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根据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19年甘肃省工
程建设标准及标准设计编制项目计划>(第一批)的通知》(甘建标 【2019]194号)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甘肃省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标准》(DB62/T495-1997)进行了修订。同时,根据近年来国际、国内雨水集蓄利用发展现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农村安全饮水、现代农业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将标准更名为《农村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标准》。
本标准共分为10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
本规定,专项规划,总体布置,工程规模,工程设计,施工与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运行管理等
本标准主要修订内容是: 1.调整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适宜的降水量上限,明确了以需
定供的规划、设计原则。
2.重新定义并增加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相关技术术语。 3.增加了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设施匹配、初雨弃流装置、分质蓄
水、分质供水、就地富集利用模式、容积系数等内容。
4.修改了雨水灌溉次数和灌水定额,完善了需水量、集流面积
计算方法,补充了引水设施断面、沉沙池断面和蓄水设施深径比确定方法等内容。
5.界定了集流面工程类型,明确了蓄水设施建筑材料和施工
要求,细化了工程验收、运行管理等内容。
6.增加了保证率95%的单位集水量所需集流面积查算表,细
4
目 次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专项规划 5 总体布置 6 工程规模 6.1 用水定额 6.2 供水保证率 6.3 供需水量 6.4 集流面面积 6.5 引水设施断面 6.6 蓄水设施容积 6.7 沉沙池断面
1
2
4 6 8 10 10 11 12 13 15 16 17 19 19 20 21 29 29 30 32 33 33
工程设计 7.1 集流面 7.2 引水设施· 7.3 蓄水设施· 7.4 供水设施 7.5 水质处理设施 7.6 灌溉设施 7.7 水量计量设施工程施工与设备安装 8.1 总体要求
7
8
7
8.2 集流面 8.3 引水设施 8.4 蓄水设施 8.5 供水设施 8.6 灌溉设施 8.7 设备安装 9 工程验收· 9.1 总体要求 9.2 集流面验收要求 9.3 引水设施验收要求 9.4 蓄水设施验收要求 9.5 水质处理设施设备验收要求 9.6 供水设施验收要求 9.7 灌溉系统验收要求 10 工程运行管理 10.1 总体要求 10.2 集流面运行管理要求 10.3 引水设施运行管理要求 10.4 蓄水设施运行管理要求 10.5 水质处理设施设备运行管理要求 10.6 供水设施运行管理要求 10.7 灌溉系统运行管理要求 10.8 水质管理要求附录A不同降水量分区单位集水量所需集流面积查算表44 附录B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蓄水容积典型年与长系列计算
34 35 35 35 36 36 38 38 38 39 39 39 40 40 41 41 41 42 42 42 43 43 43
.
.
.
.
..
.
..
.
方法
51 54 55
本标准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
8
1总则
1.0.1为进一步提高甘肃省农村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行管理水平,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确保设施农业、大田雨养农业高效用水,支撑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特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甘肃省境内农村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及运行管理的过程;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极度缺乏或开发利用困难,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50mm~600mm的地区,也可在多年平均降水量600mm以上地区参考使用。 1.0.3农村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必须贯彻科学规划、以需定供、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农村安全饮水、农业高效用水、节水型社会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在国家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下,按照农户自愿的原则实施。具体工程应按单户、联户或自然聚居区进行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 1.0.4农村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应着眼基础科学试验,注重典型示范弓引领,注意引进先进适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鼓励技术集成与创新实践,不断完善技术体系,推动技术进步和成果应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