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93.080.20 P66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
JT/T7992011
公路工程 橡胶沥青加工设备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of asphalt rubber
2011-06-13发布
2011-09-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发布
JT/T799—2011
目 次
前言
I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结构和分类 5 技术要求 6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1
2
JT/T799—201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3)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山西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
院、上海威宇公路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大山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四川眉山市新筑建设机械有限公司、天津海泰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嘉格伟业筑路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增达公路养护管理有限公司、浙江美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四川德阳兴泰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洛阳天马石化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旭东、李彦、李美江、张敬轩、熊才启、汪炜、路真义、陈际江、王安贵、余强、王宏伟、乔朝增、冯海平、陈嘉峻、魏仕度。
Ⅲ
JT/T799—2011
公路工程 橡胶沥青加工设备技术要求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工程橡胶沥青加工设备的分类、技术要求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公路工程橡胶沥青加工设备(以下简称橡胶沥青设备)的生产和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766 GB/T 7528 GB/T 7932 GB/T13306 GB14048(所有部分)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GB 16297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橡胶和塑料软管及软管组件术语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标牌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硫化橡胶粉工程机械保管与存放工程机械包装通用技术条件建筑机械与设备用油液固体污染清洁度分级路用废胎硫化橡胶粉公路工程废胎胶粉橡胶沥青
GB/T 19208 JB/T3306 JB/T 5947 JG/T5035—1993 JT/T 797 JT/T 798
3术语和定义
GB/T19208、JT/T797和JT/T79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反应釜 reactiontank 沥青和橡胶粉发生反应、生成完全混合合格的橡胶沥青黏结料的容器。
4结构和分类
4.1结构
橡胶沥青设备主要由快速升温系统、橡胶粉上料装置、预混系统、反应釜、沥青存储设备、橡胶沥青存储设备以及动力系统构成。 4.2分类 4.2.1橡胶沥青设备按生产工艺可分为连续式和间歇式:
一连续式橡胶沥青加工方法是指采用连续计量的方式,将橡胶粉与基质沥青连续不断地输送到一
1
JT/T799—2011
个橡胶沥青拌和设备中搅拌,使橡胶粉均匀分散到沥青中,然后再输送到反应罐中:在反应罐中橡胶沥青按照一个固定的循环路线和流动速度,经过搅拌、反应,最终生产出成品的橡胶沥青,如此连续不断的加工方法;间款式橡胶沥青加工方法是指橡胶粉按照设计比例的要求一次性加人到橡胶沥青的反应罐中,经过与沥青的搅拌、反应生产出一个批次的橡胶沥青,然后将橡胶沥青输送到其他罐中或设备中,再生产下一批次的橡胶沥青的加工方法。
4.2.2橡胶沥青设备按设备的机动性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
固定式橡胶沥青加工方法是指橡胶沥青设备的各独立装置可分装在几辆平板车上运输,在工地上按固定位置摆放,只需完成较小量安装工程就可投入生产的方法,这种方法转移工地相对较为不便。此种设备一般为电机驱动,需要现场有一定功率的电源供应;移动式橡胶沥青加工方法是指橡胶沥青设备的各独立装置安装在牵引车底盘上,用牵引车头挂接就可转场运输。此种设备一般自带动力,由自带内燃发动机作为驱动。
5技术要求
5.1橡胶沥青设备技术参数
橡胶沥青设备技术参数见表1。
表1橡胶沥青设备技术参数
形式或参数 10/15/20/25
参数名称最大生产能力Qm(Vh)沥青计量精度(%)橡胶粉计量精度(%)工位噪声[dB((A)]
≤0.5 ≤0.5 ≤90
5.2基本要求
符合我国机械制造、加工和环保方面的相关要求。 5.3快速升温装置
快速升温装置可将基质沥青的温度由沥青进口处不低于150℃提高到沥青出口处不低于200℃,且不高于230℃。 5.4橡胶粉上料装置 5.4.1橡胶粉上料装置生产率应不低于橡胶沥青设备生产率的0.25倍。 5.4.2橡胶粉上料装置应配备计量装置,计量精度不大于0.5%。 5.5橡胶沥青拌和装置 5.5.1拌和装置应保证搅拌后出料温度在190℃±5℃。 5.5.2拌和装置应保证搅拌后的混合料无结块。 5.6反应釜 5.6.1反应签宜横卧,采用卧桨搅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