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S93.020 CCS P22
DB32
江苏省地 方标准
DB32/T 4111—2021
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基础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stressed Concrete solid square pile foundation
2021-09-16发布
2022-03-01实施
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发布
DB32/T4111—2021
目 次
II 2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预应力实心方桩基础设计与计算
3
4.1一般规定 4.2预应力实心方桩的分类、选用与布置 4.3预应力实心方桩基础构造 4.4承压方桩设计 4.5抗拔方桩设计 4.6抗水平力预应力实心方桩设计 4.7桩身承载力计算 4.8预应力实心方桩防腐设计 5预应力实心方桩的制作、构造和质量要求 5.1原材料 5.2生产和制作要求 5.3构造和质量要求 6预应力实心方桩基础施工 6.1一般要求. 6.2吊运和堆放 6.3接桩与截桩 6.4静压法沉桩施工 6.5锤击法沉桩施工 6.6送桩 7预应力实心方桩检验和验收 7.1一般规定 7.2施工前检验 7.3施工过程检验 7.4施工后检验附 录 A (资料性) 预应力实心方桩构造示意图附 录 B (资料性) 无端板机械连接预应力实心方桩构造示意图. 附 录 C (资料性) 部分预应力实心方桩构造示意图附录 D (资料性) 预应力实心方桩接桩示意图..
14 14
18 20 20 22 22 25 25 27 28 29 30 31 31 31 34 34 35 37 38 39 40
I
DB32/T 4111—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力引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山
海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建华建材(中国)有限公司、江苏天海建材有限公司、苏州三和管桩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金如元、郭健、李卫平、陶景晖、朱文运、陈孝虎、谢朝辉、梁少杰、顾东东、 郑赛荣、顾明、周兆弟、齐金良、袁红星。
II
DB32/T4111—2021
预应力混凝士实心方桩基础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的分类、设计、计算、生产制作、施工、检测与验收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建筑工程中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的设计、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对铁路、公
路、港口、码头、水利等工程中使用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0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4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 JGJ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12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07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106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简称“预应力实心方桩”)pretensioningprestressedconcrete solid square pile 指采用先张法工艺成型的预应力混凝土方形截面实心桩,简称“预应力实心方桩”。
3. 2
先张法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简称“部分预应力实心方桩”)pretensioningpartially prestressed concrete solid square pile 指采用先张法工艺成型,纵向钢筋采用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钢筋混合布置的预应力混凝土方形截
面实心桩,简称“部分预应力实心方桩”。 3. 3
预应力混凝土异型实心方桩prefabricatedspecial-shapedsquarepilesofprestressed concrete 指桩身沿长度方向有等间隔突起的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方桩。
3. 4
预应力实心方桩基础prestressedsolidsquarepilefoundation
3
DB32/T4111—2021
预应力实心方桩和连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建(构)筑物基础。
3. 5
静力压桩法methodofpressingpilebystaticpressure 利用静压桩机设备的静压力将桩沉入土(岩)层的施工方法。
3. 6
收锤标准condition for stopinghammering 将桩端打至预定深度附近时终止锤击的控制条件。
3. 7
终压标准condition for stopingpressing 静压桩达到设计要求时终止压桩的控制条件。
3.8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ultimateverticalbearingcapacityofasinglepile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达到破坏状态前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所对应的最大荷载,它取
决于土对桩的支承阻力和桩身强度控制的承载力。 3. 9
极限侧阻力ultimateshaftresistance 相应于桩顶作用极限荷载时,桩身侧表面所发生的岩土阻力。
3. 10
极限端阻力ultimatetip resistance 相应于桩顶作用极限荷载时,桩端所发生的岩土阻力。
3. 11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valueoftheverticalbearingcapacityofsinglepile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除以安全系数后的承载力值。
3.12
负摩阻力negative skinfriction 桩周土由于自重固结、湿陷、地面荷载作用等原因而产生大于基桩的沉降所引起的对桩表面的向下
摩阻力。
4预应力实心方桩基础设计与计算
4.1一般规定 4.1.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满足相关规范的前提下,报告中应对拟采用预制桩基础沉桩的可行性、沉桩产生的挤土效应对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设施等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 4.1.2预应力实心方桩基础应按下列两类极限状态设计:
a)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预应力实心方桩基础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整体失稳或发生不适于继续承
载的变形。 b)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预应力实心方桩基础达到建筑物正常使用所规定的变形限值或达到耐久
性要求的某项限值。
4.1.3预应力实心方桩基础设计应根据建筑规模、功能特征、对差异变形的适应性、场地地基和建筑物体形的复杂性以及由于方桩基础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按表4.1.3确定设计等级。