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5.160.20 J33 备案号:61206—2018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7948.8—2017
代替JB/T7948.10—1999,7948.11—1999
焊剂化学分析方法 第8部分:碳、硫
-
含量测定
MethodsforchemicalanalysisofweldingfluxesPart8:Determinationof
total carbon and sulfurcontent
2017-11-07发布
2018-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 国
机械行业标准
焊剂化学分析方法第8部分:
碳、硫含量测定 JB/T7948.82017
*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
邮政编码:100037
*
210mmX297mm·0.75印张·23千字
2018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价:15.00元
*
书号:15111·14867 网址:http://www.cmpbook.com 编辑部电话:(010)88379399 直销中心电话:(010)88379399
封面无防伪标均为盗版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JB/T7948.8—2017
目 次
前言范围
II
1 2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方法一:燃烧一库仑法测定碳量 3.1 原理 3.2 试剂 3.3 仪器.. 3.4 试样.. 3.5 分析步骤 3.6 分析结果的计算, 3.7 允许差 4方法二:燃烧一碘量法测定硫量 4.1 原理 4.2 试剂. 4.3 仪器. 4.4 试样 4.5 分析步骤. 4.6 分析结果的计算 4.7 允许差方法三: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测定碳硫含量
5
5.1 原理 5.2 试剂. 5.3 仪器 5.4 试样. 5.5 分析步骤 5.6 分析结果的计算 5.7 允许差. 5.8 质量保证与控制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最大允许差目标值
A
.6
图1 碳测定装置图2 硫测定装置、
n
表1 允许差,表2允许差.. 表3允许差. 表A.1 最大允许差目标值
JB/T7948.8—2017
前言
JB/T7948《焊剂化学分析方法》分为九个部分:
第1部分:二氧化硅含量测定;一第2部分:氧化锰含量测定;一第3部分:氧化铝含量测定;第4部分:氧化铁含量测定;一第5部分:氟化钙含量测定:
第6部分:磷含量测定;第7部分:氧化钠、氧化钾含量测定;第8部分:碳、硫含量测定:第9部分:氧化钙、氧化镁含量测定。
-
本部分为JB/T7948的第8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JB/T7948.10—1999《熔炼焊剂化学分析方法燃烧-库仑法测定碳量》和JB/T7948.11
一1999《熔炼焊剂化学分析方法 燃烧-碘量法测定硫量》,与JB/T7948.10—1999和JB/T7948.11—1999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本部分名称;一将原标准中“熔炼焊剂”改为“焊剂”;一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将JB/T7948.10一1999和JB/T7948.11一1999合并为本部分中的方法一和方法二;一增加了方法三: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测定碳硫含量:一增加了数据修约的表述。 本部分由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5)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机械科学研究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昆山京群焊材科技有限公司、洛阳牡丹焊材
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大西洋焊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桥焊材集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风勇、杨晶秋、童天旺、闫西锋、郭栖利、崔伟、韩蕾、王琪昭、孙晓红。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7948.10—1995、JB/T7948.10—1999; —JB/T7948.11—1995、JB/T7948.11—1999。
I
JB/T7948.8—2017
焊剂化学分析方法第8部分:碳、硫含量测定
1范围
JB/T7948的本部分规定了焊剂中碳、硫含量测定的原理、试剂、仪器、试样、分析步骤、分析结果的计算、允许差。
本部分的方法一适用于焊剂中质量分数为0.010%~0.050%的碳含量的测定,方法二适用于焊剂中质量分数为0.02%~0.20%的硫含量的测定,方法三适用于焊剂中质量分数为0.0050%~0.50%的碳含量及0.0050%0.20%的硫含量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20123一2006钢铁总碳硫含量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常规方法)
3方法一:燃烧一库仑法测定碳量
3.1原理
本方法基于试样在管式炉内通氧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用氯化锶溶液(pH=10)吸收,溶液pH值发生变化,然后用一定的脉冲电量进行电解。引起吸收液中和反应所需要的电量,仅与二氧化碳的数量有关,由库仑分析仪测得电量并换算为碳的质量分数。
焊剂加热至1300℃时,氟化硅与二氧化碳一同挥发。为吸收氟化硅,可通过装有弱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圆柱,使氟化硅在湿树脂表面上析出,氢氟酸被吸收。 3.2试剂 3.2.1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的分析纯试剂,所用水应符合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 3.2.2氧化铜(助熔剂):在800℃灼烧4h~5h。 3.2.3 阴离子交换树脂(701"弱碱330):使用前先用水浸泡24h,然后用水冲洗数次。 3.2.4吸收液:称取50g氯化钾及50g氯化锶(SrCl,·6H,O)溶于适量水中,再稀释至1000mL,摇匀。 3.2.5 5辅助溶液:称取50g氯化钾及50g亚铁氰化钾[KFe(CN)。·3H,O]溶于适量水中,再稀释至1000mL,摇匀。 3.2.6有证系列国家标准物质。 3.3仪器
碳测定装置如图1所示。图中吸收器7内装满湿的阴离子交换树脂(3.2.3),吸收器上下部装有刚果红试纸,若上部试纸变蓝,说明阴离子交换树脂失效,氢氟酸未被吸收,应更换阴离子交换树脂,同时更换库仑分析仪的吸收剂。
1
JB/T7948.8—2017
说明: 1氧气瓶; 2——压力计: 3吸收器(内装烧碱石棉): 4——管式炉;
5——瓷舟(预先经1300℃灼烧): 6—瓷管(内径为20mm~22mm,长度为650mm~750mm); 7——吸收器; 8——库仑分析仪。 图1碳测定装置
3.4 试样
试样应通过200目筛网。预先在105℃~110℃烘1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3.5 分析步骤 3.5.1 测定数量
分析时应称取三份试样进行测定,取其平均值。 3.5.2试料
称取0.5g试样,精确至0.1mg。 3.5.3测定
将试料(3.5.2)置于瓷舟中,加1g~2g氧化铜助熔剂(3.2.2),送入瓷管最高温度处,立即塞紧瓷管,通氧燃烧2min。然后按库仑分析仪操作规程操作,测量其读数。 3.6 分析结果的计算
根据测量的读数计算碳的质量分数。 测定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0.10%时,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测定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0.10%时,
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三位;测定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0.010%时,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四位。 3.7允许差
实验室之间分析结果的差值应不大于表1所列允许差。用标准试样校验时,分析结果与标准试样的标准值之差,应不大于表1所列允许差的二分之一。
表1允许差
碳含量(质量分数)
允许差(质量分数)
% 0.010~0.020 >0.020~0.050
% 0.004 0.009
2
JB/T7948.8—2017
4方法二:燃烧一碘量法测定硫量
4.1原理
本方法基于试样在1250℃~1300℃的高温炉中通氧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在吸收器内被水吸收,生成亚硫酸,再以淀粉作指示剂,用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借以测得硫的质量分数。 4.2试剂 4.2.1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的分析纯试剂,所用水应符合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 4.2.2 淀粉溶液:移取16g淀粉溶于适量沸水中,冷却,用水稀释至1000mL。加入1000mL甘油,混匀。贮存于棕色瓶中。 4.2.3淀粉溶液:移取50mL淀粉溶液(4.2.2),加入3300mL水,慢慢加入20mL硫酸(p=1.84g/mL)。 4.2.4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
a)配制:称取0.05g碘酸钾、10g碘化钾及0.2g氢氧化钾溶于适量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b)标定: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根据已知硫含量的标准样品来确定。标准试样与试样的分析条件应相同。按公式(1)计算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4.2.4)的实际浓度。
mowp
. (1)
-
V,×16.03×10-3
式中:
标定后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4.2.4)的实际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c
mo 标准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Wb 标准试样中硫的质量分数: V- 滴定标准试样时消耗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4.2.4)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16.03 硫(1/2S)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4.2.5有证系列国家标准物质。 4.3仪器
硫测定装置如图2所示。
说明:
装有减压阀的氧气瓶; 2- 洗气瓶[内盛有溶于氢氧化钾溶液 4—管式炉;
3——干燥塔(内装满氯化钙);
6——定硫吸收器; 7——比较器; 8- 一滴定管。
(质量分数为40%)的高锰酸钾溶液(质量分数为4%)];
瓷管(内径为20mm~22mm,
5
长度为750mm~800mm);图2硫测定装置
3
JB/T7948.8—2017
4.4试样
试样应通过200目筛网。预先在105℃110℃烘1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4.5分析步骤 4.5.1 测定数量
分析时应称取三份试样进行测定,取其平均值。 4.5.2 2试料
称取0.5g试样,精确至0.1mg。 4.5.3测定 4.5.3.1 测定前准备:在试样或标样分析之前,应检查瓷管存在还原性物质的情况。向吸收器和比较器内分别加入70mL~80mL淀粉溶液(4.2.3),从滴定管中滴加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4.2.4)至溶液呈浅蓝色。打开阀门,通入氧气。若吸收器中溶液颜色消失,则需加入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4.2.4)至溶液蓝色不再消失(与比较器内溶液的颜色对照)。 4.5.3.2将试料(4.5.2)置于瓷舟中,送入管式炉高温区,迅速塞紧胶塞。以(4~5)个气泡/s的速度通入氧气。当炉内气体进入吸收器使溶液蓝色开始消退时,立即用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4.2.4)滴定(吸收器中溶液应始终保持蓝色),最后滴至吸收器和比较器中溶液的颜色一致并稳定不变为止。 4.6分析结果的计算
硫含量(质量分数)以w(S)计,数值以%表示,按公式(2)计算。
w(S)=C),×16.03×10-3
(2)
x100...
m
式中:
c- 标定后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4.2.4)的实际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2—滴定试样时消耗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4.2.4)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16.03 3一一硫(1/2S)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m- 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测定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0.10%时,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测定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0.10%时,
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三位;测定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0.010%时,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四位。 4.7允许差
实验室之间分析结果的差值应不大于表2所列允许差。用标准试样校验时,分析结果与标准试样的标准值之差,应不大于表2所列允许差的二分之一。
表2允许差
硫含量(质量分数)
允许差(质量分数)
% 0.020~0.050 >0.050~0.100 >0.100~0.200
% 0.008 0.01 0.02
4
ICS 25.160.20 J33 备案号:61206—2018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7948.8—2017
代替JB/T7948.10—1999,7948.11—1999
焊剂化学分析方法 第8部分:碳、硫
-
含量测定
MethodsforchemicalanalysisofweldingfluxesPart8:Determinationof
total carbon and sulfurcontent
2017-11-07发布
2018-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 国
机械行业标准
焊剂化学分析方法第8部分:
碳、硫含量测定 JB/T7948.82017
*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
邮政编码:100037
*
210mmX297mm·0.75印张·23千字
2018年4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价:15.00元
*
书号:15111·14867 网址:http://www.cmpbook.com 编辑部电话:(010)88379399 直销中心电话:(010)88379399
封面无防伪标均为盗版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JB/T7948.8—2017
目 次
前言范围
II
1 2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方法一:燃烧一库仑法测定碳量 3.1 原理 3.2 试剂 3.3 仪器.. 3.4 试样.. 3.5 分析步骤 3.6 分析结果的计算, 3.7 允许差 4方法二:燃烧一碘量法测定硫量 4.1 原理 4.2 试剂. 4.3 仪器. 4.4 试样 4.5 分析步骤. 4.6 分析结果的计算 4.7 允许差方法三: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测定碳硫含量
5
5.1 原理 5.2 试剂. 5.3 仪器 5.4 试样. 5.5 分析步骤 5.6 分析结果的计算 5.7 允许差. 5.8 质量保证与控制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最大允许差目标值
A
.6
图1 碳测定装置图2 硫测定装置、
n
表1 允许差,表2允许差.. 表3允许差. 表A.1 最大允许差目标值
JB/T7948.8—2017
前言
JB/T7948《焊剂化学分析方法》分为九个部分:
第1部分:二氧化硅含量测定;一第2部分:氧化锰含量测定;一第3部分:氧化铝含量测定;第4部分:氧化铁含量测定;一第5部分:氟化钙含量测定:
第6部分:磷含量测定;第7部分:氧化钠、氧化钾含量测定;第8部分:碳、硫含量测定:第9部分:氧化钙、氧化镁含量测定。
-
本部分为JB/T7948的第8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JB/T7948.10—1999《熔炼焊剂化学分析方法燃烧-库仑法测定碳量》和JB/T7948.11
一1999《熔炼焊剂化学分析方法 燃烧-碘量法测定硫量》,与JB/T7948.10—1999和JB/T7948.11—1999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本部分名称;一将原标准中“熔炼焊剂”改为“焊剂”;一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将JB/T7948.10一1999和JB/T7948.11一1999合并为本部分中的方法一和方法二;一增加了方法三: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测定碳硫含量:一增加了数据修约的表述。 本部分由全国焊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5)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机械科学研究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昆山京群焊材科技有限公司、洛阳牡丹焊材
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大西洋焊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桥焊材集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风勇、杨晶秋、童天旺、闫西锋、郭栖利、崔伟、韩蕾、王琪昭、孙晓红。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7948.10—1995、JB/T7948.10—1999; —JB/T7948.11—1995、JB/T7948.11—1999。
I
JB/T7948.8—2017
焊剂化学分析方法第8部分:碳、硫含量测定
1范围
JB/T7948的本部分规定了焊剂中碳、硫含量测定的原理、试剂、仪器、试样、分析步骤、分析结果的计算、允许差。
本部分的方法一适用于焊剂中质量分数为0.010%~0.050%的碳含量的测定,方法二适用于焊剂中质量分数为0.02%~0.20%的硫含量的测定,方法三适用于焊剂中质量分数为0.0050%~0.50%的碳含量及0.0050%0.20%的硫含量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20123一2006钢铁总碳硫含量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常规方法)
3方法一:燃烧一库仑法测定碳量
3.1原理
本方法基于试样在管式炉内通氧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用氯化锶溶液(pH=10)吸收,溶液pH值发生变化,然后用一定的脉冲电量进行电解。引起吸收液中和反应所需要的电量,仅与二氧化碳的数量有关,由库仑分析仪测得电量并换算为碳的质量分数。
焊剂加热至1300℃时,氟化硅与二氧化碳一同挥发。为吸收氟化硅,可通过装有弱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圆柱,使氟化硅在湿树脂表面上析出,氢氟酸被吸收。 3.2试剂 3.2.1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的分析纯试剂,所用水应符合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 3.2.2氧化铜(助熔剂):在800℃灼烧4h~5h。 3.2.3 阴离子交换树脂(701"弱碱330):使用前先用水浸泡24h,然后用水冲洗数次。 3.2.4吸收液:称取50g氯化钾及50g氯化锶(SrCl,·6H,O)溶于适量水中,再稀释至1000mL,摇匀。 3.2.5 5辅助溶液:称取50g氯化钾及50g亚铁氰化钾[KFe(CN)。·3H,O]溶于适量水中,再稀释至1000mL,摇匀。 3.2.6有证系列国家标准物质。 3.3仪器
碳测定装置如图1所示。图中吸收器7内装满湿的阴离子交换树脂(3.2.3),吸收器上下部装有刚果红试纸,若上部试纸变蓝,说明阴离子交换树脂失效,氢氟酸未被吸收,应更换阴离子交换树脂,同时更换库仑分析仪的吸收剂。
1
JB/T7948.8—2017
说明: 1氧气瓶; 2——压力计: 3吸收器(内装烧碱石棉): 4——管式炉;
5——瓷舟(预先经1300℃灼烧): 6—瓷管(内径为20mm~22mm,长度为650mm~750mm); 7——吸收器; 8——库仑分析仪。 图1碳测定装置
3.4 试样
试样应通过200目筛网。预先在105℃~110℃烘1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3.5 分析步骤 3.5.1 测定数量
分析时应称取三份试样进行测定,取其平均值。 3.5.2试料
称取0.5g试样,精确至0.1mg。 3.5.3测定
将试料(3.5.2)置于瓷舟中,加1g~2g氧化铜助熔剂(3.2.2),送入瓷管最高温度处,立即塞紧瓷管,通氧燃烧2min。然后按库仑分析仪操作规程操作,测量其读数。 3.6 分析结果的计算
根据测量的读数计算碳的质量分数。 测定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0.10%时,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测定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0.10%时,
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三位;测定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0.010%时,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四位。 3.7允许差
实验室之间分析结果的差值应不大于表1所列允许差。用标准试样校验时,分析结果与标准试样的标准值之差,应不大于表1所列允许差的二分之一。
表1允许差
碳含量(质量分数)
允许差(质量分数)
% 0.010~0.020 >0.020~0.050
% 0.004 0.009
2
JB/T7948.8—2017
4方法二:燃烧一碘量法测定硫量
4.1原理
本方法基于试样在1250℃~1300℃的高温炉中通氧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在吸收器内被水吸收,生成亚硫酸,再以淀粉作指示剂,用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借以测得硫的质量分数。 4.2试剂 4.2.1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的分析纯试剂,所用水应符合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 4.2.2 淀粉溶液:移取16g淀粉溶于适量沸水中,冷却,用水稀释至1000mL。加入1000mL甘油,混匀。贮存于棕色瓶中。 4.2.3淀粉溶液:移取50mL淀粉溶液(4.2.2),加入3300mL水,慢慢加入20mL硫酸(p=1.84g/mL)。 4.2.4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
a)配制:称取0.05g碘酸钾、10g碘化钾及0.2g氢氧化钾溶于适量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b)标定: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根据已知硫含量的标准样品来确定。标准试样与试样的分析条件应相同。按公式(1)计算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4.2.4)的实际浓度。
mowp
. (1)
-
V,×16.03×10-3
式中:
标定后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4.2.4)的实际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c
mo 标准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Wb 标准试样中硫的质量分数: V- 滴定标准试样时消耗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4.2.4)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16.03 硫(1/2S)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4.2.5有证系列国家标准物质。 4.3仪器
硫测定装置如图2所示。
说明:
装有减压阀的氧气瓶; 2- 洗气瓶[内盛有溶于氢氧化钾溶液 4—管式炉;
3——干燥塔(内装满氯化钙);
6——定硫吸收器; 7——比较器; 8- 一滴定管。
(质量分数为40%)的高锰酸钾溶液(质量分数为4%)];
瓷管(内径为20mm~22mm,
5
长度为750mm~800mm);图2硫测定装置
3
JB/T7948.8—2017
4.4试样
试样应通过200目筛网。预先在105℃110℃烘1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4.5分析步骤 4.5.1 测定数量
分析时应称取三份试样进行测定,取其平均值。 4.5.2 2试料
称取0.5g试样,精确至0.1mg。 4.5.3测定 4.5.3.1 测定前准备:在试样或标样分析之前,应检查瓷管存在还原性物质的情况。向吸收器和比较器内分别加入70mL~80mL淀粉溶液(4.2.3),从滴定管中滴加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4.2.4)至溶液呈浅蓝色。打开阀门,通入氧气。若吸收器中溶液颜色消失,则需加入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4.2.4)至溶液蓝色不再消失(与比较器内溶液的颜色对照)。 4.5.3.2将试料(4.5.2)置于瓷舟中,送入管式炉高温区,迅速塞紧胶塞。以(4~5)个气泡/s的速度通入氧气。当炉内气体进入吸收器使溶液蓝色开始消退时,立即用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4.2.4)滴定(吸收器中溶液应始终保持蓝色),最后滴至吸收器和比较器中溶液的颜色一致并稳定不变为止。 4.6分析结果的计算
硫含量(质量分数)以w(S)计,数值以%表示,按公式(2)计算。
w(S)=C),×16.03×10-3
(2)
x100...
m
式中:
c- 标定后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4.2.4)的实际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2—滴定试样时消耗碘酸钾标准滴定溶液(4.2.4)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16.03 3一一硫(1/2S)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m- 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测定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0.10%时,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测定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0.10%时,
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三位;测定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0.010%时,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四位。 4.7允许差
实验室之间分析结果的差值应不大于表2所列允许差。用标准试样校验时,分析结果与标准试样的标准值之差,应不大于表2所列允许差的二分之一。
表2允许差
硫含量(质量分数)
允许差(质量分数)
% 0.020~0.050 >0.050~0.100 >0.100~0.200
% 0.008 0.01 0.0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