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7.120.10 H 12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0975.16—2020 代替GB/T20975.16—2008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16部分:镁含量的测定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aluminium and aluminium alloys-
Part16:Determination of magnesium content
2020-06-02发布
2021-04-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0975.16—2020
前言
GB/T20975《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分为37个部分:
第1部分:汞含量的测定;第2部分:砷含量的测定;第3部分:铜含量的测定;第4部分:铁含量的测定第5部分:硅含量的测定;第6部分:镉含量的测定;第7部分:锰含量的测定;第8部分:锌含量的测定;第9部分:锂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第10部分:锡含量的测定;第11部分:铅含量的测定;第12部分:钛含量的测定;第13部分:钒含量的测定;第14部分:镍含量的测定;第15部分:硼含量的测定;第16部分:镁含量的测定;第17部分:锶含量的测定;第18部分:铬含量的测定;第19部分:锆含量的测定;第20部分:镓含量的测定丁基罗丹明B分光光度法;第21部分:钙含量的测定;第22部分:铍含量的测定;第23部分:锑含量的测定;第24部分:稀土总含量的测定;第25部分:元素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第26部分:碳含量的测定红外吸收法;第27部分:铺、镧、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第28部分:钻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第29部分:钼含量的测定 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第30部分:氢含量的测定 加热提取热导法;第31部分:磷含量的测定 钼蓝分光光度法;第32部分:铋含量的测定;第33部分:钾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第34部分:钠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第35部分:钨含量的测定 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第36部分:银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第37部分:锯含量的测定。
GB/T20975.16—2020
本部分为GB/T20975的第16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代替GB/T20975.16一2008《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16部分:镁含量的测定》。本部
分与GB/T20975.16一2008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标准使用安全警示;修改了“CDTA滴定法”中称样量(见表1,2008年版的6.1);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修改了“CDTA滴定法”的重复性限(见4.7.1,2008年版的8.1);修改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方法提要(见5.1,2008年版的第10章);修改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精密度(见5.7,2008年版的第17章);增加了“NazEDTA滴定法”(见第6章);删除了“质量控制与保证”(见2008年版的第18章);增加了“试验报告”(见第7章)。
本部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
究院、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四通新型金属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州银海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有研亿金新材料有限公司、山东究矿轻合金有限公司、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昆明冶金研究院、通标标准技术服务(天津)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赵世卓、张煦、席欢、丛富官、田新、赵志国、兰政、李甜、徐涛、高珺、罗芬、庞欣、 娄月、汤渭菊、周婷、袁霄、李悦、李延珍、周兵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6987.16—1986GB/T6987.16—2001;
GB/T6987.17—1986,GB/T6987.17—2001; GB/T20975.16—2008。
II
GB/T20975.16—2020
铝及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第16部分:镁含量的测定
警示一一使用本部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部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
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GB/T20975的本部分规定了CDTA滴定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Na2EDTA滴定法测定铝及铝合金中镁含量。
本部分适用于铝及铝合金中镁含量的仲裁测定。CDTA滴定法测定范围:0.10%~12.00%;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范围:0.0020%~5.00%;Na2EDTA滴定法测定范围:1.00%~52.00%。
注:镁质量分数>0.10%~5.00%时,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为仲裁方法;镁质量分数>5.00%~12.00%时,采用
NazEDTA滴定法为仲裁方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005.2铝及铝合金术语第2部分:化学分析 GB/T8170一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术语和定义
GB/T8005.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CDTA滴定法
4.1方法提要
试料以盐酸溶解,过滤回收残渣中镁。在过氧化氢、氰化钾和少量铁的存在下,以氢氧化钠沉淀镁并与大量铝、锌、铜、镍和铬分离。以盐酸溶解沉淀,在高锰酸钾存在下,以氧化锌沉淀分离少量铁、锰、 铝和钛。样品溶液以甲基麝香草酚蓝做指示剂,用CDTA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从蓝色变为浅灰色,为终点,以此测定镁含量。 4.2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实验室二级水 4.2.1氧化锌。 4.2.2溴水(饱和溶液)。 4.2.3氢氟酸(p=1.14g/mL)。 4.2.4过氧化氢(p=1.10g/mL)。
1
GB/T20975.16—2020
4.2.5 氨水(p=0.90g/mL)。 4.2.6 盐酸(约0.05mol/L)。 4.2.7 盐酸(1+1)。 4.2.8 氨水(1+1)。 4.2.9 硝酸(2+3)。 4.2.10 硫酸(1十3)。 4.2.11 乙醇(1十3)。 4.2.12 盐酸(1+5)。 4.2.13 氨水(1+13)。 4.2.14 氰化钾溶液(250g/L)。用时现配。剧毒,使用时注意! 4.2.15 氢氧化钠溶液(240g/L)。贮于塑料瓶中。 4.2.16 氢氧化钠溶液(20g/L)。贮于塑料瓶中。 4.2.17 盐酸羟胺溶液(18g/L)。 4.2.18 高锰酸钾溶液(10g/L)。 4.2.19 三氯化铁溶液(1mg/mL):称取0.48g三氯化铁(FeCl:·6HzO)溶于16mL盐酸(4.2.12)中,移人1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mg铁。 4.2.20 )乙二醇-双(2-氨基乙基醚)四乙酸(EGTA)溶液(0.05mol/L):称取1.9gEGTA溶于25mL氢氧化钠溶液(4.2.16)中,移入1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4.2.21镁标准溶液A(P2=1mg/mL):优先使用有证标准溶液配制。或称取1.0000g镁(wMg≥ 99.95%)置于500mL烧杯中,加入200mL水,分次加入总量为30mL盐酸(4.2.7),待完全溶解后,移人10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1mg镁。 4.2.22镁标准溶液B(p。=0.2mg/mL):移取100.0mL镁标准溶液A(4.2.21)于500mL容量瓶中,加人6mL盐酸(4.2.7),以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1mL含0.2mg镁。 4.2.231,2-环已二胺四乙酸(CDTA)标准滴定溶液A(c,~0.035mol/L):
配制:称取12.75gCDTA置于1000mL烧杯中,加入约500mL水,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4.2.15),搅拌数分钟。加入10mL~15mL氢氧化钠溶液(4.2.15)使其完全溶解。用慢速定量滤纸过滤于1000mL容量瓶中,以水洗涤并稀释至刻度,混匀。贮存于聚乙烯瓶中。 标定:分别移取3份体积(V2)为25.00mL镁标准溶液A(4.2.21)于500mL锥形烧杯中,加人 5g氯化铵,以水稀释至约100mL,加人100mL氨水(4.2.5),冷却,加入0.05g~0.1g甲基麝香草酚蓝指示剂(4.2.25),用CDTA标准滴定溶液A(4.2.23)滴定至溶液从蓝色变为浅灰色,过量2滴颜色不变为终点。平行标定所消耗的CDTA标准滴定溶液(4.2.23)体积的极差应不大于0.15mL,取其平均值(Vi)。 -计算:按式(1)计算CDTA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
P2V2
c1=24.305V,
.(1 )
式中: P2 V2 24.305— 镁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Vi 一一标定所消耗的CDTA标准滴定溶液A(4.2.23)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镁标准溶液A(4.2.21)的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毫升(mg/mL);移取的镁标准溶液A(4.2.21)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计算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数值修约执行GB/T8170一2008中3.2、3.3。 4.2.241,2-环已二胺四乙酸(CDTA)标准滴定溶液B(c:~0.01mol/L):
配制:称取3.64gCDTA置于1000mL烧杯中,加人约500mL水,加人5mL氢氧化钠溶液
2
GB/T20975.16—2020
(4.2.15),搅拌数分钟。加入10mL~15mL氢氧化钠溶液(4.2.15)使其完全溶解。用慢速定量滤纸过滤于1000mL容量瓶中,以水洗涤并稀释至刻度,混勾。贮存于聚乙烯瓶中。 标定:分别移取3份体积(V4)为30.00mL镁标准溶液B(4.2.22)于500mL锥形烧杯中,加入
-
5g氯化铵,以水稀释至约100mL,加入100mL氨水(4.2.5),冷却,加人0.05g~0.1g甲基麝香草酚蓝指示剂(4.2.25),用CDTA标准滴定溶液B(4.2.24)滴定至溶液从蓝色变为浅灰色,过量2滴颜色不变为终点。平行标定所消耗的CDTA标准滴定溶液(4.2.24)体积的极差应不大于0.10mL,取其平均值(Vs)。 一计算:按式(2)计算CDTA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
p.V.
cs=24.305Vs
....( 2)
式中: P4 V. ——移取的镁标准溶液B(4.2.22)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24.305—镁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V:
镁标准溶液B(4.2.22)的质量浓度,单位为毫克每毫升(mg/mL);
标定时所消耗的CDTA标准滴定溶液B(4.2.24)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计算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数值修约执行GB/T8170一2008中3.2、3.3。
4.2.25 5甲基香草酚蓝指示剂:称取0.1g甲基爵香草酚蓝与10g氯化钠研细,混匀
4.3仪器
SAG
酸度计。
4.4试样
将样品加工成厚度不大于1mm的碎屑。
4.5分析步骤
4.5.1试料
按表1称取相应质量(m)的试样(4.4),精确至0.0001g。 4.5.2平行实验
平行做两份试验,取其平均值。 4.5.3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4.5.1)做试剂空白试验。记录空白溶液滴定时所消耗的CDTA标准溶液体积(V,)。
4.5.4测定
4.5.4.1将试料(4.5.1)置于400mL烧杯中,盖上表皿,按表1加人水和盐酸(4.2.7),待剧烈反应停止后,加人10mL硝酸(4.2.9),缓慢加热至试料完全溶解,煮沸10min。用热水洗涤表皿和杯壁并稀释体积至150mL~200mL,以慢速定量滤纸过滤,用热盐酸(4.2.6)洗涤滤纸和残渣8次~10次,收集滤液和洗涤液于400mL烧杯中。如有大量残渣,则将滤纸连同残渣置于铂埚中,烘干后于550℃灰化完全(勿使滤纸燃着),冷却。加人2mL硫酸(4.2.10),5mL氢氟酸(4.2.3),逐滴加入硝酸(4.2.9)至溶液清亮。加热蒸发至除尽硫酸烟,烧10min(≤700℃)。冷却。加入5mL水和2mL盐酸(4.2.7),加热使沉淀完全溶解(如混浊需过滤),将此溶液合并于主样品溶液中。浓缩体积至约100mL。
3
GB/T20975.16—2020
表 1
试料质量m1/g
镁质量分数WMg/%
水/mL 30 20 10 5
盐酸/mL 50
2.00 1.00 0.50 0.25
0.10~0.50 >0.50~2.00 >2.00~7.00 >7.00~12.00
30 20 15
4.5.4.2加入5mL三氯化铁溶液(4.2.19)于样品溶液(4.5.4.1)中,将样品溶液移人预先盛有70mL氢氧化钠溶液(4.2.15)的400mL烧杯中,混勾。加入2mL过氧化氢(4.2.4),煮沸5min~10min。取下。加人5mL氰化钾溶液(4.2.14),煮沸5min。用热水稀释体积至约为250mL。盖上表皿保温(但不煮沸)不少于20min。以慢速定量滤纸过滤,用热氢氧化钠溶液(4.2.16)洗涤沉淀和滤纸5次。保留烧杯。将滤液无害化处理后,弃去。 4.5.4.3用50mL热盐酸(4.2.12)和2mL盐酸羟胺溶液(4.2.17)的混合液将沉淀溶于原烧杯中,用热水充分洗涤滤纸,保持体积小于70mL,加热至样品溶液清亮。滴加溴水(4.2.2)至漠的颜色保持不变并过量3mL,煮沸除去过量漠,以水稀释至体积约80mL,冷却。 4.5.4.4用氨水(4.2.8)调样品溶液至pH4,再用氨水(4.2.13)调样品溶液至pH(4.4士0.2),加热至沸,加人0.3g氧化锌(4.2.1)(先用水调成糊状后移入样品溶液中),摇勾。滴加高锰酸钾溶液(4.2.18)至稳定的土黄色,加热至沸。取下,加人2mL乙醇(4.2.11),摇匀。置于沸水浴上加热5min,加人2mL乙醇(4.2.11),混勾。置于沸水浴上继续加热10min。以慢速定量滤纸将样品溶液过滤于500mL锥形烧杯中,用热水洗涤沉淀及滤纸8次,冷却。 4.5.4.5用氨水(4.2.5)调至微碱性(用试纸检查)。如样品溶液无色,加入8mL氰化钾溶液(4.2.14),如样品溶液呈蓝色,边搅拌边滴加氰化钾溶液(4.2.14)至样品溶液变为无色并过量8mL。加入1mL EGTA溶液(4.2.20)、100mL氨水(4.2.5)、0.05g~0.1g甲基麝香草酚蓝指示剂(4.2.25),摇匀。 4.5.4.6镁质量分数≤0.50%时,用CDTA标准滴定溶液B(4.2.24);镁质量分数>0.50%时,用CDTA 标准滴定溶液A(4.2.23);滴定至样品溶液从蓝色变为浅灰色,过量2滴颜色不变为终点。记录消耗的 CDTA标准滴定溶液(4.2.24或4.2.23)体积(V。)。
4.6试验数据的处理
镁含量以镁质量分数WM计,按式(3)计算:
_c×(V-V,)× 24.305
X100%
WMg=
.(3)
m×1000
式中: c V6 Vs 一空白试验所消耗的CDTA标准滴定溶液(4.2.24或4.2.23)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24.305-—镁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CDTA标准滴定溶液(4.2.24或4.2.23)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滴定时所消耗的CDTA标准滴定溶液(4.2.24或4.2.23)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m1 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值修约执行GB/T8170一2008中的3.2、3.3。
4
GB/T 20975.16—2020
4.7 精密度 4.7.1重复性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测定值,在以下给出的平均值范围内,两个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重复性限r,超过重复性限r的情况不超过5%。重复性限r按表2数据采用线性内插法或外延法求得。
表 2 1.71 0.06
0.13 0.01
6.62 0.10
12.38 0.18
WMg / % r / %
4.7.2 允许差
实验室之间分析结果的差值不应大于表3所列允许差。
表3
WM / % 0.10~0.25 >0.25~0.50 >0.50~1.00 >1.00~3.00 >3.00~5.00 >5.00~7.00 >7.00~10.00 >10.00~12.00
允许差/% 0.02 0.02 0.03 0.07 0.12 0.14 0.17 0.20
5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5.1 方法提要
试料用盐酸和过氧化氢溶解,于原子吸收光谱仪波长285.2nm或279.6nm处,以在氯化锶存在下用空气-乙炔贫燃性火焰测定镁的吸收值,以此测定镁含量。 5.2 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实验室二级水。 5.2.1纯铝(wAl≥99.996%,wM≤0.0002%)。 5.2.2 硝酸(p=1.42g/mL)。 5.2.3 氢氟酸(p=1.14g/mL)。 5.2.4 过氧化氢(p=1.10g/mL)。 5.2.5 盐酸(1+1)。 5.2.6 硫酸(1+1)。
5
S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