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标准>JB/T 3300-2010 平衡重式叉车 整机试验方法 含2012年第1号修改单

JB/T 3300-2010 平衡重式叉车 整机试验方法 含2012年第1号修改单

资料类别:行业标准

文档格式:PDF电子版

文件大小:2.7 MB

资料语言:中文

更新时间:2023-11-04 15:02:40



相关搜索: jb 叉车 方法 试验 整机 3300 年第 3300

内容简介

JB/T 3300-2010 平衡重式叉车 整机试验方法 含2012年第1号修改单
ICS53.060 J83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 3300—2010 代替 JB/T 3300—1992
平衡重式叉车 整机试验方法
Counterbalanced fork-lift trucks-Testing method for whole machines
2010-07-01实施
2010-02-11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JB/T 3300—2010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I1
雪电
业中国营国业国中专中心中中心业业业心心
试验载荷和试验状态试验前准备工作
3 4 5 一般试验条件 6 7 稳定性试验。 8 装卸性能试验 9
主要结构参数和技术特性参数测定.
转向性能试验。 10 运行性能试验 11 动力性能试验 12 能量消耗试验 13 制动性能试验 14 振动试验,
+
噪声试验 16 护顶架安全性能试验。
15
7
18 18
热平衡试验 18 操作力测定 19 强化试验附录A(规范性附录)平衡重式叉车振动试验方法. A.1 试验场地条件 A.2 测定量. A.3 试验仪器. A.4 振动测量的方向和位置 A.5 车辆装置和状况 A.6 测量步骤和有效性 A.7 试验报告项目概要附录B(规范性附录)平衡重式叉车辐射噪声测量方法, B.1 试验条件 B.2 试验仪器. B.3 测试时的作业工况 B.4 测试时驾驶员的着装和传声器位置 B.5 驾驶员位置处声压级测定. B.6 声功率级测定 B.7 噪声测量级值的表述参考文献
17
19
.......23 ..23
............................
..23 24 .25 .25 26 27 .29
00......0........
29 30
......30

1
31 32 32
...34
CoOoOoi JB/T 3300—2010
前 言
本标准代替JB/T3300一1992《平衡重式叉车整机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 JB/T3300一1992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的适用范围调整为额定起重量为 500 kg~10 000 kg 内燃平衡重式叉车和额定起重量为 500kg~5000kg蓄电池平衡重式叉车; 增加了前言、附录 A 和附录 B;并增加了第 3 章、4.2.1.4、19.3、表 3、表 4、表 7、图 8、图 9、图10、图 11; 本标准中改变了:3.2.1.1、3.2.1.2、3.2.1.3、3.2.2.3、4.3.2、4.3.3、4.3.4、4.3.6、4.3.7、4.3.8、 5.2.5、5.3.2、5.3.4、5.3.5、7.2、7.4.1、7.4.2、7.4.3、7.4.4、7.4.5、7.4.6、7.4.7、8.4.3、8.4.4~ 9.2、9.4.5、10.2、10.4.1、10.4.2.1、10.4.3.1、10.4.3.2、10.4.4.2、10.4.4.3、11.4.1.1、11.4.1.3、 11.4.2.1、11.4.2.4、12.4、12.4.2、12.4.3、12.4.4、16.5.1、16.5.2、16.5.3、17.4.2、18.2.1、18.2.2、 18.2.2.1、18.2.2.2、18.3.1、18.3.2、18.3.3.5、第11章、第13章、第14章、第15章、表4、 表 5、表6、表 7、图 4、图 5、图 6、图 8、图 9、图 10、图 11、图 12、图 15; 本标准中取消了原标准的第19章“工业性使用试验”和附录A“试验记录表格”;并取消了原标准的 3.2.2.4、3.2.2.5、4.3.1、4.3.9、4.3.10、4.3.11、5.1、7.1、7.3、7.4.8b、7.4.9、8.1、8.2、 8.3、9.1、9.3、9.4.2、10.1、10.3、10.4.4.1、11.1、11.2、11.3、12.1、12.3、16.1、16.3、16.4e- 17.1、17.2、17.3、18.1、18.2.3.4、18.2.3.5、表3、表 4、图 8、图 9、图 13、图 14。
本标准的附录 A 和附录 B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国家起重运输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林德(中国)
叉车有限公司、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叉车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海斯特叉车制造有限公司、浙江杭叉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吕鲆、陶佳红、陈星、王晓峰、李戎生、董鹏宇、邢金辉、陈宝强、杨发栋、李明辉、谢萍。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 3300—1983,JB/T 3300--1992。
IⅡI JB/T 3300—2010
平衡重式叉车  整机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平衡重式叉车试验前准备工作、试验条件、参数测定和稳定性、装卸性能、转向性能、 运行性能、动力性能、能量消耗、制动性能、振动、噪声等的整机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额定起重量为500kg~10000kg 内燃平衡重式叉车(特指内燃平衡重式叉车时,简称“内燃叉车”)和额定起重量为500kg~5000kg蓄电池平衡重式叉车(特指蓄电池平衡重式叉车时,简称“蓄电池叉车”);以下简称为“叉车”。其他类型的叉车亦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3785声级计的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 GB/T 5141平衡重式叉车稳定性试验(GB/T 5141—2005,ISO1074:1991,IDT) GB/T 5143 工业车辆护顶架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GB/T5143—2008,ISO6055:2004,IDT) JB/T 2390 平衡重式叉车 基本参数 ISO 5767 工业车辆在门架前倾条件下堆垛作业一附加稳定性试验 ISO 5767/Amd 1:1999工业车辆在门架前倾条件下堆垛作业一附加稳定性试验 修改件1 EN13490,机械振动-一工业车辆一驾驶员座椅振动的实验室测定和技术要求 VDI 2198 工业车辆资料页型式
3试验载荷和试验状态 3.1试验载荷
试验载荷规定如下: a)试验载荷为一个均质立方体,其质量等于叉车额定起重量Q,其误差为土1%,边长等于2倍载
荷中心距 C。Q与 C的数值应符合 JB/T 2390 的规定。见图 1、图 2。 b)为了保证试验载荷的边长等于2倍载荷中心距,允许将试验载荷制成四周为均质、中间为空心
的立方体。见图 3。
1o 图1
图 2
图3
c)辅助试验载荷为0.6Q、0.7Q、1.1Q、1.33Q,其载荷中心距不变,并在满足试验要求的前提下,
一般不对其尺寸做规定。 JB/T 3300--2010
3.2试验时叉车的状态
叉车的试验状态为: a)标准无载状态:按规定加足燃料、蓄电池液、冷却液、液压油、润滑油,轮胎为规定充气气压。
门架垂直,货叉上表面距离地面300mm。 b)标准无载运行状态:在标准无载状态下,门架最大后倾的条件下运行。 c)标准载荷状态:叉车装载有试验载荷,门架垂直,货叉上表面距离地面300 mm。 d)标准载荷运行状态:在标准载荷状态下,门架最大后倾的条件下运行。 试验前准备工作
4
4.1工作目的
在叉车进行试验之前,文车应具备正常的技术状态,以保证试验结果的正确性;同时为保证安全及试验顺利进行,应消除各种隐患, 痒免发生意外事故 4.2工作项目 4.2.1试验叉车验收 4.2.1.1 登记产品合格证、 制造厂名称、产品型号、产品 品编号或制造日期等 以及需拆检零件的原始尺寸。 4.2.1.27 检查叉车各总成、 部件、 附件、附属装置及随车工具的完整性: 关键部位紧固件的紧固程度;各总成润滑油及润滑点的润 清 封状况:液 压系统 及油管接头的密封状况:蓄电池叉车的蓄电池和车体间的绝缘电阻,以及蓄电池单体 在箱中、 著 电池箱 在车架中和蓄电池系 统接线的牢固程度。 4.2.1.3检查叉车的装配状况:叉车呈标准无载运行状态,检查转向系 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操纵系统、电器系统及蓄电池箱组是否正常、可靠:叉车呈标准无载状态, 查门架起升系统、液压系统是否正常、可靠,不应有渗 漏油现象 4.2.1.4检查叉车的标牌、载荷曲线牌的正确性和安全标识完整性。 4.2.2叉车磨合 4.2.2.1磨合目的:

在叉车进行试验之前,应进行充分磨合避免不正常的磨损或损坏。 4.2.2.2道路条件:
举擦副配合良好,以保证叉车发挥正常的性能,
整个磨合期间,叉车应在坡度较小的硬实的路面上运行 4.2.2.3磨合规则:
叉车的磨合应遵守如下规定: a)磨合期间按照又叉车使用说明书仔细操作、保养; b)运行磨合的时间,内燃叉车不少于50h、蓄电池叉车不少于25h; c)载荷与运行时的动力限制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行驶时间
行驶动力限制
h
载荷状态
内燃叉车 0~4 >4~16 >16~30 >30~50 注: S2 电动机工作制。
蓄电池叉车
内燃叉车不超过相应发动机额定不超过相应运行电动机在
蓄电池叉车
无载不超过试验载荷的50%转速的50% 不超过试验载荷的 不超过相应发动机额定 不超过相应运行电动机在
0~2 >2~8 >8~15 >15~25
S2=60 min下额定电流的60%
转速的75%
75%
S2=60 min 下额定电流的 80%
试验载荷
2 JB/T 3300—2010
d)载荷与起升、前后倾时的动力限制应符合表2规定; e)对于有特殊磨合要求的叉车,可按特殊要求进行磨合; f)叉车在磨合后应分别更换发动机、减速器、变速器、驱动桥的润滑油;更换液压系统及液力变
矩器的液压油;润滑各润滑部位,清洗或更换各滤清器的滤芯;检查调整各接触器的触头和各直流电动机的电刷。
表 2
起升、前后倾斜动力限制
起升次数内燃叉车
前后倾次数蓄电池叉车
载荷状态
蓄电池叉车

按载荷状态各10 按载荷状态各 不超过试型 载荷的50%不超过相应发动机额不超过相应油泵电动机在
S-15%下额定电流的60%
定转速的50%
试验戴莓的! 不超过相应发动机额不超过相应油泵电动机在
按载荷状态各10 按载荷状卷各5
定转速的75%
Ss-15%下额定电流的80%
试验戴荷
注:S 电动机工作制。 一般试验条件
5
5.1在试验前,叉车应加足规定的然料、润滑油、波压油、冷却液等 5.2蓄电池应充足电量,电解液密度 电解滤面高 度应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5.3叉车轮胎应符合如下规
a)无载状态下,充气轮 全胎气压应符合规定数值。充气气压误差为轮胎规定充气气压的土10%: b)实芯轮胎应符合该车技术终催或有关技术条件的规定,前桥及后桥同一个桥上两个轮胎之间的
硬度差不超过邵氏硬度5HA。
5.4在整个试验期间,又车应根据使用维护保养说明书进行技术保养和维修,不得任意调整、更换保养和维修。保养、维修工作情况应做详细记录。 5.5叉车在性能试验前应充分预 5.6试验时应符合下列条件
a)环境温度为-5℃~ +40C: b)风速不超过5m/s; c)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90%; d)海拔小于2000m。
5.7试验场地表面应为平整、干燥、清洁的混凝土地面,坡度不大于0.5% 面积应满足叉车作全圆周回转或该项目试验的特定要求。 5.8直线试验跑道应为平整、干燥、清洁的混凝土路面,坡度不大于0.5%,跑道长度不小于80m、宽度不小于 5m,或满足该项目试验的特定要求。 6主要结构参数和技术特性参数测定 6.1叉车外部尺寸测定 6.1.1测量方法
叉车外部尺寸测量方法为: a)叉车停放在试验场地上,载荷状态(标准无载或标准载荷状态)按测量要求,转向轮处于直线
运行位置; b)水平和高度尺寸除直接测量外,可借助用具间接测量; c)角度参数除直接测量外,可通过测定各特征点的位置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得。
3 JB/T 3300—2010
6.1.2 叉车外部尺寸测量项目
未注明“标准载荷状态”的项目,均按标准无载状态测量。结构尺寸测量项目(包含相关技术性能的通道宽度和最小转弯半径)列入表3,并参见图4。
注:图 4 中所列项目及其定义说明,参见 GB/T 6104。
表3
代号 L' L Wi W4 H H1 H2 Hs Hs H4 Li W3 W2 L2 L3 c α β H6 Hs Hg Hs H7 H1o. Hi H12 L4 Ws 8 r2 r1 BT Brd r r'
项目
简要说明
无货叉带货叉车架外侧前轮外侧最大起升门架全部缩回时门架全部伸出时
长度宽度
图 4中未示出
伸缩门架未伸出固定门架时,货叉上平面的最大起升高度伸缩门架未伸出固定门架时,货叉的部分起升高度,一般为300 mm(图4中未示出)
高度
自由起升
部分自由起升护顶架或驾驶室
轴距
前轮距后轮距前悬距后悬距
轮距
前桥中心线至货叉垂直段前表面的水平距离后桥中心线至平衡重后表面的水平距离
悬距
载荷中心距
最大前倾角最大后倾角
门架或货叉架倾角
驾驶员座下后,座椅面最低点至驾驶头部上方护顶架下表面的垂直距离(图4中未示出)图4中未示出图4中未示出标准无载和标准载荷状态标准无载和标准载荷状态标准无载和标准载荷状态(图4中未示出)标准无载和标准载荷状态(图4中未示出)标准无载和标准载荷状态(图4中未示出》 图4中未示出
座椅面至护顶架下表面高度“ 发动机(或蓄电池箱)外罩高度
牵引挂钩中心高度
门架下端处轴距中心处车架最低处驱动桥最低处转向桥最低处
最小离地间隙
长度最大外侧间距纵向通过角
货叉
通过轴距中心处向前、后轮胎外缘引切线,两切线相交所形成的最小锐角通过平衡重底部下缘向后轮胎外缘引切线,此切线与路面间的夹角通过门架底部下缘向前轮胎外缘引切线,此切线与路面间的夹角标准载荷状态(对给定的托盘)标准载荷状态(对给定的托盘)
通过角度
离去角接近角
直角通道最小理论宽度直角堆垛通道最小理论
通道宽度b
宽度外侧内侧
最小转弯半径b
4 JB/T 3300—2010
表3 (续)
项目
代号 R. R RR R.、R'
简要说明
前轮后轮前轮后轮
在叉车支起、车轮离地状态时测量(图4 中未示出) 标准载荷状态和标准无载状态应分别进行测量(图4中未示出)
车轮自由半径
车轮静力半径按 GB/T 5143 执行。 最小转弯半径和通道宽度的测定参见第9章。
Z
图 4
上一章:JB/T 7244-2018 冷柜 下一章:JB/T 12139-2015 大型核电机组汽轮机整锻低压转子锻件 技术条件 含2017年第1号修改单

相关文章

JB/T 3300-2010 平衡重式叉车 整机试验方法 JB/T 3300-2024 平衡重式叉车 整机试验方法 GB/T 29126-2012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车载氢系统 试验方法 含2020年第1号修改单 GB/T 11417.5-2012 眼科光学 接触镜 第5部分:光学性能试验方法 含2022年第1号修改单 GB/T 11417.7-2012 眼科光学 接触镜 第7部分:理化性能试验方法 含2022年第1号修改单 YY/T 0872-2013 输尿管支架试验方法 含2022年第1号修改单 GB/T 33721-2017 LED灯具可靠性试验方法 含2019年第1号修改单 GB/T 10870-2014 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 含2015年第1号修改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