载力 ......................................................................... 13
4.5 预埋吊件锚固承载力 ..................................................................................... 16
5 混凝土结合面连接 ............................................................................................... 18
5.1 一般规定 ......................................................................................................... 18
5.2 结合面混凝土正拉粘结强度 ......................................................................... 18
5.3 混凝土内部结合面连接缺陷 ......................................................................... 19
5.4 竖向构件底部接缝内部缺陷 ......................................................................... 20
6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 ............................................................................................... 21
6.1 一般规定 ......................................................................................................... 21
6.2 灌浆料实体强度 ............................................................................................. 21
6.3 灌浆饱满度 ..................................................................................................... 22
6.4 钢筋插入长度 ................................................................................................. 22
7 装配式混凝土外墙拼缝连接 ............................................................................... 24
7.1 混凝土外墙拼缝密封胶粘结质量 ................................................................. 24
7.2 混凝土外墙拼缝防水质量 ............................................................................. 25
附录 A 直径 50mm 芯样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 27
附录 B 阵列超声法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 .............................................................. 29
附录 C 结构实体取样检测钢筋套筒灌浆连接质量 ............................................. 31
附录 D 取样法检测套筒灌浆料抗压强度 ............................................................. 32
4
D.1 一般规定 ........................................................................................................ 32
D.2 取样与试件加工 ............................................................................................ 32
D.3 试验与抗压强度推定 .................................................................................... 34
D.4 抗压强度换算系数确定方法 ........................................................................ 36
附录 E 回弹法检测套筒灌浆料抗压强度 .............................................................. 38
E.1 一般规定 ......................................................................................................... 38
E.2 回弹法检测 ..................................................................................................... 38
E.3 测强曲线建立方法 ......................................................................................... 39
附录 F 钻孔内窥法检测钢筋套筒灌浆连接质量 .................................................. 42
附录 G X 射线成像法检测钢筋套筒灌浆连接质量 ............................................. 45
本标准用词说明 ......................................................................................................... 48
引用标准名录 ............................................................................................................. 49
附:条文说明 ............................................................................................................. 50
5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2 Terms and Symbols................................................................................................ 2
2.1 Terms ................................................................................................................. 2
2.2 Symbols ............................................................................................................. 3
3 Basic Requirements ............................................................................................... 5
3.1 Classification of Inspection ............................................................................... 5
3.2 Process and Requirement for Inspection ........................................................... 5
3.3 Sampl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Rules.......................................................... 7
4 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s ............................................................................ 11
4.1 General Requirements ..................................................................................... 11
4.2 Concrete Compression Strength of 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s ................ 11
4.3 Rough Surface Quality of Precast Concrete Components ............................... 12
4.4 Anchorage Bearing Capacity of Connector Using in Sandwich Insulation
Walls ......................................................................................................................... 13
4.5 Anchorage Bearing Capacity of Embedded Hoisting Part .............................. 16
5 Concrete Joint Surface ........................................................................................ 18
5.1 General Requirements ..................................................................................... 18
5.2 Normal Tensile Bond Strength of Joint Surface ............................................. 18
5.3 Defects of Joint Surface in Concrete ............................................................... 19
5.4 Internal Defects of Vertical Component Bottom Seams ................................. 20
6 Grout Sleeve Splicing of Rebars ......................................................................... 21
6.1 General Requirements ..................................................................................... 21
6.2 Entitative Strength of Grout ............................................................................ 21
6.3 Grouting Plumpness Status ............................................................................. 22
6.4 Inserted Length of Rebars ............................................................................... 22
7 Precast Concrete Exterior Wall Joints .............................................................. 24
7.1 Bond Quality of Caulking Sealant ................................................................... 24
7.2 Waterproof Quality of Exterior Concrete Wall Joints ..................................... 25
Appendix A 50mm-Diameter Drilled Core Method for Testing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ncrete .................................................................................................. 27
Appendix B Array Ultrasonic Method for Inspection of Defects in Concrete .. 29
Appendix C Inspection for Quality of Grout Sleeve Splicing of Rebars by
Structure Sampling Method...................................................................................... 31
Appendix D Sampling Method for Testing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Sleeve
Grout ........................................................................................................................... 32
D.1 General Requirements .................................................................................... 32
D.2 Sampling and Specimen Preparation .............................................................. 32
D.3 Testing and Compressive Strength Estimation ............................................... 34
D.4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Conversion Coefficient of Compressive Strength
.................................................................................................................................. 36
6
Appendix E Rebound Method for Testing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ementitious Grout for Sleeve .................................................................................. 38
E.1 General Requirements ..................................................................................... 38
E.2 Rebound Method ............................................................................................. 38
E.3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Strength Measurement Curve .................................. 39
Appendix F Endoscopy Inspection Technology by Drilling Holes for Grouting
Plumpness and Inserted Length of Rebars .............................................................. 42
Appendix G X-Ray Radiography Method for Grouting Plumpness and
Inserted Length of Rebars ......................................................................................... 45
Explanation of Wording ............................................................................................ 48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 49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50
7
1 总 则
1.0.1 为规范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检测的技术要求,保证检测质量,做到方法科学、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检测。
1.0.3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检测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
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1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 语
2.1.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检测 inspection of precast concrete structures
为评定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质量或结构性能所实施的检测。
2.1.2 粗糙面 rough surface
采用特殊的工具或工艺形成预制构件混凝土凹凸不平或骨料显露的表面,可
实现预制构件和后浇筑混凝土的可靠结合。
2.1.3 粗糙面凹凸深度 relative depth of rough surface
一定区域范围内粗糙面最高点与最低点的高度差。
2.1.4 结合面正拉粘结强度 normal tensile bond strength of concrete interface
垂直于混凝土结合面施加外拉荷载,以极限荷载与结合面破断面积之比计算
的结合面混凝土抗拉强度。
2.1.5 灌浆饱满度 grouting plumpness
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时,灌浆结束并稳定后,套筒内部灌浆料顶部界面相
对出浆孔位置的状态。
2.1.6 灌浆料实体强度 entitative strength of cementitious grout
灌浆料凝固硬化达到规定龄期后,在结构实体上抽样检测得到的灌浆料抗压
强度。
2.1.7 测深尺法 method of measuring depth with probe ruler
将基准板紧贴预制构件粗糙面,采用测深尺穿过测试孔抵触粗糙面的底部并
获取凹凸深度的方法。
2.1.8 三维扫描法 three dimensional scanning method
通过激光扫描预制构件粗糙面的空间形态并形成点云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算凹凸深度的方法。
2.1.9 钻孔内窥法 endoscopy method by drilling hole
在出浆孔道、灌浆孔道或套筒壁钻孔形成检测通道,采用内窥镜检测判定灌
浆饱满度或钢筋插入情况的方法。
2.1.10 阵列超声法 array ultrasonic method
采用阵列式排布的超声探头实现超声波的发射与接收,通过分析声学参数检
测识别混凝土内部缺陷的方法。
2.1.11 X 射线成像法 X-ray radiography method
采用 X 射线透照混凝土构件,通过数字平板探测器或胶片接收 X 射线并成
像,基于图像差异识别套筒内部灌浆缺陷或插入钢筋轮廓的方法。
2
2.2 符 号
2.2.1 几何参数
A——测量区域的结合面面积;
Ac——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横截面面积;
Agm——灌浆料圆柱体试件抗压横截面面积;
Ar——测量区域内粗糙面面积;
c——套筒部位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实测值;
D——混凝土芯样试件破断面直径;
d1——灌浆套筒外径;
d2——灌浆套筒最小内径;
Lmax——钻孔深度最大限值;
x——粗糙面测点有效凹凸深度值;
μ——粗糙面凹凸深度平均值;
δ——粗糙面凹凸深度变异系数;
ζ——粗糙面与结合面的面积比。
2.2.2 力学指标
cF ——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试验的破坏荷载值;
F ——灌浆料圆柱体试件抗压强度试验的破坏荷载值;
gm
f ——灌浆料棱柱体试件抗压强度值; cu
fcu,cor ——芯样试件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值;
fcu,cor,m ——芯样试件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
fcu,e1 ——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上限值;
fcu,e2 ——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下限值;
cu
!——按回归方程式计算得到的灌浆料抗压强度换算值;
f ——灌浆料圆柱体试件抗压强度试验值;
cy
fgm ——灌浆料抗压强度换算值;
fgm,m ——灌浆料抗压强度换算值的平均值;
fgm,e1 ——灌浆料抗压强度推定上限值;
fgm,e2 ——灌浆料抗压强度推定下限值;
tf ——结合面混凝土正拉粘结强度;
N ——预埋吊件极限抗拔承载力实测值;
u
N ——预埋吊件极限抗拔承载力标准值;
uk
3
Num ——预埋吊件极限抗拔承载力平均值;
P——混凝土芯样试件抗拉试验的破坏荷载值;
tR ——预埋保温拉结件抗拔承载力实测值;
R ——预埋保温拉结件抗拔承载力平均值;
tm
R ——预埋保温拉结件抗拔承载力标准值;
tk
s——预埋吊件极限抗拔承载力标准差;
Rs ——预埋保温拉结件抗拔承载力标准差;
scu,cor ——芯样试件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值的标准差;
sgm ——灌浆料抗压强度换算值的标准差。
2.2.3 物理指标
Hgm ——灌浆料回弹值的平均值。
2.2.4 计算系数及其他
er——回归方程式的强度值相对标准差;
k——0.5 分位值推定系数;
k1、k2 ——0.05 分位值推定区间的上限系数、下限系数;
n——样本数量;
α、λ——回归系数;
δr——回归方程式的强度值平均相对误差;
β ——芯样试件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系数;
c
βgm ——灌浆料圆柱体试件抗压强度换算系数。
4
3 基本规定
3.1 检测分类
3.1.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检测可分为工程质量检测和结构性能检测,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 工程质量检测应对检测结果进行符合性判定;
2 结构性能检测应为结构分析评定提供参数取值。
3.1.2 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宜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进行工程质量检测:
1 国家和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检测;
2 工程送样检验的样品数量不足、试验结果无效或有关检验资料缺失;
3 施工质量送样检验或有关方自检的结果未达到设计要求;
4 对工程质量有怀疑或争议;
5 发生质量事故或安全事故;
6 工程质量保险要求实施的检测;
7 未按规定进行施工质量验收的结构;
8 其他需要的情况。
3.1.3 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宜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进行结构性能检测:
1 国家和北京市相关法规、标准规定的结构使用期间的鉴定;
2 建筑改变用途、改造、加层或扩建;
3 建筑结构达到设计使用年限要继续使用;
4 建筑结构使用环境改变或受到环境侵蚀作用;
5 建筑结构遭受灾害或事故;
6 其他需要的情况。
3.2 检测程序
3.2.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检测工作宜按图 3.2.1 所示的流程进行。
5
接受委托
初步调查
制定检测方案
确认仪器、设备情况
现场检测
复检、补充检测
计算分析和结果评价
检测报告
图 3.2.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检测工作流程图
3.2.2 初步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1 收集预制构件设计图纸和构件制作、养护、翻转、出厂、运输、进场、
存放、吊装等相关资料;
2 收集结构施工图纸、连接安装记录与影像、验收记录等资料;
3 收集节点连接产品的合格证明和产品说明等资料;
4 收集建筑结构使用期间的维修、检测、评定、加固和改造等资料;
5 调查建筑结构的现状、缺陷、损伤、变形、维修和加固等实际状况;
6 调查建筑结构的使用环境、用途或荷载等实际状况;
7 向有关人员调查委托检测的原因以及资料调查和现场调查未能显现的问
题;
8 其他需要调查的情况。
3.2.3 检测方案应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编制,检测方案应征求委托方的意见,检
测方案宜包括下列内容:
1 工程概况或结构概况;
2 检测目的或委托方的检测要求;
3 检测依据;
4 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检测数量;
5 检测人员和仪器设备;
6 检测工作进度计划;
7 需要的配合工作;
8 检测中的安全措施和环保措施。
3.2.4 局部破损检测宜选择结构构件受力较小的部位,现场检测工作结束后,应
6
及时修复因检测造成的结构或构件的局部损伤。
3.2.5 当发现检测样本数量不足或检测数据出现异常时,应补充检测或重新检测。
3.2.6 检测报告应结论明确、用词规范、文字简练,对于容易混淆的术语和概念
应以文字解释或图例进行说明。
3.2.7 检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委托方名称;
2 工程概况,包括工程名称、地址、结构类型、规模、设计单位、预制构件
生产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施工日期、结构现状等;
3 检测原因、检测目的及以往相关检测情况概述;
4 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及检测依据;
5 检测方式、抽样方法、检测数量、检测部位;
6 检测数据、检测结果、评定方法、检测结论;
7 检测日期、报告完成日期;
8 主检、审核和批准人员的签名;
9 检测机构的有效印章。
3.3 抽样方法与判定规则
3.3.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检测应根据检测目的、检测项目、结构状况和现场条
件选择适用的抽样方式,可采用全数检测或抽样检测。抽样检测宜采用随机抽样,
当不具备随机抽样条件时可按合同双方约定的方法抽样。
3.3.2 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宜采用全数检测:
1 外观缺陷或结构损伤的检测;
2 受检范围较小、构件数量较少或节点数量较少;
3 构件或节点的质量状况差异性较大。
3.3.3 批量检测应根据检测项目的实际情况采取计数抽样方法或计量抽样方法,
检测项目适用的抽样方法可按表 3.3.3 确定。
表 3.3.3 检测项目适用的抽样方法
序号 检测项目 抽样方法
1 预制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 计量抽样
2 预埋吊件抗拔承载力破损性检验
3 预埋保温拉结件锚固承载力
4 结合面混凝土正拉粘结强度
5 灌浆料抗压强度
7
续表 3.3.3
序号 检测项目 抽样方法
6 预制构件混凝土粗糙面面积 计数抽样
7 预制构件混凝土粗糙面凹凸深度
8 预埋吊件抗拔承载力非破损性检验
9 混凝土内部结合面连接缺陷
10 竖向构件底部接缝内部缺陷
11 灌浆饱满度
12 钢筋插入长度
13 外墙拼缝连接质量
3.3.4 对于计量抽样检测的项目,检测批的抽样数量应满足检测方法要求的最小
样本容量。
3.3.5 对于计数抽样检测的项目,当专项检测技术未规定具体抽样方法时,检测
批的最小样本容量宜按表 3.3.5 规定的数量随机抽样。
表 3.3.5 检测批的最小样本容量
检测批 的容量 检测类别和样本最小容量 检测批 的容量 检测类别和样本最小容量
A B C A B C
3~8 9~15 16~25 26~50 51~90 91~150 151~280 2 2 3 5 5 8 13 2 3 5 8 13 20 32 3 5 8 13 20 32 50 281~500 501~1200 1201~3200 3201~10000 10001~35000 35001~150000 150001~500000 20 32 50 80 125 200 315 50 80 125 200 315 500 800 80 125 200 315 500 800 1250
注:1 检测类别 A 适用于一般项目施工质量的检测;可用于既有结构的一般项目检测;
2 检测类别 B 适用于主控项目施工质量的检测;可用于既有结构的重要项目检测;
3 检测类别 C 适用于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的检测或复检;可用于存在问题较多的既有结构检测。
3.3.6 计数抽样检测批的符合性判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主控项目计数抽样检测批的符合性判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正常一次抽样的判定应按表 3.3.6-1 的规定进行;
表 3.3.6-1 主控项目正常一次抽样的判定
样本 容量 符合性 判定数 不符合 判定数 样本 容量 符合性 判定数 不符合 判定数
2~5 8~13 20 32 50 0 1 2 3 4 1 2 3 4 5 80 125 200 >315 — 7 10 15 22 — 8 11 16 23 —
8
2)正常二次抽样的判定应按表 3.3.6-2 的规定进行。
表 3.3.6-2 主控项目正常二次抽样的判定
抽样 次数 样本 容量 符合性 判定数 不符合 判定数 抽样 次数 样本 容量 符合性 判定数 不符合 判定数
(1) 2~6 0 1 (1) (2) 50 100 3 8 6 9
(1) (2) 5 10 0 1 2 2 (1) (2) 80 160 5 12 9 13
(1) (2) 8 16 0 1 2 2 (1) (2) 125 250 7 18 11 19
(1) (2) 13 26 0 3 3 4 (1) (2) 200 400 11 27 16 28
(1) (2) 20 40 1 3 3 4 (1) (2) 315 630 18 41 23 42
(1) (2) 32 64 2 5 4 6 — — — —
注:(1)和(2)表示抽样次数,(2)对应的样本容量为两次抽样的累计数量。
2 一般项目计数抽样检测批的符合性判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正常一次抽样的判定应按表 3.3.6-3 的规定进行;
表 3.3.6-3 一般项目正常一次抽样的判定
样本 容量 符合性 判定数 不符合 判定数 样本 容量 符合性 判定数 不符合 判定数
2~5 8 13 20 1 2 3 5 2 3 4 6 32 50 80 ≥125 7 10 14 21 8 11 15 22
2)正常二次抽样的判定应按表 3.3.6-4 的规定进行。
表 3.3.6-4 一般项目正常二次抽样的判定
抽样 次数 样本 容量 符合性 判定数 不符合 判定数 抽样 次数 样本 容量 符合性 判定数 不符合 判定数
(1) (2) 2 4 0 1 2 2 (1) (2) 80 160 11 26 16 27
(1) (2) 3 6 0 1 2 2 (1) (2) 125 250 11 26 16 27
(1) (2) 5 10 0 3 3 4 (1) (2) 200 400 11 26 16 27
9
续表 3.3.6-4
抽样 次数 样本 容量 符合性 判定数 不符合 判定数 抽样 次数 样本 容量 符合性 判定数 不符合 判定数
(1) (2) 8 16 1 4 3 5 (1) (2) 315 630 11 26 16 27
(1) (2) 13 26 2 6 5 7 (1) (2) 500 1000 11 26 16 27
(1) (2) 20 40 3 9 6 10 (1) (2) 800 1600 11 26 16 27
(1) (2) 32 64 5 12 9 13 (1) (2) 1250 2500 11 26 16 27
(1) (2) 50 100 7 18 11 19 (1) (2) 2000 4000 11 26 16 27
注:(1)和(2)表示抽样次数,(2)对应的样本容量为两次抽样的累计数量。
3.3.7 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检测对象可为单个构件、节点或部分构件、节点,
但检测结论不得扩大到未检测的构件、节点或范围:
1 委托方指定检测对象或范围;
2 环境侵蚀或火灾、爆炸、高温以及人为因素等造成部分结构、构件或
节点的损伤。
10
4 预制构件
4.1 一般规定
4.1.1 预制构件的检测项目可包括外观质量、尺寸偏差、钢筋配置、混凝土抗压
强度、保护层厚度、结构性能、粗糙面质量、预埋保温拉结件锚固承载力和预埋
吊件锚固承载力等。
4.1.2 对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预埋保温拉结件锚固承载力、预埋吊件锚固承
载力进行检测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需要进行符合性判定时,检测时预制构件混凝土养护的等效龄期宜达
到 600℃·d;
2 若预制构件混凝土养护的等效龄期未达到 600℃·d,当检测结果符合设计
要求时,可进行符合性判定;当检测结果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可不进行符合性判
定。
4.1.3 当对受弯预制构件的结构性能存在怀疑时,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
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52 的规定进行加载试验。
4.2 预制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
4.2.1 预制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结果应给出相当于边长 150mm 混凝土立方
体试件抗压强度特征值的推定值。
4.2.2 预制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实心墙、夹心保温墙的内叶板、柱、梁、楼梯等非薄壁预制构件,
可依据《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 或《钻芯法检测混凝土
强度技术规程》JGJ/T 384 进行检测;
2 对于叠合板、叠合剪力墙和夹心保温墙的外叶板等厚度不小于 50mm 的
薄壁预制构件,可按本标准附录 A 的规定进行钻芯法检测;
3 对于空心板叠合剪力墙和纵肋叠合剪力墙,在混凝土厚度不小于 70mm
的部位,可依据《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 或《钻芯法检
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JGJ/T 384 进行检测;在混凝土厚度为 50mm~70mm 的
部位,可按本标准附录 A 的规定进行钻芯法检测;
4 采用回弹法检测时,对于弹击时易发生移动或转动的预制构件,应对构
件进行固定,对于弹击时易产生颤动的预制构件,应采取防颤措施;
5 钻芯法宜选择在不影响构件使用的部位进行检测,并应避开主筋、预埋
件和预埋管线。
4.2.3 按批量对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检测时,宜将构件生产厂家、生
产工艺、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养护条件相同且龄期相近的同类构件划分为同一检测
11
批。
4.3 预制构件混凝土粗糙面质量
4.3.1 预制构件混凝土粗糙面质量的检测项目宜包括外观成型质量、粗糙面与结
合面的面积比和粗糙面凹凸深度等。
4.3.2 预制构件混凝土粗糙面与结合面的面积比和粗糙面凹凸深度检测宜按构
件类型、生产批次、粗糙面成型工艺等划分检测批,检测批最小样本容量的确定
应符合本标准第 3.3.5 条的规定。
4.3.3 预制构件混凝土粗糙面以及结合面的长度和宽度可采用直尺或钢卷尺测
量,宜精确至 1mm,根据测量结果应按照下式计算粗糙面与结合面的面积比:
ζ
= i = 1 (4.3.3)
n
式中: A ——第 i 个测量区域内粗糙面面积(mm2); r,i
iA ——第 i 个测量区域的结合面面积(mm2);
ζ ——粗糙面与结合面的面积比。
4.3.4 预制构件混凝土粗糙面凹凸深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叠合板的预制底板粗糙面凹凸深度宜采用测深尺法检测,也可采
用三维扫描法检测;
2 预制混凝土梁、柱和墙的粗糙面凹凸深度宜采用三维扫描法检测,也可
采用测深尺法检测。
4.3.5 预制构件混凝土粗糙面凹凸深度检测前的准备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检查并确认检测工具和设备处于正常状态;
2 清理粗糙面表面的颗粒、杂物;
3 记录预制构件生产厂家、工程名称、楼号、楼层、构件编号、检测人员
等信息。
4.3.6 采用测深尺法检测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住宅建筑检测技术标
准》JGJ/T 485 的有关规定。
4.3.7 三维扫描法检测粗糙面凹凸深度的测区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测区布置应避开预埋件、预留孔洞、桁架钢筋以及表面有明显凸出区域
等容易产生干扰的部位;
2 混凝土梁、柱等杆类构件的两个端面应各布置不少于 1 个测区,混凝土
叠合梁顶面宜布置不少于 3 个测区,混凝土剪力墙端面宜各布置不少于 2 个测
区,混凝土叠合板的预制底板面应布置不少于 4 个测区;
3 对于凹槽形粗糙面,每个测区的长度方向不应小于 300mm,宽度方向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