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GB/T 25745-2010 铸造铝合金热处理

GB/T 25745-2010 铸造铝合金热处理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0 K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2-11 09:08:54



推荐标签: 铝合金 铸造 25745

内容简介

GB/T 25745-2010 铸造铝合金热处理 ICS 25.200 J 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5745--2010
铸造铝合金热处理
Heat treatment of cast aluminium alloys
2010-12-23发布
2011-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5745—2010
目 次
前言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1 2 3术语和定义
4 分类 ....
热处理设备 6热处理工艺 7 质量控制与检验
5
.
安全卫生及环境保护要求
8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铸造铝合金热处理后力学性能 GB/T 25745-~-2010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江苏丰东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盐城丰东特种炉业有限公司、广东世创金属科技有限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向建华、王广生、董小虹、王勇、王松明、施剑峰、韩志春、苏宇辉、顾琳琳。
I GB/T25745—2010
铸造铝合金热处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铸造铝合金热处理状态、热处理设备、热处理工艺、质量控制与检验、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铸造铝合金工件热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和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28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231.1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1173铸造铝合金 GB5959.1电热装置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5959.4电热设备的安全第4部分:对电阻加热装置的特殊要求 GB/T7232 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 GB/T9452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13324热处理设备术语 GB15735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 GB/T16839.2热电偶第2部分:允差 GB/T18851.1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1部分:总则
3术语和定义
GB/T7232、GB/T13324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冷热循环处理cold-heatcirculatingtreatment 铸造铝合金工件通过室温以上某个温度加热保持并空冷的正温处理,室温以下某个温度冷却保持
并回复至室温的负温处理,加再次室温以上某个温度加热保持并炉冷的正温处理,以提高其尺寸稳定性。 4分类 4.1铸造铝合金热处理状态代号按GB/T1173铸造铝合金的规定,特性见表1。
表1铸造铝合金热处理状态的类别代号及特性
特性
热处理状态类别
热处理状态代号
对湿砂型、金属型特别是压铸件,由于固溶冷却速度较快有部分固溶效果,人工时效可提高强度、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人工时效
T1
1 GB/T25745—2010
表1(续)
热处理状态类别
热处理状态代号
特 性
消除铸件在铸造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提高尺寸稳定性及合金的塑性通过加热、保温及快速固溶冷却实现固溶,再经过随后时效强化,以提高工件的力学性能,特别是提高工件的塑性及常温抗腐蚀性能时效是在较低的温度或较短的时间下进行,进一步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时效在较高温度或较长时间下进行,可获得最高的抗拉强度,但塑性有所下降提高铸件组织和尺寸稳定性及合金的抗腐蚀性能,主要用于较高温度下工作的零件,稳定化温度可接近于铸件的工作温度固溶处理后采用高于稳定化处理的温度进行处理,获得高塑性和尺寸稳定性好的铸件充分消除件内应力及稳定尺寸。用于高精度铸件
退火
T2
T4
固溶处理加自然时效
固溶处理加不完全人工时效固溶处理加完全
T5
T6
人工时效固溶处理加稳定
T7
化处理固溶处理加软化
T8
处理冷热循环处理
T9
4.2 铸件的热处理状态应在图样中注明。 5热处理设备 5.1加热设备 5.1.1铸造铝合金热处理一般应采用带风扇的空气循环电阻加热炉,也可以使用燃料炉,用燃烧产生的气体或燃气辐射管加热,禁止火焰直接加热,采用设置隔热屏等措施,防止直接对工件加热, 5.1.2加热炉应采用I、IⅡ类炉,其控温精度、仪表精度和记录纸刻度等要求如表2所示。
表2加热炉技术要求
有效加热区保温精度
记录仪表指示精度 记录纸刻度(分辨力)
控温精度
加热炉类别
℃ ±3 ±5
℃ ±1 ±1. 5
% 0. 2 0. 5
℃/mm ≤2 4
1 Ⅱ
注:允许用修改量程的方法提高分辨力。 5.1.3加热炉的每个加热区至少有两支热电偶,一支接记录仪表安放在接近有效加热区,另一支接控温仪表。其中一个仪表应具有报警功能。 5.1.4每台加热炉必须定期检测有效加热区,检测周期见表3,检测方法按GB/T9452规定,其保温精度应符合表2要求。应在明显位置悬挂带有有效加热区示意图的检验合格证。加热炉只能在有效加热区检验合格证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
表3加热炉有效加热区检测周期及仪表检定周期

加热炉类别
有效加热区检测周期
仪表检定周期
1 I
3 6
1 6
5.1.5现场使用的温度测量系统,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定期做系统校验。校验时,检测热电偶与记录仪表热电偶的热端距离应靠近。校验应在加热炉处于热稳定状态下进行。系统校验允许温度偏差为 2 GB/T 257452010
土1℃。当超过该温度偏差时,应查明原因排除或进行修正。 5.2温度控制设备 5.2.1现场检测设备的精度应高于被检测设备的精度。 5.2.23 现场使用的控温和记录仪表等级应符合表2要求,检定周期按表3执行, 5.2.3 现场系统校验的标准电位差计精度应不低于0.05级,分辨率不低于1mV,检定周期为6个月。 5.2.4 测量室温用的水银温度计,分辨率0.1℃,检定周期为1年。 5.2.5 热电偶应符合GB/T16839.2的规定,现场常用的热电偶技术要求见表5。
表4现场常用的热电偶技术要求
允许偏差 ℃ ±1. 6 ±0.47%t ±2.5 ±0.75%t
检定周期
使用温度
名称
分度号 等级
c 0~400 400~1100 40~333 333~1200 —40~+350 200~+40 -40~800 -40~+900

I等标准
检测镍铬-镍硅热电偶
3
K
I Ⅱ 1 I 1 Ⅱ
镍铬-镍硅
K
6
±1.0或±0.75%t ±1.0或±1.5% ±1.5或±0.4%t ±2.5或±0.75%t
铜-康铜
T
6
镍铬-康铜
E
6
注1:t为测量温度,℃。 注2:允许按实际需要缩短检定周期
5.3固溶冷却槽 5.3.1固溶冷却槽应尽量设在紧靠加热炉的位置,以保证加热铸件快速浸入固溶冷却槽,固溶冷却转移时间应符合表5规定。 5.3.2固溶冷却槽应有足够容量,保证固溶冷却铸件全部浸人固溶冷却介质中的同时能迅速固溶冷却。 5.3.3固溶冷却槽应设有冷却循环和搅拌装置及温度测量装置,必要时可配置加热装置,以保证冷却介质温度及其均匀性。 5.3.4固溶冷却槽应备有榈盖,固溶冷却槽中的冷却介质应根据需要定期检验更换。 6热处理工艺 6.1热处理前的准备 6.1.1对加热炉、温度控制设备、固溶冷却槽等的状况进行使用前的检查,确保设备完好。 6.1.2清理铸件表面油污及脏物,保持人炉前铸件干净。 6.1.3对容易产生畸变的铸件,应配置专用的热处理工装夹具。 6.1.4检查工艺文件及工装夹具,确保齐全。 6.2装炉 6.2.1按合金牌号、铸件几何尺寸和热处理制度分类装炉。 6.2.2铸件应装在加热炉有效工作区内。 6.2.3铸件装炉时不应密集堆放,各铸件之间、框架各层之间、铸件与隔热屏之间均应留有适当的空间,以防止变形,获得满意的加热和固溶冷却效果。 6.2.4检查铸件力学性能的单铸或附铸试样,应与同熔炼炉批的铸件同炉热处理。
3 GB/T 25745-2010
6.3热处理制度 6.3.1 铝合金铸件固溶处理的温度应符合表5规定。
表5铸造铝合金热处理制度
固溶处理
时效处理
合金牌号
合金 热处理代号 状态
序 S
温度 保温 冷却介质 最长转 温度
保温时间
冷却 h 介质
时间 及温度 移时间

c

h
s
空气或随炉冷
T2
290~310 2~4
T4 530~540 2~6 60~100,水 25 室温 ≥24 -
ZL101 T5 530~540 2~6 60~100,水 25 145~155 3~5 空气
ZAISi7Mg
T6 530~540 2~6 60~100,水 25 195~205 3~5 空气 T7 530~540 2~6 60~100,水 25 220~230 3~5 空气 T8 530~540 2~6 60~100,水 25 245~255 3~5 空气 T4 530~540 6~12 60~100,水 25
空气
-
室温 不少于8
T5 530~540 6~12 60~100,水 25
再150~160 2~12 空气室温 不秒少于8
ZAISi7MgA ZL101A
2
T6 530~540 6~12 60~100,水 25
空气空气或随炉冷
再175~185 3~8
ZL102 T2
ZAlSi12
290~310 2~4
3
T1
- 170~180 3~17
ZAISi9Mg
ZL104
T6 530~540 2~6 60~100,水 25 170~180 8~15 空气
175~185 5~10
T2
5 ZAlSi5Cul1Mg ZL105 T5 520~530 3~5 60~100,水 25 170~180 3~10 空气
T7 520~530 3~5 60~100,水 25 220~230 3~10
6 ZA1Si5CuiMgA ZL105A T5 520~530 4~12 60~100,水 25 155~165 3~5 空气
T1
175~185 3~5
7 ZAISi8CulMg ZL106 T5 510~520
5~12 60~100,水 25 145~155 3~5
T6 510~520 5~12 60~100,水 25 170~180 3~10 空气 T7 510~520 5~12 60~100,水 25 225~235 6~8
8
ZAISi7Cu4
ZL107 T6 510~520 8~10 60~100,水 25 160~170 6~10 空气
T1
190~210 10~14
-
ZAISi12Cu2Mg1 ZL108 T6 510~520 3~8 60~100,水 25 175~185 10~16 空气
9
T7 510~520 3~8 60~100,水 25 200~210 6~10
T1 T6 495~505 4~6 60~100,水 25 180~190 10~14
200~210 6~10
-
10 ZAISi12CulMg1Ni1 ZL109
空气
11 ZAISi15Cu6Mg ZL110 T1
195~205 5~10 空气
-
- GB/T25745—2010
表5(续)
固溶处理保温 冷却介质 最长转时间 及温度 移时间
时效处理
合金牌号
合金 热处理代号 状态
序号
温度 保温 冷却
温度 c
时间 h

介质

h
On
分段加热
12 ZA1Si9Cu2Mg ZL111 T6 500~510 4~6 60~100,水 25 170~180 5~~8 空气
再530~540 6~8
530~540 4~6
155~165 4~8
T5 T8 530~540 6~10 60~100,水 25 160~170 5~10
13 ZAISi7Mg1A ZL114A
空气
T4 535~545 10~12 T5 535~545 10~12 60~100水 25 145~155 3~5 空气 T4 530~540 8~12
室温
≥24
ZAISi8MgBe ZL115
14
室温 ≥24
15 ZAlSi8MgBe ZL116
T5 530~540 8~12 60~100水 25 170~180 4~8 空气
分段加热 525~535 5~9 60~100,水再535~545 5~9
室温 ≥24
T4
ZAICu5Mn ZL201
16
分段加热 525~535 5~9 60~100,水 20 170180 3~5 空气再535~545 5~9
T5
530~540 再540~550
7~9 60~100水 20 155~165 6~9 空气
ZA1Cu5MnA ZL201A T5
17
T4 510~520 10~16 60~100,水 25 室温 ≥24 T5 510~520 10~15 60~100,水 25 145~155 2~4 空气
ZAlCu4
ZL203
18
19 ZAICu5MnCdA ZL204A T6 533~543 10~18 室温~60,水 20 170~180 3~5 空气
T5 533~543 10~18 室温~60,水 20 150~160 8~10
20 ZAICu5MnCdVA ZL205A T6 533~543 10~18 室温60,水 20 170~180 4~6 空气
T7 533~543 10~18 室温60,水 20 185~195 2~4
21 ZAIRE5Cu3Si2 ZL207 T1 195~205 5~10 195~205 5~10 195~205 5~10 空气 22 ZAIMg10 ZL301 T4 425~435 12~20 沸水或50~100油 25 室温 ≥24
T1 T4 420~430 15~20沸水或50~100油 25
170~180 4~6 空气室温
ZAIMg5 Sil ZL303
23
≥24
分段加热 430~440 8~10 沸水或50~100油 25 再425~435 6~8
ZAIMg8Zn1
ZL305 T4
室温
≥24
24
195~205 5~10 空气 175~185 8~10 空气
25 ZAIZnl1Si7 ZL401 T1 26 ZAIZn6Mg ZL402 T1
5 ICS 25.200 J 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5745--2010
铸造铝合金热处理
Heat treatment of cast aluminium alloys
2010-12-23发布
2011-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GB/T25745—2010
目 次
前言
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1 2 3术语和定义
4 分类 ....
热处理设备 6热处理工艺 7 质量控制与检验
5
.
安全卫生及环境保护要求
8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铸造铝合金热处理后力学性能 GB/T 25745-~-2010
前 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5)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江苏丰东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盐城丰东特种炉业有限公司、广东世创金属科技有限
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向建华、王广生、董小虹、王勇、王松明、施剑峰、韩志春、苏宇辉、顾琳琳。
I GB/T25745—2010
铸造铝合金热处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铸造铝合金热处理状态、热处理设备、热处理工艺、质量控制与检验、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铸造铝合金工件热处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和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28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GB/T231.1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GB/T1173铸造铝合金 GB5959.1电热装置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5959.4电热设备的安全第4部分:对电阻加热装置的特殊要求 GB/T7232 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 GB/T9452 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13324热处理设备术语 GB15735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 GB/T16839.2热电偶第2部分:允差 GB/T18851.1无损检测渗透检测第1部分:总则
3术语和定义
GB/T7232、GB/T13324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冷热循环处理cold-heatcirculatingtreatment 铸造铝合金工件通过室温以上某个温度加热保持并空冷的正温处理,室温以下某个温度冷却保持
并回复至室温的负温处理,加再次室温以上某个温度加热保持并炉冷的正温处理,以提高其尺寸稳定性。 4分类 4.1铸造铝合金热处理状态代号按GB/T1173铸造铝合金的规定,特性见表1。
表1铸造铝合金热处理状态的类别代号及特性
特性
热处理状态类别
热处理状态代号
对湿砂型、金属型特别是压铸件,由于固溶冷却速度较快有部分固溶效果,人工时效可提高强度、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人工时效
T1
1 GB/T25745—2010
表1(续)
热处理状态类别
热处理状态代号
特 性
消除铸件在铸造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提高尺寸稳定性及合金的塑性通过加热、保温及快速固溶冷却实现固溶,再经过随后时效强化,以提高工件的力学性能,特别是提高工件的塑性及常温抗腐蚀性能时效是在较低的温度或较短的时间下进行,进一步提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时效在较高温度或较长时间下进行,可获得最高的抗拉强度,但塑性有所下降提高铸件组织和尺寸稳定性及合金的抗腐蚀性能,主要用于较高温度下工作的零件,稳定化温度可接近于铸件的工作温度固溶处理后采用高于稳定化处理的温度进行处理,获得高塑性和尺寸稳定性好的铸件充分消除件内应力及稳定尺寸。用于高精度铸件
退火
T2
T4
固溶处理加自然时效
固溶处理加不完全人工时效固溶处理加完全
T5
T6
人工时效固溶处理加稳定
T7
化处理固溶处理加软化
T8
处理冷热循环处理
T9
4.2 铸件的热处理状态应在图样中注明。 5热处理设备 5.1加热设备 5.1.1铸造铝合金热处理一般应采用带风扇的空气循环电阻加热炉,也可以使用燃料炉,用燃烧产生的气体或燃气辐射管加热,禁止火焰直接加热,采用设置隔热屏等措施,防止直接对工件加热, 5.1.2加热炉应采用I、IⅡ类炉,其控温精度、仪表精度和记录纸刻度等要求如表2所示。
表2加热炉技术要求
有效加热区保温精度
记录仪表指示精度 记录纸刻度(分辨力)
控温精度
加热炉类别
℃ ±3 ±5
℃ ±1 ±1. 5
% 0. 2 0. 5
℃/mm ≤2 4
1 Ⅱ
注:允许用修改量程的方法提高分辨力。 5.1.3加热炉的每个加热区至少有两支热电偶,一支接记录仪表安放在接近有效加热区,另一支接控温仪表。其中一个仪表应具有报警功能。 5.1.4每台加热炉必须定期检测有效加热区,检测周期见表3,检测方法按GB/T9452规定,其保温精度应符合表2要求。应在明显位置悬挂带有有效加热区示意图的检验合格证。加热炉只能在有效加热区检验合格证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
表3加热炉有效加热区检测周期及仪表检定周期

加热炉类别
有效加热区检测周期
仪表检定周期
1 I
3 6
1 6
5.1.5现场使用的温度测量系统,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定期做系统校验。校验时,检测热电偶与记录仪表热电偶的热端距离应靠近。校验应在加热炉处于热稳定状态下进行。系统校验允许温度偏差为 2 GB/T 257452010
土1℃。当超过该温度偏差时,应查明原因排除或进行修正。 5.2温度控制设备 5.2.1现场检测设备的精度应高于被检测设备的精度。 5.2.23 现场使用的控温和记录仪表等级应符合表2要求,检定周期按表3执行, 5.2.3 现场系统校验的标准电位差计精度应不低于0.05级,分辨率不低于1mV,检定周期为6个月。 5.2.4 测量室温用的水银温度计,分辨率0.1℃,检定周期为1年。 5.2.5 热电偶应符合GB/T16839.2的规定,现场常用的热电偶技术要求见表5。
表4现场常用的热电偶技术要求
允许偏差 ℃ ±1. 6 ±0.47%t ±2.5 ±0.75%t
检定周期
使用温度
名称
分度号 等级
c 0~400 400~1100 40~333 333~1200 —40~+350 200~+40 -40~800 -40~+900

I等标准
检测镍铬-镍硅热电偶
3
K
I Ⅱ 1 I 1 Ⅱ
镍铬-镍硅
K
6
±1.0或±0.75%t ±1.0或±1.5% ±1.5或±0.4%t ±2.5或±0.75%t
铜-康铜
T
6
镍铬-康铜
E
6
注1:t为测量温度,℃。 注2:允许按实际需要缩短检定周期
5.3固溶冷却槽 5.3.1固溶冷却槽应尽量设在紧靠加热炉的位置,以保证加热铸件快速浸入固溶冷却槽,固溶冷却转移时间应符合表5规定。 5.3.2固溶冷却槽应有足够容量,保证固溶冷却铸件全部浸人固溶冷却介质中的同时能迅速固溶冷却。 5.3.3固溶冷却槽应设有冷却循环和搅拌装置及温度测量装置,必要时可配置加热装置,以保证冷却介质温度及其均匀性。 5.3.4固溶冷却槽应备有榈盖,固溶冷却槽中的冷却介质应根据需要定期检验更换。 6热处理工艺 6.1热处理前的准备 6.1.1对加热炉、温度控制设备、固溶冷却槽等的状况进行使用前的检查,确保设备完好。 6.1.2清理铸件表面油污及脏物,保持人炉前铸件干净。 6.1.3对容易产生畸变的铸件,应配置专用的热处理工装夹具。 6.1.4检查工艺文件及工装夹具,确保齐全。 6.2装炉 6.2.1按合金牌号、铸件几何尺寸和热处理制度分类装炉。 6.2.2铸件应装在加热炉有效工作区内。 6.2.3铸件装炉时不应密集堆放,各铸件之间、框架各层之间、铸件与隔热屏之间均应留有适当的空间,以防止变形,获得满意的加热和固溶冷却效果。 6.2.4检查铸件力学性能的单铸或附铸试样,应与同熔炼炉批的铸件同炉热处理。
3 GB/T 25745-2010
6.3热处理制度 6.3.1 铝合金铸件固溶处理的温度应符合表5规定。
表5铸造铝合金热处理制度
固溶处理
时效处理
合金牌号
合金 热处理代号 状态
序 S
温度 保温 冷却介质 最长转 温度
保温时间
冷却 h 介质
时间 及温度 移时间

c

h
s
空气或随炉冷
T2
290~310 2~4
T4 530~540 2~6 60~100,水 25 室温 ≥24 -
ZL101 T5 530~540 2~6 60~100,水 25 145~155 3~5 空气
ZAISi7Mg
T6 530~540 2~6 60~100,水 25 195~205 3~5 空气 T7 530~540 2~6 60~100,水 25 220~230 3~5 空气 T8 530~540 2~6 60~100,水 25 245~255 3~5 空气 T4 530~540 6~12 60~100,水 25
空气
-
室温 不少于8
T5 530~540 6~12 60~100,水 25
再150~160 2~12 空气室温 不秒少于8
ZAISi7MgA ZL101A
2
T6 530~540 6~12 60~100,水 25
空气空气或随炉冷
再175~185 3~8
ZL102 T2
ZAlSi12
290~310 2~4
3
T1
- 170~180 3~17
ZAISi9Mg
ZL104
T6 530~540 2~6 60~100,水 25 170~180 8~15 空气
175~185 5~10
T2
5 ZAlSi5Cul1Mg ZL105 T5 520~530 3~5 60~100,水 25 170~180 3~10 空气
T7 520~530 3~5 60~100,水 25 220~230 3~10
6 ZA1Si5CuiMgA ZL105A T5 520~530 4~12 60~100,水 25 155~165 3~5 空气
T1
175~185 3~5
7 ZAISi8CulMg ZL106 T5 510~520
5~12 60~100,水 25 145~155 3~5
T6 510~520 5~12 60~100,水 25 170~180 3~10 空气 T7 510~520 5~12 60~100,水 25 225~235 6~8
8
ZAISi7Cu4
ZL107 T6 510~520 8~10 60~100,水 25 160~170 6~10 空气
T1
190~210 10~14
-
ZAISi12Cu2Mg1 ZL108 T6 510~520 3~8 60~100,水 25 175~185 10~16 空气
9
T7 510~520 3~8 60~100,水 25 200~210 6~10
T1 T6 495~505 4~6 60~100,水 25 180~190 10~14
200~210 6~10
-
10 ZAISi12CulMg1Ni1 ZL109
空气
11 ZAISi15Cu6Mg ZL110 T1
195~205 5~10 空气
-
- GB/T25745—2010
表5(续)
固溶处理保温 冷却介质 最长转时间 及温度 移时间
时效处理
合金牌号
合金 热处理代号 状态
序号
温度 保温 冷却
温度 c
时间 h

介质

h
On
分段加热
12 ZA1Si9Cu2Mg ZL111 T6 500~510 4~6 60~100,水 25 170~180 5~~8 空气
再530~540 6~8
530~540 4~6
155~165 4~8
T5 T8 530~540 6~10 60~100,水 25 160~170 5~10
13 ZAISi7Mg1A ZL114A
空气
T4 535~545 10~12 T5 535~545 10~12 60~100水 25 145~155 3~5 空气 T4 530~540 8~12
室温
≥24
ZAISi8MgBe ZL115
14
室温 ≥24
15 ZAlSi8MgBe ZL116
T5 530~540 8~12 60~100水 25 170~180 4~8 空气
分段加热 525~535 5~9 60~100,水再535~545 5~9
室温 ≥24
T4
ZAICu5Mn ZL201
16
分段加热 525~535 5~9 60~100,水 20 170180 3~5 空气再535~545 5~9
T5
530~540 再540~550
7~9 60~100水 20 155~165 6~9 空气
ZA1Cu5MnA ZL201A T5
17
T4 510~520 10~16 60~100,水 25 室温 ≥24 T5 510~520 10~15 60~100,水 25 145~155 2~4 空气
ZAlCu4
ZL203
18
19 ZAICu5MnCdA ZL204A T6 533~543 10~18 室温~60,水 20 170~180 3~5 空气
T5 533~543 10~18 室温~60,水 20 150~160 8~10
20 ZAICu5MnCdVA ZL205A T6 533~543 10~18 室温60,水 20 170~180 4~6 空气
T7 533~543 10~18 室温60,水 20 185~195 2~4
21 ZAIRE5Cu3Si2 ZL207 T1 195~205 5~10 195~205 5~10 195~205 5~10 空气 22 ZAIMg10 ZL301 T4 425~435 12~20 沸水或50~100油 25 室温 ≥24
T1 T4 420~430 15~20沸水或50~100油 25
170~180 4~6 空气室温
ZAIMg5 Sil ZL303
23
≥24
分段加热 430~440 8~10 沸水或50~100油 25 再425~435 6~8
ZAIMg8Zn1
ZL305 T4
室温
≥24
24
195~205 5~10 空气 175~185 8~10 空气
25 ZAIZnl1Si7 ZL401 T1 26 ZAIZn6Mg ZL402 T1
5
上一章:GB/T 27945.2-2011 热处理盐浴有害固体废物的管理 第2部分:浸出液检测方法 下一章:JB/T 11077-2011 大型可控气氛井式渗碳炉生产线热处理技术要求

相关文章

HB/Z 418.1-2017 民用飞机用铝合金的热处理工艺第1部分∶铸造铝合金热处理工艺 变形铝合金与铸造铝合金生产及铝合金热处理、表面处理与染色、着色新工艺新技术和最新标准应用实务手册 GB/T 1173-2013 铸造铝合金 GB/T 8733-2016 铸造铝合金锭 GB/T 38472-2019 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 GB/T 38472-2019 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 GB/T 38472-2023 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 GB/T 38472-2023 正式版 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