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建筑隔热涂料应用技术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for application of thermal insulating coatings on building surface DG/TJ 08—2200—2024 J 13430—2024
主编单位: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
批准部门: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施行日期:2024年7月1日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24 上海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文件
沪建标定〔2024〕114号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批准
《建筑隔热涂料应用技术标准》为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由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主
编的《建筑隔热涂料应用技术标准》,经我委审核,现批准为上海
市工 程 建 设 规 范,统 一 编 号 为 DG/TJ
08—2200—2024,自
2024年7月1日起实施。原《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应用技术规程》
(DG/TJ
08—2200—2016)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上海
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2024年3月7日
前 言
根据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2021年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标准设计编制计划>的通知》(沪建标 定〔2020〕771号)的要求,由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上 海市绿色建筑协会会同有关单位,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结合 原规程近5年的应用实践及行业现状,并反复征求意见的基础 上,完成本标准的修订。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材料、设计、施工、质量 验收。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1. 修订标准名称为《建筑隔热涂料应用技术标准》。 2. 修订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隔热性能技术指标和热工设计。 3. 新增热辐射阻隔涂料的材料性能技术指标、设计、施工及 质量验收要求。 各单位及相关人员在本标准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 请反馈至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地址:上海市大沽 路100号;邮编:200003;E-mail:shjsbzgl@163.com),上海市建 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 址:上海市申富路 568 号;邮编: 201108;E-mail:xiawenli@sribs.com),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 理总站 (地址:上海市小木桥路 683 号;邮编:200032;E-mail: shgcbz@163.com),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 编 单 位: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 主要起草人:杨 霞 夏文丽 范宏武 徐 强 张 俊 徐 颖 钟 巍 仲小亮 徐金枝 陈兴生 — 1 —
孟 运 王亚军 宋莹莹 胡恒盛 张惠明
周琪森 蔡耀武 宋 凯 冷云章 林 志
张秦铵 林金斌 王世忠 刘 倩 童 飞
胥元华 顾仁华 陶勤练 厉峻超 潘长铭
朱耀辉 李建龙 殷 健
主要审查人:王君若 林丽智 曹毅然 沈孝庭 周 东
李珊珊 王 磊
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
— 2 —
目 次
1 总 则 ………………………………………………………… 1 2 术 语 ………………………………………………………… 2 3 材 料 ………………………………………………………… 3 3.1 一般规定 ……………………………………………… 3 3.2 热辐射阻隔涂料 ……………………………………… 4 3.3 反射隔热涂料 ………………………………………… 5 3.4 配套材料 ……………………………………………… 6 4 设 计 ………………………………………………………… 7 4.1 一般规定 ……………………………………………… 7 4.2 构造设计 ……………………………………………… 7 4.3 热工设计 ……………………………………………… 10 5 施 工 ……………………………………………………… 11 5.1 一般规定 ……………………………………………… 11 5.2 施工工艺 ……………………………………………… 12 5.3 腻子施工 ……………………………………………… 13 5.4 底漆施工 ……………………………………………… 14 5.5 热辐射阻隔涂料施工 ………………………………… 14 5.6 反射隔热涂料施工 …………………………………… 15 5.7 成品保护 ……………………………………………… 15 6 质量验收 …………………………………………………… 16 6.1 一般规定 ……………………………………………… 16 6.2 主控项目 ……………………………………………… 17 6.3 一般项目 ……………………………………………… 19
— 1 —
附录 A 质感型反射隔热涂料太阳光反射比、近红外反射比及 明度测试方法 ………………………………………… 附录B 热辐射阻隔涂料附加热阻测试方法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标准上一版编制单位及人员信息 ……………………………… 条文说明 ………………………………………………………… 20 22 24 25 27 29
— 2 —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 1 2 Terms ………………………………………………………… 2 3 Materials ……………………………………………………… 3 3.1 General requirements ………………………………… 3 3.2 Thermal radiation barrier coatings ………………… 4 3.3 Solar reflective insulation coatings ………………… 5 3.4 Supporting materials ………………………………… 6 4 Design ………………………………………………………… 7 4.1 General requirements ………………………………… 7 4.2 Structural design ……………………………………… 7 4.3 Thermal performance design ……………………… 10 5 Construction ………………………………………………… 11 5.1 General requirements ……………………………… 11 5.2 Construction process ………………………………… 12 5.3 Construction of putty ……………………………… 13 5.4 Construction of the primer ………………………… 14 5.5 Construction of thermal radiation barrier coatings ………………………………………………………… 14 5.6 Construction of solar reflective insulation coatings ………………………………………………………… 15 5.7 Maintenance ………………………………………… 15 6 Acceptance ………………………………………………… 16 6.1 General requirements ……………………………… 16 6.2 Dominant items ……………………………………… 17 — 3 —
6.3 General items ………………………………………… 19 Appendix A Measurement of solar reflectance, 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and lightness for solar heat reflecting insulation textured top coatings on building surface ………………………………………… 20 Appendix B Test method for additional thermal resistance of thermal radiation barrier coatings ………… 22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 …………………… 24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 25 Standard-setting units and personnel of the previous version ………………………………………………………………… 27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 29
— 4 —
1 总 则
1.0.1 为规范建筑隔热涂料应用,提高围护结构隔热保温性能,
改善室内热环境,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外墙隔热保温工程中使用建筑隔热涂
料的设计、施工与质量验收。
1.0.3 建筑隔热涂料在建筑外墙隔热保温工程中的应用,除应
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1 —
2 术 语
2.0.1 建筑隔热涂料 thermal insulating coatings on building surface (简称“隔热涂料”) 能有效降低建筑能耗的功能涂料,包括热辐射阻隔涂料和反 射隔热涂料。 2.0.2 热辐射阻隔涂料 thermal radiation barrier coatings 以气凝胶微粉、纳米介孔氧化物微粉或纳米陶瓷微粉等为主 要功能材料制备,施涂于建筑物表面、具有中远红外发射率高等 特点的隔热保温涂料。一般由面漆和中涂漆组成。 2.0.3 反射隔热涂料 solar reflective insulation coatings 以合成树脂乳液、功能性颜填料及助剂等配制而成,施涂于 建筑物外表面,在相同明度下具有较高太阳光反射比和半球发射 率的隔热涂料。按装饰特点可分为平涂型反射隔热涂料及质感 型反射隔热涂料。 2.0.4 平涂型反射隔热涂料 solar heat reflecting insulation flat top coatings 施涂后涂层表面装饰效果呈现平整且颜色均匀一致的反射 隔热涂料。 2.0.5 质感型反射隔热涂料 solar heat reflecting insulation textured top coatings 施涂后涂层表面装饰效果呈现非均一颜色或立体造型的反 射隔热涂料。 2.0.6 附加热阻 additional thermal resistance 表征热辐射阻隔涂料节能贡献的参数。通过分别测得试验基 墙的传热系数K0、试验基墙施涂热辐射阻隔涂料后的传热系数Ki, 换算成热阻,两个热阻之间的差值作为热辐射阻隔涂料的附加热阻。 — 2 —
3 材 料
3.1 一般规定
3.1.1 隔热涂料和底漆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表3.1.1的规定。
腻子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墙面涂料中有害
物质限量》GB
18582的规定。
项目 指标 试验方法
VOC含量(g/L) ≤70 GB 18582—2020 第6.2.1.1、 6.2.1.2条
甲醛含量(mg/kg) ≤40 GB/T 23993
苯系物总和含量(mg/kg) [限苯、甲苯、二甲苯(含乙苯)] ≤80 GB/T 23990—2009 B法; 计算按照GB/T 23990—2009 第9.4.3条进行
总铅(Pb)含量(mg/kg) ≤45 GB/T 30647
可溶性重金属 含量(mg/kg) 镉(Cd)含量 ≤45 GB/T 23991
铬(Cr)含量 ≤40
汞(Hg)含量 ≤40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总和含量(mg/kg) {限辛 基 酚 聚 氧 乙 烯 醚 [C8H17—C6H4— (OC2H4) nOH,简称 OPnEO]和壬基酚聚氧 乙烯醚[C9H19—C6H4—(OC2H4) nOH,简 称 NPnEO], n=2~16} ≤500 GB/T 31414
注:所有项目均不考虑水的稀释配比
3.1.2 配套使用的底漆、腻子应与隔热涂料相容,相容性技术指
— 3 —
标应符合表3.1.2的规定。
涂层系统 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复合涂层 (腻子+底漆+ 隔热涂料) 涂膜外观 无起泡、无开裂、无掉粉、 无脱落 JGJ/T 359—2015 附录 A
耐水性(96h) 无起泡、无起皱、无开裂、 无掉粉、无脱落、无明显 变色
耐冻融循环性 (5次循环)
注:热辐射阻隔涂料的养护时间为14d。
3.1.3 隔热涂料、底漆以及腻子的包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涂料产品包装通则》GB/T
13491的规定,并应注明生产厂家、
生产地址、产品型号、生产日期、产品标准、保质期等。反射隔热
涂料的包装还应注明明度值、太阳光反射比和污染后太阳光反
射比。
3.1.4 隔热涂料、底漆贮存时应保证通风、干燥,防止日光直接
照射且冬季贮存温度不宜低于5℃。
3.1.5 隔热涂料、底漆以及腻子应在保质期内使用。
3.2 热辐射阻隔涂料
3.2.1 热辐射阻隔涂料面漆应符合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
墙面涂料涂饰工程技术标准》DG/TJ
08—504—2021表3.2.2和
第3.2.3条的规定。
3.2.2 热辐射阻隔中涂漆除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用反射隔热
涂料》GB/T
25261—2018中表4的规定外,尚应符合表3.2.2的
规定。
— 4 —
项目 指标 试验方法
粘结强度a(MPa) ≥0.60 JG/T 24
柔韧性 直径100mm 无裂纹 GB/T 1731
密度(g/mL) ≤0.6 GB/T 6750
导热系数b(25℃) [W/(m·K)] ≤0.046 GB/T 10295或 GB/T 10294
垂直辐射率 ≥0.99 GB/T 2680
附加热阻 [(m2·K)/W] Ⅰ级 ≥0.36 GB/T 13475,试验条件 见本标准附录B
Ⅱ级 ≥0.24, <0.36
注:a 可根据产品设计配套底漆和面漆进行测试。 b 导热系数试件厚度为10mm ~15mm,试件制备时宜控制单道湿膜厚度为 2mm,试件测试前应在(50±2)℃下干燥至恒定质量(恒定质量指24h两次称 量试件质量变化率小于1%)。
3.3 反射隔热涂料
3.3.1 平涂型反射隔热涂料除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外,
隔热性能尚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项目 指标 试验方法
明度值L*范围
L*≥95 95>L* ≥80 80>L* ≥70 70>L* ≥60
太阳光反射比,≥ 0.85 L*/100-0.15 GB/T 25261
近红外反射比,≥ 0.80 L*/100
污染后太阳光反射比,≥ 0.70 0.58 0.50 0.42
半球发射率,≥ 0.85
注:隔热性能应根据产品设计采用配套底漆、面漆和罩面漆等复合涂层进行检测。
— 5 —
3.3.2 质感型反射隔热涂料除应符合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外,
隔热性能尚应符合表3.3.2的规定。
项目 指标 试验方法
明度值L*范围
L*≥85 85>L*≥70 70>L*≥60
太阳光反射比,≥ L*/100-0.15 GB/T 25261, 试验条件见本 标准附录 A
近红外反射比,≥ 0.75 L*/100-0.10
污染后太阳光反射比,≥ 0.58 0.50 0.40
半球发射率,≥ 0.85
注:隔热性能应根据产品设计采用配套底漆、面漆和罩面漆等复合涂层进行检测。
3.4 配套材料
3.4.1 底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内外墙用底漆》JG/T
210的有关规定。
3.4.2 腻子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建 筑 外 墙 用 腻 子》JG/T
157的有关规定;柔性腻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外墙柔性腻子》
GB/T
23455的有关规定。
— 6 —
4 设 计
4.1 一般规定
4.1.1 墙体应在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中冬季保温防结露的要求后进行隔热设计。隔热涂料在建
筑外墙隔热保温工程中应用时,应进行节能设计,宜与其他保温
系统组合使用且应符合国家和本市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有
关规定。
4.1.2 既有建筑隔热保温改造工程应在对既有建筑进行安全、
功能和热工性能等进行诊断和预评估的基础上制定改造方案。
方案应兼顾建筑外立面的装饰效果,且应满足建筑保温、隔热、防
火、防水等要求。
4.1.3 设计应明确基层墙体表面含水量、清洁度、平整度、分隔
缝、粘结性等要求。
4.1.4 热辐射阻隔涂料的设计干膜厚度宜控制在 2mm~
4mm。
4.1.5 反射隔热涂料宜选择浅色产品,明度值不应小于60。当
对反射隔热涂料的耐候性、光亮度、耐沾污等有特殊要求时,宜设
置罩面漆。
4.2 构造设计
4.2.1 热辐射阻隔涂料的构造层次应由腻子层、底涂层、中涂层
和面涂层组成。反射隔热涂料的构造层次应由腻子层、底涂层和
面涂层组成。其构造层次和组成材料见表4.2.1。
— 7 —
基本 构造 构造层 组成材料 构造示意图
热辐射阻隔涂料 反射隔热涂料
①面涂层 面漆 反射隔热涂料
②中涂层 中涂漆
③底涂层 底漆
④腻子层 腻子
⑤基层 基层
注:1. 必要时,热辐射阻隔涂料中涂漆与面漆之间可增加界面材料。 2. 必要时,反射隔热涂料表面还可增加罩面漆。 4.2.2 与保温系统组合使用时,热辐射阻隔涂料的构造层次应 由保温层、抹面层、腻子层、底涂层、中涂层和面涂层组成。反射 隔热涂料的构造层次应由保温层、抹面层、腻子层、底涂层和面涂 层组成。其构造层次及材料组成见表4.2.2。
基本 构造 构造层 组成材料 构造示意图
热辐射阻隔涂料 反射隔热涂料
①面涂层 面漆 反射隔热涂料 构造图1 构造图2
②中涂层 中涂漆
③底涂层 底漆
④腻子层 腻子
⑤保温层+ 抹面层 外保温系统(构造图1)
内保温系统(构造图2)
自保温系统(构造图3)
— 8 —
基本 构造 构造层 组成材料 构造示意图
热辐射阻隔涂料 反射隔热涂料
⑥基层 混凝土墙体或各种砌体墙体 构造图3
注:1. 必要时,热辐射阻隔涂料中涂漆与面漆之间可增加界面材料。 2. 必要时,反射隔热涂料表面还可增加罩面漆。 4.2.3 隔热涂料应用于建筑外墙时,宜结合建筑造型设置分隔 缝,并应采用下列措施防止雨水沾污墙面: 1 檐口、窗台、线脚等构造应设置滴水线(槽)。 2 女儿墙、阳台栏杆压顶的顶面应设有向内侧的泛水坡。 3 坡屋面檐口出挑应超出外墙面。 4.2.4 应做好隔热涂料涂装基层的密封和防水构造设计。雨 篷、阳台、勒脚等部位应做好防水处理。 4.2.5 对既有建筑墙面进行隔热保温改造时,基层处理应符合 下列规定: 1 涂料饰面,宜将原有饰面去除,并铲除酥松部位后采用水 泥砂浆修补至符合涂饰施工要求。 2 面砖或马赛克等饰面,应将饰面空鼓或酥松部位铲除并 修补,整体应采用界面剂进行处理,界面剂与旧饰面粘接强度不 应小于0.4MPa。 3 清水混凝土、素砖墙面、水刷石等饰面应采用界面剂进行 处理,界面剂与旧结合层的粘接强度不应小于0.4MPa。
— 9 —
4.3 热工设计
4.3.1 外墙使用热辐射阻隔涂料进行隔热保温设计时,应采用
附加热阻进行热工计算,附加热阻按表4.3.1进行取值。
产品 等级 附加热阻值[(m2·K)/W]
热辐射阻隔涂料 Ⅰ级 0.36
Ⅱ级 0.24
4.3.2 使用反射隔热涂料进行节能设计时,应重点关注建筑夏
季空调节能,并应兼顾冬季采暖能耗。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在不
考虑反射隔热涂料节能效果情况下满足冬季节能设计要求,建筑
能耗指标应采用污染后的太阳光反射比进行计算。
— 1
0 —
5 施 工
5.1 一般规定
5.1.1 隔热涂料、底漆和腻子宜采用同一家企业生产的产品。 施工单位应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隔热涂料、底漆、腻子进行相 容性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用于墙面施工。 5.1.2 隔热涂料涂饰工程应根据建筑工程情况、涂饰要求、基层 条件、施工平台及涂装机械等编制涂饰工程施工方案,施工人员 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5.1.3 施工环境温度应在5℃~35℃,空气相对湿度宜小于 85%;当遇大雾、风力大于5级、下雨、下雪时,应停止施工并做好 成品保护。 5.1.4 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漆工 艺安全及其通风》GB 6514及《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安全管理通 则》GB 7691的规定。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做好劳动保护,并 采取措施控制对环境的影响。 5.1.5 施工应在基层验收合格后进行,基层的平整度、清洁度除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 50210的 规定,也应符合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墙面涂料涂饰工程技 术标准》DG/TJ 08—504—2021第5.1.2条的规定。 5.1.6 施工用材料的备料和存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所用材料应有产品质量保证书、合格证以及第三方检测 机构出具的合格型式检验报告或满足本标准第3章规定的材料 性能要求检测报告。 2 应根据选定的品种、工艺要求,结合实际面积及材料单耗 — 1 1 —
和损耗,确定备料量。所用材料应按品种、批号、颜色分别堆放。
3 应根据设计选定的颜色,以色卡定货。超越色卡范围时,
应由设计者提供颜色样板,并取得建设方认可,不得任意更改或
代替。
5.1.7 大面积施工前,应在现场采用相同材料和工艺,按照相同
的工序要求,由施工人员制作样板墙,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
施工。
5.1.8 配料及操作地点的环境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配料及操作地点应整洁,保持通风。
2 配料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未用
完的材料应密封保存,不得泄露或溢出。
5.1.9 施工前应根据工艺要求配备涂饰机具和计量器具。
5.2 施工工艺
5.2.1 热辐射阻隔涂料的施工工序应符合表5.2.1的规定。
序号 工序名称
1 清理基层
2 填补缝隙、刮腻子,磨平
3 涂饰底漆
4 批刮或喷涂热辐射阻隔中涂漆
5 涂饰底漆(必要时)
6 涂饰面漆
注:面漆的施工工序应符合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墙面涂料涂饰工程技术标准》 DG/TJ 08—504—2021第5.2节的有关规定。 5.2.2 平涂型反射隔热涂料的施工工序应符合表5.2.2 1的规 定。质感型反射隔热涂料的施工工序应符合表5.2.22的规定。 — 1 2 —
序号 工序名称
1 清理基层
2 填补缝隙、刮腻子,磨平
3 涂饰底漆
4 涂饰平涂型反射隔热涂料
注:平涂型反射隔热涂料的施工工序应符合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墙面涂料涂
饰工程技术标准》DG/TJ
08—504—2021第5.2节的有关规定。
序号 工序名称
1 清理基层
2 填补缝隙、刮腻子,磨平
3 涂饰底漆
4 根据设计进行分格
5 喷涂质感型反射隔热涂料
注:质感型反射隔热涂料的施工工序应符合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墙面涂料涂
饰工程技术标准》DG/TJ
08—504—2021第5.2节的有关规定。
5.2.3 隔热涂料每一道涂层材料应涂饰均匀,各层涂层间必须
结合牢固,对有特殊要求的涂饰工程可根据设计要求增加面漆涂
饰次数。
5.3 腻子施工
5.3.1 应按产品说明书拌制腻子。涂刮腻子应分层进行,涂刮 层数宜为2道~3道。每道腻子厚度不应大于2mm。腻子与基 层及腻子层间应粘结牢固。 5.3.2 两道腻子施工间隔时间应根据环境温湿度确定,且不宜 少于24h。 5.3.3 腻子打磨后应扫除粉尘,最后一道腻子应打磨至平整。 — 1 3 —
腻子墙面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涂料施工。
5.4 底漆施工
5.4.1 底漆施工前,应检查腻子层,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底
漆施工。
5.4.2 施工时,用辊筒或排笔蘸取底漆,刷于墙上;先小面后大
面、从上而下进行;应确保无漏底、无流挂。
5.4.3 工程中出现局部修补时,修补处应待墙体干燥后再重涂
底漆,不得直接在漏刷底漆的部位涂刷下一道涂料。
5.5 热辐射阻隔涂料施工
5.5.1 底漆施工完成后,应除去浮尘,再进行热辐射阻隔涂料施 工。热辐射阻隔中涂漆宜采用批涂或喷涂施工。 5.5.2 中涂漆采用批涂施工,当设计干膜厚度为2mm 时,第一 道应采用锯齿抹刀批涂,第二道应采用平口抹刀收平;当设计干 膜厚度大于2mm 时,应分多次批涂,每道涂层干膜厚度不应大于 2mm,各层间应粘结牢固。 5.5.3 中涂漆采用喷涂施工,当设计干膜厚度为2mm 时,可一 次喷涂成型,也可分多次喷涂;当设计干膜厚度大于2mm 时,应 分多次喷涂,每道涂层干膜厚度宜小于2mm。 5.5.4 中涂漆的重涂时间间隔不宜少于8h;至下一道工序施工 间隔时间一般不宜少于24h,应达到实干。若对平整度要求高, 热辐射阻隔涂料中涂可进行适当磨平,清除表面浮灰后再使用界 面漆(底漆)进行辊涂处理,以确保和下一道涂层的粘结性。 5.5.5 面漆的施工应符合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墙面 涂料涂饰工程技术标准》DG/TJ 08—504—2021第5.2节的有关 规定。 — 1 4 —
5.6 反射隔热涂料施工
5.6.1 底漆施工完成后,应除去浮尘,再进行反射隔热涂料施
工。同一墙面应采用同一批号的反射隔热涂料,并应按照产品说
明书要求进行施工。
5.6.2 采用辊涂或刷涂施工时,辊筒或涂料刷每次蘸料后宜在
匀料板上来回滚匀或在桶边舔料,涂膜不应过厚或过薄,应充分
盖底,不透虚影,表面应均匀;采用喷涂施工时,应控制涂料黏度
和喷枪的压力,保持涂层厚薄均匀,不漏底、不流坠、色泽均匀,确
保涂层的厚度。
5.6.3 涂料施工应由建筑物自上而下、顺同一方向进行;施工分
段应以墙面分格缝、墙面阴阳角或落水管为分界线,并应处理好
接茬部位。
5.7 成品保护
5.7.1 雨季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防雨措施,夏季施工时宜搭设
防晒布帘等避免阳光暴晒。施工后应根据产品特点,采取必要的
成品保护措施。
5.7.2 被污染的部分,应在涂饰材料未干前及时清除。
— 1
5 —
6 质量验收
6.1 一般规定
6.1.1 隔热涂料涂饰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 50210、现行行业标准《建 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T 29及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 范《建筑墙面涂料涂饰工程技术标准》DG/TJ 08—504和《建筑节 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GJ 08—113的规定。 6.1.2 检验批划分应符合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节能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GJ 08—113的有关规定, 6.1.3 应对隔热涂料附着的基层及表面处理进行隐蔽工程验 收,并应有下列内容的详细文字记录和图像资料: 1 基层表观情况及其表面处理。 2 墙体脚手架眼、孔洞处理。 3 腻子层的施工。 6.1.4 隔热涂料涂饰工程竣工验收应提供下列资料,并应纳入 竣工技术档案: 1 隔热涂料涂饰工程的施工图、设计说明及其他相关文件。 2 隔热涂料及配套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型式检验报告或 满足本标准第3章规定的材料性能要求的检测报告、进场检验记 录、进场核查记录、进场复验报告。 3 围护结构基层验收资料。 4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相关图像资料。 5 施工单位资质、涂饰工程施工方案等资料。 6 监理单位对涂饰工程质量控制数据或建筑节能专项质量 — 1 6 —
评估报告。
7 其他对涂饰工程质量有影响的重要技术记录文件。
6.1.5 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应全部合格。一般项目当采用计数
检验时,至少应有90%以上的检查点合格,且其余检查点不得有
严重缺陷。
6.2 主控项目
6.2.1 热辐射阻隔涂料、反射隔热涂料及配套材料进场时应提
供有效期内的型式检验报告(或产品检测报告),品种、性能以及
面漆颜色应符合设计及本标准第3章的规定。
检查方法:核查质量证明文件,包括产品合格证、出厂检测报
告和有效期内的型式检验报告,或满足本标准第3章规定的材料
性能要求的检测报告、相容性检测报告等。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每批次随机抽取3个试样进行检查;
质量证明文件应按照其产品检验批进行核查。
6.2.2 热辐射阻隔涂料和反射隔热涂料进场后,应按表6.2.2的
规定进行见证抽样复验。
材料名称 复验项目
热辐射阻隔中涂漆 粘结强度、密度、附加热阻
反射隔热涂料 太阳光反射比、近红外反射比、污染后太阳光反射比
检查方法:见证取样送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检查 复验报告。 检查数量:同厂家、同品种产品,按照扣除门窗洞后的墙面面 积,在 5000m 2 以 内 时 应 复 验 1 次;当 面 积 增 加 时,每 增 加 5000m 2 应增加1次。同工程项目、同施工单位且同时施工的多 个单位工程(群体建筑),可合并计算保温墙面抽检面积。 — 1 7 —
6.2.3 热辐射阻隔涂料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热辐射阻隔涂料的厚度应均匀一致,符合本标准和设计 要求。 检查方法:热辐射阻隔涂料涂层实干后进行,采用现场钢针 插入或剖开法,用游标卡尺进行现场厚度测量;必要时,应按照上 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现场检测技术标准》DG/ TJ 08—2038—2021第17章的要求,采用钻芯法进行现场厚度检 测,厚度测量时宜采用游标卡尺进行。核查施工记录和隐蔽工程 验收记录。 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不少于3处。 2 热辐射阻隔涂料与基层必须粘结牢固,无剥落和空鼓 现象。 检查方法:用小锤轻击和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6.2.4 反射隔热涂料施工完成后应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第 三方检测机构对饰面层进行太阳光反射比和近红外反射比现场 实体检验,现场检测值不应低于设计值的90%。 检查方法:依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现 场检测技术标准》DG/TJ 08—2038—2021第8章的要求。 检查数量:同厂家、同品种产品,按照扣除门窗洞后的墙面面 积,在 5000m 2 以 内 时 应 复 验 1 次;当 面 积 增 加 时,每 增 加 5000m 2 应增加1次。同工程项目、同施工单位且同时施工的多 个单位工程(群体建筑),可合并计算保温墙面抽检面积。 6.2.5 隔热涂料涂饰工程的基层和构造做法应符合设计和施工 方案的规定。 检查方法: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资料。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6.2.6 隔热涂料涂饰工程应涂饰均匀、粘结牢固,不得漏涂、透 底、开裂、起皮和掉粉。 — 1 8 —
检查方法:观察,必要时手摸检查。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6.3 一般项目
6.3.1 进场的热辐射阻隔涂料、反射隔热涂料及配套材料的外
观和包装应完整、无破损。
检查方法:观察。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6.3.2 涂饰工程质量应符合表6.3.2的规定。
序号 项目 涂饰质量 检查方法
1 颜色 均匀一致 观察
2 光泽 均匀一致
3 泛碱、咬色 不允许
4 流坠、疙瘩 不允许
5 漏刷、透底 不允许
6 砂眼、刷纹 无砂眼、无刷纹
7 装饰线、分色线直线度 允许偏差 2mm 拉5m线,不足5m 拉通 线,用 钢 直 尺 检查
— 1
9 —
附录 A 质感型反射隔热涂料太阳光反射比、
近红外反射比及明度测试方法
A.1 检测设备和方法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GB/T
25261中
对仪器设备和方法的要求。
A.2 实验室检测的试板制备及养护
施涂工具、施涂工艺、配套体系要求按照涂料供应商的要求
进行,底 材 采 用 行 业 标 准 《建 筑 反 射 隔 热 涂 料》JG/T
235—
2014规 定 的 铝 合 金 板,尺 寸 为 200mm×200 mm× (0.8~
1.2)mm,共3块。试板制备完成应保证涂膜表面均匀,无明显气
泡、裂纹等缺陷,最终干膜厚度不低于0.15mm。试板在国家标
准《色漆和清漆 标准试板》GB/T
9271—2008规定的试验条件
下养护168h。
A.3 太阳光反射比、近红外反射比及明度的测定
将仪器开机预热至稳定,设置仪器参数,使用仪器配备的标 准白板进行基线校准,然后移开白板,将测量口端口紧贴试板的 涂层面,避免光线泄漏。 对于单一色彩的样品,在每块试板涂层表面平均分布的至少 5个位置进行测量并记录太阳光反射比、近红外反射比及L *值。 对于具有不同颜色彩点的样品,应对涂层表面平均分布的至 — 2 0 —
少10个位置进行测量,并记录太阳光反射比、近红外反射比及
L
*值。测点布置如图 A.3所示,将样板平均分割为16个测试区
域,分别在区域中心选择测点,每个测点间距应不小于50mm。
图 A.3 测点布置图
A.4 结果处理
取3块试板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太阳光反 射比及近红外反射比精确至0.01, L *值精确至0.1。 — 2 1 —
附录B 热辐射阻隔涂料附加热阻测试方法
B.1 设备及材料
B.1.1 仪器设备及装置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绝热 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 标定和 防护热箱法》GB/T 13475中对仪器设备和装置的要求。 B.1.2 基层墙体 采用铝蜂窝复合板作为测试基墙,基墙构造为两侧水泥纤维 板复合铝蜂窝,中间复合岩棉条保温材料。测试基墙的传热系数 应达(0.75±0.10)W/(m 2·K)。
B.2 试 样
B.2.1 试样数量应为1个。
B.2.2 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将底涂均匀涂刷到基层墙体的一
个侧面,养护1h~2h后将热辐射阻隔涂料在容器中搅拌混合均
匀,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施涂在基墙上。宜采用多道制膜方式
进行,确保干膜厚度达到(3±1)mm。在室温条件下养护14d,观
察涂层表面质量,涂层应保证均匀平整。
B.3 测试步骤
B.3.1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绝热 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 标定
和防护热箱法》GB/T
13475测试基层墙体的传热系数K0。
— 2
2 —
B.3.2 应按本附录B.2.2的规定制备试样,按现行国家标准《绝
热 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 标定和防护热箱法》GB/T
13475的
规定测试涂覆热辐射阻隔涂料基墙试样的传热系数Ki。
B.4 结果计算
附加热阻应按式(B.4)计算,精确至0.01(m 2·K)/W。
R= 1 Ki- 1 K0 (B.4)
式中:R———热辐射阻隔涂料的附加热阻[(m 2·K)/W]; K0———基层墙体的传热系数[W/(m 2·K)]; Ki———涂覆热 辐 射 阻 隔 涂 料 基 层 墙 体 试 样 的 传 热 系 数 [W/(m 2·K)]。 — 2 3 —
本标准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该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4)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 “可”。 2 本标准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 2 4 —
引用标准名录
1 《漆膜、腻子膜柔韧性测定法》GB/T 1731 2 《建筑玻璃 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 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 定》 GB/T 2680 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GB 6514 4 《色漆和清漆 密度的测定 比重瓶法》GB/T 6750 5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安全管理通则》GB 7691 6 《色漆和清漆 标准试板》GB/T 9271 7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防护热板法》 GB/T 10294 8 《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 热流计法》 GB/T 10295 9 《绝热 稳态传热性质的测定 标定和防护热箱法》 GB/T 13475 10 《涂料产品包装通则》GB/T 13491 11 《建筑用墙面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2 12 《外墙柔性腻子》GB/T 23455 13 《涂料中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含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 法》GB/T 23990 14 《涂料中可溶性有害元素含量的测定》GB/T 23991 15 《水性涂料中甲醛含量的测定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GB/T 23993 16 《建筑用反射隔热涂料》GB/T 25261 17 《涂料中有害元素总含量的测定》GB/T 30647 — 2 5 —
18 《水性涂料 表面活性剂的测定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GB/T 31414 19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 20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 50210 21 《合成树脂乳液砂壁状建筑涂料》JG/T 24 22 《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T 29 23 《建筑外墙用腻子》JG/T 157 24 《建筑内外墙用底漆》JG/T 210 25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JG/T 235 26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应用技术规程》JGJ/T 359—2015 27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GJ 08—113 28 《建筑墙面涂料涂饰工程技术标准》DG/TJ 08—504 29 《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现场检测技术标准》DG/TJ 08— 2038—2021 — 2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