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7. 150. 01 D 46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金行业标准
YS/T 3025.2—2016
黄金选冶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第2部分:氰化炭浆工艺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afe operation of mineral processing and metallurgy of gold
Part 2: Carbon-in-pulp process
2017-04-01实施
2016-10-2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S/T3025.2—2016
前言
YS/T3025《黄金选冶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分为6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氰化炭浆工艺;一第3部分:氰化-锌粉置换工艺;
第4部分:浮选工艺; -第5部分:生物氧化工艺;第6部分:原矿焙烧工艺。
-
本部分为YS/T3025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中国黄金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黄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79)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长春黄金研究院、灵宝金源控股有限公司、长春黄金设计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岳辉、郑哗、纪强、赵俊蔚、刘伟、王忠敏、赵明福、赵国惠、锥彩军、王安理、霍明春、
王伟、晋建平。
YS/T3025.2—2016
黄金选冶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第2部分:氰化炭浆工艺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黄金选冶氰化炭浆工艺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工序及设备设施安全作业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黄金选冶氰化炭浆工艺的生产、维护、检修中的安全生产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有该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7916毒害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 AQ/T900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YS/T3017黄金工业用固体氰化钠安全管理技术规范 YS/T3025.1黄金选冶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91号
3危险源的辨识与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企业应按照GB/T13861、GB18218、GB/T28001、GB/T28002和其他要求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制定和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填人附录A。 4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 4.1应符合YS/T3025.1《黄金选冶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中4的要求。 4.2应了解氰化钠的理化性质和毒性(参见附录B)及预防措施,掌握氰化钠的中毒急救措施(参见附录C)。 5安全作业要求 5.1破碎与筛分
应符合YS/T3025.1《黄金选冶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5.2的要求。 5.2磨矿与分级
应符合YS/T3025.1《黄金选冶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5.4的要求。 5.3重选
应符合YS/T3025.1《黄金选冶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5.5的要求。 5.4浸前浓密
应符合YS/T3025.1《黄金选冶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5.6的要求。 5.5浸出吸附 5.5.1固体氰化钠的安全管理、储存、使用、事故应急处理等应符合YS/T3017中规定 5.5.2液体氰化钠的安全管理和使用应符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液体氰化钠应储存于专用的耐碱性钢制储罐中,符合GB17916的有关规定。 5.5.3氰化钠溶液的储罐、阀门和泵应定期检查,防止滴漏。 5.5.4氰化钠溶液和含氰化钠矿浆不得接触酸类、硝酸盐、亚硝酸盐或共储。
1
YS/T3025.2—2016
5.10尾矿压滤
应符合YS/T3025.1《黄金选冶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范第1部分:总则》5.10的要求。 5.11J 尾矿输送
应符合YS/T3025.1《黄金选冶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5.11的要求。 5.12尾矿库
应符合YS/T3025.1《黄金选冶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范第1部分:总则》5.12的要求。 6应急预案
应按照AQ/T9002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企业应建立应急预案组织,并定期组织演练。
3
YS/T 3025.2—2016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见表A.1。
表 A.1
序号 或类别 作业活动 危险因素 可能导致的 事故 可能伤及的
作业场所
危险级别
风险控制措施
人员或设备
YS/T3025.2—2016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氰化钠理化性质及毒性
B.1化学品名称 B.1.1中文名:氰化钠;英文名:sodiumcyanide。 B.1.2分子式:NaCN;相对分子质量:49.01(按2010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B.2成分和组成信息 B.2.1J 成分:氰化钠,固体含量不小于87.0%、94.5%或98.0%;溶液含量不小于30%。 B.2.2 CSA登记号:143-33-9。 B.3理化性质 B.3.1 外观与性质:固体氰化钠为白色片状、块状或结晶状颗粒。氰化钠溶液为无色或浅黄色透明的水溶液。 B. 3. 2 熔点:563.7℃。 B.3.3沸点:1497℃。 B.3.4 固体相对密度(水=1):1.60(25℃)。 B.3.5 溶液相对密度(水=1):1.19(850℃)。 B.3. 6 相对蒸汽密度:1.7(相对空气)。 B.3.7 饱和蒸汽压:0.13kPa(817℃)。 B.3.8 溶解性:易溶于水,微溶于液氮、乙醇、乙醚、苯。 B.3.9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B. 3. 9. 1 稳定性:稳定。 B.3.9.2 禁配物:酸类,强氧化剂、水。 B. 3. 9. 3 避免接触的条件:潮湿的空气。 B.3.9.4 聚合危险:不聚合。 B. 3. 9. 5 燃烧分解产物:氰化氢、氧化氮。 B.4 毒理学资料 B.4.1急性毒性
人经口LDLo:2.857mg/kg。人(男性)经口LDLo:6.557mg/kg;TDLo:0.714mg/kg。 大鼠经口LDso:6.44mg/kg。大鼠经腹腔LDso:4.3mg/kg。小鼠经皮LDso:3.66mg/kg。小鼠经腹
腔LDso:5.88mg/kg。免经眼睛LD5o:5.048mg/kg。大鼠吸人LCso:142X10-6/30min(HCN)。 B.4.2生殖毒性
仓鼠植入低中毒剂量(TDLo):5.999mg/kg(孕6d~9d),引起胚胎毒性。肌肉骨骼发育异常及心血管(循环)系统发育异常。 B. 5 5生态学资料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5
YS/T3025.2—2016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氟化钠的中毒急救措施
C.1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盐溶液彻底冲洗被污染处至少20min。立即就
医。 C.2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脸,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20min。立即就医。 C.3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不能采用口对口方式)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人亚硝酸异戊酯,立即就医。 C.4食入
将中毒患者移离现场,立即将亚硝酸异戊酯1支~2支(0.2mL~0.4mL)放在手帕或纱布中压碎,给患者吸人15s~30s,数分钟后可重复一次,总量不超过3支。立即就医。必要时可使用85号抗氰预防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