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71.100.40 G 77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05352014 代替GB/T10535—1997
水处理剂 水解聚马来酸酐 Water treatment chemicals-Hydrolyzed polymaleic anhydride
2014-12-01实施
2014-07-08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10535-—201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0535一1997《水处理剂水解聚马来酸酐》,与GB/T10535一1997相比,主要
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水解聚马来酸酐的要求(见5.2中表1,1997年版3.2中表1);删除了平均分子量的测定,改为运动黏度的测定(见6.3,1997年版5.2)。
-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处理剂分技术委员会(SAC/TC63/SC5)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河南清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清清水处理有限公司、广州市特种承压
设备检测研究院、山东省泰和水处理有限公司、厦门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化院燕山分院、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天津正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天津沃川水处理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志清、刘咸林、杨麟、程终发、郭冰、和生、朱传俊、赵军明、孙振宏。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05351989,GB/T10535—1997。
1
GB/T105352014
水处理剂 水解聚马来酸酐
警告:本标准所使用的强酸、强碱具有腐蚀性,使用时应避免吸入或接触皮肤。溅到身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严重时应立即就医。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解聚马来酸酐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水处理剂用水解聚马来酸酐。该产品主要用作工业水处理中的阻垢分散剂。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601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 603 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 6678 化工产品采样总则 GB/T 6682 - -2008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结构式
COOH
HOOC
4分类
水解聚马来酸酐按合成工艺分为两类:
A类:溶剂法; —B类:水相法。
5要求
5.1 外观:浅黄色至深棕色透明液体 5.2 2水解聚马来酸酐按相应的试验方法测定并应符合表1要求。
-
GB/T10535—2014
表1 技术要求
指标
试验方法 6.2 6.3 6.4 6.5 6.6
项 目
B wi≥50.0 v≥8.0 W2≤50.0 2.0≤pH≤3.0 1.22≤p1.25
A wl≥50.0 v≥8.0 W2≤150.0 2.0≤pH≤3.0 1.18≤p≤1.22
固体含量W1/% 运动黏度(20℃)/(mm*/s)溴值wz/(mg/g) pH(10g/L水溶液)密度(20℃)p/(g/cm)
6试验方法
6.1通则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除非另有规定,仅使用分析纯试剂和符合GB/T6682一2008中三级水的规定。
试验中所需标准滴定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GB/T603之规定制备。 6.2固体含量的测定 6.2.1 方法提要
使用真空干燥箱,减压下干燥试样,根据干燥前后的试样质量测得固体含量。 6.2.2 仪器、设备 6.2.2.1 真空干煤燥箱:温度可控制在74℃士2℃。 6.2.2.2 称量瓶:$60mm×30mm。 6.2.3 分析步骤
使用预先于74℃士2℃干燥至恒量的称量瓶称取约1.0g试样,精确至0.2mg,置于真空干燥箱中。从室温开始升温,在温度74℃土2℃下干燥1.5h。然后抽真空,于表压一0.095MPa真空干燥 4h,取出后置于于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 6.2.4结果计算
固体含量以质量分数w1表示,按式(1)计算:
m2-mt
X100%
( 1 )
W 2
m
式中: m2 干燥后的试样与称量瓶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称量瓶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 -
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m
2
GB/T10535—2014
6.4溴值的测定 6.4.1方法提要
在酸性溶液中,溴与试样中未聚合的单体发生加成反应,与引发剂的分解产物发生取代反应。加人碘化钾溶液与过量的溴作用并析出碘。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析出的碘。 6.4.2试剂和材料 6.4.2.1硫酸。 6.4.2.2 硫酸溶液:1+9。 6.4.2.3 氯化钠溶液:116g/L。 6.4.2.4 碘化钾溶液:100g/L。 6.4.2.5 溴酸钾-溴化钾溶液:称取5.5g溴酸钾及20.0g溴化钾溶于水中,用水稀释至1000mL。保存在棕色瓶中。 6.4.2.6 硫酸汞溶液:称取15g硫酸汞溶于14mL硫酸和475mL水中。 6.4.2.7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zSzO,)~0.1mol/L。 6.4.2.8 淀粉指示液:10g/L。 6.4.3 分析步骤
称取约0.5g试样,精确至0.2mg,置于250mL碘量瓶中。用移液管加入10.00mL溴酸钾-溴化钾溶液,加20mL硫酸溶液,充分混匀。5min后加人5mL硫酸汞溶液,摇匀,于暗处放置30min(温度控制在20℃~25℃)。加人15mL氯化钠溶液和10mL碘化钾溶液,摇匀,在暗处放置5min。加人20mL水,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淡黄色,加人1mL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即为终点。
同时做空白试验。 6.4.4结果计算
漠溴值以w2表示,单位为mg/g(每克试样所消耗溴的毫克数),按式(3)计算:
(V。/1000-V/1000)cM×103
W2 2
·(3)
m
式中: V。一—空白试验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V—滴定试样时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的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C
M一-漠的摩尔质量的数值(M=79.90),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m-- 试料的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6.4.5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5mg/g。 6.5pH值的测定 6.5.1仪器、设备
酸度计:精度0.02pH单位,配有饱和甘汞参比电极、玻璃测量电极或复合电极。
4
GB/T10535---2014
6.5.2分析步骤
称取1.00g士0.01g试样,置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将试液倒人烧杯中,置于电磁搅拌器上,将电极浸人溶液中,开动搅拌。在已定位的酸度计上读出
pH值。 6.6密度的测定 6.6.1 仪器、设备 6.6.1.1 密度计:分度值为0.001g/cm。 6.6.1.2恒温水浴:可控制在20℃土0.1℃。 6.6.1.3玻璃量筒:500mL。 6.6.1.4温度计:0℃~50℃,分度值为0.1℃。 6.6.2 2分析步骤
将试样注人清洁、干燥的量筒内,不得有气泡,将量筒置于20℃土0.1℃的恒温水浴中。待温度恒定后,将清洁、干燥的密度计缓缓地放人试样中,其下端应离筒底2cm以上,不得与筒壁接触。密度计的上端露在液面外的部分所沾液体不得超过二至三分度。待密度计在试样中稳定后,读出密度计弯月面下缘的刻度(标有读弯月面上缘刻度的密度计除外),即为20℃试样的密度。
7检验规则
7.1本标准规定的全部指标项目为出厂检验项目。 7.2每批产品应不超过20t。 7.3按GB/T6678规定确定采样单元数。 7.4采样时先充分揽匀,用玻璃管或聚乙烯塑料管插入桶深的三分之二处采样。总量不少于1000mL。 充分混匀,分装人两个清洁、干燥、带磨口塞的玻璃瓶或塑料瓶中,密封。瓶上贴标签,注明生产厂名、产品名称、批号、采样日期和采样者姓名。一瓶供检验用,另一瓶保存3个月备查。 7.5采用GB/T8170规定的修约值比较法判定检验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7.6检验结果中如果有一项指标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应重新自两倍量的包装单元中采样核验。核验结果有一项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整批产品为不合格。
8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8.1水解聚马来酸酐的包装桶上应涂刷牢固的标志,内容包括生产厂名、产品名称、商标、批号、生产日期、净含量及GB/T191规定的“向上”标志。 8.2每批出厂的水解聚马来酸酐应附有质量检验报告和质量合格证。 8.3水解聚马来酸酐采用聚乙烯塑料桶或铁塑桶包装 8.4 运输时防止曝晒,贮存在通风干燥的库房内。 8.5水解聚马来酸酐的贮存期自生产之日起为1年。
5
中华人民共和 国
国家标准水处理剂 水解聚马来酸酐
GB/T105352014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总编室:(010)64275323 发行中心:(010)51780235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1230 1/16 印张0.75 字数10千字 2014年10月第一版 2014年10月第一次印刷
*
书号:155066·1-50128定价 16.00元
如有印装差错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10107
GB/T 10535-2014
打印H期:2014年11月11HF00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