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7962.17-2010 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 第17部分:紫外、红外折射率

GB/T 7962.17-2010 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 第17部分:紫外、红外折射率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08 08:58:34



相关搜索: 红外 紫外 方法 测试 折射率 7962 光学玻璃 部分 无色

内容简介

GB/T 7962.17-2010 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 第17部分:紫外、红外折射率 ICS 81.040.01 N 05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7962.17—2010
代替GB/T7962.17—1987,GB/T7962.18—-1987
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第17部分:紫外、红外折射率
Test methods of colourless optical glass-
Part 17:Autocollimation test method for refractive index
in the ultraviolet and infrared wave band
2011-05-01实施
2011-01-1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7962.17-—2010
前言
GB/T7962《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分为20个部分:
第1部分:折射率和色散系数;第2部分:光学均匀性斐索平面干涉法;第3部分:光学均匀性全息干涉法;
一第4部分:折射率温度系数; -第5部分:应力双折射;
-第6部分: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及泊松比;第7部分:条纹度;第8部分:气泡度;第9部分:光吸收系数;第10部分:耐X射线性能;第11部分:可见折射率精密测试;

第12部分:光谱内透过率;第13部分:导热系数;第14部分:耐酸稳定性;一第15部分:耐潮稳定性; -第16部分:线膨胀系数、转变温度和弛垂温度;第17部分:紫外、红外折射率; .—第18部分:克氏硬度;第19部分:磨耗度;
第20部分:密度。 本部分为GB/T7962的第17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7962.17一1987《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紫外、红外折射率测试方法最小偏
向角法》和GB/T7962.18-1987《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紫外、红外折射率测试方法自准直法》。
本部分与GB/T7962.17—1987和GB/T7962.18-198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两部分标准进行了整合;调整了标准的结构,增加了前言、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三部分内容; “半反半透镜”改为“分束镜”;测量原理图中的“球面反射镜”改为“离轴抛物镜”;更正了GB/T7962.17—1987、GB/T7962.18—1987中叙述不清楚的部分条款。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仪表功能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19)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吴时彬、罗名容、陈强。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7962.17—1987;GB/T7962.18—1987
I GB/T7962.17—2010
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第17部分:紫外、红外折射率
1范围
GB/T7962的本部分规定了无色光学玻璃紫外、红外折射率的精密测试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无色光学玻璃紫外、红外折射率的精密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7962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903无色光学玻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 1
折射率 refractive index n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之比,即:n=
-
4方法原理 4.1自准直法
自准直法的测量原理如图1。
1
图1自准直法测量原理图
-束波长为入的平行光人射到直角棱镜的AB面后,当折射光垂直于AC面时,光线将按原光路返
回,此时折射率n与人射角i及顶角的关系如式(1):
sini sind
(1 )
n=
1 GB/T7962.17—2010
式中:入
测试光线的波长,单位为纳米(nm):被测光学玻璃的折射率;光线的人射角,单位为度(");测试样品的顶角,单位为度(")。
n i A 本方法适用于光学玻璃材料紫外、红外折射率测试。
4.2最小偏向角法
最小偏向角法的测量原理如图2。
1
图2最小偏向角测量原理图
一束波长为入的平行光入射到三棱镜的AB面后,经折射后,光线从AC面射出,若入射角讠等于出射角i时,则人射光线与出射光线的夹角有最小值,称为最小偏向角min。根据折射定律,折射率的计算公式为:
(A+0min) sinA
1
·(2)
n
2
式中:入
测试光线的波长,单位为纳米(nm);被测光学玻璃相对测试波长的折射率;
na A- 三棱镜的顶角,单位为度();
Omin 样品测试波长的最小偏向角,单位为()。 对样品进行封闭测量,即对应样品三个顶角都进行测量,当顶角的角度A、B、C均在60°士2'以内时,计算折射率时可视为:
A=B=C=60°
则:
n=2sin(30°
80
(3)
2
式中: 0min 各顶角A、B、C的最小偏向角A、B、c的平均值,单位为度(")。 本方法适用于折射率小于1.7的光学玻璃材料的紫外、红外折射率测试。
2 GB/T7962.17—2010
5测试仪器 5.1 自准直法
采用精密测角仪,其测角精度RMS<0.5",其光路如图3。根据使用的光谱波段选择适当的接收器。
S 光源;
A 放大器; B前置放大器; C 一调节器; D--—接收器; E- 角度显示器;
M、Mz、M 一离轴抛物镜:
S1、S2 狭缝; Mg 分束镜;
-
G 精密测角仪载物台; P... 一样品。
图3 自准直法光路图
5.2最小偏向角法
仪器由两部分构成。 5.2.1精密测角仪:测角精度RMS<0.5”。 5.2.2 反射式自准平行光管:光路如图4。离轴抛物镜M,的相对孔径D/f小于或等于1:10。
S
4
M2
G
M3
V
So- 一光源; Si狭缝; F-调制扇; P.-样品; G 精密测角仪载物台。
MMz.Ms 离轴抛物镜;
M,M 分束镜; 0-0' 分光计望远镜;
P。 光电倍增管;
图4最小偏向角测量原理图
3 GB/T 7962.17—2010
6样品 6.1自准直法 6.1.1对材料要求:条纹A,应力双折射1类,光学均匀性H1类,气泡度A级。 6.1.2加工要求:样品加工成直角棱镜,塔差小于1',工作面尺寸大于或等于30mm×50mm,顶角由式(4)决定:
8< arcsin 0. 866
(4)
n
AB面及AC面的表面疵病:P=Ⅲ,面形:PV<0.2入,RMS<≤0.06入(入=632.8nm),其余面细磨, AC面需镀铝反射膜。 6.2最小偏向角法 6.2.1对材料要求:应符合GB/T903中条纹度A类,气泡度A级,应力双折射1类,光学均匀性H1 类的要求。 6.2.2加工要求:边长35mm、厚度30mm,三个顶角为60°±2',塔差小于1,表面疵病:P=Ⅲ,面形: PV≤0.2,RMS≤0.06)(>=632.8nm)。 7测试步骤 7、1条件 7.1.1测量前样品在恒温室存放时间大于或等于12h。 7.1.2测量在20℃±5℃的恒温室内进行。 7.1.3室内无影响测量的震源。 7.2步骤 7.2.1自准直法 7.2.1.1调节样品
调整测角仪载物台,使样品的工作面平行于测角仪的主轴。 7.2.1.2测样品顶角6
测得自准直位置α1,然后转动载物台,使测角仪测试光线入垂直人射样品的AC面,测得自准直位置αz,单位为度()。按式(5)计算顶角:
=180°(2)
**(5)
7.2.1.3测量入射角i
转动载物台,使测角仪测试光线入人射样品的AB面,经AB面折射后,垂直人射到样品的AC面,测出自准直位置α3,单位为度()。按式(6)计算人射角:
i=
(6)
7.2.1.4结果
将上述测得的θ值和i代入公式(1),便得所测试波长折射率na。 记录测量时的气压P,用式(7)进行气压修正:
Anp=nX0.000293× P P。
*(7 )
P。
式中: P。—标准大气压,单位为帕斯卡(Pa),P。取101325Pa; P一一测量时实验室环境大气压,单位为帕斯卡(Pa)。 所求折射率按式(8)计算: GB/T7962.17—2010
n=n+Anp
**(8 )
7.2.2最小偏向角法 7.2.2.1调节样品
利用载物台调节样品,使样品的入射面、出射面和精密测角仪的转轴平行。 7.2.2.2确定最小偏向角位置
转动望远镜,使被测谱线的折射光线自准直;转动样品,使棱镜底面(图1中的BC面)反射的反射像亦落在望远镜叉丝上,样品即处在最小偏向角位置。记下此时望远镜位置9(瞄准三次取平均值),单位为度()。 7.2.2.3测量2倍最小偏向角28
交换人射面与出射面的位置,重复7.2.2.2的步骤,记下望远镜位置P2,单位为度()。则:
282
·(9)
7.2.2.4测量28、28c
按7.2.2.1~7.2.2.3的步骤对三棱镜棱角B、C作同样测量,可得28、28c。 7.2.2.5结果
式(3)中的 min由下式计算:
10mn =1 1(28A+20g+28c)
(10)
2.
12
将号m值代人式(3)得 m,气压修正同7.2. 1.4。 8 测试记录及报告 8.1测试记录
2
测试记录至少应给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识别被测样品所需的全部资料(玻璃牌号、熔炼号、退火号、样品编号等)以及抽样还是送样; b)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气压等); c) 使用仪器名称、编号、型号、其检定/校准证书有效期; d) 谱线波长; e) 测试的原始数据; f) 测量次数不少于三次; g) i 计算过程及所使用的公式; h) 测试结果; i) 在测试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 ji) 测试、复核人员签字,测试日期。
8.2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中至少应给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 识别被测样品所篇的全部资料(玻璃牌号、熔炼号、退火号、样晶缩号等)以及抽样还是送样: b) 报告编号; c) 使用标准; d)使用方法; e) 谱线波长; f)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测量气压等);
5 GB/T 7962.172010
g) 使用仪器名称、编号、型号、其检定/校准证书有效期; h) 测试结果; i) 在测试中观察到的异常现象; j) 测试日期; k) 测试、复核、批准人员签字并盖公章。
6
上一章:GB/T 7962.16-2010 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 第16部分:线膨胀系数、转变温度和弛垂温度 下一章:GB/T 7962.20-2010 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 第20部分:密度

相关文章

GB/T 7962.11-2010 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 第11部分:可见折射率精密测试 GB/T 7962.4-2010 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 第4部分:折射率温度系数 GB/T 7962.1-2010 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 第1部分:折射率和色散系数 GB/T 7962.5-2010 无色光学玻璃测试方法 第5部分:应力双折射 GB/T 32561.5-2022 红外光学硫系玻璃测试方法 第5部分:应力双折射 GB/T 34184-2017 红外光学玻璃红外折射率测试方法偏折角法 GB/T 34184-2017 红外光学玻璃红外折射率测试方法 偏折角法 GB/T 42657-2023 红外光学玻璃红外折射率温度系数测试方法 垂直入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