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 ,27. 010 F 01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9065—2011 代替GB/T19065—2003
电加热锅炉系统经济运行
Economical operation for electric boiler system
2012-03-01实施
2011-09-29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19065—2011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A
基本要求 5 运行管理 6 技术经济指标 7 测试与计算方法 7.1锅炉运行热效率测试与计算方法 7.2系统平均能源利用率测试与计算方法 7.3蓄热式系统运行平均谷电利用率测试与计算方法 7.4热水蓄热装置保热性能测试与计算方法 8考核附录A(资料性附录)电加热锅炉系统运行记录表附录B(规范性附录)电加热锅炉系统经济运行考核表
3
-
5
Fe
5
-
10
GB/T19065—201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9065一2003《电加热锅炉系统经济运行》。 本标准与GB/T19065一2003相比,主要内容变化如下: —-增加了“电加热锅炉系统经济运行”和“热水蓄热装置”等有关定义,并对部分术语与定义进行
了调整、完善(3.1、3.2、3.3、3.4);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0041《锅炉房设计规范》、 GB/T8175《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将技术要求改为基本要求,增加了三条要求,并对部分条款作了补充、修改(4.2、4.3、4.4、4.6、 4.7、4.8、4.9、4.11);对运行管理规定,删去了二条,新增了两条,部分条款作了补充、修改,并将运行记录项自分类列表(5.2、5.3、5.6、5.8、5.10、5.11表1);
一调高了电加热锅炉运行热效率指标值,将运行平均谷电利用率指标区分全量蓄热式和分量蓄
热式,增设了热水蓄热装置保热性能指标(6.1、6.3、6.4); —--增加了热水蓄热装置保热性能测试与计算方法(7.4);
将评价原则修改为考核,并对考核内容作了调整,增加了考核实施的单位和考核测定技术数据有效期限的规定(8.1、8.2、8.5);制订了考核记录统一格式《电加热锅炉系统运行记录表》(附录A)和《电加热锅炉系统经济运行考核表》(附录B)。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西安能源研究会、西安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浙江省特种设
备检验研究院、温州市特种设备检测中心、杭州华源前线能源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昱真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特富热能科技有限公司、西安特瑞斯热能技术有限公司、陕西科汇热工技术有限公司、陕西省南锅炉厂、陕西龙源电气科工贸有限公司、陕西英华实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贾铁鹰、陈志良、成德芳、陈英姿、徐国富、王雅珍、邓立斌、王中红、陈刚、张建联、 孙路、唐雪宗、威海峰、赵国凌。
I
GB/T19065-2011
电加热锅炉系统经济运行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加热锅炉系统经济运行的术语与定义、基本要求、运行管理、技术经济指标、测试与计算方法和考核。
本标准适用于供电电源为工频380V等级,额定蒸发量大于或等于0.07t/h的以水为介质的电加热蒸汽锅炉和额定热功率大于或等于0.05MW的电加热热水锅炉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与运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76工业锅炉水质 GB/T4272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8175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 GB/T10180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 GB50041锅炉房设计规范 JB/T10393电加热锅炉技术条件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3术语和定义
JB/T1039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电加热锅炉系统electricboilersystem 由电加热锅炉及水泵、蓄热装置、调控装置等相关设备、设施组成的自锅炉房受电开关至供热于管
阀门之间的体系。按组成不同分为直供式系统和蓄热式系统 3. 1. 1
直供式电加热锅炉系统 instant supply electric boiler system 在电加热锅炉外部或内部均不设蓄热装置,仅能由锅炉对用热单位或用热设备直接施行供热的电
加热锅炉系统。 3. 1. 2
蓄热式电加热锅炉系统heataccumulationelectricboilersystem 在电加热锅炉外部或内部设有蓄热装置,能将锅炉所产生的热量加以储存并适时供给用热单位或
1
GB/T190652011
用热设备的电加热锅炉系统。蓄热量达到或超过一个设计日热负荷的系统为全量蓄热式系统;蓄热量不足一个设计日热负荷的系统为分量蓄热式系统。 3.1.2.1
菁热装量heataccumulator 蓄热式电加热锅炉系统中用以储存热量的设备。
3.1.2.2
热水善热装置hotwaterheataccumulator 蓄热式电加热锅炉系统中与热水锅炉配用的蓄热装置。
3.1.2.3
热水菁热装置保热性能thermal insulateperformanceforhotwaterheataccumulator 热水蓄热装置对所储存的热水具有保持其物理显热的特性和功能。装置运行中的保热性能指标以
一个工作循环周期(24h)内热水温度的允许降低值表示,记为Atrs,单位为摄氏度(℃)。 3.1.2.4
热水蕾热装置可利用温差operatingtemperaturedifferenceforhotwaterheataccumulator 热水蓄热装置设计时的额定蓄水温度与满足供热要求的最低释热供水温度之差,记为△tiy,单位为
摄氏度(℃)。 3.1.2.5
热水普热装置有效水容积effectivewatervolumeforhotwaterheataccumulator 热水蓄热装暨中所储存的水实际参与蓄热或释热工艺流程的容积,记为V,单位为立方米(m")。
3.2
日热负荷曲线dailyheatloadcurve 用热单位或用热设备在一日(24h)中的耗热量逐时变化状况的曲线图,图中横坐标为小时(h),纵
坐标为小时耗热量(kJ/h)。 3. 3
电加热锅炉系统运行模式electricboilersystemoperatingmodel 电加热锅炉系统根据用热单位或用热设备实际用热需求所施行的系统工艺流程。
3.3.1
直供运行模式instantsupplyoperatingmodel 电加热锅炉系统运行时,仅由锅炉直接对用热单位或用热设备施行供热的系统工艺流程。
3.3.2
单蓄热运行模式heataccumulationoperatingmodel 电加热锅炉系统运行时,将锅炉所产生的热量全部储存于蓄热装置中的系统工艺流程。
3.3.3
单释热运行模式storedheatreleaseoperatingmodel 电加热锅炉系统运行时,仅由蓄热装置释放热量对用热单位或用热设备施行供热的系统工艺流程。
3.3.4
供警热并用运行模式supplyaccumulationoperatingmodel 电加热锅炉系统运行时,锅炉在向用热单位或用热设备供热的同时,还将所产生的部分热量储存于
蓄热装置中的系统工艺流程。 3.3.5
释热直供共用运行模式storedheatreleaseinstantsupplyoperatingmodel 电加热锅炉系统运行时,由蓄热装置和锅炉共同对用热单位或用热设备施行供热的系统工艺流程。
2
GB/T19065—2011
3.4
电加热锅炉系统经济运行economicaloperationforelectricboilersystem 在保证安全可靠和满足用热需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技术进步,优化系统性能,施行合理运行
模式,使电加热锅炉系统处于高效、节能的工作状态。
4基本要求
4.1新建或改建电加热锅炉系统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设备制造等单位应具备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应行政许可资质。 4.2电加热锅炉系统工程项目的设计应按照《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并结合用户的设计日热负荷曲线进行,在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下选择供配电设备、电加热锅炉及相关设备。应优先采用国家推广的节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设备。 4.3电加热锅炉系统宜装设蓄热装置,以充分利用电网的低谷电力,对于供应非饮用生活热水的电加热锅炉系统,宜尽量采用全量蓄热式系统。 4.4对于汽水两用的电加热锅炉,当单台容量小于或等于2.8MW时,宜采用锅内间接加热热水的电加热锅炉产品。 4.5电加热锅炉产品应符合JB/T10393的要求。 4.6电加热锅炉的水质要求,对直接供应饮用水的应符合GB5749的规定,其余的应符合GB/T1576 的有关规定,其中对非直接供应饮食、医药加工用蒸汽或热水的水质处理宜优先采用锅内加药的方式实施。 4.7额定蒸发量大于或等于1t/h与额定蒸汽压力大于或等于0.1MPa的电加热蒸汽锅炉和额定热功率大于或等于0.7MW与额定出水压力大于或等于0.1MPa的电加热热水锅炉的锅炉房设计、布置、建造应符合GB50041的有关规定。 4.8电加热锅炉、蒸汽蓄热器、换热器等相关设备和热力管道的绝热保温应符合GB/T4272的要求。 4.9热水蓄热装置应采用合理的结构型式及布水设施,在施行蓄热或释热过程中应达到预期的有效水容积。 4.10电加热锅炉系统应有完善的自动控制装置,除锅炉应具有JB/T10393规定的控制、保护功能外,系统还应具备可调节供、蓄热水温及系统中循环流量等参数的功能。对于装有三台及以上电加热锅炉的系统,宜施行集中监控。 4.11电加热锅炉系统应设置耗电量、流量、压力、温度等能监测系统经济运行状况的计量仪表。热水蓄热装置中应设置蓄水温度和释热供水温度的监测仪表。在实行分时电价的地区,耗电量的计量仪表应采用复费率电能表。监测计量仪表的精确度应不低于2.5级,并应按有关规定校验或检定。
5运行管理
5.1承压电加热锅炉系统在投运前应向辖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申报有关资料,并取得锅炉使用登记证后方可投入运行。 5.2使用单位应根据用热需要、系统特点及电力供应状况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制定合理的电加热锅炉系统运行模式,并制订相应的操作规程。 5.3对于蓄热式电加热锅炉系统,在日常运行中,应根据日热负荷变化的情况采取相适应的运行模式:首先要充分利用电网低谷时段的电力,进行单蓄热运行、供蓄热并用运行,然后在电网的平、峰时段进行单释热运行或释热直供共用运行,最后才考虑直供运行。
3
GB/T19065—2011
5.4在满足用热需要的前提下,宜降低蓄热或供热温度,以减少散热损失。 5.5在满足供热需要的前提下,宜降低系统的循环流量,以减少循环能耗。 5.6运行人员应经过电加热锅炉运行操作的专业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对承压电加热锅炉的运行人员还应取得相应级别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运行操作应严格按操作规程和制造企业提供的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 5.7对电加热锅炉系统内的设备、管道、阀门、仪表及保温结构等应进行经常性检查,确保完好、严密,避免并及时消除跑、冒、滴、漏现象。 5.8电加热蒸汽锅炉供热系统凝结水宜采用闭式回收系统予以回收,提高凝结水回收率和凝结水温度,回收的凝结水水质应符合锅炉给水水质要求。 5.9承压电加热锅炉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定期检验。 5.10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在用电加热锅炉系统的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的内容应符合《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承压电加热锅炉还应符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 5.11应认真做好电加热锅炉系统的运行记录,并定期进行分析。运行记录项目如表1所示。运行记录表的格式内容参见附录A。
表1电加热锅炉系统运行记录项目
记录项目
锅炉系统类型
运行日期、时间锅炉蒸汽压力、给水温度蒸汽流量或给水流量蒸汽蓄热器充热压力、放热压力、充水系数电加热电压、电流电能耗量(有功电能表读数)水质化验数据排污次数及时间运行日期、时间锅炉进出水压力、温度循环水流量、补水盘热水蓄热装量压力、蓄热水温度、水容积、释热供水温度电加热电压、电流电能耗量(有功电能表读数)水质化验数据排污次数及时间
蒸汽锅炉系统
热水锅炉系统
6技术经济指标
6.1电加热锅炉运行热效率应不低于95%。 6.2直供式电加热锅炉系统平均能源利用率宜不低于90%,蓄热式电加热锅炉系统平均能源利用率
4
GB/T19065—2011
宜不低于85%。 6.3全量蓄热式电加热锅炉系统运行平均谷电利用率应不低于80%,分量蓄热式电加热锅炉系统运行平均谷电利用率宜不低于60%。 6.4热水蓄热装置中所储存的热水温度24h允许降低值,对季节运行系统应不大于可利用温差的 5%;对常年运行系统应不大于可利用温差的3%。
7测试与计算方法
7.1锅炉运行热效率测试与计算方法
电加热锅炉运行热效率根据GB/T10180的有关规定测出考核期内锅炉的供热量和耗电量,按式 (1)进行计算:
Q ×100%
7-3.6N
+**(1)
式中: 7—锅炉运行热效率; Q一一考核期内锅炉供热量,单位为兆焦(MJ); N一考核期内锅炉耗电量,单位为于瓦时(kW·h); 3.6一一千瓦时与兆焦的换算系数,即1W·h=3.6MJ。 考核期按GB/T10180的规定为1h。
7.2系统平均能源利用率测试与计算方法
电加热锅炉系统平均能源利用率根据考核期内所测出的系统总供热量和总耗电量,按式(2)进行计算:
Qt
Nay = 3.6Nz ×100%
·(2)
式中: ny--系统平均能源利用率; Qxt—考核期内系统总供热量,单位为兆焦(MJ); N——考核期内系统总耗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 考核期为一个运行周期,对常年运行系统为一个运行年度;对季节运行系统为一个运行季节。
7.3蓄热式系统运行平均谷电利用率测试与计算方法
蓄热式电加热锅炉系统运行平均谷电利用率的测定,根据考核期内系统的有功(复费率)电能表谷电耗电量和总耗电量的读数记录,按式(3)进行计算:
N × 100%
Ted=Nzt
+-**(3)
式中: Tad——蓄热式系统运行平均谷电利用率; Ngd一考核期内系统总谷电耗电量,单位为千瓦时(kW,h)。 考核期为一个运行周期,对常年运行系统为一个运行年度;对季节运行系统为一个运行季节。
7.4热水蓄热装置保热性能测试与计算方法
7.4.1保热性能测试的基本条件和要求
a)蓄热装置应达到并保持额定的蓄水容积;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