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DB11/T 1192-2015 工作场所防暑降温技术规范

DB11/T 1192-2015 工作场所防暑降温技术规范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122.67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4-01-08 09:02:52



相关搜索: 11 db 工作 1192 技术规范 场所 防暑降温

内容简介

DB11/T 1192-2015 工作场所防暑降温技术规范 ICS 13.100 C 52
DB1
北華京東市東地 方 标准
DB11/T1192—2015
工作场所防暑降温技术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heatstroke prevention in the workplace
2015-11-01实施
2015-04-30发布
发布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DB11/T1192—2015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基本要求.. 5防护措施.. 6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II
2
2
3 5 VWW. xue t utu. cof
DB11/T 1192—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珏、牛东升、孙伟、李静芸、乔娟、毕明丽、王会宁、郑昀、张明婷、熊博
李钊、王凤、张远驰。
I ww. xuet utu. co
DB11/T1192—2015
工作场所防暑降温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防暑降温的基本要求、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本标准适用于存在高温作业及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进行户外作业用人单位的防暑降温工作。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165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T189.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WBGT指数wetbulbglobetemperatureindex 又称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数,单位为℃。 [GBZ2.2—2007定义10.1.2]
3. 2
高温作业workheatstress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 [GBZ2.2—2007定义10.1.1]
3. 3
高温天气scorchingweather 区县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
1 WW. Xuetutu. c
DB11/T1192—2015
4基本要求
4.1用人单位应将防署降温工作纳入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职责范围,建立健全防署降温工作各项管理制度、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在暑季前按本标准规定做好各项准备。 4.2存在高温作业的用人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综合采取改进工艺、合理布局、隔离热源、通风降温等防暑降温措施。 4.3用人单位对存在高温职业病危害因素建设项目的高温防护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4工作场所的WBGT值应符合GBZ2.2的职业接触限值要求。 4.5用人单位应根据本地区气象条件和生产工艺情况适当调整作息时间。
5防护措施
5.1存在生产性热源的高温作业 5.1.1热源布置
热源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热源应尽量布置在厂房外,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b) 存在余温的成品和半成品尽量放置在室外,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C) 热源所在的厂房宜采用单层建筑。当厂房是多层建筑物时,热源宜布置在建筑物的高层; d) 厂房内热源应采取有效的隔热及降温措施。采用以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热源应尽量布置在
房天窗的下方;采用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时,热源应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热源之间可设置隔墙(板),使热气沿隔墙上升,通过天窗排出;作业人员操作位宜位于热源的上风侧。
5.1.2隔热措施 5.1.2.1生产及辅助建筑物应采取外窗遮阳、屋顶隔热等措施。 5.1.2.2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应根据工艺、供水和室内微小气候等条件采用水幕、隔热水箱或隔热屏等有效的隔热措施,工作人员经常停留或靠近的高温地面或高温壁板,其表面平均温度不宜大于 40℃,瞬间最高温度不宜大于60℃。 5.1.2.3对产生热辐射的热源应采取屏蔽措施,根据生产工艺及劳动操作的实际情况,可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屏蔽热辐射措施:
a)反射屏蔽一一采用反射性能强、表面光滑的金属板,如铝板、铝箔或其他金属板刷银粉等,将
热源大部分或局部遮蔽,或制成屏蔽罩并利用热压作用经管道将热气排出车间。遮热板与散热体之间应保留15cm~20cm的流动空气夹层;
b) 吸收屏蔽一一采用黑色平板或设置水循环夹层,夹层朝向作业人员操作位一侧应为铝或有金属
涂层的光面; c) 透明屏蔽一一设置隔热控制室,控制室观察窗应采用加金属网的特种玻璃; d) 织物屏蔽一一采用有金属反射膜的纤维织物作为反射体。
5.1.3i 通风降温措施 5.1.3.1高温作业厂房在满足工艺和卫生要求的情况下,宜采取自然通风,并符合下列要求:
2
上一章:DGJ32/J 123-2011 建筑外遮阳工程技术规程 下一章:DG/TJ 08-2215-2016 道路照明设施运行养护标准

相关文章

火力发电厂防暑降温工作的探讨 DB11/T 1756-2020 体育场所安全运营管理规范滑冰场所 DB11/T 1756-2020 体育场所安全运营管理规范 滑冰场所 DB11/T 875-2012 滑雪场所安全运营管理规范 DB11/T 2078-2023 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场所设置运行规范 DB11/T 1044-2013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运行管理规范 DB11/T 809-2011 典当经营场所安全防范技术要求 DB11/T 947-2024 机动车维修场所职业卫生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