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26328-2010 生物化学分析仪器用干涉滤光片

GB/T 26328-2010 生物化学分析仪器用干涉滤光片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08 08:34:32



推荐标签: 滤光片 分析仪 生物化学 器用 干涉 26328

内容简介

GB/T 26328-2010 生物化学分析仪器用干涉滤光片 ICS 17. 180
N 3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6328—2010
生物化学分析仪器用干涉滤光片
Optical interference filters for biochemical analyzer
2011-06-01实施
2011-01-1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6328-2010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技术要求 4.1 光学性能 4.2 表面症病 4.3 环境适应性 5 试验方法 5.1 光学性能 5.2 表面疵病 5.3 环境适应性 6 检验规则 6.1 检验分类 6.2 出厂检验 6.3 型式检验
4.
.
-.
1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7.1 标志 7.2 包装 7.3 运输 7.4储存附录A(资料性附录) 几种典型带通滤光片的光谱图解附录B(资料性附录) 常规比对法检测装置
. GB/T26328—2010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沈阳汇博光学技术有限公司、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
有限公司、国家仪器仪表元器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阴晓俊、赵帅锋、费书国、吴增辉、任少鹅、王炜、邱金宏、徐秋玲、杜健,
Ⅲ GB/T26328—2010
生物化学分析仪器用干涉滤光片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物化学分析仪器(如生化分析仪、酶标仪)用干涉滤光片及光学膜层(以下简称“滤光片”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基于光学干涉原理设计制造的用于生物化学分析仪器的滤光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185—2006光学零件表面疵病(ISO10110-7:1996,NEQ) GB/T2828.1一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
计划(ISO2859-1:1999,IDT)
GB/T2829—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13384一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26332.1---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光学薄膜第1部分:定义(ISO9211-1:1994,IDT) ISO9022-2:2002Optics and optical instruments—Environmental test methods—Part 2:Cold,
heat and humidity 3术语和定义
GB/T26332.1一2010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峰值透射率peaktransmittance 滤光片光谱通带区域内光谱透射率的最大值。用T表示,也可用Tμ表示(参见附录A)。
3. 2
峰值波长peakwavelength 峰值透射率所对应的波长值。用入mx表示(参见附录A)。
3.3
半宽度fullwidthathalfmaximum 对应于滤光片峰值透射率(Tmx)一半处的光谱宽度。表征滤光片的通带光谱宽度,用△入o.5表示。 设透射率为0.5Tmx处对应的两个波长值分别为入和入(<入2),则半宽度a.5=入2一(参见
附录A)。 3. 4
中心波长centerwavelength 滤光片光谱通带中心的波长值。表征滤光片的通带光谱位置,用入。表示。 数值上等于透射率为0.5Tx处对应的两个波长值入1和入2的平均值,计算公式为入。二(入十入2)/2
(参见附录A)。 3. 5
背景截止度blocking 滤光片在光谱截止带区域内对光的截止程度,用光谱透射率T(入)或光密度OD(入)表示,简
1 GB/T26328—2010
称背景。
注:透射率T(入)与光密度OD(入)之间存在式(1)所示的对数关系:
OD()=-lg[T()]
·(1)
4技术要求 4.1光学性能 4.1.1峰值透射率
标称中心波长为340nm的滤光片峰值透射率应大于40%,其余标称中心波长滤光片的峰值透过率,应满足产品图样或采购文件的规定。 4.1.2半宽度
滤光片典型的标称半宽度包括(但不限于)8nm和10nm,实际半宽度与标称半宽度的偏差应不超过士2nm 4.1.3中心波长
滤光片的标称中心波长范围为300nm~800nm,中心波长与标称中心波长的偏差应不超过 ±2nm。
滤光片典型的标称中心波长宜采用下列值:340nm、380nm、405nm、450nm、492nm、500nm、 505nm.510nm、546nm.578nm.600nm.620nm.630nm.650nm、660nm.670nm690nm、700nm 750nm等。 4.1.4背景截止度
滤光片的背景截止度的光谱考察范围应包含200nm~1200nm,滤光片通带光谱范围除外。 普通滤光片的背景截止度应满足下列条件:光密度不小于OD4或透射率不大于0.01%。 高信噪比滤光片的背景截止度应满足下列条件:光密度不小于OD6或透射率不大于0.0001%。
4.2衰面瘫病
滤光片表面疵病的检验应按照GB/T1185一2006进行,疵病公差应满足C1×0.4的要求,长擦痕公差应满足L0.063×10的要求。 4.3环境适应性 4.3.1高低温循环
在高温70℃和低温一40℃条件下,滤光片经过5个循环周期试验后,其光学性能应符合4.1的规定。 4.3.2交变湿热
在温度25℃~65℃和相对湿度85%~95%范围内,滤光片经过10个循环周期试验后,其光学性能应符合4.1的规定。 5试验方法 5.1光学性能 5.1.1试验条件
检验仪器:分光光度计,波长精度优于0.2nm,光密度测试能力应优于试样的光密度要求。 检验方法:测试光入射角为0°,测试光光谱宽度0.2nm,测试取点间隔0.2nm,测试光束截面尺寸
应不大于滤光片的有效通光孔径,测试光束应全部照射在有效通光范围内。在试验测试峰值透射率、半宽度和中心波长时,光谱测试范围为:入。一10nm~^。十10nm;在实验测试背景截止度时,光谱测试范围为:200nm~1200nm。
环境条件:环境温度15℃~35℃;相对湿度不超过75%;
2 GB/T26328--2010
周围没有会引起于涉滤光片膜层腐蚀的气体。
5.1.2峰值透射率
根据分光光度计测试的滤光片通带光谱范围的透射率数据和曲线,取透射率最大值,即为峰值透射率,结果应符合4.1.1的规定。 5.1.3半宽度
根据分光光度计测试的滤光片通带光谱范围的透射率数据和曲线,取50%T处所对应的两个波长值入1和入2,计算滤光片的半宽度入0.5,结果应符合4.1.2的规定。 5.1.4中心波长
根据分光光度计测试的透射率数据和曲线,取50%Tm处所对应的两个波长值入,和入2,计算滤光片的中心波长入。,结果应符合4.1.3的规定。 5.1.5背景截止度
在200nm~0.9入。和1.1入。~1200nm范围内判定滤光片背景截止度。根据分光光度计测试的滤光片透射率(或光密度)数据和曲线,计算滤光片的背景截止度数据,结果应符合4.1.4的规定。 5.2表面症病
按照GB/T1185一-2006中6.1.3规定的常规比对法进行检验时,检验装置参考附录B。检验结果应符合4.2的规定。 5.3环境适应性 5.3.1高低温循环
按照ISO9022-2:2002中4.3.2的试验方法,高低温循环试验方法如下:首次循环前应增加30min的温度稳定时间,使温度从室温稳定到23℃;低温一40℃士2℃保持
3h;高温70℃土2℃保持3h;两个温度状态交变时,温度的平均变化率应在0.8℃/min1.2℃/min 之间;当温度变化经过低温状态和高温状态,再次回到23℃时,所经历的时间为一个循环周期。温度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
3./或*
第1个循环
第2个循环
3 h
70
0.8C/min~1.2℃/min
23
时间/h
1 0.5 h
0. 8°C/min~=1. 2°C/min
O
0. 8°C/min~1. 2 C/min
3 h
图1高低温循环试验温度变化曲线图
3 GB/T26328—2010
按此试验方法进行5个循环周期试验,试验结束后在室温下恢复1h,进行光学性能试验,其结果应符合4.3.1的规定。 5.3.2交变湿热
按照ISO9022-2:2002中4.3.4的试验方法,交变湿热试验方法如下:每24h为个循环周期;首次循环0h~2h内包含30min的稳定时间,使温度从室温稳定到
23℃士2℃,相对度达到85%,此后循环不包含该段时间。普通周期内温度变化的要求为:0h~2h,温度从23℃士2℃以均匀速率变化到65℃±2℃;2h~8h,温度保持在65℃±2℃范围内;8h~24h,温度从65℃土2℃以均匀速率变化到23℃士2℃。一个周期内相对湿度变化的要求为:0h~4h,相对湿度不低于85%;4h~8h,相对湿度为90%~95%;8h~24h,相对湿度不低于85%。温度和相对湿度变化如图2所示。
3/期摄
第2个循环
第1个循环
65
1
1
- - -
- -
23
12
20
8
16
24
时间/h
04
x/附假
第1个循环
第2个循环
100
90
80
70
60k
.
-
50
16
20
24
时间/h
8
图2交变湿热试验温度及相对湿度变化图
4 GB/T26328—2010
按此试验方法进行10个循环周期试验,试验结束后在室温下恢复1h,进行光学性能试验,其结果应符合4.3.2的规定。 6检验规则 6.1检验分类
滤光片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6.2出厂检验 6.2.1检验项目和检验顺序
出厂检验的检验项目和检验顺序见表1。
表1检验项目和检验顺序
检验方法章条号 5.1.2 5.1.3 5.1.4 5.1. 5 5. 2 5.3.1 5.3.2
技术要求章条号 4. 1. 1 4. 1. 2 4. 1. 3 4. 1. 4
出厂检验项目 型式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峰值透射率半宽度中心波长背景裁止度表面斑病高低温循环交变湿热
序号 1 2 3 4 5 6 7
不合格类型
V V V J 1
/ V V
A A A B B B B
4. 2 4. 3. 1 4.3.2
V
V
注:“/"为检验项目;""为不检验项目。
6.2.2检验原则
出厂检验可以选用逐件检验或抽样检验。任意一项不满足规定即判定该产品为不合格产品。当抽样检验不合格时,应采用逐件检验方式重新检验。 6.2.3抽样方案
抽样检验时,按GB/T2828.1一2003中的一次抽样方案,一般检验水平Ⅱ,接收质量限(AQL)为 1.5。 6.3型式检验 6.3.1检验项目
型式检验的检验项目和检验顺序按表1进行检验。 6.3.2检验周期
型式检验一般每年进行一次,产品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的试制定型鉴定; b) 老产品转厂生产; c)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d)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e)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6.3.3检验规则
型式检验的样品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抽样采用GB/T2829-一2002中一次抽样方案。
A类不合格检验项目,判别水平Ⅱ,不合格质量水平(RQL)为3.0,样本数n二50,合格判定数 Ac=0,不合格判定数Re=1;
5
上一章:GB/T 19882.211-2010 自动抄表系统 第211部分:低压电力线载波抄表系统 系统要求 下一章:GB/T 26329-2010 由过程伴生气体驱动的气动仪表 安全安装和操作规程指南

相关文章

JB/T 13360-2018 荧光检测分析用干涉滤光片 JB/T 13360-2018 荧光检测分析用干涉滤光片 JB/T 13358-2018 光学薄膜带通干涉滤光片 基于激光干涉仪机床位置精度检测准确性的分析 激光干涉仪调光技巧及数控机床典型误差曲线分析 GB/T 26601-2011 显微镜 光谱滤光片 星载雷达干涉测量及时间序列分析的原理、方法与应用 GB/T 31370.5-2018 平板显示器(FPD)彩色滤光片测试方法第5部分∶对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